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的策略
2022-04-29俞海兵
俞海兵
【摘要】当教学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时,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果的。对于机电一体化学科教学效果的判断,不能仅满足于在职高学校内的传统认识,不能在脱离了社会、企业以及学生需要的思路之下谈效果。不同的时代思路之下,不同的职业取向决定了机电一体化这样一个知识性和技能性极强的专业的教学效果表现出的内涵是不同的。在机电一体化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围绕实际需要去积累学科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稳扎稳打,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提升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职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教学思路;提升举措
机电一体化是职业高中的传统专业,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一传统专业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思路之下实现传统专业的价值挖掘,是摆在每一个职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这一课题,笔者以为最根本的突破途径就是教学效果的提升。只有当教师的教学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时,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果的。换句话说,对于机电一体化学科教学效果的判断,不能满足于职高学校内的传统认识,也不能在脱离了社会、企业以及学生需要的思路之下谈效果。只有将机电一体化的教学与学生的就业、一线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打下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让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传统、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其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切实提高。所以笔者在探究这一课题的时候,没有局限于课本知识以及课程标准来讨论,而是本着教学与就业相结合的思路,本着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去理解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并且尝试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实现突破。下面笔者就从职业高中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提升的思路、有效的举措等方面谈谈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职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提升的思路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最初的出发点并没有关注到教学效果提升的思路,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笔者并没有在研究之初认识到研究教学效果的提升要关注思路这一要素。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实际上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思路和职业取向之下,机电一体化这样一个知识性和技能性极强的专业,其教学效果的内涵是不同的。换言之,职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事物,只有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去研究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才能准确确定教学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和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笔者认为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提升要明确基本的教学思路:
1.从“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认知角度,把握本专业教学的基本特征。作为职高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在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效果的时候,应思考一个基本的、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当讨论机电一体化及其教学效果提升的时候,到底在讨论什么?”
从概念认知的角度来看,机电一体化实际上包括三个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结合传统的教学认知可以发现,很多时候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更多是有所侧重的,要么重“机”,要么重“电”,真正能够将“机、电”统一起来,并且形成一体化教学的思路,并不多见。
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它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更多是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思路,好处在于可以完整地完成书面的知识教学,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让学生对机电一体化形成准确的认识,而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实践能力的养成。
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运用到机电一体化的企业岗位非常之多,在这些岗位上,只有将机电一体化知识真正变成实践能力,学生才能适应这样的岗位要求。由此可以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当前职业高中要想提升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效果,要立足于对传统优秀教学的继承和对不足的批判,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去进行教学,这是基础之基础。
2.从校企结合的角度,把握机电一体化教学方向的发展。正确的方向是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当前职业高中的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校企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教师都是“双师型”的教师,职业高中也建设了不少接近于企业一线的实训平台,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转识成智。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来说,立足于校企结合,可以在教学中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动态调整日常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学与企业的需要之间有着良好的匹配关系。
从教学效果提升的角度来看这一思路,可以发现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不再脱离实际,而是服务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这一教学效果提升的思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直觉,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应着日后所从事岗位的哪些环节,如此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
在明确了职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提升的思路之后,再将研究的视角转移到教学当中来,就可以明确相关的教学效果提升举措。
二、职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提升的举措
从当前的实际情形来看,机电一体化所追求的是计算机控制、传感器、机械、能源、执行装置控制一体化的目标实现。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以及与相关的一线工人尤其是工班长的交流发现,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个人工台,所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各种机械,这里就涉及到利用相关的工业软件进行编程,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与运行、故障的分析与解决等内容。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许多生产线都用机器人代替工人,引领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许多岗位对工人掌握机电一体化能力有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围绕这些方面积累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那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便能胜任岗位,还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这也是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提升的根本途径!下面以“传感器”的教学为例。
传感器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一个综合性机电一体化系统。教学中可先通过实景呈现,让学生明确传感器以测量为目的、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将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便于处理的另一种物理量的测量器件。通常情况下,这些便于处理的物理量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而整个传感器通常是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以及测量转换电路组成。
对于职高教学来说,传感器的教学具有显著的基础性特征,比如在判断压力变化时,可以在弹性敏感元件上安装电阻应变传感元件,该传感元件的作用在于将物体的形变通过相关的电桥电路转化为电压输出。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梳理其中的相关变量及相关的逻辑关系—如此,“机、电”一体的教学也就体现出来了。事实上这一教学要求对于职高学生来说是恰到好处的,学生在此前的物理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中接触过压敏电阻等概念,却没有真正接触过这些实物。在职高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做中学”的学习过程。
对于像机电一体化这样的专业学科来说,“做中学”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完美结合,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实际上在上面提出了相关要求之后,学生借助于自己的思考就能够梳理出压力与形变之间、形变与电阻之间、电阻与电流之间、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都保持一定的线性关系。进而就可以进一步推出:压力与输出电压之间保持线性关系。既然这一线性关系是存在的,那么最终输出的电压值就能够表征起初受到的压力的变化。
在梳理出了这一逻辑关系之后,有的学生还会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传感器的精度?这一传感器在实际场合当中有着哪些应用?随后进一步思考:在生活中的其他场合需要怎样的传感器?一个好的传感器的评判依据是什么?……坦率地讲,在此前的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提出如此之多的问题,而此时学生不仅提出了这些问题,而且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断地向老师寻求理论帮助,在实训教室内也在积极进行着尝试,得出了不少有益的结论。比如有学生说:好的传感器应当是精度与成本之间表现出较高性价比,因此应当面对具体的应用场景去思考传感器的设计,如果能够满足要求且成本较低,那么这样的传感器就有市场;当然对于原理先进但是成本较高的传感器,不应当放弃研究,而应当想方设法降低其成本……
三、职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提升的思考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校企合作”的产物。笔者在此前的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在校学习时要有在一线生产的意识,在实训室练习和在企业实习的时候,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上面的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思路的出现,就是校企合作的积极结果。于是也就可以肯定地讲,这样的教学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已有理论知识,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实践知识,同时还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值得点赞的。
通过上面的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当前的职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来说,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既与当下的时代思路有关,同时也与机电一体化教学发展的历程有关,只有认真梳理本学科教学的经验,从中发现应当继承的地方和应当批判的地方,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实际需要吸取精华,摒弃糟粕,才能找到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径。
飞速发展的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机电一体化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引起社会各界的更多重视。职业高中为一线企业输送工人的基本定位,意味着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必须与时代发展相合拍,这也就意味着本学科的教学方向实际上是由实际需要决定的。认清了这一点,那么在任何时候研究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提升,都会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常志华.提高职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效率的探讨[J].文理导航,2012(27).
[2]朱林钢.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探讨[J].安徽教育科研,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