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阅读背景下少儿报刊版式设计思考
2022-04-29颜珉
颜珉
摘要:随着网络和各种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不断攀升。在大众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悄然改变的当下,作为传统纸媒如何转变思维,吸收、借鉴数字化阅读中的视觉优势,并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是少儿报刊美术编辑在版式设计时需要深入思考的。
关键词:数字化阅读;少儿报刊;版式设计;创新
随着网络和各种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在人群中的接触率已经连续十几年保持上升势头。根据《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增长率达21.8%;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比2019年增长5.56%。其中儿童数字阅读付费增长56.5%,日均数字阅读时长29分钟。少年儿童正成为数字阅读的重要用户。在大众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悄然改变的当下,传统纸媒如何正视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吸收、借鉴数字化阅读中的视觉优势,并充分发挥纸媒自身的功能特色,是少儿报刊美术编辑在版式设计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这也是报刊美术编辑职业提升所要面对的新课题。
一、数字化阅读及传统纸媒阅读分析比较
关注数字化阅读背景下的少儿报刊版式设计创新,有必要对数字化阅读及传统纸媒阅读两种阅读方式的特点及利弊加以分析,这样美术编辑在版面设计时才能找到正确的设计方向。
(一)数字化阅读的“优”与“忧”
数字化阅读是指借助数字化设备对数字化内容进行阅读的方式,即以带屏幕显示的电子设备为阅读的载体(如平板电脑、手机、阅读器等),对数字化内容(如电子书、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的阅读。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化阅读具有多模态、超链接、便捷智能、交互性强等优势。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手机、电脑、PAD等终端进行阅读已然成为大众的日常生活习惯,数字化阅读更是受到年青一代的欢迎和追捧,千禧年之后出生的婴儿正是伴随着数字化浪潮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69.8%的儿童每周花在休闲数字化阅读上的时间在3小时以内,超过3小时的有19.8%。当下,人们的阅读格局正发生着悄然改变。
数字化阅读内容海量多元,版面编排有序、条理清晰、便于浏览、搜索快捷,视觉体验丰富、交互感强,是在情境交互作用下的一种活动,相较于传统纸质阅读的静态阅读方式无异有更强的吸引力。但数字化阅读在功能多样、方便快捷的同时,其阅读具有超文本、超链接特性,容易引起阅读的非线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1]视觉更多以扫读、跳读或徘徊式阅读的方式展开,信息的过载化,使阅读容易流于碎片化、浏览化、娱乐化,成为一种“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
(二)少儿报刊纸媒阅读的“长”与“短”
对于青少年读者,传统纸质报刊不依赖于电子设备,物质技术上简单自然,身体感知上亲和质朴,功能单一,携带方便,易得易读,利于反复阅读、深度阅读。传统的纸媒阅读,其阅读的方式主要是线性的,随着时间的展开,认识构造过程持续深入地进行,人们便获得持续而有深度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大脑没有其他冗杂信息的干扰,能深入进行归纳演绎、推理论证、反思类比等思维活动,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专注力。同时,超越现实的文本世界也更利于激发读者的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纸质报刊相对电子产品阅读的视觉负担较轻,能更好地保护青少年读者的视力,阅读的舒适度和亲纸化体验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所以,尽管当前数字化阅读率不断上升,纸媒报刊依然是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
但纸媒阅读相较于数字化阅读所特有的多媒体、多链接的阅读形态,其趣味性和互动性大大减弱,阅读的枯燥、乏味、单调是显而易见的,[2]对少儿读者来说,纸媒阅读远远不如数字阅读有吸引力。纵观数字化阅读与纸媒阅读两种方式,各有优势也都存在短板,对于少儿读者,两种阅读方式在可见的当下,将以长期共生的方式存在。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少儿报刊美术编辑应该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感,理性地认识报刊自身的价值定位,根据青少年成长规律,扬长避短,精心设计,在版面设计中既利用好纸媒自身的优势,又能汲取数字化阅读简洁直观、多感官体验的特点,打通UI设计与报纸、杂志版式设计的壁垒,为读者设计更为优质的视觉空间,营造更为舒适的阅读体验,把阅读引向深入,努力培养读者深度注意力模式下的沉浸式阅读。
