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像天使一样美丽》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诠释
2022-04-29王泽平
王泽平
[摘要]多尼采蒂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他在继承传统意大利歌剧艺术的基础上,又体现出了独创性的特点。本文以他的代表作品《唐·帕斯夸尔》中马拉特斯塔的咏叹调《像天使一样美丽》为例,从音乐特征和演唱诠释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音乐特征方面,分别从曲式结构、旋律发展、调式音阶、节拍与节奏、钢琴伴奏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演唱诠释上,则分别从附点音型与三连音型的表现、花腔乐句的处理、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语气与语调的把握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马拉特斯塔咏叹调;《像天使一样美丽》;音乐特征;演唱诠释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026-03
在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诠释过程中,不仅需要从演唱技巧的角度探讨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需要从音乐分析的角度对作品的特征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实性与独创性的统一。[1]多尼采蒂是19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他的歌剧不仅在创作上继承了巴洛克时期以来意大利歌剧的特点,并且从浪漫主义风格表现的角度呈现出了个性化特点,即追求声乐表现与人物形象、戏剧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契合。在当今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以及舞台实践中,多尼采蒂的歌剧咏叹调得到了十分广泛地运用。因此,如何能够在声乐实践中以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或者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每一位演唱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他的代表作品《唐·帕斯夸尔》中马拉特斯塔的咏叹调《像天使一样美丽》为例,从音乐特征和演唱诠释两个方面做出分析,以其能够对歌剧咏叹调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运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创作背景
意大利作为歌剧的发源地,最早可以追溯至16世纪晚期,而随着意大利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成为了歌剧创作和演出的根本动因。[2]在意大利歌剧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正歌剧、以社会风俗人情和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喜歌剧等不同阶段,逐渐地展现出了意大利歌剧的艺术魅力。进入到18世纪中后期,随着德奥、法国等歌剧艺术的发展,传统意大利歌剧基本上处于低迷的状态中,但是在19世纪上半叶,由于罗西尼、多尼采蒂、贝里尼等人的努力,又再一次重振雄风,使意大利又回到了欧洲歌剧中心的位置上。特别是多尼采蒂的歌剧创作,为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复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创作于1842年的喜歌剧《唐·帕斯夸尔》是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之一。
此部歌剧于1843年在位于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首演之后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剧情的内容看,实际上是一部爱情闹剧,男主人公帕斯夸尔是一名单身的富翁,与侄子埃内斯托相依为命,并将侄子作为自己唯一合法的财产继承人,帕斯夸尔不同意侄子结婚,怕年老无依,但是自己想娶一个妻子,然而埃内斯托已经与诺丽娜产生了爱情的火花。为了能够让帕斯夸尔尝到婚姻的苦头,他的好友马拉特斯塔于是生出一条妙计,即让诺丽娜假装嫁给帕斯夸尔,并做了一个假的婚姻公证。在结婚当天,诺丽娜百般刁难帕斯夸尔,最终帕斯夸尔不再留恋婚姻,最后侄子和诺丽娜结合在一起。从剧情以及所要呈现的主题内涵看,实际上具有纯喜剧性、纯娱乐化的特点,完全是资本主义时代下市民生活的一种无厘头写照,虽然剧情和主题并不是十分地深刻,但是从歌剧艺术的角度看,则具有高度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尤其在人物形象、性格、情感的塑造上则是完全浪漫化的。
歌剧中的马拉特斯塔是富翁帕斯夸尔的好友,也是一名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医生,在他的身上具有天生的幽默本性,喜欢恶作剧,但是并没有实在的坏意,之所以在剧中给老友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则完全是帮助老友的侄子能够获得幸福的婚姻。《像天使一样美丽》出现在歌剧的第一幕,是马拉特斯塔向帕斯夸尔介绍诺丽娜时唱的一首咏叹调,在这首歌曲的创作上,作曲家从旋律思维的角度出发,以丰富的音乐变化达到了一定的情感浓度,无论在音乐抒情性还是戏剧性方面,都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艺术高度。
二、音乐特征
