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育人活动课程化,落实学校立德树人工作
2022-04-29张兴虎陈静
张兴虎?陈静
【摘要】学校以育人活动课程化实践研究,通过全员育人,以“四表三课”为载体,以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突破点,规范育人活动流程,挖掘课程育人功能,压实育人责任,激发师生学习内动力和求知欲,培育学生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育人活动;课程化;立德树人
学生是学校育人活动的主体对象。为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学校课程文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建设海南自贸港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昌江黎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立足“培育好习惯”的办学理念,挖掘师生潜能,开发师生学习内动力和求知欲,构建学习共同体,在育人活动课程化方面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经验。
一、育人活动课程化实施背景
1.打造育人活动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学校课程文化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力、育人之基。打造学校课程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课程文化的设计和实施有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的课程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根基和缩影。有了准确的课程文化理念,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校风、校训、教风以及学校愿景等才具有明确的指向和归宿。学校的课程、课堂、实践活动、育人课程和兴趣小组等都是落实育人目标、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主要载体。而师资和环境也是学校育人文化的重要部分。其中,师资是育人活动的设计师,是育人活动的指导者,是育人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环境是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外在彰显,环境优雅、设计独特、办学旗帜鲜明能体现出管理者的育人思想、行为习惯及执行力的情况。学校将育人活动课程化,在教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以“四表三课”为载体,实施育人活动课程。昌江黎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全寄宿学校,办学声誉较好。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6人,在校学生1447人。学校的育人活动课程以“四表三课”为载体。“四表”即“日常育人课程表、周学科课程表、学期德育一览表、年节日课程表”。各项课程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需要进行统筹安排,并向全校师生公布,使得全校师生对育人活动的全过程有了大局观、整体观,让师生能够充分理解学校育人活动的理念,并按时分布,逐一开展。同时,科学有序的课程规划和课程安排使得学校育人活动课程相互契合,实现了育人活动的高效高质。“三课”即“活跃的学科课堂、静思的晚自习课、激情的活动课”。“三课”为三种课堂,由不同要求、不同方案、不同实施的过程构成学校校本教材大纲。学校的活动课程主要通过兴趣小组课程、德育课程、学科第二课堂活动开展。随着“三课”的系列活动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及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及参加社团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从教育研科的角度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一切育人活动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3.以育人问题为突破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德育部门和年级组把年级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小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来突破。各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管理团队要高度重视“长期缺席”的学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年级的部分班级有学生出现厌学现象。我们可以将对“厌学”学生的教育列为班级“育人活动课程化”的研究课题。通过将“厌学”学生转化成“我要学”学生,解决劝学过程课程化的难题。那么,学校的升学率和平均分就会很快提高。
二、育人活动课程化实施要素
1.规范育人活动流程,形成课程化“教案”。“育人活动课程化”是希望进一步规范每一项育人活动的过程。学校把每一项活动中教师所做的育人工作规程,包括为什么做、怎么做等,都要教给学生,活动结束后还要有科学的评价。细化学生活动流程(什么时候做、什么标准、如何整改等),形成文字的实施规程,这就是每一个活动课程化的“教案”。
育人活动课程化有四个基本环节。一是活动范本,二是师生要求,三是对活动对象评价,四是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这就是一切育人活动课程化的真实要求。不仅大型活动按四个基本环节进行,而且学校要求每个“一日常规”都要课程化。一切育人活动课程化意味着制度的细致化、流程化、形态化,特别是深入挖掘育人的功能和规范的操作“范本”,在育人过程中不断产生育人文件规程或方案。将育人活动制度编订成册,可先大后小、先核心后细化、先框架后“操作”。为防止制度册的文件过多,可以按照部门育人活动分册装订,便于查找,也便于不断完善和修定,可分为安全管理手册、国家省级县级重要文件摘编、行政管理与奖惩手册、教学科研常规手册、德育工作手册、学生手册、家长手册等。
2.完善和细化“四表”,深度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每年春季学期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为体育艺术节。学校把校园文化艺术节放在春季学期,把校园活动系列化,系列活动结束后举办文艺汇演,把文艺汇演和毕业典礼相结合,举办全校综合文化艺术节目表演。秋季学期举行以运动比赛为主的体育系列活动的体育艺术节。在这两个校园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中,穿插安排读书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学科项目化活动,将学校德育部门和教学部门设计制定的“育人活动一览表”在开学初就向全校师生公示,并提前在每周活动课中训练。这样就把“一览表”、活动课、活动方案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3.以课题为引领,全员参与育人课程。将一切育人活动课程化,做到每位教师都要参与育人课程化研究。让教师把育人当作课题研究,这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每学期都有研究成果。明确工作任务:各部门、年级组、学科组在工作计划中明确,每学期在各自分管育人活动或环节上探索“活动课程”的问题。如就寝规范、卫生规范、学生自主管理规范、课堂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探索、当堂训练和检测操作流程等。总之,让一切育人活动贯彻师生双方的要求和考核标准。挖掘一切育人活动的育人功能,这就是这个课题的“人人责任”。
三、育人活动课程化的实施路径
1.实施激情教育,激发师生学习内动力。构建学习型团队,关键是提升师生的学习内动力。学校可通过开展“激情读”与“激情跑”训练学生学习的专注力,提升学生学习内动力。一切育人活动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开始,引导学生“我要做、我要学、我会学”是育人活动思考的焦点。学校要深刻认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状,准确理解保障学生的学习成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要素。让教师理解“立德树人”不是只对“个别人”,而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应尊重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明确什么工作是教师必须做的,什么工作是可设置分层选项的。要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首要的任务是:为学校的学生打好文化学习的基础,把国家规定的课程学好,使其顺利考上高中,且将来还能考上大学,通过上大学的途径改变目前的生活境况。
