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领导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2-04-29邹晓明
摘 要:通过对相关调研数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普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学校发展缺少长远规划,课程建设缺少务实行动,文化建设缺少系统思维,学校治理缺少科学评价。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校长的顶层设计力不高、课程建构力不足、文化建设力不强、组织领导力不够。校长领导力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综合能力,是推动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校长要精心制定学校的长远规划,积极建构与实施学校课程,系统架构学校文化,用心打造高效的治理体系。
关键词: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校长领导力;文化领导;课程领导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然而,何为“好校长”?答案自然是千差万别。在我看来,一个有卓越领导力的校长才能称为一个好校长!校长领导力是带领学校实现变革式发展的战略性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基于这一认识和理解,我们从“校长领导力”这一维度出发,对本地区高中高质量发展调研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发现本地区普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学校发展缺少长远规划,课程建设缺少务实行动,文化建设缺少系统思维,学校治理缺少科学评价。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校长的顶层设计力不高、课程建构力不足、文化建设力不强、组织领导力不够。教育是一项“人影响人”“人点亮人”的崇高事业,其终极目标指向“人”,其核心力量依赖于“人”。校长作为育人团队的灵魂人物,其作用自然不容小觑。保证校长领导力的持续修炼,打造学校发展的核心引擎,建设专业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实现新时代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选择和最佳路径。
一、提高顶层设计力,精心制定学校的长远规划
所谓“顶层设计力”,就是校长对学校发展定位的科学决策和系统规划能力。作为舵手的校长,其决策的正确与否关乎学校的发展前途。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大潮的裹挟下,“分数”“升学”仍然是考核评价一所高中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在这种背景下,校长“聚精会神抓分数,一心一意谋升学”,很少有时间以前瞻的眼光、系统的思维来设计规划学校的长远发展。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阔背景下,描绘学校未来发展蓝图,谋划学校的特色发展和长远发展是校长决策的重要使命,也彰显着校长的顶层设计能力。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办学的指南针和路线图,是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优秀的学校发展规划必须心系全局,着眼长远,体现专业品格。校长需要以专业精神追求学校发展境界,规划学校的未来发展,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提炼学校的办学特色;以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升学校的规划水准,发掘与整合学校发展所需的资源,拓展学校的生存空间,落实学校的发展措施。校长在制定学校规划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政策文件,聚焦教育变革路向;其次要重视调查研究,正确把握自身条件;再次要确立特色方向,充分论证可行品性;最后要制定行动纲要,确保过程稳健高效。当然,校长精心设计的规划,必须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否则,规划的各种作用都将无法体现。
例如,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作为一所农村高中,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确立了“在思考与力行中创新跨越”的总体规划,并沿着这一规划不断创新超越。2010年起,为了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生态,基于活动教学思想,学校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构建生动活泼、师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2013年起,为了有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基于系统思维,学校创新校本教研机制,研发了一套完备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教程与学程资料。2015年起,为了更加凸显学科思维教学,基于学科思维规律,学校创新学科单元教学,找到了更具学科特点的单元教学方式。2019年起,为了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农村普通高中生产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学校创新培育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在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下,进一步深入探索新课程、新高考和新教学,构建新模型,引领教学新发展。十年课改,因系列项目的扎实推进与有效落实,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力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在寻求教学质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以健康发展为前提,以文化育人为引领,以各类德育课程为支撑,以外部环境调适为支持,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
二、提升课程建构力,积极建构与实施学校课程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是重要的责任主体,课程教学是关键的实施阵地。只有学校的课程教学发生积极变化,教育改革发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校长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性人物,校长的课程领导对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校长对课程的领导着重体现为校长的课程建构能力,这一能力应当包括三种层次:一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能力;二是对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构的能力;三是对三级课程管理评价机制的建构能力。校长的课程建构力是新时期校长学术水平及专业水平的体现,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受内部自我认知、外部评价导向以及主体前瞻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高中校长并没有真正理解课程的本质内涵、准确认识课程的价值意蕴、科学把握课程的实施要略。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有效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转化,无法有效构建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更无法有效创立三级课程管理评价机制。
所以,校长要努力提升课程建构能力,积极领导学校课程的决策和规划,创设课程改革的环境与条件,有效开发整合各类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课程评价,带领团队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具体来说,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正确认识普通高中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教学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校长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落实新时代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即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及相关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积极的生活方式等。