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目录

2022-04-29

人民音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音乐

专 稿

坚守人民立场 勇攀文艺高峰

——在纪念丁善德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韩新安(1·4)

继承弘扬《讲话》精神    推动新时代音乐事业创新发展

——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新时代

音乐创新发展座谈会召开                     (6·4)

尊重专业规律 培育指挥英才

——评“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指挥人才展演” 黄宗权(9·4)

青年指挥家风采                              (9·9)

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9·15)

再唱新疆是个好地方

——“新歌唱新疆”2022优秀原创歌曲演唱会巡礼

白晓炜(10·4)

高奏主旋律 奋进新时代

——听“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音乐会”有感                                    李诗原(11·4)

初 心

——评龚天鹏交响曲《百年颂》         鲁 瑶(11·12)

用青春交响礼赞新时代

——五位青年作曲家的新作述评      吴春福(11·16)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界融合的绽放

——赵麟交响音诗《千里江山》评析     姜芷若(11·21)

中國音协琵琶学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11·37)

当代音乐家

四合如意 八音和鸣

——为作曲家顾冠仁八十寿辰而写 梁茂春(1·6)

当代文心

——记吴文光先生从艺六十五周年音乐会 杨春薇(2·4)

封面人物:音乐教育家、古琴演奏家吴文光                                  (2·33)

秀外慧中 英声美妙

——2021年“大师公益”系列之李秀英独唱音乐会有感

杨婷婷(3·4)

王世光:向歌剧来 为音乐生      王燕 蒋力(4· 4)

封面人物:作曲家王世光                                                      (4·59)

传承:江草江花处处鲜

——赵麟音乐创作纵横谈              夏滟洲(5·4)

情系人民催奇蕾 万象竞萌启金钟

——郑秋枫音乐思想与创作艺术特征论析   程兴旺(6·13)

金声玉振 妙笔生花

——记土族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马占山  杨正君(6·21)

在世界的舞台上吹响中国号角

——记青年圆号演奏家曾韵             文子洋(7·4)

为人民讴歌 为时代礼赞

——记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施万春  高佳佳 杨琳娜(8·4)

唤起大地之歌的回声

——江明惇先生学术研究侧记             郭树荟10·10)

江明惇先生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余丹红(10·16)

王中山的筝途

——一位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探求经典的古筝艺术家

王次炤(11·39)

穷理以致其知 反躬以践其实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张泽伦先生的艺术人生

张 丽(11·46)

论“郑小瑛现象”                              余亚飞(12·4)

创作研究·乐海撷英

雅竹香韵 诗乐话境

——顾冠仁《岁寒三友——松、竹、梅》聆想张 健(1·13)

怀想百年征程 砥砺奋进前行

——王建民古筝协奏曲《阳光·大地》创作评析 孔志轩(1·17)

用声音照亮故乡                        梁 雷(2·10)

开创有中华意蕴与时代气息创作和研究

——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2021年会综述

王中余 胡宝帅(2·16)

“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意外之喜

——三部代表剧目一度创作述评           居其宏(3·25)

超越时空的呐喊

——评钟峻程《第九交响曲“战争与和平”》 易 俏(3·30)

如何发掘中国青年作曲家最闪光的声音?

——2021年“上音”第十届“百川奖”作曲比赛十问

梁 晴(3·34)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

——音乐剧《新华报童》观后感 特约记者 陈志音(3·39)

中文歌剧创作一定要走自己的道路

——以王世光的歌剧《马可·波罗》为例   郝维亚(4·11)

品读“音乐艺术品”中的智慧

——2021中央音乐学院“和乐中西 融创未来”

新作品音乐会侧记                             魏 明(4·15)

共性—个性—可能性:权衡中的探寻

——评“和乐中西 融创未来”新作品音乐会杨其睿(4·44)

在融会贯通中出新

——郭文景《C大调钢琴协奏曲》听后随笔 李吉提(5·11)

论歌剧《夏日彩虹》音乐的戏剧性       苏 哲(5·16)

心的远游

——郭文景为女高音与管弦乐队而作《远游》评析

向民 艾力 (5·20)

谍战题材音乐剧创作的新突破

——评《有一天》的戏剧呈现与音乐创作   孙茂利(6·26)

《东方红》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基于“音乐舞蹈史诗”体裁特征的探讨 王如意(6·31)

展示现代音乐现状 推动当代音乐发展

——记2021第二届杭州现代音乐节         黄宗权(7·10)

