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4-29蔡晨璐詹伟鹏

村委主任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乡村振兴

蔡晨璐 詹伟鹏

摘要:传统村落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补充的一环。改革发展的先行地区在大力发展建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村落的保护。文章以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青观顶村为例,研究传统村落普遍存在的人口外流、风貌改变、规划滞后、资金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政策保障、统筹产业结构、强化人才优势、多方吸纳资金等四个方面的规划策略,为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活化;青观顶村

文章编号:1674-7437(2022)12-010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K878;F327;G249.27       文章标识码:A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传统古村落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例如,由于长期疏于保护及旅游开发带来的破坏,具有平潭特色的传统石头厝正在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外立面被改成水泥砂浆抹面或者贴满瓷砖的砖瓦房。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具有平潭特色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势在必行,而如何在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中找到平衡点,值得不断探索与实践。

1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内涵

传统村落一般指的是具有一定历史的古村落,这些村落在历史演进中保留了大部分的历史建筑风貌、相对固定的人居环境、民风民俗以及当地特色[1]。传统村落是当地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承载当地文化信息、人文景观和产业发展等功能。在合理规划保护的同时,进一步活化传统村落各项事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关键一环。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是前提,活化是目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并非原封不动地封存或保持村落建设的原貌,而是要在遵循村庄的发展规划,在保留村落风貌、传承村落文化、留住村落记忆的基础上,有效结合现代功能,将古村落打造成具备活力和吸引力的新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原始、美丽的传统村落,进而留住大量的青壮年人才在家从事特色民宿、文旅产业等创业活动,在促进当地居民增收的同时,不断推进村落文化事业和特色产业的繁荣发展,筑牢传统村落“乡村振兴”基业。

2   青观顶村的保护现状

青观顶村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南端将军山风景区境内,该村东邻“片瓦仙踪”旅游景点,西邻大福湾景区海岸线,南邻景区主干道大福村居,北邻将军山风景区,南部湾生态廊道从村域的东北侧横贯而过。全村村域总面积1.68km2,耕地面积47hm2有余,总人口1 400余人,总户数400余户,共辖青观顶、莲仔厝、大丘楼三个自然村,经济结构以渔业为主,主要从事蟹笼产业、灯光捕捞等。2014年,青观顶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第一批被列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十佳”党建示范点,2019年2月纳入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

青观顶村保留着大量具有平潭特色的石头厝,村庄环境优美,适合用于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2]。青观顶村的传统石头厝大都由花岗岩建成,色调统一,整体上给人和谐明丽之感,古石厝大都集中在村落的南部,保存较为完好,村里最主要的两座古厝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这些古厝多大都是少见的“六扇厝”结构,即房屋是一厅四房的布局;还有一种是更为少见的“三道厝”结构,这种布局实际上将整座房屋分成前房、中院、后房三套,在从前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能力建得起来。青观顶村民风淳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三个自然村村民依靠各自然村地势及地理优势,从事着各自产业。青观顶自然村发展民宿产业,莲仔厝自然村从事传统捕捞、蟹笼制作等行业,大丘楼自然村则依靠将军山风景区优势从事旅游开发相关产业。虽然青观顶村和岛内其它村庄一样存在着大量青年人外流的问题,但是随着村庄在村落保护上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也不断升级转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回归村庄,从事文旅相关产业。

3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口外流严重,老龄化形势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产业调整的不断加速,劳动力持续由农村向城市流动。传统村落青观顶村的大量青壮年村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更便利的教育和医疗、更快捷的公共服务以及更广泛的就业选择,搬迁至居住条件等各方面更加优越便利的城市内居住。加之,平潭传统的隧道挖掘产业遍布全国,大量的青壮年长期在外务工,很多村庄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居住,传统村落老龄化现象严重,村庄长期处于停滞发展阶段,缺乏活力,青观顶村也是如此。因村内学龄儿童日益减少,青观顶村唯一的小学也被合并至镇上统一招生和管理,长此以往,并不利于村庄的发展。

3.2   改造修建随意,整体风貌改变

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传统村落青观顶村的乡村旅游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民宿产业如雨后春笋一样涌出。为了接待大量涌入的游客,村里修建了大量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道路和酒店等基础设施,在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和游客体验感的同时,也对传统村落自身产生了较大影响,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某些居民的违章搭建,导致在传统建筑上加盖砖瓦房间等问题的出现,破坏了传统建筑的整体风貌[3];更有甚者,部分村民为了追求标新立异,为自家民宿增加“卖点”,在村里特色民居外立面上进行破坏性装饰,抹上了水泥砂浆或者贴上了颜色各异的瓷砖,破坏了建筑整体风貌,其中,还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古井被重新粉刷一新,使其失去了原来石头的风貌,也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3.3   规划管理疏忽,专业人才缺乏

