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策略

2022-04-29樊荣

新教育·综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数学设计

樊荣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其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受到社会、家长和学校广泛关注。有减就有增,课后负担减轻了,教学质量不能减,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就得“升”。学校是减负的主体,课堂是减负的主阵地,而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双减”背景如何提升课堂练习实效性成为教师不得不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改变观念,让课堂练习助力“双减”有效落地

1.实现课堂练习提质增效,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目前,中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令人担忧。一些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课堂练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过于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留给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很短,学生无法展开思考,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课堂练习可以用课后作业代替。还有部分教师过度机械、重复地布置练习,徒增学生的学业负担,没有起到实际的推动作用。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就要有目的、有重点地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练习时要科学、合理,还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创新性。同时,要严控课堂练习的数量和难度,让课堂练习成为有目的、有步骤且科学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学”在课堂、“习”在校园,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2.加强课堂练习效果反馈,促进师生课堂多元发展。课堂练习的有效组织,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新知加以巩固,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升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而且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成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不断地更新对自我的认知,明确地了解自己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存在的不足,以便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通过多样的练习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更加高效地巩固课堂新知。

3.保证课堂练习时间适度,激发师生课堂教学活力。中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展开思考;课堂练习时间过长,也会影响授课的进度。因此,应确保适度的练习时间,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有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讲授新知识,课堂时间大多用在新知识的讲授上,导致学生精神疲倦,思想开小差,如在此时课堂练习适时介入,能重新激发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练习中,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用心设计,让课堂练习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1.研读教材,练习活动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领悟知识本质,对教材、学生进行双向分析,保证其针对性。在设计课堂练习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难点内容、突出问题、易错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铺垫练习、对比练习、拓展练习等。不仅需要考虑具体学情,做到不拔高、不降低、不脱离实际,而且要重视重难点和关键点,尤其是对于一些易错点,需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知识的本质。例如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部分学生总是会把体积和表面积弄混淆,教师便设计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对比练习:“爸爸要用铁皮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粮囤,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米,衔接处耗材忽略不计,做这个粮囤大约需要多少铁皮?如果每立方米玉米约重700千克,这个粮囤大约能装多少吨玉米?”由于练习是根据学生的易错处展开的,针对性较强,学生容易进入探究性学习的状态,并随着教师的设问深入探究,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构建知识框架。

2.关注学生,练习活动要有层次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在思维水平、学习习惯、个性品质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进而促进共同发展。课堂练习应包括基础性练习和拓展性练习,基础性练习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以巩固当堂课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拓展性练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设计的练习可以知识强化、能力提升或综合探究为目的。如教学八年级数学“分式的加减”时,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学生自主完成、说出答案。教师再逐渐加深难度:,,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编题目,之后同学之间自行讨论、小组内解答,并展示计算的过程。

最后教师再展示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这些拓展性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思考。设计这样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练习的需求,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

3.创设情境,练习活动要有实践性。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巧。教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学这一学科的作用。在教学中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善于发现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从而缩小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如对“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可如此设计练习活动:带学生到学校中心位置(国旗)下,先让学生辨认出东、南、西、北方向,再让学生分小组在校园里按一定路线走走,并在小组内交流,按“从国旗下出发,先向()方向走到(),再从()向()方向走到()……”表达清楚所走的路线。这种带有生活气息的练习比单纯的看图说方向有趣得多,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继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巧妙安排,让课堂练习唤醒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练习不是简单地做题,而是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融入其中,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让练习形式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1.用趣味性练习凸显寓教于乐。数学学习是一个枯燥而漫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长期保持,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个体差异及已有生活经验。在课堂练习环节,努力从课本内容中找到生活的真实情境,将练习题进行趣味包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在课堂练习环节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或者增加具有竞赛意味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多种游戏练习:A.开碰碰车,回答正确,碰碰车就开动。B.神枪手评比的游戏,用手比划开枪动作,每次放飞一个气球,回答正确就是打中,其他学生报以掌声。用PPT创设游戏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游戏化的课堂练习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认知,凸显了寓教于乐的教学价值。

2.用挑战性练习激活数学思维。挑战性的练习需要学生调动所学知识积极创新和思考。初中生想象力丰富,爱挑战,渴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形式能让学生进行对比、联想,甚至体悟规律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增强应变能力,避免产生刷题的疲惫感,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七年级“点和线”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

已知直线上有5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多少条线段?