二、数字化阅读背景下少儿报刊版式设计思考
版式设计创新是一条无止境的探索之路,数字化阅读的飞速发展也给传统纸媒设计带来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数字化阅读,不仅关注图形设计还注重交互设计,以达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在少儿报刊的版式设计中,编辑应该思考借鉴数字化阅读中的界面优势,根据读者的年龄特点,用减法为阅读减负,用加法为阅读增趣味,同时为媒体的融合发展做好积累。
(一)为阅读行程做减法
青少年注意力易分散、转移和起伏,阅读的稳定性、持久性不够。少儿报刊美术编辑应针对读者的年龄特点,汲取数字化阅读“短、平、快”的特点,采用分层化手段,提高对版面信息的处理能力,为读者的阅读“减负”。通过对内容的梳理提炼、对版面合理规划编排,构建科学路径,积极引导视觉,让阅读变得轻松、自然、便捷、流畅。
第一,突出重点,减少阅读的搜索。数字化阅读界面中的核心版式主体突出、视觉冲击力强,其他内容围绕主体排列,辅以水平和垂直等版式,以要目、菜单形式层级显示,便于浏览搜索。在少儿报刊版面中,美编尤其要强化版面的重点,凸显要目,以吸引读者的视线,使读者便于领会和感受版面重点。《博物》《小哥白尼》《少年科学画报》等少儿报刊,版面多以大图片及丰富的标题处理效果形成视觉冲击,以抓住读者的眼球,给人时尚炫酷的视觉感受,版式起到了较强的吸引受众效果。通过标题、配图、色彩、字号、边框等设置和变化,读者对信息的提取会更为方便快捷。
第二,合理设置,减轻阅读的负担。数字化阅读界面的设计依赖强大的网格系统,对信息进行高度归纳,运用导视型版式,对读者的视觉加以引导,通过标识、色块、数字引导读者的阅读,形成逻辑感、序列感。其呈现形式清晰明了,让人一目了然。报刊版式设计同样应根据读者的视线规律,构建清晰的阅读路径,通过留白等手段调节版面节奏,减短视线的行程、减少视觉的折返,从而使版面阅读更为流畅、舒适。面对诸多的信息,美编应对文字内容进行深加工处理,强调阅读的层级顺序,提高内容呈现的逻辑性、条理性、直观性。如通过各种标识元素引导读者的阅读,方便读者明晰版面信息链;通过插画、示意图、统计图、表格等直观手段转化文字,让阅读更轻松直观;通过字号、栏宽、留白等合理设置,使版块的转换更加连贯,使阅读更具舒适度。少儿科普杂志《万物》,每期都有超过100幅的3D视觉科学图片,它常常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知识介绍以三维模型解构、知识链条等模式呈现,虽然重点栏目文字量不小,但呈现形式直观生动、知识要目短小精悍,阅读起来轻松有趣,深受读者的喜爱。
第三,构建版块,减短阅读的容量。数字化阅读分层级显示,内容以菜单方式呈现,检索方便。少儿报刊版式中同样应加强化版块功能,以分解读者的阅读量。少儿读者注意力持久度有限,在版式设计中,美术编辑应对较长的文字、较多的容量进行梳理和分解,以分版块的形式呈现,让读者既能对整体目标一目了然,又能在深入阅读时视线得以停顿,从而减少阅读的疲惫感。对于版面的留白,美术编辑同样应该予以关注,留白不是空白,它是版面的组成部分,中国画中有计白当黑的理论,留白是视觉停顿、转换、休整的空间,在设计时应合理地对其加以考虑运用。对于一些分散、零碎的内容,版式设计时应加以整合,加强版块之间的关联构建,使视线不会过于散乱无序,版面更加整体聚合、简洁有序,利于读者对版面的把握。
(二)为阅读体验做加法
数字化阅读内容丰富多元,互动、参与性强,易有沉浸式体验。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身体的多种知觉认识世界。[3]在以视觉为主导的阅读过程中,视觉、触觉和听觉其实都参与了整个阅读过程。吕敬人在装帧设计中提出了五感论,即视、听、嗅、触、味。[4]美术编辑应强化纸媒自身的特色,通过版式设计增加阅读的体验感、参与性、操作性,把单纯的视觉阅读丰富为多感官体验,把浅阅读引向深阅读。
第一,丰富版面层次,增强视觉感受。版面的文字容量是有限的,但版面的空间拓展可以是多层次的,在更为丰富的空间层次中阅读,会增加读者的体验感和新鲜度。通过去底叠印、图文交融、强化边框、底纹反衬等编排手法,版面的空间层次会更丰富,读者的视觉体验也会更多彩。
第二,增加版面体验,引导深入阅读。数字化阅读界面交互性、参与性强,阅读体验丰富。少儿报刊的阅读,离不开趣味的引导,版面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主题化呈现、加强对比、丰富细节等手法,让版面更有趣味性、参与感。相比于视觉经验而言,触觉体验更加真实,而视觉体验往往容易造成错觉或疏离感。[5]在版式设计中美术编辑应考虑纸媒自身的特质,在阅读中创设更多简便、直接、和谐的交互体验。如在版面编排布局中留出更多的空间,方便读者的勾、写、折、画,使读者在阅读中有更多亲近纸质的体验,因为这些伴随性行为也是增强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方法。
