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制胜之道
2022-04-29徐文
徐文
【摘要】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更进一步。教师唯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时渗透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课内课外兼修,让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阅读兴趣
汪洙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面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中外名人无一不在向我们强调书籍的重要性、读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书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才能让学生在紧张而繁重的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呢?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身为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不断补充课外的知识,不断地阅读。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语文学习在高中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身为语文教师,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掌握课本上重要的知识点,已经十分不易。无论是从高考考试的要求来说,还是从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方面来讲,光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但受学习任务、课堂时间等的限制,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语文成绩难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一、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如何让学生重视阅读,我觉得老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反复强调。虽然可能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多多少少也听说过,但大都不太放在心上,所以语文老师有必要再次向学生强调:阅读、不断地阅读和大量阅读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高考考试中,阅读题的文本篇目较多,篇幅也较长,学生应该在平时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可以说,速度是语文得分的一个关键。所以在课内、课外的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
当我们欢乐的时候,需要表达;当我们难过的时候,需要倾诉;当我们愤怒的时候,需要批判……这些人生的情感诉求,无一不需要语言文字的呈现。如果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表述诉求的时候会顺利得多,同时可以在他人的文字里找到精神共鸣!
由此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人生极其重要。对于重要的东西,人们往往会比较重视。所以先从观念上改变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阅读。
二、如何有效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老师讲得再多,学生领会吸收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直接将知识告诉他们要重要得多。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不同的文本,采用略读、精读、粗读,还是细读以及该如何读等,教师都应予以指导。同时,语文老师还应该对学生施以如下帮助。
1.帮助学生筛选书籍。现在的课外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而学生又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书籍的推荐工作,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
2.建立阅读计划。每个星期、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针对应该读什么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计划。同时教师应该定期检查学生阅读的完成情况,以便确保阅读的顺利开展。
3.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那么如何做读书笔记呢?一般来说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类型:
(1)摘抄型:摘抄阅读文本中的好句或是优美的文段,闲暇时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在写作时适当引用,为文章增添光彩。
(2)提纲型:阅读时碰到结构比较特别的文章,可以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中学习在写作时应该如何谋篇布局。
(3)感想型:阅读后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比如在阅读时事热点时,对于社会热点现象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有一次作文课,笔者给学生看了一则热点新闻:一位名校毕业的研究生辞去世界500强的主管工作,在母校门口摆起了卖凉皮的小摊。对于这则新闻,可以要求学生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很多学生对此有不同的感受,有点赞的,也有不赞成的。在感受中有的学生认为做人要懂得知足,有的学生认为做人要珍惜当下,有的学生认为做人要有梦想等。借此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个人的学习体悟联系在一起。
(4)想象型:在原文基础上进行故事的续编或改写,不断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比如在《项羽之死》一文中,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改写,假设在乌江的时候项羽选择了渡江,他的结局会有怎样的改变?学生想象力丰富,改写的情节也颇为曲折离奇。有些学生还会去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在书写的时候结合时代背景,让文章合情合理,富有一定的深意。这样的活动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
三、创设阅读氛围
如果大家都在学习,你也会不自觉加入学习的行列,这就是影响力,这说明了氛围的重要性。孟母为何要三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是需要氛围的,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读书氛围的营造。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也应该注意创设阅读的氛围。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要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将昔日的“一言堂”变为“群英会”。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阅读中来,引导他们一起进入“角色”和“状态”,让学生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与情怀。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倾注爱心和关注,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教师应不断地引导、鼓励,让学生放心读、用心读,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课堂当中。
在学校阅览室没有开通的时候,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笔者让每位学生都拿一本书到班里建立了班级读书角。再买一个小书架,把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好,还可以摆放几盆绿萝、仙人掌等进行装饰,使读书角成为教室中最美的角落。每周固定一个时间为阅读课,长期坚持下来,一到阅读课的时间,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要去阅读,甚至课余时间也痴迷于阅读,班级读书氛围十分浓厚。
当班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就会慢慢爱上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课堂上适当“存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看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主动地去阅读,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也从以前的“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从激发阅读兴趣着手。但是课业繁重,又有多少学生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呢?所以,语文教师就要想办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语文的学习,课堂学习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存疑,有意识地留白,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课外阅读。
比如在进行《林教头风火山神庙》一文的教学时,曾经是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上了梁山之后林冲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笔者并未在课堂上讲明,而是留下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扩展。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是否开展了相关的阅读,教师可以进行形式丰富多样的检测。有时候一定的检测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在进行《赤壁赋》的教学时,对于苏轼为何被贬到黄州,在黄州艰苦困顿的生活中又是如何度过等问题,在课前笔者就已安排学生阅读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的突围》,让学生自行了解相关的内容,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教完课文后,笔者还向学生推荐阅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产生我要读、我想读的意识,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的阅读量会不断增加,慢慢地,他们的阅读习惯也会养成。
五、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除了进行正常的课文教学,教师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活动可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的可以是课前5分钟的阅读分享、读书笔记展示等。不定期的可以是辩论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
比如笔者曾经在班级中举办主题为“读出青春,真我风采”的朗诵比赛,有些学生就选取了课外诗歌进行朗诵,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相信在作品筛选的过程中,学生也阅读了其他作品才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来展示。这无形就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课前5分钟的定期分享,涉及到每一位学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为了在分享时展示自己的特色,学生会去阅读并进行内容筛选,无形中进行了更多的阅读。在阅读的时候,学生还会认真书写读书笔记,甚至有些学生还写了作文,方便自己在分享的时候较为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活动既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书写能力以及胆量。可谓是一举多得!
还可开展主题辩论比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收集课内、课外的文章,以便使自己的论点有立足点、有支撑力。这些课内外的阅读既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量,也丰富了学生写作的素材,同时在辩论的时候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口才能力。
由此可见,丰富的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六、学以致用
有人曾经去请教鲁迅先生写作的经验,鲁迅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读几本书罢了。可见唯有多读多练,积累经验,方能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觉得无话可说,觉得自己所知道的事例太少,写作时根本无从下手。鲁迅先生认为读书“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内的写作素材,在课堂学习之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只有一定数量的阅读积累,才会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比如,我会提前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关于“坚强” “感恩” “友爱”“奋斗”等主题的文章,然后再让学生写相关主题的作文。在批阅作文的时候,笔者发现学生之前被关上的话匣子,好像一下子就被打开了。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学生有了阅读积累,他们有话可说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积累,那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安排写几次作文之后,学生慢慢尝到了甜头,就会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去读书,那是因为很多学生觉得读书太浪费时间,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读了书在考试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用,不如花多点时间去做其他科目的题。针对以上的原因,老师应该对症下药,给学生讲明白读书的意义与作用。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帮助学生筛选阅读的书籍。只有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读书的作用,学生才会自主积极地进行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不能“行万里路”,那就只有“读万卷书”。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窗,开启了一道道门,敞开了一个魅力四射的世界。通过阅读,让学生从书中汲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乐观幸福、积极向上的人。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引导学生广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只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的阅读范围才会更广,阅读方向才会正确。通过一定量的阅读及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理解、表达、交流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可助推课堂学习更好地前进,唯有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携手前行,让学生内外兼修才是语文学习的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