一题多变1:七年级8个班举行班际篮球赛,一共有多少场球赛?

一题多变2:全班50个同学,每两个握一次手,共需握手多少次?

一题多变3:已知平面上有n个点,可以确定多少条直线?

一题多变4:n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

学生在一题多变的引导下乐于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题可想、可做,学生经过思考后互相交流、讲解,找出这一种类型题的求解方法与规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点多、难度大,学生易出现学习兴趣降低的现象。这样的挑战性练习,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思考,学生能进行积极的讨论、探究,学生在和谐、愉悦又充满深度思考的课堂氛围中走向深度学习。

3.用探究性练习培养创新意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应针对性地增加一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探究型练习。学生在完成此类练习时会突破思维定式,激发分析问题的潜能从而产生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中遇到的触礁、爆破问题:如图1,某市进行旧城改造,需要将一栋旧楼拆除。已知爆破点C处周围半径250米内不得进入,现距离旧楼300米远的A处有一小汽车将直线行驶到400米远的B处,且CA⊥CB,问在进行爆破时,小汽车能否安全通过,请说明理由。解决这类题目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题目自己画出草图,独立思考后,再于小组内交流。这个问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ABC三点刚好组成一个一般三角形,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将普通三角形转换成直角三角形。通过过点C作三角形的高CD,即可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度即可,问题提出小汽车行驶过程中是否安全,只要比较CD的长度与250米的大小,大则安全,反之危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相互分析、交流、讨论,然后猜想验证自己的结论。此类练习不仅能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养成实践探索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用合作性练习增强协作交流。小组合作的练习模式可以很好地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如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方向”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道合作性练习题:

要求前后两桌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都有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优生当组长,这是有意安排的),两两互说自己的位置方向,当一个人说时,其他同学认真听。

思考:两两互说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合作性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新知,同时增强学生协作交流意识,使其养成良好倾听习惯。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位置与方向的关系。练习从开始到结束,每个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和帮助下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方向,(如:我在你的西面,我在你的东面)。可见在此过程中人人都能参与练习,尤其是平时专注力不高、爱发呆、爱一边做练习一边玩的后进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也能跟着积极参与学习。学生独立思考后,当组内有人发现两人所说的方向是相对的,这时就有了与组内成员分享的冲动,就有“要我说”的被动转变成“我要说”的主动。而在同等的时间内没有任何发现的学生同样也有倾听的欲望,在这种我想讲、他想听的环境下,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合作性练习能让学生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能增强学生协作交流意识。

5.用竞争性练习激发进取精神。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胜负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合理地设计一些具有竞争性的练习,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竞争氛围。例如教学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数数竞赛练习(在算盘上一边拨珠一边数):一百一百地数,从4800数到5800;十个十个地数,从2980数到3080;一个一个地数,从3995数到4005。先是同桌互拨互数,不会的可以在组内请教,再分小组指派代表(可异组指派对手)上台抽取选题进行比赛,拨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在正式比赛前,同桌间、小组内会热情地互帮互助,特别是“9(个、十、百、千)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一数数易错点、难点在互帮互助中得到有效突破。在设计这样具有竞赛精神的练习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鼓励学生在合作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竞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完成课堂练习。

6.用多元化评价激发积极思考。课堂练习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是较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几堂课下来都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彰或奖励,无法调动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而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的重要保障,教师应积极运用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双减”对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求更高了,这对教师课堂练习设计能力是一个挑战,教师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让“双减”政策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董伟丽.课堂练习的现状与设计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1(29).

[2]缪菊芳.练得精巧 习得轻松—关于课堂练习设计的案例分析[J].小学教学参考,2021(35).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数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