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和谐统一

——史付红交响乐《声音拼图》三部曲评述 梁发勇(7·15)

漫游宇宙时空的音乐旅人

——我的音乐创作谈                     史付红(7·20)

寻觅似曾相识的声音

——姚晨音乐创作中的文化记忆图景     班丽霞(8·13)

语言修辞 声形合一 文化转译

——姚晨室内乐创作的音乐表达策略      郑 艳(8·22)

跌宕起伏 荡气回肠

——论三宝音乐剧的音乐创作特征      黄 凯(9·23)

弦管合颂大湾情 中的为工百年梦

——民族管弦乐组曲《大湾情缘》创作艺术特色析评

程兴旺(9·32)

诗画意境 城市意象 科创意想

——刘灏的民族弹拨乐创作评析          高 慧(10·22)

匯聚交响之力 高歌祖国新时代

——大型交响套曲《山河颂》创作特色评析安鲁新(10·27)

当代古筝协奏曲创作的传统意蕴与形式创新

——以《临安遗恨》《云裳诉》《如是》三部作品为例

陈倩 苏畅(10·32)

亘古通今人之声

——沈叶《合唱套曲两组》赏听笔记            高 平(12·17)

绕树百千回 句在无言处

——沈叶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缄默诗篇》分析笔记

朱 琳(12·22)

多声筝演奏技法与艺术特色初探

——以李萌筝曲《远行》的创作为例           刘 静(12·28)

表演艺术

古乐新戏:小剧场·大世界

——评唱向永恒的声乐剧场《自然颂歌》   张玉雯(1·25)

落其实者思其树 饮其流者怀其源

——听姚伊新古筝博士中期音乐会有感    张 珊(1·41)

筝乐重奏艺术的盛会

——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筝团展演暨中国当代古筝

重奏艺术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舒 丹(1·45)

追寻革命烈士的真实人生

——音乐剧《追光者》观后    特约记者 伦兵(2·21)

古琴的传承与蜕变

——吴文光作品音乐会后的感想           张伯瑜(2·30)

论湖北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的经典性

——兼对国家大剧院復排改编版的反思    何宽钊(2·34)

承工匠精神 传民乐之魂

——满瑞兴制琴技艺70周年系列活动述评

王先艳 岳喆(3·10)

伟大出自平凡 严肃不失风趣

——复排音乐剧《烽火·冼星海》观后所思

朱依依 胡顺林(3·42)

满天繁星 灿烂辉煌

——观“东成西就”打击乐专场音乐会有感 王 悦(4·48)

来自东方女性的现代诠释

——评陈萨《肖邦夜曲全集》              陈 茹(4·52)

比较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性别差异 王叶胤 陈舒华(5·26)

并行不悖,一切且相连

——评纪念马勒逝世暨丁善德诞辰110周年

艺术歌曲音乐会                                     吴 姗(5·40)

盛世之音

——记“丝路之乐·唐韵回响”音乐会    臧亚孟(5·61)

用西方音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饰演轻歌剧《微笑王国》苏城王子有感  石倚洁(6·36)

隽永含蓄的东方微笑

——记2022新版轻歌剧《微笑王国》      孙 诚(6·41)

用中提琴讲好中国音乐故事

——评苏贞专辑《中提琴与世界的对话》 刘小龙(7·30)

“国粹”遇“国潮”: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民乐文化朱依依(7·40)

余下只有音乐

——听“水磨行腔——昆曲音乐研究传承音乐会”有感

单奕翔(8·10)

郭雅志的民族音乐抱负

——唢呐专辑《大漠长河》前言        王次炤(8·33)

归途与复新

——评江晨“法国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   刘雨矽(8·38)

守正而后创新

——“水磨行腔——昆曲音乐研究传承音乐会”思考

书 辉(8·45)

以经典献礼 共襄中国歌剧未来

——观中央歌剧院建院70周年歌剧《利哥莱托》

满新颖(9·17)

钢琴演奏与思想传播

——评钢琴家邹翔“巴赫与梅西安的时空对话”独奏音乐会                                     刘小龙(9·36)

“表演唱”:通向音乐剧核心的美学问题    张小群(9·40)

嫁与春风不用媒

——观首届“国乐之春”开幕音乐会有感 肖文礼(10·37)

沉重的低音                          张振涛(10·42)

以文化情怀塑当代琵琶之群像

——记首届“国乐之春”琵琶之夜音乐会 吴芮逸(10·46)

推动全球中乐指挥发展

——第二届国际中乐指挥高峰论坛综述

刘长江 陈子晋(11·50)

歌剧是生活,何必拘谨

——记多尼采蒂歌剧《丽塔》广州演出     林海鹏(11·53)

追思“大民乐”的领航者

——朴东生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及研讨会述评

王先艳(12·11)

歌声响起时,我们期待孩子和世界收获什么?