传统村落的保护涉及交建、文体、规划、国土、旅游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多部门,而各个部门有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往往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进而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加上房屋权属问题、村庄规划管理等问题,使得相关部门在对传统村落进行规划时往往仅停留在图纸设计上,导致规划并不能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同时,由于地域闭塞,信息不畅,青观顶村当地干部及相关管理人员长期缺乏系统理论的专业学习和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实地交流和考察,且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缺乏长远规划、合理保护的意识,迫于加快经济发展的考核压力,导致村庄规划存在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

3.4   资金短缺严重,保护活化不足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全国各地越来越重视古村落的保护,经费投入水平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往往涉及房屋的修缮和建设等,相关投入略显不足。由于地区气候和文化承替,传统村落古建筑对原材料及修缮技术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修筑和后期维保成本都较高。传统村落入选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之后,可以获得政府财政拨付资金资助,但是在大量的房屋修缮工程下还是存在明显的资金缺口,而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还涉及整体品质提升,包括在村庄道路、人居环境整治、房前屋后整改等方面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单一依靠财政配套经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工程难以落实,而青观顶村村庄道路狭小且糟糕,在传统古村落保护上,仅用于道路修建及拓宽已使用了200余万元,可用于老房子修缮和立面整治的资金非常有限。

4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相关对策研究

4.1   完善政策保障,促进活化转化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各地景区旅游胜地新“IP”的引流,热衷乡村生态旅游的游客在持续增加,包括青观顶村在内的传统村落正在逐步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此,青观顶村应当尽快出台符合当地特点的“保护与发展条例”,形成系统完善的村落保护体系,使村落保护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用于指导村庄保护规划, 实现对相关保护资金的落实跟踪等。

4.2   统筹产业结构,促进活化更替

青观顶村应当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不断推进海洋经济、文旅经济、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大在旅游项目、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等领域的拓展,以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例如,青观顶村可以开展整村联动开发,推动当地民宿、餐饮产业升级改造,统一集中整个村落闲置传统古厝,出租给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民宿产业的发展可以在改善村内人居环境的同时,使村民闲置的古厝在产业调整中得到有效利用,实现村民增收。

4.3   强化人才优势,促进活化活力

人才紧缺是阻碍青观顶村保护与活化的一个痛点和难点,一方面,应当采用宣传招聘、选调生制度等机制、渠道,大力引进优秀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进入公务员系统,充实人才队伍,逐步改善人才结构层次布局。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渠道争取政策支持,从省直机关单位、高校、企业等借调干部,有效缓解人才紧缺问题,强化人才优势。通过向村内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引进名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配备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及党群工作者等,大大提高青观顶村各项政策落地的效率,解决青观顶村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方面的难题。

4.4   多方吸纳资金,促进活化落地

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是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方面,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府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可以在政府财政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有效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同时,可向上争取更多的国家资产投资及产业基金项目等,促进活化项目的落地落实。另一方面,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府及青观顶村可以加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利用公益基金平台、企业家募捐、网络筹款等多种方式,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传统村落保护中来。同时,青观顶村村集体也可以采用向银行贷款、村民自筹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将有限资金用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刀刃上。但是,在资金使用上要加强监管,主动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资金落实到位[4]。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术界对于“三农”问题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有待创新,尤其是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的相关议题,仍有大量问题亟待探索和解决。文章针对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传统村落青观顶村存在的人口外流、风貌改变、规划滞后、资金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政策保障、统筹产业结构、强化人才优势、多方吸纳资金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为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提供行之有效方法,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然而,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各地区村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也不尽相同,特别是传统村落保护的特点需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因地制宜地确定村落保护和活化方案,才能做出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落保护规划,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5]。

参考文献:

[1]王佳莹,朱晓辉.中国传统村落现状与保护发展研究——以山西碛口古镇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31):22-25.

[2]钟祺,郑颖娜.论平潭传统石头厝聚落的价值与存续困境[J].中外建筑,2019(06):141-144.

[3]詹伟鹏,蔡晨璐.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与活化——以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青观顶村为例[J].农村工作通讯,2022(11):49-50.

[4]徐明飞.基于遗产活化利用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6):154-155.

[5]吴婷婷,涂小松,邹秀清,于少康.基于分布特征的江西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策略探析[J].江西科学,2019,37(01):142-147+158.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