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传学和思政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29张巧仙冉翠香韩秀芳

吕梁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遗传学

张巧仙,冉翠香,韩秀芳

(吕梁学院 生命科学系,山西 离石 03300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理科课堂教育教学中,如何将思政教育植入其中既是短板更是难点,这也是当前本科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 遗传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涵

遗传学是一门来自生活实践的学科,遗传学家将农业实践归纳为生物的遗传学定律(遗传学三大定律),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三联体密码的揭示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引领了生物技术时代的来临,遗传学知识不断改变人类生活造福人类.遗传学是探索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科学,而思政课是培育健全人格、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学科.

课程思政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独立人格、优良品质和良好心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

遗传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以思政教育贯穿于遗传课教学,以遗传课体现思政内容,在知识的内化融合过程中,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科素养水平.有利于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形成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有效提高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有知识、有能力的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2 遗传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2.1 及时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体现责任担当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措施,要始终秉持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前我国面临的医药健康、生态环保、环境污染、粮食等关乎人民健康生存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蕴含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他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饱含艰辛,逆流而上,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骨,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者和有力的实践者.

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方向性.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非典型肺炎疯狂蔓延时,祖国需要,人民需要,67岁的钟南山院士积极冲锋在医疗最前线观察分析治疗病人,并积极深入各个集中隔离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积极倡导实施与国际卫生组织沟通合作,及时有效的控制了疫情.新冠病毒肆虐时,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再次挂帅出征奔赴疫区,4天内奔波武汉、北京、广州三地,夜以继日科研、开会、远程会诊、接受媒体采访,甚至在高铁上、飞机上研究治疗方案……[2].钟南山院士承担责任、勇于担当,及时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疫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的动人事迹,他35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为太行山区选育生态优势树种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超过200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红挂绿,带领10万多农民脱贫致富.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3].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忠实践行者的事迹贯穿其中,既使专业课堂增添了鲜活生动,而且能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信仰力量,体会责任担当,推动思政由表入里,走深走实.

2.2 重视学习学科发展历史,培育科学精神

学科发展史蕴含着无数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故事.学科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旧思想、探索新理论的推陈出新过程,这一过程一定会受到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打压对抗,甚至是迫害威胁人身安全,这就是科学家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质疑、勇于献身的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无论是孟德尔的“颗粒学说”的提出,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问世,没有哪个不是与旧观念、旧思想不懈斗争的结果.这种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正是我们新时代倡导的大学精神,亟待在遗传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升华.

科研精神是科学家们身上的科学精神,一部学科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们的精神追求史.根据调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三大奖项,从立项到结项的研究时间平均为11.4年,从结项到提名国家奖的时间间隔为4.4年.科学创新的要求越是迫切,越是要下一番沉潜专注的功夫;越是要有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知、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静心笃志、心无旁骛的奉献精神.

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在人们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而争论不休时,孟德尔并未随波逐流,而是静静地守着他的小菜园,日复一日重复选种——种植——杂交——观察——统计分析,选种——种植——杂交——观察——统计分析——选种8年豌豆实验,当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宣读完毕后,听众对连篇的数字和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直到43年后才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发现.第三大遗传定律的发现人摩尔根,在学术思想上曾一度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威尔逊支持的染色体学说和孟德尔的遗传理论,1909年开始以果蝇为材料做突变理论的研究,经过24年潜心研究,创立了基因学说,由此获得1933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但他并未亲临现场领奖,借口是自己工作太忙.

一门专业课就是一本无数科学家汇集的史诗.孟德尔、摩尔根等科学家的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刻苦钻研、努力进取、求真求实、坚持真理、不为名利的科研精神,是每位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2.3 聚焦重大科研成果,牢记时代使命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研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关键命门,不仅对夯实国家基础性工程建设、提高国家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推动一个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4].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青年应该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仅要勤奋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在实践中创新科技,努力做新时代品格高尚和本领过硬的接班人.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遗传学领域取得标志性重大成果有:1965年在国际上我国首次合成人工牛胰岛素;1981年上海生化所、上海细胞所、上海有机所、生物物理所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历时13年,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了76个核苷酸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99年遗传发育所牵头,我国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之后的第6个参与国,也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水稻研究团队完成全球第一张农作物的全 部基因组物理图——籼稻基因组序列物理图的绘制,并研制开发了世界第一个覆盖水稻全基因组的基因芯片,使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的国际地位遥遥领先;2016年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经过50多年不懈努力,通过系统的远缘杂交技术,培育出小麦与冰草远缘杂交的系列小麦新品种,为进一步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18年中科院植物科学中心以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天然含有16条线型染色体)为研究材料,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造出仅含1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5].

遗传学知识传授和国内重大科技成果可以实现无缝连接.数不胜数的重大科研成果恰好作为课程思政的好素材,这些成果不单单是遗传学领域的核心知识和前沿动态,也代表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鼓励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有信心,而且有为之奋斗一生的激情,鼓励更多的年轻学生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种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证据”提升学生的国家自信.

2.4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医在中国流传千年,诞生了诸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华佗、李时珍等令世人称赞的名医.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6].引领学生体味中医文化的神奇和魅力的同时,也将这些古老文化植入于心,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7].

3 遗传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

植物雄性不育

课前预习:(发布学习通)(培养查阅文献,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1.什么是植物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的机制是什么?

2.雄性不育的类型有哪些?

3.植物雄性不育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课堂学习:

提问回答:(评价预习效果)

1.植物雄性不育:雄蕊、花粉不正常,雌蕊、受精正常.原因是什么?

2.①细胞质雄性不育型:细胞质中的什么导致不育?

②细胞核雄性不育型: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不育类型.

③质-核不育型:细胞质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类型,发生机制_______.

3.植物雄性不育的生产实践(有何)意义

请同学们来看看我们国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田间工作的视频,听完视频讲解后之后,各组讨论视频内容.(团队合作精神)

请一个组的代表回答:详细阐释袁隆平团队的杂交工作(其他组的代表补充、完善)(根据学生讲述,在黑板上画出内容)

三系指什么?为什么叫恢复系、保持系、雄性不育系?两区指什么?为什么设置两区?雄性不育系在杂交制种中起了什么作用?(大家讨论回答)

回答:水稻雄性不育系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不育系本身没有花粉或者花粉败育,即不能正常的自交结实,通过恢复系来提供花粉可以生产出杂交种子.

人工去雄(?)是不可能用于大规模的生产.

这就是袁隆平老先生为什么要用5年的时间找(仅仅6株)雄性不育稻株(吃苦耐劳、锲而不舍),为什么能在10年的时间内将水稻产量提高30%,为什么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心系百姓、服务人民),袁隆平院士不仅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给全世界带来粮食保障(提高国际声望),所以(同学们自由感慨发言_______)[8].

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袁隆平院士事迹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启示》

4 结束语

我系遗传学教学团队通过实践探索,使遗传学课程讲授与思政协同育人有机融合,较好地实现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但是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团队教师将继续聚焦课程特色,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将思政内容贯穿在遗传学教学全过程.

猜你喜欢

遗传学
纪念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诞辰200周年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表现遗传学解释女性生育力研究方面重大发现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荧光原位杂交衍生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遗传学中的应用
遗传学
遗传学
精神分裂症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温胆汤干预肥胖及相关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探讨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