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海洋意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2-04-29穆琳廖家璐
穆琳 廖家璐
【摘要】海南省的海洋意识教育目前仍存在着中高年段小学生海洋知识薄弱、海洋发展认知存在偏差、海洋知识兴趣面较窄、获取海洋知识的途径较少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学生海洋知识、引导学生对海洋发展形成正确认知、拓宽学生的海洋知识兴趣面、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共同体五个方面来加强中高年段小学生的海洋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海洋意识;海洋教育
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地球表面71%都是海洋。为此,国家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突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空间和资源的依赖性和重要性”。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渗透和融合海洋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知海、爱海、亲海和护海,提升海洋意识。什么是海洋意识?当前小学生的海洋意识发展状况如何?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讨。本研究以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小学4~6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探索,对当前小学生海洋意识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海洋意识及其重要性
要了解小学生的海洋意识发展现状,首先必须深刻把握海洋意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1.海洋意识的内涵。目前对海洋意识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但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海洋意识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海洋财富、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竞争、海洋安全意识等方面。”基于这一定义,本研究主要调查学生的海洋常识知晓、海洋发展认知、海洋知识广度、海洋意识提升途径等方面的情况。
2.海洋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海洋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海洋的认知。海洋资源一直是国家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中国,人们就已开始了探索海洋的征途,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为古代的海洋探险做出表率,彰显出古代中国国力的强盛,无形中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进入新时代,中国要想继续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需充分利用好所拥有的海洋资源。因此,加强海洋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从小认识到海洋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正确的海洋观念,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海洋素养。
(2)有助于为海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培养小学生的海洋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从小对海洋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海洋产生兴趣时,便想要继续深入了解更多的海洋知识,甚至钻研与海洋相关的某一方面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选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只有储备深厚的海洋知识的青少年增多,才能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3)有助于实现个体与海洋和谐共处。实施海洋意识教育本质上是让个体更好地与自然环境相处,因为海洋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等待着教育者去挖掘,而学生据此可以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增强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环境的意识。学生具有较好的海洋意识,能够激发自身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引发对海洋保护的思考,强化学生的海洋生态意识。
二、小学生海洋意识发展现状与问题
明确了海洋意识的内涵及其价值,那么当前小学生海洋意识发展究竟如何呢?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小学生海洋意识发展呈现如下样态与问题。
1.海洋常识知晓情况堪忧,但有强烈探求欲。海洋常识知晓情况主要是调查学生对我国海洋国土面积、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联合国海洋公约》三项知识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对这三项知识缺乏了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3.76%、64.29%和60.53%,可见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这些常识性知识不够了解,对海洋知识较为陌生。在自我评价中,认为自己非常熟悉海洋知识的学生占比仅为8.65%,对海洋知识不清楚和说不清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0.08%和21.05%。可见当前很多学生海洋知识储备是较为薄弱的。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密切相关。日常学习中,学生接触到的基本都是陆地文化,包括在谈及中国的地理版图时,大多都是关注中国的陆地面积,而很少谈及海洋面积。
在询问是否有意愿增进对海洋知识的了解时,表示非常愿意的学生占比高达74.06%,比较愿意的占比18.42%,仅有2.26%和1.1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或完全不愿意。可见大多学生对海洋知识具有较强的探求欲。与此同时,询问学生对于将来是否愿意从事与海洋有关的工作时,绝大部分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或比较愿意,占比高达71.8%,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海洋事业充满兴趣。
2.明晰经济发展与海洋治理的关系,但对海洋事业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对经济利益重于海洋治理问题认识方面,66.54%的学生表示不同意,认为经济应该与海洋协同发展,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对经济发展与海洋治理有正确认知。这与近年来国家重视生态环境教育、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分不开的。具体结果如图1。
但是在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方面,其结果不容乐观,有35.78%的学生认为海洋事业发展对社会整体发展影响不大或完全没有影响。可见,小学生对海洋事业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存在认知模糊、错误等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尚不足以认识到海洋事业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日常教育更多关注陆地文明,忽略了海洋教育。事实上,21世纪作为海洋世纪,应加强对学生的海洋教育。