第三,拓展文字意境,引发阅读共鸣。版面的设计要与文字内容深度融合,在丰富文字内容的同时能拓展文字意境。插图、标题、底纹、装饰素材都可以成为设计的拓展元素,创造文字以外的内容,使版面的生动具象和文字的深邃抽象的形成优势互补,传达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这样的版面才能使阅读回味无穷。
第四,增强美感传达,强化美育功能。《人民日报》前总编范敬宜曾说:“版面的优劣不仅是门面问题,也反映着一张报纸的导向作用、宣传水平、文化内涵、审美思想等。版面的魅力直接影响到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6]少儿报刊美编在装帧设计中应在科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兼具的同时强调美感的表达,通过形式的优化、精良的制作丰富读者的审美体验,以自身的形式美和影响力实现报刊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发挥美育功能。
(三)为品牌建设做积累
我国少儿报刊的种类众多,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纸媒又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报刊必须不断强化品牌之路。美术编辑在版式设计中应该塑造报刊独特的视觉风格,以服务报刊品牌建设。
第一,以版式特色树立报刊品牌。版式设计是版面魅力的重要承载,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升级发展,美术编辑应在版式设计中更注重版面系列化、风格化、个性化、组合化的构建,这既有利于树立版面的整体风格,也可以为报刊内容数字化输出做好准备。
第二,以IP形象强化报刊品牌。在数字化传播中,IP形象直观生动、定位鲜明、魅力独特、易于互动,更易赢得受众的信赖与喜爱,从而吸引粉丝,传递渗透品牌价值,扩大品牌传播效应。一个成功的IP形象往往就是报刊的形象代言。许多少儿报刊会根据自身内容定位设计富有特色的IP形象,赋予其人格设定、鲜明特征及文化价值观,让形象成为版式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穿插在版式设计的各环节,不仅丰富了版面形式,还能增强编读互动。如《幼儿画报》打造的红袋鼠形象,其IP形象贯穿在封面设计及内文故事中,给读者带来了亲切感、熟悉感。刊物还根据其IP形象还开发出了点读笔、书包等多款周边,受到读者追捧。像《米老鼠》《大灰狼》《小青蛙报》等许多少儿报刊甚至就是以自身IP形象命名。当报刊的IP形象做到足够生动有趣、灵动富有个性,同样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粉丝”,反过来为品牌吸引新用户,达到口碑裂变的营销效果。《婴儿画报》在1998年开辟了一个新专栏,推出了“嘟嘟熊”的形象。这个栏目一问世,就深受家长和婴幼儿的喜爱。历次读者调查中,“嘟嘟熊”都是最受欢迎的,家长和孩子纷纷来信,希望能看到更多这一形象的刊载篇幅。《婴儿画报》随后推出《婴儿画报·嘟嘟熊专版》,专版推出的第一年订数便超过10万份,2005年专版获得独立刊号,正式更名为《嘟嘟熊画报》,订数又翻了一番。
第三,以插画风格塑造报刊品牌。插画是少儿报刊版式构成的重要内容,插画质量直接影响着版面形象。《中国日报》国际周刊便是以精致唯美、磅礴大气的矢量国风插画塑造了报纸独特的品牌形象,给人以惊艳之感,令人过目不忘。《东方娃娃》杂志,插画以充满生活气息的手绘风格为主,图文密切配合,形成自身品牌风格,成为一本深受读者喜爱、社会美誉度非常高的杂志。随着数字绘画形式的不断丰富,少儿报刊的插画风格日益多样,美术编辑应该积极与插画作者沟通,增强插画的创新感、时代感、民族感、互动感,以插画来拓展文字的空间,形成自身的版面风格,为报刊品牌的二次、多次开发做积累。通过版面风格、IP形象、插画设计等途径树立报刊品牌风格,也是为报刊融合发展实现内容的转换做更多的准备,为报刊可持续发展赢得先机。
三、结语
随着技术与应用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已经高度影响并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数字化阅读发展势不可当的当下,纸质阅读依然无法被其他媒介方式代替。少儿报刊编辑应该正视传统报刊对读者阅读无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纸媒特色,同时转变思维,创新发展,在版式设计中思考和借鉴数字化阅读的视觉优势,在报刊设计中铺路架桥,为青少年的社会学习和阅读活力提升营造更良好的空间,以优质的版面开启、引导并培育读者的深度阅读,发挥好媒体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 周深.从“沉浸式”到“浏览式”阅读的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151-154.
[2] 同[1].
[3] 王颖吉.身体与阅读:从具身认识视角看纸阅读与屏阅读的差异[J].编辑之友,2020(4)27.
[4] 康康.基于掌媒儿童绘本的五感体验研究[J].装饰,2014(5): 131-132.
[5]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87.
[6] 甘险峰.当代报纸编辑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