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鹤凌:诗里家国情
2022-04-29赵志超
赵志超
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1920-2005),曾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等职。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楹联造诣颇深,著有《梦想飞驰吟草》,其诗作充满着爱家爱国之深情。
马鹤凌祖籍湖南省湘潭县白石镇。马鹤凌的父亲叫马立安,在马鹤凌7岁时去世;母亲叫向敦。马鹤凌后得同乡刘岳峙资助,举家迁往衡山三樟树(今衡东县三樟乡)居住。
1945年,马鹤凌与宁乡大家闺秀秦厚修喜结良缘,婚礼在国立政治大学(后改称台湾政治大学)举行。马鹤凌与妻子相濡以沫,几十年伉俪情深,始终不渝。夫妻俩养育了四女一儿(即马英九),女儿马以南、马乃西、马冰如、马莉君,亦皆卓然成才。
1969年农历七月初七,也即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乞巧节,马鹤凌与秦厚修泛舟台北碧潭,共度银婚之夜。马鹤凌口占七绝四首,其一为:
南泉旧事话从头,
十里花溪两度秋。
溪水有情醇似酒,
花心无主逐波流。
大女儿马以南的名字,就是夫妻俩为了纪念南泉之恋而取。25年后,也即1984年,马鹤凌将这四首绝句写入了自己的回忆录。他写道:“浮生若梦,往事如烟,蓦然回首,仍不禁悠然神往!”
1995年,是马鹤凌与秦厚修金婚,年届耄耋的马鹤凌即兴赋诗一首,赠给相爱如初的银发老妻:
藤树相依五十年,
风尘回首一悠然。
名山苦恋悲猿鹤,
乱世分飞泣海天。
同命力争机剑在,
老怀甚慰火薪传。
白头且享林泉乐,
忧患余生应自全。
秦厚修号彤熙,马鹤凌号戌三,“彤戌”和“藤树”谐音。颈联两句写马鹤凌两次“从军效死”;颔联“机剑”一词指秦厚修抵台后为全家人做衣服用的缝纫机及马鹤凌从军时得到的日本军刀,二物一直留作他们“同命力争”的纪念。
马鹤凌特别重视家教。马氏先祖马援的家训名作《万里还书诫兄子》,是马氏族人家教的典范。马鹤凌以“认清环境、了解自我、慎选目标、力行计划”四句话为纲目来训导子女。子女们留学美国多年,但都恪守家规,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也都非常重视中华文化。马鹤凌常给儿女们讲大陆家乡的故事:“自门前在湘江边,湘水涟漪,碧波荡漾,下望朱亭,上望石湾,空间辽阔。我家在这湘江岸畔,就像一只匍匐的大鹏,展翅欲飞。”
五个优秀的儿女,一直令马鹤凌引以为豪,他曾在回忆录《开创美好的明天——子女教育与青年辅导经验谈》中大谈“子女教育经”。令马鹤凌感到特别骄傲的是:“我儿英九潜心学养,有九思之德,九如之身,九经之志,立身行道,国人期许方殷。此乃余此生最大安慰。”马鹤凌对马英九期许方殷,希望儿子成就一番大业。
马鹤凌希望有生之年盼得海晏河清,与家人结伴还乡省亲。1989年,台湾电影导演凌峰来大陆摄制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片中摄有马鹤凌外甥刘肇礼(刘岳峙之孙)从医状况、家人生活片段及家乡田园风光。马鹤凌在荧屏上看到这些情况后,激动万分,反复看了37次。他给刘肇礼的信中,附上一首七律《己巳岁末得家园摄影》,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诗曰:
割别家园四十年,
乍观录影七情煎。
孤儿卓立谁呵护,
节妇余生孰爱恋。
庐墓已为衰草蚀,
江乡犹共古槐眠。
临安未许歌归去,
老泪纵横感万千。
诗中“庐墓”,指其父亲马立安墓地。由于海峡阻隔,四十多年过去,马鹤凌未曾回乡祭扫,而今古槐义渡犹存,墓地却早已是衰草迷离,怎不令他老泪纵横,感慨万千?
后来,马鹤凌又写了《怀乡寄外甥刘肇礼》《望庐即事》《痴顽》《乡思寄故园亲友》等许多思乡怀人之作,表达对家乡的眷念。
1991年9月28日,马鹤凌的胞妹马元英在儿子刘肇礼的陪同下赴台探亲,海峡两岸睽离四十载的亲人终于相聚了。当飞机平稳地停在台湾桃园机场时,马鹤凌早已在那儿等候。见到妹妹马元英,马鹤凌便一下握住她的手,悲喜交集,痛哭失声,久久不能自已。
回到家里,马鹤凌心情仍难以平静,他夤夜挑灯命笔,填词一首——《满庭芳》:
四十年来,离乱骨肉,此日欢聚蓬山。恍如隔世,不似在人间。风貌都非往昔,怆怀甚、强忍相看。尘封恨,蓦然回首,血泪两斑斑。
纵谈。家国事,豪情未减,退隐难安。且优游天海,睥睨波澜。应惜神州圣域,僵持久、两岸关山。千秋业,开平清绝,前路正漫漫。
马鹤凌多次对马元英和刘肇礼讲,他如能回到家乡去,一定要对湖南的乡土建设、文化经济方面的建设做调查了解。他相信,海外华人回归故乡促进家乡地方建设,达到中国富强统一,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1995年5月19日,马鹤凌一行16人由台北飞香港转飞南京。这是他离开大陆40多年后第一次回到大陆。他由重庆回到湖南长沙,受到省、市领导的热烈欢迎。回到台湾后,马鹤凌激动不已,写下一联:
剑岫云烟游子梦;
板桥松石故园心。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之后,马鹤凌为之一振,不顾年高体衰,筹组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他多次往返大陆、台湾,奔走于大洋彼岸,在世界各地演讲数十场,联络华人中的专家学者,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呼吁。
晚年的马鹤凌,任台湾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主席等职,常以顾毓琇写的对联“和平统一兴中华;天下为公进大同”自勉。他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于“诚正修齐”之余,为“治平”志业尽一份心力,开“万世太平”。他认为只有两岸统一起来,才能更加富强,只有为自己的家园创造财富,才最有意义,心中才充实。
四处奔波期间,马鹤凌留下不少纪游诗作,并屡屡反映了他期待和平统一的心声。1997年,马鹤凌组团赴北京访问途中写下《访问北京行吟》七绝一组共七首,其中《访“海协会”》:
奔号两岸促开平,
和建双赢自息争。
华协五年终举步,
可知为者确常成。
1998年,马鹤凌获悉大陆遭受严重水灾的消息后,立即召集身边的至亲好友,募集新台币100万元捐赠湖南省,以表深切的慰问。
2005年11月1日,马鹤凌先生病逝于台北,享年85岁。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
编辑/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