3.学生对海洋知识的学习偏向生物、环境和地理等方面。调查发现,小学生学习海洋知识的兴致很高,对海洋生物、环境保护、地理知识、海洋经济、国防、科技、文化及法律等方面均有广泛兴趣,其中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占比最高,为69.55%;然后是海洋环境与保护,占比66.92%;排第三位的是海洋地理知识,占比56.02%;占比最低的是海洋经济,为28.20%;学生对其他海洋国防、科技、文化和法律等兴趣占比均在30%左右。可见,学生学习海洋知识时大多偏向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海洋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主要是由于这三方面都较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学校教育中也涉及较多。
4.学生获取海洋知识途径较多,但更期待博物馆学习。调查发现,学生获取海洋知识的途径颇多,包括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电视网络、社会媒体等。这其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获取信息最多的是课外阅读,其次是电视网络和课堂学习,分别有34.21%、32.71%和25.56%的学生选择这三条路径。这一选择与实际情况是较为符合的,学生主要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相关知识,较少选择社会媒体,是因为小学生本身对社会媒体就关注不多。在询问学生期待的海洋意识提升途径中,参观海洋博物馆、开设海洋课程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占比分别为41.35%和38.35%,可见中高年级小学生更喜欢参与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具体调查结果如图2。
三、小学生海洋意识提升策略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在小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中,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予以提升。
1.将海洋意识融入学科教学,强化学生的海洋知识。海洋意识与海洋知识是相互促进的,初步具备海洋意识是学生乐于了解和学习海洋知识的基础,深厚的海洋文化也是强化学生海洋意识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前众多学校渗透海洋教育,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主动地将海洋意识有效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海洋意识。如将海洋文化融入语文教学,通过阅读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海洋情况,借助写作激发学生对我国海洋的热爱之情;将海洋文化融入品德与生活教学,通过介绍一些有关海洋的基本法律拉近学生与海洋的距离,让学生学习如何保护海洋资源。此外,学校还可利用现有的海洋教育课程和教材,实施地方课程。如海南省率先将海洋意识教育纳入全省大中小学地方课程,编写了独具特色的地方课程教材—《我们的海洋》。
2.纠正学生认知偏差,引导学生形成海洋发展正确观念。根据之前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海洋发展存在认知偏差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部分知识是陆地文化,对海洋知识较为欠缺;二是当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时,缺少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引导者。正因为如此,学生缺乏海洋知识导致了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海洋并不重要”的错误思想。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修正心中的地图板块,将海洋板块纳入学生心中,同时向学生介绍海洋对于人类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海洋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促使人们由传统思维向蓝色思维转变,从而宣导蓝色文明。此外,教师也应该提升自身的海洋意识,加强海洋知识的学习,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海洋意识教育,帮助学生对海洋发展形成正确的认知。如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察海水的水质情况,引发学生思考海水污染带来的危害,从而加强学生对海洋的保护意识。
3.变换渠道和方式,延展学生海洋知识广度。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海洋知识中的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环境保护较为感兴趣,对海洋科技、国防、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忽视。因此,教育教学应变革这些方面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渠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海洋素养,延展知识广度。海洋教育不仅仅是培育海洋专业人才,更是普及国民海洋知识、提高国民海洋科学素养的教育,因此变换渠道和方式十分重要。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法:一是根据小学生喜欢参观游览的心理特征,采用体验式、参与式学习方式,让海洋知识“活”起来。科技馆是了解海洋科技、国防的好去处,通过互动触摸展示大屏、VR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将国家海洋科技中的最新成果、海军的发展演变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其产生身临其境般的体验,给学生强烈的冲击,使学生在为我国先进的海洋科技所震撼的同时,对国家强大的国防实力产生自豪感。二是根据小学生喜欢故事、角色扮演的心理特征让这些知识“动”起来。学校通过打造海洋文化长廊展示国家海洋历史发展、组织学生表演海洋历史话剧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国家海洋历史发展的认知,深刻领会海洋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正确的海洋发展观念。
4.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共同体,协同提升学生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共同体,实现政府、社会、学校的有机结合是最为重要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学习海洋知识、提升海洋意识的良好环境。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提升小学生海洋意识的支持力度,提供专门的经费和项目支持,为海洋意识教育打基础、建平台。同时,教育部门应当协助学校开发优质的海洋意识教育课程,编写具有本地特色的海洋意识教育读本,推动海洋意识教育课程建设。社会相关部门和团体也应当为小学生海洋意识发展提供支持。如相关媒体可开设小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专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为小学生科普海洋知识。学校则应建设好海洋教育师资队伍,落实海洋教育课程。
总之,海洋强国的建设不仅需要海洋军事、海洋经济等硬实力,还需要海洋意识和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作用。因此,强化海洋意识至关重要,小学生海洋意识发展问题不仅属于海洋教育的范畴,更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因而提升小学生的海洋意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永明.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2]李祖妹.海洋意识培养初探——以福州海洋文化研学旅行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4).
[3]魏秋兰.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研究[J].学周刊,20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阶段海洋资源教育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HNSK(ZC)18-13和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义务教育学校海洋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编号QJZ2019100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