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

2022-04-29张青莲

新教育·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初中生物教学劳动教育

张青莲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整体规划教材劳动教育主题,活用教材聚焦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活动,并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劳动教育;探究活动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新时代重新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2020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要取得最优化的效果,需要得到所有学科的协同支持。生物学科因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劳动教育中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开发现有的生物教材,为开展高品质的劳动教育做出生物学科应有的贡献呢?

一、善用教材,整体规划劳动教育主题

只有全面掌握教材,认真研究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才能充分挖掘并发挥出生物学科劳动育人的效果。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好多与劳动教育相关联的内容,比如:七上21页的活动“谈谈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七上22页的“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七下118页“老年突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救”、七下45页“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七下48页“探究不同食物储存能量的差异”、七下50页“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七下54页“呼吸运动的模型”自制改进等,把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我们发现里面包含的劳动教育元素串起来其实就是一条劳动教育线,教材中这些涉及科学发展史的内容,其实蕴含着同一个劳动教育主题: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精心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强化这些素材之间的关联,注重引导,让隐藏在科学发展史中的劳动主题“显性化”。

二、活用教材,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劳动教育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课程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渗透劳动教育最普遍、最主要的途径。我们积极构建“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并拓展应用”的学习模式,把课堂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的体验式“学堂”,借助初中生物教材中能融入劳动教育的知识生长点,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1.巧用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史和探究史资源,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对劳动的热爱程度和在劳动过程中积极表现的品德。劳动蕴含的精神内容极其丰富且重要。因此,塑造劳动精神应当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生物学科可以相应的素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以及积极向上的气质与态度。教材中“谈谈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维生素的发现”“激素的发现”“抗生素的发现”等这些科学史和探究史资源虽然短小却蕴含很多知识点,我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加以补充、润色,让一个个科学探究史鲜活生动起来。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的达尔文、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的孟德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学家踏实肯干、坚持不懈的劳动精神引领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现血液循环的哈维、设计鹅颈烧瓶实验的巴斯德、激素的发现者贝利斯和斯塔林等科学家在探究的道路上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最终用自己的劳动成就造福人类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伟大与崇高。在学生以各种方式分享科学家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时,他们对劳动的崇尚热爱之情、对劳动者及其成果的尊重之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2.结合教材开展动手动脑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观是人在思考劳动具有什么作用时产生的看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已形成客观的价值判断。檀传宝提出,培养劳动价值观要优先于劳动技能的培养,应当成为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不是为劳动而教育,劳动教育要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生物学科所承载的劳动教育活动有体力的践行,同时还有脑力的参与,通过劳动能让学生逐步理解劳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学习七下第8章第3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时,为了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实践和创新的快乐,我组织了一个主题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厨艺大赛,鼓励学生大展身手,遵从营养丰富、科学合理的原则,利用周末时间为家人用心设计并烹制美食。学生积极踊跃地动手动脑,在微信群中晒出自己的操作过程及五彩缤纷的杰作后,重头戏—分享开始了,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劳动过程中的积极情感,比如:自己设计菜谱时营养搭配的原理是什么;这样的饭菜对于爸妈有怎样的意义;做饭的不易等。劳动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长了知识;辛苦烹饪一桌美食的成就感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喜悦,感受到劳动能够让生活更美好,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3.以探究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劳动创新能力。例如教学“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一课时,老师先抛给他们如下问题:鼠妇经常躲在石块底下、花盆底部,它们怕光?喜湿?还是害怕别的生物攻击它?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本组的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当实验过程与预期不一致时,新的发现促进他们进行更深入地思考、探索。学生在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亲历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再如学习肾脏的结构后,让学生制作肾单位结构;学习呼吸运动时,让学生制作膈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学生巧用废旧的矿泉水瓶、输液管、捕鱼网筛、塑料管等制作出了显示滤过作用的肾单位模型;用一只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代替教材上图示的橡皮膜,成功地演示了膈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过程,便于操作,效果极佳。类似的生物模型的制作、展示,培养了学生追求突破的创新能力。

4.发挥生物学科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自觉劳动的观念。考试是目前评定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手段,考试引领着教与学,我们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检测试题的导向作用。命题时,要以多样化的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解决真实问题,从“做题”向“做事”转变。就以2021年海南省中考生物试题为例,第37题考查的内容涉及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胚胎移植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运用新思路和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劳动、自觉劳动的观念。38题探究海带生长率的外界影响因素,让学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运用生物学知识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凸显出生物学科的劳动育人价值。评价中有意加入劳动教育的内容,真正让劳动教育成为“必修知识点”,引导学生着眼长远,全面发展。

三、超越教材,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劳动素养是人在生活、生产和教育等活动中形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素养,一般包括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等。生物学科与生活生产技术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医都离不开生物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把生物学知识向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迁移。比如学习19章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之后,在我校的博雅园实践基地开展在仙人球上嫁接蟹爪兰、夹竹桃的压条繁殖、扦插三角梅等活动;学习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之后,结合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开展树苗移栽、果木修剪等实地操作,指导学生边实践边思考:植物茎的形成层细胞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提高嫁接的成活率?你想创造什么样的嫁接产品?什么样的天气更适合移栽苗木?移栽的植株根部为什么要带土?什么枝条能量消耗大于积累,什么枝条徒长影响坐果?这些从教材知识点出发设计活动,包含了许多生物学知识,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很快就能掌握操作的关键技术,提高操作技能;还能在实践中迁移知识进一步创新,创作出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作品。这种与真实生活接轨的基地实践劳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劳动意识。在劳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获得的技能又提升了他们的劳动素养、促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人民教育,2017(05).

[2]詹青龙.创造性智慧赋能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内涵与维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7).

[3]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初中生物教学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探讨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