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报道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04-29闵妤聂向锋王大伟
闵妤 聂向锋 王大伟
摘要:2021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建党百年让2021年的新闻报道中,唱响了红色的主旋律。虽然日历已翻过2021,但党建报道依然会在新闻报道中,挑大梁、担主角,是各类媒体特别是党报的重要报道内容之一,是党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党建工作政治性强、内容严肃,造成了党建报道不好采、不好写,有的报道面孔呆板、内容枯燥。如何做好党建报道?如何让党建报道更加让读者喜闻乐见?本文将结合笔者在《青岛晚报》的工作实际进行探讨。
关键词:党建报道;时政新闻;新媒体;党报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2021年5月9日,在青岛著名的景区五四广场,一场童声领唱的红歌快闪拉开了“‘红满广场 我心向党大型红色文艺影视文学进社区展演暨党员奉献日活动”的序幕,也是青岛媒体主办的特色党建活动的报道开篇。
一、党建报道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这次会议结束后,代表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启航,中国的历史开启了全新的篇章。这就是“红船精神”,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新闻人也要发扬“红船精神”,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党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提出了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近年来,随着党建领域改革不断创新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要求落地生根,新形势新实践迫切要求媒体创新党建报道,传播好党建工作好声音。如何增强党建报道吸引力,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成为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党建报道的影响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回顾中国共产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现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媒体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新闻报道。
如何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让党建报道深入人心?青岛日报社联合青岛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单位,共同推出“红满广场 我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影视文学文艺进社区展演暨党员奉献日活动。作为活动的承办单位,《青岛晚报》组成了专门的活动策划执行团队,负责活动策划、人员组织、后期报道等一系列任务。并确定了活动的主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广大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达到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目的。[1]
活动将通过市民红色经典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作品展演,红色经典和现代青岛元素影视作品放映,老党员讲述分享革命经历,党史知识线上有奖竞猜,基层党员干部服务市民等呈现方式进行。
活动自5月9日在青岛地标式广场——五四广场开幕后,先后走进海伦路广场、青岛中学、湛山广场、大剧院广场、胶州李哥庄镇广场等,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场活动中都有丰富多彩的红色演出,对社区居民吸引力很强,场场座无虚席。在红色演出的同时,还有互动性很强的党史知识问答。在主持人和现场观众的一问一答中,党史教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流入人们的心田。同时,在活动现场,分享着自己革命经历的老党员、老战士,用自己的故事打动着每一个观众,他们的革命精神得到了发扬和传承。
在一次活动中,青岛市政协文史委特聘专家顾问、青岛市关工委“五老”宣讲指导团团长、青岛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师资库名师王继军,现场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青岛的红色记忆沿革。王继军的开场白很特别,由一幅《南湖红船》的美术画作讲起,带领在场的每一个人回忆起建党一百周年的峥嵘岁月。“我想用这四分钟的时间,让大家看看这百年来的艰苦与不易。”短视频开始,王继军担当起了旁白解说,“在一次次拐弯、一次次碰壁后,我们党在黑暗中徘徊、摸索……”从青岛建置讲起,王继军将20年来积累的珍贵历史资料毫无保留地展出,家国情怀成为讲座的主线,系统地阐述了青岛这座城市与党史的紧密结合,详尽地讲述了青岛解放等历史节点。王尽美、邓恩铭、李慰农……令人感动的是,一个个光辉闪耀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发生在青岛的生动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对革命先辈坚守初心的意志品质肃然起敬,党性得到进一步锤炼。[2]
“红满广场 我心向党”活动开展的同时,通过官微、视频号、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第一时间传播出去,让更多没能到现场观看的网民身临其境,将宣传效果无限放大。这无疑是党建报道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三、党建报道的贴近性:特色志愿活动,让居民多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百年历史进程,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开基立业、铸就辉煌的百年奋斗成就,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独立自主、实践创造的百年发展规律,科学展望了我们党开拓进取、走向新百年的宏伟蓝图。建党100年,也是党带领人民谋幸福的100年,因此,党建报道也如同党的百年历史一样,要有贴近性,要为群众谋福利。
在青岛日报社组织的党建活动中,每场红色文艺汇演结束后,来自青岛城运控股集团、青岛市立医院、青岛柔道协会等单位的党员,都会结合自身特长,为市民提供义诊、义剪、换纱窗等各类志愿服务。同时,《青岛晚报》“民生24小时”栏目的党员记者也到现场接访,了解居民的烦心事,每周推出三到四个版面,结合市民在活动中反映的问题,帮助市民协调各职能部门,解决房子漏雨、噪声扰民、物业不作为等烦心事。市民小问题,关乎岛城大民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小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满足市民需求,全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让党建报道落到实处。[3]
2021年5月,“沃土送给劳动者”一次特殊的志愿活动开启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青岛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对生活在城市中心居民来说,居家阳台、小区绿地,都会用来养上一盆花、种上一棵树。市民养花种树热潮背后,是绿色青岛建设的澎湃动力。
与此同时,为实现污泥的无害化综合利用,助力低碳城市建设,青岛于2017年建成了污泥堆肥工程项目,经过处理,将黏稠、恶臭、易滋生苍蝇的污泥变为腐殖土状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土地改良等,并可进行深加工制作有机肥。青岛市经过史上最大规模的老企业搬迁工作,一批化工、钢铁类重工企业迁出市区,更深度的处理、更洁净的自来水,为青岛环保低碳利用污泥提供了条件。