——从飞越彩虹合唱团三季三场音乐会谈起

王 芳(12·65)

民族音乐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编辑劳动与曲艺音乐文化的构建

黄俊兰(1·30)

乐舞重建与族群认同

——以贵州盘州旧营乡白族乐舞田野考察为例

赵书峰(1·22)

从中国民歌传承研究视角探析民歌的传承模式

——以1978至2019年期刊类文章为中心

徐铭 何岭(2·25)

心灵所属与生命回归

——乔建中藏书捐赠、“乔建中档案馆”揭牌仪式及

研讨会侧记                               杨银波(2·54)

“路学”视域下的史地音乐研究

——以“秦直道”沿线高原联袂传统音乐文化考察为例

杨 红(3·15)

融传统与现代 兼传承与发展

——樊祖荫先生“非遗”音乐文化研究与民乐作品评论阐析                                   歐阳平方(3·46)

被稀释的传统

——台湾歌仔戏的新调风格释例          严永福(3·52)

泉州南音谱事:游走文字的乐与思

——从《泉州南音演唱考级教材》出版回顾南音

谱式发展与其乐事                               萧舒文(5·30)

万方乐奏

——中国传统乐器文化展记           饶 曦(5·66)

论仰韶文化陶鼓的形制纹饰及其文化传播  郑小龙(6·63)

琵琶艺术家的《板鼓初探》

——谈刘德海先生对民族打击乐学科的贡献  王以东(6·68)

纪录片《老祖的声音》观后感

——兼纪念林中树先生逝世五周年         齐 易(7·25)

田野考察 理论研读 成果回馈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三周年

学术经验谈                  赵书峰 肖志丹(7· 43)

圣俗之间:明清洮岷湫神信仰仪式中的“神花儿”和“情花儿”                               宿爱云(8·50)

古琴 减字谱 打谱……                高为杰(9·29)

十年砥砺 再启新程

——“第三届中国(南方)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

国际论坛”述评                          宁 颖(9·44)

打击乐器“四块”初探                  陈燕婷(10·50)

管平湖演奏《流水》版本略论 张峻源 陈玺好(10·55)

比附与变迁:韩江流域“儒家乐”考辨     闫 旭(10·58)

破土且向生

——河北省涿州市东古丘村温家道乐班的角色职能翻转

萧舒文(11·32)

口头传播中走来的曲艺音乐

——基于河北省涿州市京东大鼓、西河大鼓调研的思考

王宇琪(11·64)

田联韬先生“藏族音乐研究手稿”中的再启示    银卓玛(12·32)

音教园地

普通中小学音乐学业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 陈培刚(1·52)

当代知识观嬗变与学校音乐教学范式变革 刘小红(1·56)

培养民族音乐文化自信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毛为 杜亚雄(2·40)

TPACK框架下的高师音乐教育O2O模式研究

周怡 曹金(2· 64)

重要性—绩效模型的初步建构

——中国音乐教师教育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张严翰 罗媛予(3·57)

反思 融合 展望

——中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思考

崔学荣 朱灵(3·62)

音乐艺术策划“创作意识”的实践探索   昌 青(4·39)

在不断变化的未来中探索可能性

——第十三届亚太音乐教育研究论坛综述

郑依萌 谢嘉幸(4·56)

学校音乐教育的“双减”与“双增” 郭声健 聂文婧(5·36)

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化教学研究

——四维矩阵式教学模式              曹 乐(7·68)

古诗词歌曲演唱的教学与研究之我见    方 琼(8·54)

协调感性听觉与理性认知的方法与意义

——以视唱练耳教学和声听觉训练为例     刘 畅(10·72)

音乐教育扶贫在“后扶贫”时代的探索

——基于河南省兰考县的音乐支教报告    陈诗敏(11·26)

乐海钩沉

冼星海两次赴莫斯科的档案资料新发现 [俄] 左贞观(1·35)