(一)曲式结构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咏叹调的创作遵循了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作曲家A﹒斯卡拉蒂所创立的“返始咏叹调”范式。即在主题呈现之后,通过对比进入再现。在此首歌曲中,作曲家则采用了再现—变奏手法,将音乐布局在前后两个具有变化特征的乐段上,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个花腔乐句。在1小节的前奏之后,进入了第一个乐段(2—18小節),由四个乐句构成,其中第2乐句是第1乐句的变化重复,之后两个乐句为新音乐材料,除了第4乐句由五个小节构成外,其它三个乐句为四个小节。在经过具有情绪转化特点的间奏之后,进入到了第二乐段(25—44小节),此乐段中的前四个乐句由A乐段四个乐句变化而来,第5乐句具有补充的特点。最后的花腔乐句(45—51小节)为此首歌曲的特色,既起到了结尾的作用,又是歌曲情绪高潮的部分,也充分地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咏叹调在创作技术运用上的特色。
(二)旋律发展
在歌剧咏叹调中,旋律作为重要的音乐表现要素,无论是对内容的表述,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以说都凝聚在旋律的进行之中。从此曲中旋律发展的特点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音高组织上,注重强调音阶的进行与分解和弦的结合。如第一乐段第1乐句的旋律建立在调式属音so上,然后按照音阶级进上行到主音dol上,并与主和弦分解的三个音相连接。在第3乐句后半句的旋律进行中,则是由四级音fa上行跳进到二级音re上,然后以级进下行音阶的方式结束在调式属音上。
二是级进与大跳旋律的结合进行。在此曲中,跳进旋律一般出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级进进行之后,从而体现出一种情绪的跳跃性,其中级进旋律如同在逐渐地集聚力量,然后大跳的形式作为一种暂时的终止,从而起到了增强语气的作用。从此曲旋律发展的特点看,实际上与音乐抒情性的表现有着很大的关系,除了在音高组织和旋律形态上具有突出特征外,此曲在附点音型、三连音型的运用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表现意义,其根本目的在于能够与人物形象、性格相贴合,因而在旋律上又体现出了戏剧性的特点。
(三)调式音阶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随着功能和声理论逐渐地应用到音乐创作领域,在整个欧洲地域范围内广泛地对大、小调音阶体系进行了应用,并且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晚期。从此曲调式音阶运用看,主要呈现出两个特征。
一是在同音列大小调体系内转调。以第一乐段中前两个乐句为例,第一乐句建立在降D大调上,第二乐句则是紧接着大调进行自由地转入到了降b小调上,通过这种大小调式的转变,其目的是通过两种调式色彩的衔接和对比能够使音响的表现更加丰富,有助于增强戏剧性效果。
二是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采用了离调的手法。如在第二乐段音乐的进行中,分别在降D大调、降B大调、降A大调上发展,但是在离调后的新调上并没有充分地展开,说明作曲家注重通过频繁的离调去深入地阐述音乐情绪变化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情绪呈现出了层次化发展的特点。
(四)节拍与节奏
从某种程度上看,节拍与节奏可以归属到旋律的范畴中,但是在此曲中,节奏与节拍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3]首先,从节拍的角度看,此曲建立在三拍子上,按照欧洲音乐创作的传统,三拍子具有舞蹈律动性的特征,但是作曲家在创作中并没有延续这一传统,而是将速度定在小广板上,在一定层面上看似削弱了音乐的律动,但是并没有消弭三拍子的节拍重音,反而起到了很好的增强语气的效果。其次,从节奏的角度看,为了能够配合节拍而起到增强语气的作用,使用了较多的附点音型,增强了音乐发展的动力性。除此之外,作曲家还采用了弹性化的节奏处理方式,通过速度的渐变而有意识地使节奏发生了伸缩性的变化,起到了配合人物情感抒发的作用。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中,其音乐浪漫性风格的体现可以说存在于具体的细节之中,因此,从此曲中节拍与节奏的特征中就能够窥探出音乐表现要素所具有的艺术意义。
(五)钢琴伴奏特征
声乐中的钢琴伴奏主要是为演唱者起到气氛烘托、稳定节奏、支持调性发展的作用。但是在咏叹调中,钢琴伴奏处于从属地位,是为主旋律而服务的。在此曲中,作曲家为了能够突出声乐旋律的主体地位,在钢琴伴奏的写作上较为简洁,这种情况在浪漫主义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的写作上是较为少见的。在织体方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八度低音与柱式三和弦的配合,其中八度低音处于重音位置,使节奏重音的表现十分明朗化。另一种是双手震音形式,其中左手部分为重复性的八度音程跳跃,左手为重复性的柱式和弦进行,对音乐情绪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衬托作用。
三、演唱诠释
(一)附点音型与三连音型的表现
在对此曲中特殊音型的处理上,需要从具体剧情的角度出发,探讨特殊音型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够合理地运用演唱技术予以表现。此曲主要是马拉特斯塔向帕斯夸尔介绍诺丽娜美丽的外表和温柔的性格,按照生活中的常理,在向他人进行介绍时,一般会在语气和语调上加以强调,以期能够引起对方的关注。以第一乐段中第1、2乐句的附点音型为例,附点音型多应用在第二拍和第三拍,從歌词内容上看,开篇就表达出了对诺莉娜的赞美“像天使一样美丽,她胜过所有女性”,所以在演唱时应着重强调歌词中的重音,继而能够从整体上达到突出语气和语调的目的(见谱例1)。
其次,在三连音型的表现上,则是要采用连音的唱法,使旋律呈现出流畅、连贯的特点,要求在语气上要稍微平和一些,通过气息的控制将每一个音节前后能够衔接起来,这样能够有效地表现出诺丽娜温柔的性格(见谱例2)。
