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与机遇

2022-04-29吴春娆

新教育·综合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题教学质量学科

吴春娆

2017年7月,我肩负着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的信任和嘱托,前往海口市第十一小学担任校长一职。至此,我的职业新征程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会诊课堂教学,把脉学校管理

引领和指导教学,建设学校高品质的教学文化,是校长工作的核心使命。完成这个核心使命,就需有所付出,游离于课堂之外肯定不行,必须到每一个“现场”当中去。从我担任海口市第十一小学校长的第一天开始,便遵循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方法,拎上凳子,带上本子,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听完了两个校区230余位教师的课,并坚持到每一个科组去参与每一次教研活动。我坚信,只有经常深入一线,才能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掌握一线情况。我针对教师业务层次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给予恰当的帮助;引导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研究策略,以求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学校面临着的实际问题

1.学校“超大班额”亟待“瘦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班额的问题,既有历史积累,又有现实因素叠加,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加,主城区“大班额”现象日益加重,我校两个校区不到十亩的教学用地,竟然有4200多名学生,每个班有六七十个学生,这样的超大班额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加重了教师负担,还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阻碍了教育改革。教师管不透、教不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滑坡,市里每年的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上的优质排名榜,我校更是榜上无名。

2.教师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亟需提高。

(1)教师课堂困境。我校课堂困境的第一个表现:学校的部分教师上课仅带领学生把课件上的内容过一遍,教师的引导作用几乎没有发挥,课堂气氛沉闷。课堂困境的第二个表现更加突出:课堂上没有真正的学习发生。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其一是许多课堂不重视学生的自学,严重低估了学生自学能力,只让学生自学一些非常基础的内容。致使课堂在低层次的目标层面打转。其二是缺少真问题。这里所说的“真问题”,是指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切中所学知识背后隐藏的互相交织的逻辑交融点的问题。其三是没有真对话。真正的对话是需要以倾听为基础的,应针对某个内容形成信息交换和流通。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意,没有体现专业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就是拿着课本或教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40分钟下来,学生所学甚少。其四是体育课“放羊”式教学,综合组教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教研组建设缺少方向引领和方法支撑,活动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教研组长缺乏责任人意识。各学科教研组处理的主要是事务性工作,教研组长只需按照校领导和教务处的指示完成任务即可,在学科教学、教研组建设以及教师发展等方面责任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教研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进行改革前,学校各教研组活动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的规划,研讨活动缺乏问题意识,教研团队发展缺少方向引领和研究方法支撑,这就导致大多教师对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3.教师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学校评估与激励机制亟需完善。大部分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无追求,课堂教学随意,教学成效差。归根结底还是学校没有有效地对教师教学成效做出评估和制定激励制度,教好教坏都是一个样,职称、工资的晋级基本都是按年龄、按进校时长来排资论辈。学校多年来无人申报各级各类教学骨干,更别说做课题研究;个别骨干教师上不好一节课,指导不出一节像样的课,带不好一个科组;学校近些年无人申请入党,每年无法完成培养新党员的任务。

面对如此棘手的现状,我很快便平复心情、调整状态、理清头绪,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本着对每一位十一小的孩子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带着对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感,我不顾一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经过几个月的观察、诊断与思考,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三、梳理问题归因,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1.第一拳:在班额、校额上做减法,抓好方向。我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控制2018年一年级招生班数;把学校功能室进行整合,腾出一些教室为分班作准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分析大班额的弊端,争取获得家长对分班工作的支持。2018年秋季,我校两个校区一年级招9个班,每班只招45人。再把全校超55人的班级进行拆分,2018年秋季,实现了全校各班人数都控制在55人以下。然后,我逐年做减法。到2021年秋季,我校两个校区共64个班,人数3260人,比2017年少了1000人。1000人相当于一个学校的人数啊!现在,教师们都说校园里、教室里不再拥挤吵闹,教学环境大大改善,为开展优质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2.第二拳:推行“三课一诊断”制度,对症施策。“三课一诊断”是指“校内交流课”“领导推门课”“新教师汇报课”以及对教师教学成效不高的“诊断课”。课堂教学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的舞台,也是检验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课堂教学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最大限度促进教师自觉反思课堂教学行为,自我诊断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比较牢固的专业理论,确保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学校于2018年秋季启动“三课一诊断”活动,并成为每学期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常规工作。

每学期初,由教务处主导、各科组推荐(承担执教任务的教师原则上由科组内教师轮流,中层领导及科组长带头上课),每周推出涵盖不同学科的校内交流课若干节,供校内所有教师观摩学习和交流,并由教务处严格对听课教师进行考勤公布,规定每一个教师每学期听校内交流课不少于14节。一学期听课是否达到规定节数,是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领导推门课”主要指校级领导不定时、不打招呼、随时听课,如遇到不备课就上课、课堂无实效、怠慢教学的教师,立即通报批评。

“新教师汇报课”指刚进入十一小的教师,不管是刚毕业的新教师,还是调动进来的教师,在进校两个月后要在全校上汇报课。这个常规对新教师来说是压力更是挑战,逼着他们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快速成长。

“诊断课”主要是针对那些教学态度散漫或教学成效差的教师。当某个教师连续两三年期末教学成绩不达标时,学校就会组建学科团队,下到这个教师任教的班级进行诊断,不光听课,还检查学生作业、查看教师备课情况等,全方位对该教师进行业务诊断,帮助其查找原因,并提出可行的整改意见。一学期诊断三到四次,若一学期无成效,就再来一学期。