1937年米斯卡·艾尔曼在华巡演始末考 翟 睿(1·60)

《一切经音义》音乐史料考论 柯慧俐 亓娟莉(1·66)

《“七十二滚拂”流水》来源新考 宋万鸣 梅强(1·71)

开拓者的百年炫音

——纪念军旅作曲家秦西炫100周年诞辰

陆祖龙 秦大平(2·45)

秦西炫北大荒歌曲创作回顾            周虹池(2·50)

哲思与诗情

——王宁一先生的美学思想与学术风格     李明辉(2·57)

追忆魏廷格先生二三事                  韩锺恩(3·22)

忆魏廷格先生                          李 航(3·66)

怀念吴祖强老师                        王次炤(4·21)

祖强先生留下的……                    王安国(4·27)

品自端方气自华

——忆六叔吴祖强                      吴 霜(4·35)

感时抚事 重识大师

——纪念丁善德先生11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纪要

黎颂文 整理(5·44)

2021年,丁善德风华再现海上音         梁 晴(5·49)

“苏联呼声”与俄苏音乐在上海的传播(1941—1947)林 媛(5·55)

民族声乐高原上的引航人

——缅怀民族声乐教育家糜若如教授    乌云陶丽(6·45)

崇论宏议 正色敢言

——1934年《大公报》上的一场音乐评论  房 珊(6·51)

李光羲的歌剧足迹                     蒋 力(7·33)

上海音乐教育协进会活动考(1946—1949) 白思洁(7·46)

以声度形

——试论大晟钟形制与十二律铸钟法 陈南南(7·50)

汉代乐府诗“风雅通歌”的演唱形态   岳洋峰(7·63)

唐代乐书《音律图》考释              亓娟莉(8·27)

忆恩师黄腾鹏先生赐赠《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陇 菲(8·43)

东亚国际音乐考古学会纪事

——权五圣先生两周年祭              王子初(9·48)

中国音乐界的好友——权五圣    张敏 张翼善(9·50)

华中鲁艺的创办及音乐教学            王思霄(9·55)

为时代而歌 与人民同行

——写在音乐家姚牧百年诞辰之际 康毓春 秦萌(9·60)

从偏偏“冷角”到涓涓“暖流”

——为李树化诞生120周年而写         梁茂春(10·63)

遗赠保驾护母校?艺海领航破浪行

——纪念谭小麟先生110周年诞辰       俞一帆(10·68)

传中国之声 展艺教风采

——回溯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欧洲破冰之旅

宋学军 张乐(11·58)

百廿回眸

——河北师范大学的音乐教育史         韩启超(11·68)

黄河岸边的坚守

——西北师范大學音乐系发展壮大时期(1961—1999)

祁明芳(12·37)

礼陶乐淑教之基

——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科发展管窥(1920—1956)

蒯卫华(12·42)

音乐学探索

以理论之力 望歌剧新声

——全国“歌剧学”学术论坛暨杭州现代音乐节室内乐

歌剧创作研讨会掠影                     李莎莎(1·49)

谈和声学理论中的模糊思维              彭 程(4·60)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音乐产业的思考

林庆华 章新珏(5·84)

曲子创承与整体认知                  项 阳(6·81)

高风垂范善若水 鸿论立美霞满天

——从赵宋光学术研讨会谈起黎敏 霍橡楠(7·54)

其来也渐 其入也深

——许常惠民族音乐自觉进程 王晓宁(7·73)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黄司祺 徐洁宇(7·78)

——2021第十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述评

哭也很美

——于润洋《悲情肖邦》给出的美哭并及由此

而流不尽的美泪                                      韩锺恩(8·58)

于润洋教授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            宋 瑾(8·64)

于润洋马克思主义音乐批评实践初探        张 盈(8·67)

博观而约取 交融而新知

——中国心理学会音乐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

学术年会综述                                韩启超(8·72)

居其宏歌剧评论写作理路与成色           钱庆利(9·65)

为世界提供中国声音

——“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发布                                    饶 曦(9·70)

何以“7000小时”?何止“7000小时”!