(二)花腔乐句的处理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咏叹调的花腔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跳音式和连音式,在此曲中采用的是连音式,从花腔乐句的特点看,虽然只有一个乐句,但是却对演唱者的技术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4]在音乐形态上,此乐句从中音区的属音so开始,以迂回的进行方式发展到高音区,然后按照音阶级进下行的方式进行到低音区的属音上,最后结束在属七和弦的分解上。整个过程可以说跨越了整个声部的所有音区,并且需要一气呵成地演唱出来。所以在演唱之前要有充足的气息预备,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进行吸气,然后在气息的控制和支持上要根据音区的变化而灵活地运用。从共鸣上看,整个花腔乐句需要每一个音都要贯穿在共鸣腔内,在由中音区向高音区发展时,应注重通过口腔共鸣与鼻腔共鸣相结合,在由高音区向低音区渐进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注重从鼻腔共鸣开始,逐渐地向下方腔体共鸣进行转移。通过共鸣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花腔乐句的音色更加地通透、浑厚,有助于情感高潮的体现。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
歌剧咏叹调主要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手段,达到情感表现的目的,是歌剧戏剧性与抒情性价值的具体体现。唯物主义艺术创造观认为,艺术形象具有二元性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具体的人物形象上,也体现在具有物态性特点的情感抒发上。因此,在咏叹调的演唱上,既需要从外在的方面去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也需要深度地挖掘蕴含在形象中的情感,才能够传达出词意曲情。马拉特斯塔虽然不是歌剧中的关键角色,但是在其中却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而剧情的发展以及整个戏剧的布局主要是围绕他制定的妙计而展开,所以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应当从剧情出发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整体上看,马拉特斯塔是一位善良、老成持重的医生,同时又充满了幽默感,他的这些性格在此曲中可以说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如他在介绍诺丽娜时,并不是眉飞色舞的极度夸张,而是以一种内敛式的表述方式向老友进行介绍,这样能够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在演唱此曲时,需要演唱者深度体会马拉特斯塔这一性格特征,无论是在舞台的表现上,还是在声音的塑造上,都要把握好一个适当的尺度,既要求演唱者去真实地再现人物,又需要体现出自身的独创性理解。
(四)语气与语调的把握
从一定程度上看,声乐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进行了歌唱化的处理,所以无论是在创作者还是在演唱者,都需要根据歌词语言的特点进行音乐的设计。就演唱中的抒情性而言,由演唱而生成的语言与生活中的语言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就是要体现出语气和语调,虽然演唱者首先要接触的是乐谱,但是要从乐谱的分析中去思考如何用语气和语调去规范演唱语言的运用。我国近代音乐评论家少卿说过“乐歌重在吐泄情感,演剧尤贵恰和剧情,使能与人以极大激励,故须字斟句酌”。所以,在对歌曲进行演唱之前,需要对歌词文本进行通透式的理解,可以采取朗诵的方式为歌唱情感进行铺垫,探索如何把握语气和语调,然后思考如何用歌唱去表现出来。因此,在实践中,不能直接去探讨音乐和歌词的关系,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在朗诵中把握语气和语调,为演唱中语言的处理做好铺垫。
结语
咏叹调作为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集中地体现出了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和创作风格,也要求演唱者在风格把握的基础上为歌曲的演唱奠定基础。从马拉特斯塔咏叹调《像天使一样美丽》音乐特征的分析上看,在音乐表现要素的运用上可以说充满了浪漫性的特质,在此曲的演唱上,需要从这一浪漫特质出发,以作品分析作为前提,以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作为目的。所以,对于演唱者而言,在对歌剧咏叹调演唱技巧的运用上,需要与作品的音乐特点高度契合,才能够实现演唱技巧的艺术价值。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还需要对整部歌剧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要有着全面的理解,而不只是从咏叹调自身出发进行诠释,当今很多演唱者之所以在演唱中达不到声乐表现的要求,或者只是用演唱技术去提高表现的价值,实际上就是缺乏整体分析的精神。而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艺术传承者,必须要坚守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注释:
[1]
王文正.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的比较探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01):132—138.
[2]朱勇.意大利歌剧艺术的早期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8(03):96—102.
[3]周全.忠于历史偏离乐谱——19世纪的表演风格探究[J].人民音乐,2021(05):87—91.
[4]白硕.歌剧的心理动机与显性魅力[J].戏剧文学,2020(06):93—98.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