当校内听课交流成为常态,教师们每星期都有课听,不怕上交流课,也不怕校长的推门课,教师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大大提高了。此项措施的执行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更是对授课教师的一种鞭策与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第三拳:坚持实施目标教学管理,定好制度。教师是一种专业技术岗位,在岗位上出业绩是教师应有的追求。为了全面调动教师岗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联合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海口市第十一小学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实施方案》,于2018年秋季开始全员、全岗实施目标教学管理制,并以此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及岗位晋级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教学管理制,即学校先统一拟定各个学科不同年级期末考试合格率和优秀率的标准;然后在每一个学期初,所有的任课教师(不仅是语数英学科,还涵盖音乐、美术、体育、道法、信息技术、心理健康、书法、生态、海洋、综合实践等所有学科)根据自己本学期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照学校制定的学科标准,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质量目标(含合格率和优秀率),经学校教务处及校长室审核后予以实施。期末,所有教师均接受学校组织的统一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教师学期初制定的目标进行比对,对合格率及优秀率达标的教师颁发达标证书予以奖励,达标证书作为教师业绩的重要凭证之一,在岗位晋级及职称晋升中占有重要的参考权重。

该方案的实施,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如下:(1)学科发展更为均衡。引入目标教学管理制度后,所有的学科教师对课堂教学高度重视,课堂变得更加规范有效。尤其是综合学科,由于之前没有期末测试及结果运用,导致综合学科边缘化,教师对待课堂教学比较随意。如今综合学科被语、数、英教师占课的现象基本消除,各个学科均得到教师的重视,促进了学科均衡发展。(2)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由于学校对所有课程的重视及学科均衡发展,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也逐渐重视。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3)教师岗位工作积极性不断激发。采取目标教学管理制,体现的是学校领导对所有学科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对他们劳动价值的肯定。因此,各学科教师之间会产生竞争意识,促使教师不断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4.第四拳:开展全员性课题研究,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看似高深莫测,实则简单容易,只要掌握研究方法策略,一样能够信手拈来。2018年秋季,我校正式启动全员参与的课题研究工作,成立学校课题研究管理中心,主导学校主课题统摄下的微型课题研究,并对各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指导、审核和成果推广运用。学校内的每一个科组、每个年级必须申报一个校内小课题;科组长主持学科课题,年级主任主持德育课题,组内所有成员、年级里的所有教师都必须参与到这个课题研究当中来。学校教研室在课题研究的管理过程中,加强课题化建设,要求各课题组围绕课题,突出主题,进行常规教研活动,实现“教中研”“研中教”。每学期初,学校以科组、年级为单位,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每学期末组织召开课题实验中期汇报会或者结题报告会。学校对研究有所成效的课题组予以结题并颁发校级奖励证书,该证书作为教师业绩的重要凭证之一,在岗位晋级及职称晋升中占有重要的参考权重,很好地激发了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全员性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实施3年了,我校教师参加课题试验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日渐提升,热情高涨。教师从不做课题到会做课题,实现了质的飞跃,“问题即课题”的教科研意识逐渐增强。每年,校级小课题多达30个,不少教师更是单独申报课题,教师团队浓郁的教科研文化氛围逐渐形成,学校教科研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校数学教研组负责全国数学论坛直播活动;骆杨英教师主持的“小学语文早读课效益提升策略”在海南省教育规划专项课题结题评比活动中被评为省级优秀(一等奖);陈文华老师主持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式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在海南省小课题研究结题评比活动中被评为省级实施优秀(一等奖);宗吉琳老师主持的“小学语文低年段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在海南省小课题研究结题评比活动中被评为省级优秀;陈淑敏等老师主持的课题被评为市、区级优秀课题;王欢、韦莉、周霞等老师课题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

同时,以研促教,教师专业能力有所提升,教有成效,学生就能学有所得。全员性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让教师们的专业路越走越宽,特别是科组长和年级组长们,不再只是学校工作上传下达的“传音筒”,他们的工作更加聚焦专业。中青年教师更是你追我赶,2021年共有27名教师申报区级骨干,审核通过20名。教师们的干劲上来了,也踊跃追求政治上的进步,积极主动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组合拳”结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实施三年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学校也取得了一些可贺的成绩。在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各方面工作日趋规范,校风端正,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科教学领域获得的荣誉:2018年廖仙老师参加海南省英语学科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2018年宗吉琳老师参加海口市语文学科优质课评比荣获二等奖;2019年许铭老师参加海口市体育学科优质评比荣获二等奖;2019年宗吉琳老师参加海南省品德学科优质评比荣获一等奖;2019王欢老师参加海口市数学学科优质课评比荣获二等奖;2020年叶瑾老师参加龙华区语文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2021年获得海口市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2019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海南省首届数学文化节,荣获冠军和季军;在2021年海南第二届数学文化节中,24点比赛获一等奖20人,速算比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10人,数独比赛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5人。

毕业班教学质量方面:2019~2021连续3年我校毕业班教学成绩总合格率、总优秀率、总平均分及语数英单科成绩均入围海口市教育教学质量优质排名榜,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跨越提升。

空谈误国,实干兴校!“组合拳”的有效实施,优化了我校的管理品质,提高了管理效能,继而提升了我校的教育力和影响力。我们相信,经过十一小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十一小“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师德高尚、校风文明、成才有望、教有特色、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形象将会成为龙华区一张靓丽的名片。

猜你喜欢

课题教学质量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第一次写课题
“超学科”来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