——写于“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数字平台上线时                               邵晓洁(9·74)

新媒体视野下音乐音响档案的创新应用探究

——以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为例         靳 婕(11·74)

广西民间音乐音像资源的有效价值与实践向度

楚 卓(11·78)

智能技术与音乐艺术的融合创新

——2022第九届全国声音与音乐技术会议综述

吴宋若瑶 张克俊(11·82)

声音的力量

——“音像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坊”综述    刘 婷(11·86)

星空与湖:对话塔拉斯金·2022                梁 晴(12·48)

塔拉斯金、音乐与我们                        洪 丁(12·53)

塔拉斯金的勋伯格

——《牛津西方音乐史》第四卷第六章细读与评论

袁利军(12·58)

持守学科原位  探寻美学本是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主题讲坛

暨艺术学理论暑期研习班五年述评           张潇雪(12·76)

音乐文献翻译的规范实践

——编修“诺顿音乐史丛书·通用索引”的意义、体例和原则                                 孫红杰(12·81)

社会音乐生活

中华老唱片:从“抢救性修复”到“产业化发展” 李小莹(1·76)

“黑白分明,和而不同”与《炎黄风情》的传播学分析

张鑫 吴修林(2·68)

你是谁?如何言说?

——音乐批评的角色与话语      谢嘉幸 刘昌伟(2·78)

立足时代 接轨未来

——2021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百年回顾与展望

前沿论坛综述                         王晡 李晶(2·84)

中国古诗词歌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探索

——以王立平《红楼梦套曲》为例         张 烁(3·69)

新时期普通高校民族管弦乐团建设初探

——以北京化工大学民族管弦乐团为例      肖大鹏(3·74)

表演艺术的数字化国际传播路径探索

——以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的海外播出为例侍莹莹(4·65)

音乐作品实质性相似认定的范式转换及解决之道 胡 翦(4·68)

1980年代深圳音乐茶座、歌舞厅的流行音乐 仲立斌(5·78)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音乐治疗            傅 聪(6·72)

音乐“编曲”著作权之考辨

——以2021年实施的新《著作权法》第3条及第45条

规定为视角                      颜运秋 谢凯洲(6·76)

蒙古族四胡是首快樂的歌              朱智忠(7·57)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歌剧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宫吉成(7·82)

家国叙事 世界符号 词曲情境

——余晁版歌曲《乡愁》创作评析      徐 望(8·76)

“花儿”音乐当代传承传播途径及相关问题                     赵 勇(9·78)

四十岁的深圳交响乐团:不惑,前行! 特约记者 张锐(10·81)

荟萃卓尔不凡 催动百家之声

—— 为《音乐生活》创刊65周年而作         崔 健(12·70)

环球采风

新冠疫情下国际音乐教育研究进展

——第12届国际音乐教育研究会议综述   张享铭(1·80)

未来音乐新风向:人工智能赋能音乐发展

——世界音乐人工智能大会述评           王晓璇(1·84)

穿透黑暗的“棱镜”之光

——述普利策获奖歌剧《棱镜》及美国新歌剧现状

孙晓烨(2·73)

古希腊“模仿论”·荷马史诗·口头程式理论

——对人类早期音乐活动中即兴创作的认识陈 畅(2·88)

英国歌剧受阻的“外因”与“内因”

——从意、法两国歌剧“入侵”和英国人追求音乐

娱乐性加以解读                                朱厚鹏(3·78)

碰撞与交融

——记2021年第十一届国际音乐考古学会(ISGMA)会议

贾伯男(3·84)

创新、多元、融合的课程改革

——美国《音乐学科本科课程渐进式改革宣言》述评

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苏杭 骆悦(3·88)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记2021年第五届马来西亚“音桥”音乐节郑艳丽(4·73)

朝鲜“实学派”北学中国的音乐活动探究   吴明微(4·79)

踏入“响堂”                         张振涛(5·70)

坚持特色 惟实励新

——2021年第十届中国-东盟音乐周述评  李 静(5·73)

赓续千年古韵 谱写时代华章

——“一带一路”国际筝乐学术交流季综述

王中山 谭鑫亿(6·57)

致敬“专业祛魅者”:理查德·塔拉斯金 刘彦玲(7·87)

西方汉学与18世纪欧洲歌剧的人文互动观察

林海鹏 薛毛毛(8·81)

音乐自传:马勒《第一交响曲》的内在叙事                       张 晨(9·82)

侧重 复合 领导力

——对美国两种音乐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建设的

观察与比较                                     李雪梅(9·86)

万岛之国 乐舞悠扬

——2022挪威民间音乐舞蹈比赛的思考

祁慧民 孔文(10·87)

音乐空间化的极端表现

——施托克豪森《直升机弦乐四重奏》解析 沈 伟(10·92)

