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绘本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2022-04-29薛玉娟
薛玉娟
导读:双减政策保障小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成长进步。小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减负增效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方向。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还要注重小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教育及培养质量的基础之上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其负担的同时健全其身心。
双减政策强调了教师的推动作用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简单地说,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推动学生学习。小学生需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自主的学习,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后者是数学核心素养强调的核心因素。本文将详细概述双减政策及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站在教师的角度提出课堂及课外活动实践的具体策略,希望既能够满足双减政策基本要求,又能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双减政策和核心素养概述
(一)双减政策核心内容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是减负,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负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数学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帮助小学生减轻负担,要求学校要成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教师在学校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勇于承担责任,提升学校教育及课堂教育的效率,减轻数学学习的压力,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主要内容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情感、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观念等。数学情感简单地说是数学教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正向情感,即让小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把数学当成自己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习效率。数学思维主要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具备的思考能力,针对数学问题不断的思考、解决问题,形成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以思想为主导建立数学方法的过程。数学观念主要是指小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比如:空间几何观念等。
(三)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负担,核心素养强调数学品质和能力培养。数学教师落实双减政策必须提升教学效率,后者促进小学生思维、思想及能力的发展,因此间接地落实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双减政策,能够间接地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反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够有能力、有思想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间接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
双减政策是我国结合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制定的减负提效措施。双减政策从课内作业、课外辅导入手,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意在使教学回归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思、有所得。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之下,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多元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标。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知识,挖掘知识内涵,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在内化的过程中,使知识成为一种能力。
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改变以往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多元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厘清知识脉络,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积极状态。这一教育思想下能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在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构建知识体系,对于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贯彻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有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可以实现全面育人目标,使学生的各方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在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发展受限,在教学中,教师侧重于传输知识,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习题训练,这种模式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较为不利。基于此,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此时,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获得丰富的体验,在学习知识时可以明确知识与生活、与实践的有效联系,从而明确知识的价值。在课堂中,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开展教学工作,通過引领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真正思考知识的应用,明确知识概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游刃有余,在学习中一往无前。并且在教学中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放一定的学生自主思考实践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发展。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中,学生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方向的特点,这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学习内驱力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将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空间、学习空间、探索空间,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其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教学方案,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而且可以给予学生尊重与关爱,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在学习时紧跟教师的引导,并充分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处于高效状态。
三、在课堂实践中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基本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课堂情境,促进小学生思维转变
思维难以灵活转变一直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之一,小学生不仅要具备直观思维,而且要具备抽象思维,能够在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灵活转变。核心素养培养也要求小学生要具备抽象思维要学会思维的灵活转变。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一方面要深入地挖掘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理有据地创建课堂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快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和内容灵活地转变思维,学会利用抽象思维与直观思维之间的灵活转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小学生思维快速发展。长此以往,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学习不仅轻松富有乐趣,还可有效地将双减政策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水杯为原型,将圆柱体实物抽象为长方形几何图形,并将几何图形展现出来。小学生在绘制长方形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抽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将食物利用几何图形展现出来,这个过程有助于锻炼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
又如,在《平面图形认知》的相关章节,教师可以通过《巨人的拼布被》的绘本故事,让学生将不同的布料拼凑起来,然后再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对平面图形有更深的了解。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均有所提高。
(二)创建课堂实践动手活动,提升小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负,对数学教师而言,必须通过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课堂实践动手活动,引导小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提升推理判断能力。课堂实践动手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而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提升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间接落实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升,也达到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很多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难以理解,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将三根和四根小木棒用胶水拼成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实践的过程引导小学生判断和推理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他几何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当中,对相关知识的探究也能变得更加清晰直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从而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应的数学定理,学生也会认为数学定理相对较为抽象,教师通过使用实際探究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背景下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比如,在《数学启蒙》的绘本中,就用《起床上学了》来教授“量与实测”,实际上就是用线性运算的方法,记录女生起床后的一系列行为,然后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因为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过这个故事,因此,他们会觉得很亲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教师可以借助此绘本的内容,创建课堂实践动手活动,让学生在对绘本的阅读、思考、体会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推理判断能力。
四、在课外实践中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一)在课外竞赛活动中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课外竞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实际的应用,并且课外竞赛活动的压力也相对较大,能够对学生自身的抗压心理产生相应的推动和培养作用。双减政策的出台也要求教师能够更好地通过竞赛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数学技能进行培养,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学生的竞争心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爱好进行提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数学学习的模范,这也更加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成长发展环境。比如,在学习加减运算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完加、减运算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时,可以设计15道题目,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用时较短,且准确率较高的学生将取得最终的胜利。这种竞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也会显著提升,最后在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让小学生今后能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学习数学学科,真正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课外竞赛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对绘本的阅读、思考、体会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推理判断能力,同时满足双减政策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二)在课外实践作业中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作业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理论作业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外实践作业,在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点应用情况。比如,在学习统计时,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引导小学生和家长合作完成投硬币实践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从同一水平面向同一地面投掷一枚1元硬币,记录硬币落到地面上的正反面次数,学生详细地记录硬币投掷100次的结果,计算正面出现的概率和反面出现的概率。课外实践性作业强调付出大于收获。简单地说,小学生投入较小的精力,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方式同时满足了双减政策及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可以设置课外实践作业,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结语
双减政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政策,能够推动教育的不断发展。本文详细地概述了双减政策及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站在教师的角度提出课堂及课外活动实践的具体策略,希望既能够满足双减政策基本要求,又能够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在课堂实践中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创建良好的课堂情境,促进小学生思维转变;创建课堂实践动手活动,提升小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借助现代技术及工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在课外实践中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运算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