第二,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建构“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学校要开齐开足普通高中必修课程,重视普通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建设,丰富选修课程特别是特色的校本课程;坚持高考文化课程与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协同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校长要以新一轮普通高中综合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研究并完善普通高中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理科实验教学、实践类课程、体育艺术及劳动教育课程等在普通高中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例如,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以“自胜至达”的核心理念为引领,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通过构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自胜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教育资源和专业服务,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尽最大可能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课程建设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是创建了江苏省“绿色东皋”课程基地。该课程基地撷取如皋地域文化的“花木盆景艺术”“教育传承”“长寿现象”三个与绿色有关联的维度,以此来打造融地域特色、人文底蕴和科学内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基地旨在用学科知识解读“绿色东皋”的奥秘,用“绿色东皋”丰富学科教学,从而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道德、审美、创造等素养。
三、增强文化建设力,系统架构学校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像一条充满情感和信念的“地下河”,流淌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牵引着学校成员及学校各项工作朝着一个共同的愿景前进。校长要肩负起传承发展学校文化的历史使命,成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和领导者。校长的文化建设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涉及教育活动的多个方面。从硬件环境到校风校训,从制度设计到组织架构,从课程开发到课堂教学,从教育理念到校园生活,从历史传承到未来理想,无一不是需要校长用心关注、潜心思考、精心设计、苦心打造的。一直以来,普通高中的校长头顶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心无旁骛地抓学生的考试成绩,鲜有闲暇来全面谋划、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学校的文化建设,这在客观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与提升。
学校文化涵盖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全校师生员工在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校园建筑、运动场地、绿化美化等物质的、显性的、固态的景观,也包括学校的理念、规划、章程,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课程设置与实施、社团活动、教研成长等精神的、隐性的、动态的内容。校长要彻底摆脱功利主义办学思想的束缚,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和终生幸福,聚焦学校的长远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以更加前瞻的眼光、更加高远的格局、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涵育向上的校园文化。校长要不断优化生态教育,践行幸福教育,积极探索打造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品位高雅、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并且注重集聚正能量,培植学生核心素养,激励师生共同成长,努力使学生具有丰厚的底蕴、高尚的品质、深厚的民族情怀、广阔的国际视野。
例如,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通过对学校发展历程的梳理,提炼出“红色之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育人”之路。行政团队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建构学校的育人体系,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纳入学校“赤子情怀”的育人理念系统、行动系统与评估系统中,以“红色文化+德育”为师生价值观导航。学校引导教师明晰“红色文化”基本内涵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形态、展现的价值理念,确立红色文化砥砺的目标体系与内容结构;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系列化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让师生不断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学校成功立项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红色文化砥砺‘赤子情怀的江中行动”,聚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构建、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的提升、育人合力的增强等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学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推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项基于革命传统教育的项目,将厚植学生“赤子情怀”作为“红色文化”砥砺的目标,将“红色文化”“赤子情怀”凝练成“红色基因”,融入学生思想中,转化为学生的行动。
四、提高组织领导力,用心打造高效的治理体系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强力支撑。构建适合高效的学校治理体系,加快实现教育从“管理”到“治理”转变,是摆在全体校长面前的现实任务。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不仅体现了主体身份的转变、手段方法的不同、目标成果的差异,也彰显了办学理念的进步、价值追求的转向、内涵品质的丰富。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一蹴而就。校长要提高组织领导力,切实加强现代治理理论的学习研究,不断完善学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构:要在“调整组织结构,理顺主体关系”“优化操作流程,强化依法治校”“完善治理机制,促进多元参与”“重塑先进文化,实现共治善治”等方面做足做好文章;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效果。
例如,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对行政管理人员实施科学评价,促进学校的高效运转。学校尝试从个人品质、管理素质、组织能力等方面考核中层行政管理人员。其中,个人品质包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体现出的热情、执着、坚强的毅力和善于思考的头脑,超常承受力、探索精神和检讨失败的勇气。管理素质包括工作的主动性强、能律己自省、有较强的执行力、有关注细节的观察力、有培养他人的胸襟和较强的团队精神。通过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增强教师的获得感,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自然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在这一过程中,校长领导力的作用不言而喻。校长领导力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综合能力,它生于实践、养于文化、贵在自觉、重在行动、悟在反思、精在研究。校长领导力的不断增强,才是推动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于冰,邬志辉.校长课程领导: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J].社会科学战线,2020(9).
[2]刘鹏照.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小学校长,2021(11).
[3]陈林.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四力”模型[J].教育家,2020(24).
[4]闵慧.从“管理”到“治理”[N].中国教师报,2020-03-25.
[5]刘国华.校长领导力:引领学校特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8(5/6).
(邹晓明,江苏省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邮编: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