从“民族化”到“本土化”

——弗雷德里克·马顿斯《小提琴启示录》之表演

学派建构问题审思                            刘 洪(11·92)

书林漫步

一部多学科研究的活的音乐文化史巨作

——评吴钊《中国音乐史·图典版》      王次炤(1·88)

马克斯·韦伯的音乐理性观与欧洲中心论

——韦伯《音乐社会学引论》新版中译本校后

孙红杰(1·92)

云岭拾音 乡野求索

——《基诺族竹乐器七柯、布姑音响特性的声学研究》读后                                   蒋 晶(2·92)

教材编撰与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评陈荃有《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卫 凌(3·93)

音乐史学思维的拓展与升华

——《乔建中文集》序                  刘再生(4·84)

托命于中国传统音乐理想

——《乔建中文集》序                  蕭 梅(4·88)

《中国歌剧年鉴》创刊及其意义

——读2019、2020年卷有感             李 晶(4·92)

曲高且莫和寡 专业亦可普及

——龚晓婷《复调音乐基础》读后         于佩琦(5·89)

一本适用于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和声学”教材

——姜之国《音高组织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述评

钱仁平(5·92)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谱乐传承——山西八大套历代

乐谱集成》序                             袁静芳(6·86)

作为音乐的声音

——评默里·谢弗《声景:我们的声音环境世界的调律》

聂愿青(6·91)

探寻历史文脉 普查传承现状

——《田野回响——新世纪中国传统音乐调研报告》述评

卢映雪(7·92)

西方音乐历史写作的“文化转向”

——评弗利什《19世纪的音乐》        宋方方(8·86)

世界民族音乐研究的双视角观照

——基于两部“黑非洲音乐”著作的文化批评

郭克俭 赵芯(8·91)

细读文本 洞察音乐

——查尔斯·罗森《浪漫一代》中译本序言  杨燕迪(9·91)

作品 观念 语境

——《标题音乐》中译本序            孙胜华(10·76)

一部精细而独特的二胡谱本

——写在《王国潼二胡教学曲精选——王国潼演奏谱

50首》出版之际                          靳学东(11·89)

音乐史学的有声媒介研究与中国戏曲之未来

——从任思著《芳韵绝音——梅兰芳1920—1936唱腔艺术

衍变研究》的出版谈起李淑琴(12·86)

乐海短波

中国首场皮亚佐拉声乐作品音乐会在京举行(1·16)

美国作曲家乔治·克拉姆去世(2·15)

用文艺讲述“有温度”“有情感”的党史故事——国家大剧院

“文艺经典中的党史”系列活动圆满闭幕(2·44)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古琴艺术数字文创专场

活动举办(2·87)

致敬“两弹一星”元勋——大型交响诗画《我愿以身许国》

在呼和浩特演出(3·45)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六位音乐工作者获表彰(4·55)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4·55)

2022年全国音协工作会议召开(4·91)

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上线发布(5·25)

河北师范大学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

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6·90)

新时代杰出青年音乐理论评论人才高研班在延安举办(7·19)

《中国音乐考古大系》编撰出版项目正式启动(7·53)

马勒《大地之歌》:一场跨越中西的音画对话(7·56)

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加入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7·86)

“上音”学子荣获第十七届济州国际铜管与打击乐比赛大奖(8·32)

迈向半世纪的足迹——香港中乐团45周年乐季开幕(8·63)

第三届“华乐杯”民族器乐作品评论征文活动启动(8·75)

全国双排键电子琴(电子管风琴)骨干教师(含新文艺群体)

培训班在江苏常州开班(9·90)

“上音”学子国际作曲大赛荣获佳绩(9·95)

中国文艺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基地揭牌仪式暨新时代

中国音乐评论发展论坛2022年度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10·45)

“教学法研究·中国元素奥尔夫教学”研讨会在沪举行(10·54)

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赴湖北黄石慰问演出(11·52)

韦子健荣获第76届日内瓦国际音乐(钢琴)比赛三等奖(11·52)

谭盾获聘香港“文化推广大使”(12·27)

第三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落幕(12·64)

封面人物

猜你喜欢

音乐
开启你的音乐之路
奇妙的“自然音乐”
鸟的音乐
他用音乐悬壶济世
黑暗中的她赤着脚,随着音乐起舞……
音乐从哪里来?
能播放189种音乐的可口可乐
音乐类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