一边是大量的供应,一边是市民的需求,为了将二者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学党史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青岛晚报、青岛水务集团娄山河水务资源公司、青岛城运控股集团等爱心单位,联合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沃土送给劳动者”大型公益便民活动。所有装袋营养土由青岛水务集团娄山河水务资源有限公司负责运输至活动地点,《青岛晚报》全媒体提前发布活动发放时间和地点,青岛城运控股集团负责组织志愿者现场维持秩序。本次活动既推进了青岛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助力城市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又让市民得到了实惠,是党建报道贴近性的典型体现。
四、党建报道的故事性:讲好党员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回溯建党百年历史,是奋斗不息的一百年,也是楷模人物辈出的一百年。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党旗增熠熠光辉,为党史添夺目光华。今天,扎根社会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们,继续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长卷上书写着一笔笔浓墨重彩。他们学党史、铸党魂,力行实干担当,在坚守本职岗位的同时带头集结成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队伍,将党史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切实解决基层难事、办好实事。
而党建报道,就是要讲好这些党员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我们的读者一起认识并且记住这些在平凡岗位续写着不平凡红色篇章的面孔。《青岛晚报》为此开设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挖掘的人物也引起了很大反响。
(一)定下小目标:讲百节党课
2021年3月23日13时30分,76岁的老党员杨希岗最后检查了一遍自己的提包,确定授课笔记都装好后,走出了家门,坐上公交车来到无棣路社区,准备完成今年的第23场党史课巡讲。作为市北区宣讲团成员、辽宁路街道宣讲团团长,杨希岗自2020年定下了2021年讲满100场党史讲座的小目标后,从1月4日起,平均每两三天就要到社区或中小学进行党史教育专题讲座,有时甚至一天赶两场。他的故事经过报道后,很多社区和单位特意邀请杨希岗来讲党课。杨希岗为了“备课”,专门到遵义和西柏坡研学,他的宣讲,让社区党员们听到的是生动的语言,看到的是澎湃的激情,他将党史讲出温度、高度和力度。[4]
(二)破旧沙发里,竟然藏金子
2021年5月1日,青岛市民杨剑岭在刘公岛路路口附近捡了一个躺在原地多日被风吹日晒后破旧不堪的废旧沙发,想着里面的木头还能用,就搬回了家。五一假期,他找来工具想要将沙发木头劈开。劈开沙发后,里面竟然掉出了一个手工编织的袋子,里面装着一大摞现金、一个小金块和存单等物品。发现这些物品后,杨剑岭立即喊来了弟弟杨剑春。兄弟两人马上通过晚报寻找主人。这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刊发后,杨氏兄弟的诚信感动了无数人。
英雄交警李涌、胶州勇救落水少年不幸遇难的赵汉语……像这样的报道还有很多,通过各行各业基层党员的典型故事,以人见情、以情叙事、以事明理,增加了新闻的贴近性和感染力,受到读者们的好评。通过这些先进典型的报道,激励每名党员,每名群众,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懈奋斗,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对党开创未来、走进新的百年征程拥有更强大的自信。这就是党建报道的力量。
五、党建报道的传播性:报纸搭台新媒体唱戏,好酒也怕巷子深
党建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好的报道能传播得更远,要有报纸搭台,也要有新媒体唱戏,让好的报道通过报纸、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客户端等多媒体方式深入人心。新媒体的特点是内容简洁、传播迅速、受众广泛。新媒体具有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新闻自由度高,所以必须主动应对,反应迅速。不善于自我表达就会“被表达”。不主动回应诉求就等同于放弃了话语权。要在把握“时度效”的基础上迅速、主动回应,争取主动权。“我为群众办实事 沃土送给爱花人”爱心公益活动共发放近50吨营养土,满足了岛城市民种花侍草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次活动就充分利用了《青岛晚报》的新媒体传播,通过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平台发布新闻内容,引起广泛关注,新媒体同步宣传报道,点击量、转发量、评论量都出现了“爆款”。
除了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也可以通过业务系统网络平台开展党建宣传工作。业务网每天浏览人数多、信息量大,可在业务网络平台上设立“组织建设”或“党建宣传”等专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近期工作安排等文件上传,便于学习、交流。通过集群网以及远程教育广播系统,不定期给党员发送信息,开展党建宣传。需要注意的是,要以效果为标准改进宣传方式,避免“高大全”的僵化的宣传推广。内容上充分考虑民众接受度和参与度,话语上坚持通俗化,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受众立场上发声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不同的受众要用不同的宣传方法和宣传重点。比如,在党员干部中,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其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榜样和先锋。在青少年群体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三观”。在社会大众中,则应细化,不应过于概念化、抽象化,要具体到各个领域,分别重点弘扬经济中的诚信、社会中的公平、管理上的法治。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要清醒地意识到新媒体时代社会化传播模式变化,新的传播格局给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带来冲击。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干部,都该放下身段,以“必用”的信念、“敢用”的勇气、“善用”的智慧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要鼓励、支持、引导宣传思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更有分量的声音。
六、结语
党的建设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惩治干部腐败,还是加强作风建设,基层的变化是最生动的变化,基层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为此,党建报道的落脚点必须是基层的发展变化,这样才能跳出工作本身,报道才能有可读性。党建报道有重要性、影响力、贴近性和故事性,要最大限度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闻乐见,能够入耳、入眼、入脑、入心,这是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在做好党建报道上发力,在重溯历史、重温经典、重燃激情中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光辉历程,汲取奋进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大伟,于吉争,闵妤.发力“新媒体+线下活动”老报纸这样“出圈破阵”:《青岛晚报》的新媒体转型发展探索[J].新闻文化建设,2021(19):1-2.
[2] 徐曼丽.融媒体时代党建期刊记者采编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记者观察,2021(23):116-117.
[3] 郎晶晶.新媒体条件下加强党建新闻宣传工作的对策[J].新闻传播,2021(23):115-116.
[4] 聂向锋.《星期天刊》背后的用户思维[J].新媒体研究, 2017(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