2.培育好习惯,为立德树人奠定基础。在保障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爱上一项运动。“学习好、爱读书、爱运动、身体好”,这是全面发展的“根”和“本”。同时,为了使师生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学校在保证学生“学习和运动”两个基本习惯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和活动的舞台,让全体学生体验除读书和运动之外的实践活动,如搭建演讲、黎锦、制陶、机器人大赛、朗诵、歌舞等舞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3.形成规矩意识,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学校坚持“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核心,让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规矩意识,过有约束又有活力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位师生为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做贡献。一是处处有规范,时时在育人。树规矩、严要求、明规范,使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皆育人、分分秒秒皆有序。学生就寝、用餐、卫生、洗漱、上下楼梯、课前准备、课堂参与、课后反思,在激情的活动课和静思的晚自习学会和同学相处,学会和师生交流等。每一段校园生活都是有约束的生活、有约束的激情、有约束的行动,每一段时间都有明确的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有规范,每一个规范都要考核,每一个考核都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就是育人活动课程化的管理要求。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没有一段时间是学生“自由的时间”,因为所谓“自由”,实际上是“无目的和无事生非”。学校严格管理并非是“死水一潭”,严格管理指“处处皆育人”。“三课”动静相宜,让孩子们有活力、有激情地展示青春风采。各部门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每天的活动课,让孩子们的个性激情得到充分展示和释放。教师认真组织好每一堂“活跃的学科课堂”,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踊跃参与课堂互动,把课堂变成学生享受的课堂。
4.整合学科育人课程图谱,向纵向深实施育人课程。学校通过育人活动来实施课程,在活动中设计好学校课程图谱。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开齐开足课程是开好课程的前提。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一定会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图谱”,其中有纵向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与逻辑、科学与探索、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劳动与社会;横向的: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和校本化(主题性课程)课程。分层走班的上课方式在课程建设中是有益的。学习方式转变要求我们具备分类的、分层的和项目化的课程。
5.制定育人活动评价办法,压实课程育人责任。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者要完善活动的细节育人目标和评价办法。以“激情读”与“激情跑”、升旗仪式为例,每天开展“激情跑”和“课间操”的两项育人活动,由德育部门的一名主任负责,实行项目负责制。落实“育人活动课程化”的工作,制定课程化方案,明确育人目标,明确活动过程前中后的所有流程,对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进行点评,规范评价细则,压实课程育人责任。
6.收集育人活动材料,为传承课程提供保障。每学期放假结束时将各部门一学期所有育人活动原始材料,如将通知、美篇、方案等原始过程材料装订成册,便于保存防止丢失,为今后迎检打基础。材料装订前重新制定详细目录是关键,目录应包括序号、材料(文件关键词)、材料页码,为查找材料提供保障。学校组织教师编印校报校刊,内容以育人过程为主,主要刊登学校新制度、办学思想、教学改革、教师育人案例、教学研究论文、师生优秀作品,编印《教学每周简报》《德育每周简报》《校长每周反思荟萃》等。行政办公室统筹协调,安排党支部、部门、年级和学科组每学期反思交流会,总结一学期育人工作成效,整理育人活动材料并装订存档。
四、融合社会热点任务,深化学校育人活动
1.结合“双创”工作,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部门应健全家长、班级、社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一是出台创建文明校园和创建卫生校园的工作方案,把“双创”工作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德育常态化工作。二是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防网络成瘾、“空心病”(青少年生活没有目标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会成为未来的啃老族或无竞争力的社会负担)和厌学原因上做研究。把育人活动课程化研究即学生网络成瘾、“空心病”研究、厌学辍学研究分解到不同年级,真调查、真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三是全校上下要明确,研究厌学及防止辍学已经是学校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攻坚战。
2.抓住教育改革机遇,提升育人活动质量。在“双减”“五项管理”和考试管理的背景下,要求学校进一步做好提质增效的工作。一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教学部门总结近年的教育质量得失,概括、归纳、提炼学校教学经验优势和劣势。构建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体系,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学校教学模式“4+1/2”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和优势,找到提升学校质量的好模式、好办法和好经验。新要求背景下的德育管理要紧紧围绕提升学生品行质量为突破口,让教师形成为提升育人质量无私奉献的意识。育人活动应以培养学生爱读书、爱运动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着手,搭建学生学习的幸福之桥、兴趣之桥和动力之桥。二是建构劳动校本课程体系。探索全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和提升教学质量相结合的具体路径,使学生在劳动中培育好习惯,让学生爱上劳动,在劳动中体验成功和收获幸福。三是探索研究体育和音乐学科的考试评价机制。
3.明确育人活动的核心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一是固定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明确所有活动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分解,进一步精细化具体的活动要求。二是任何活动结束后均要进行反思,特别是反思活动中是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在方案中明确德育活动核心素养目标,每一个活动结束后对各层次各环节进行反思。活动组织者要反思,班主任要反思,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要有反思。三是梳理清楚德育课程体系的项目、课程名称、课程育人目标。在一年级到九年级的育人目标中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活动课的育人目标在“育人活动一览表”和“年节日课程表”中均有体现,具体到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文化节的系列活动,如诵读大赛、新生入学教育、禁毒知识竞赛、消防演练、开学典礼、结业典礼和道德讲坛、“四比一看”“十佳百优千星”优秀学生评选活动等。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G.欧文斯(RobertOwens)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子林.建立全程双翼课堂教学管理系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9(01).
[3]吴志宏主编.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专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育人活动课程化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2020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