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指导
2022-04-29陈宗彪
陈宗彪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师要了解学生喜好,从音乐背景入手,引发学生共鸣;改进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加强节奏教学,加深音乐理解;从情境创设入手,培养学生情感;从音乐鉴赏入手,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情感指导
初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初中音乐学科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注重初中音乐教学的情感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情感指导的作用,将情感融入到音乐教育中,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和挖掘音乐教育的价值,激发初中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探索情感与音乐教育相融合的更多途径,将情感教育理念与初中音乐教育完美结合。
一、初中音乐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道德修养是伴随人一生的品质,人成长的初级阶段是培养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音乐教学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修养。例如歌曲《当兵的人》《让世界充满爱》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之后便会在心中埋下一颗感恩的种子。此外,由于每次课前班级都会一起唱歌,在长期的好歌好曲熏陶下,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在润物细无声的音乐情感教育中得到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能够为学生今后在社会上工作和生活提供不少的帮助。
2.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一环。情感融合教育深入到初中课堂能够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指导。在情感指导和音乐教学的结合下,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例如教师教学生一些如《明天会更好》《念故乡》等曲目,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一些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初中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3.有利于学生情感品质的养成。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萌芽的重要阶段,音乐是传达情感的工具,将情感融入音乐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音乐不仅仅是歌曲,作词、作曲人还赋予了它深刻的情感以及年代的印迹。学生能在音乐中从心出发,去感悟世界上各种灵动的音符和感人至深的事迹。例如汶川大地震期间创作的歌曲,满载着全国人民对英勇牺牲的战士和医护人员的崇敬和爱。此外,《七子之歌》的教学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殷切期盼和爱国热情。这样生动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二、提升初中音乐情感教育效果的对策
1.从音乐背景入手,引发学生共鸣。将情感融入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度挖掘音乐背景,用一些感人的、成功的、悲伤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时,学生能更受吸引且更能够理解该音乐的内涵,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教学《同一首歌》《黄河水手歌》等歌时,教师便可以讲述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故事,突出对比性,这样更能使学生在受到情感冲击的同时深入学习音乐知识。
2.从学生心理入手,了解学生喜好。教师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如果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对教学效果肯定能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音乐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和学生成为朋友,不仅教学能顺畅进行,同时也能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实践当中。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喜好和心理,教师便能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教学也能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能很好掌握学生的情感动向,用音乐去带动学生,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除了课本上的一些歌曲,教师还能够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教学一些有内涵且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这样既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能够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目的。
3.从教学方式入手,吸引学生注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初中教育也搭载上了智能技术的快车。现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平时上课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新课改要求用情感融合教育,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制作一些有意思的课件,诸如在课件中插入国外初中学生的英语合唱视频、音乐剧《音乐之声》等。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仿课件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开口唱。在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对音乐的理解等,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学习音乐,切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4.从互动入手,加深学生情感记忆。初中音乐教育对学生起到音乐启蒙作用,其教学本质上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应该主动发挥情感指导的作用,将情感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此外,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互动,而不是进行填鸭式教学。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分享一首歌曲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回忆老师刚讲述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例如,在教学《同桌的你》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首歌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这首歌的作者是谁等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之后适当地鼓励也会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另外,积极的互动会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通过快乐教育,学生感受到歌曲情感的同时也能轻松地学到知识。
5.从掌握节奏入手,增强音乐理解。节奏是音乐重要的表现形式,若想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领略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就需要先理解音乐的节奏,从而感受歌曲进行到不同段落时情感的起伏变化。很多作曲家也是先创作节奏,再为歌曲赋予音调。只有正确处理节奏,才能保证音乐教学的流畅性,学生在演唱时才能富有感情,否则只会令人感到乏味。以《大海啊,故乡》为例,该歌曲在节奏的表现上略有不同,前半段节奏相对舒缓,娓娓道来,像是在诉说一个故事;后半段节奏速度同样较慢,节奏也相对疏松,但在歌曲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分段教学,基于不同层次,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注重情感的变化,例如告诉学生在前半段演唱时该表现什么感情,后半段应该表现什么感情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随着歌词的变化推进曲调,达到抒发感情的目的。
6.从情境创设入手,培养学生情感。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实际音乐学习情境中去,这样才能够为实际情感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歌唱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对应情境的架构,依靠不同的渠道,引导学生进入到实际音乐格局,这样音乐教学质量才会提升。为此教师需要关注的地方有:其一,可以在音乐教室布置张贴一些音乐家或者乐器的图片,黑板上绘制一些跳动的音符,地板上绘制五线谱,这样学生在踏入音乐教室时就可以感知到音乐学习的情感,继而能够以更加理想的状态进行音乐学习。其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进行音乐情境的创设。比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的时候,教师提前布置好教室,将凳子摆放成心形,为后续开展舞蹈游戏活动做好准备。学生在进入教室的时候看到新情景自然可以跟随教师的节奏融入课堂。在认读节奏、朗读歌唱、观看爱心故事之后,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细心歌曲蕴含的情感,继而进行情感指导:如果我们以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很多问题或者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之间、与大自然之间、与社会的关系,由此创造出更加理想的世界。
7.从音乐鉴赏入手,陶冶学生情操。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很关注对音乐乐理和创作理念的教学,却不会在情感元素上进行挖掘,易使音乐教育处于脱离情感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就需要积极依靠音乐鉴赏活动来进行改变,确保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将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与情感素养整合起来,由此形成更加理想的音乐情感教育格局。比如在《义勇军进行曲》教学的时候,教师应高度重视音乐鉴赏教学,一开始,鼓励学生从作者经历的角度探讨作品创作背景:作者聂耳小时候生活很贫苦,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都没有放弃过学习,不断地使用理论知识去武装自己,音乐伴随着他的生活,使得他感受到革命的力量。在抗战的时候,他毅然参与到抗日救亡的革命中去,并且依靠自己的音乐能力编写歌曲,号召更多的力量加入到抗日运动中去。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学生开始学会从音乐背景的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当然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手,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进行鉴赏,推崇个性化解读,对于一些个性化的鉴赏结果进行鼓励。学生开始意识到在音乐鉴赏环节可以各抒己见,他们自然会以更加好的状态融入进去,学生的情感教育也会渐入佳境,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也会得到锻炼。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