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路径研究

2022-04-29李静宜

吕梁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吕梁纪念馆革命

李静宜

(吕梁学院 历史文化系,山西 离石 03300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征程中所形成的优秀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吕梁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有着以吕梁精神为代表的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吕梁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尊重吕梁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吕梁人民的社会实践基础上提炼而成的,是吕梁人民乃至山西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智慧结晶,充分展示了吕梁军民昂扬的爱国主义精神,承载着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具有重大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将以吕梁精神为代表的吕梁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中国近代史》课程,既有利于进一步拓宽课程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实效性,又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吕梁红色革命精神,从而有效实现厚植学生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目的.

1 吕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吕梁地区丘陵起伏,沟壑蜿蜒,被黄土广泛覆盖,德国李希霍芬曾说:“一切都是黄色的.山丘、道路、田野、河流与小溪的水是黄色的,房子是黄土造的,植物上覆盖着黄色尘土,甚至空气中也免不了黄色朦雾.”[1]10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于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晋绥边区东起同浦、平绥(大同至集宁段)与我晋察冀边区相接;西至黄河,与我陕甘宁边区相接;南迄汾离公路,与山西阎锡山区相接;东南面至同浦路,与我晋察豫边区相接;北达绥远之包头、百灵庙、武川、陶林之线.该根据地纵长千里,横贯三百里……全区为高原地带,均是绵垣不断的山脉……我军得以依此有利地形而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及重武器均不便行动;而我军则可利用此有利地势条件,不时给敌伪以歼灭打击,故在同敌艰苦斗争中,我们能保持六个完整的城市.……特别是自三九年十二月晋西事变后,晋绥根据地即成为华北华中敌后我军与陕甘宁边区联系的唯一通道.同时它又是阻敌西进的屏障,保卫陕甘宁的前卫阵地.不仅如此,它并严重地威胁着敌之同浦、平绥两大交通线,不仅大同、太原、归绥、包头等战略要地.”[2]1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均位于吕梁兴县蔡家崖.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军民一方面与敌人进行英勇抗争,另一方面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涌现出一大批群众英雄,创造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在中国人民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1 物质文化资源

吕梁地区是革命老区,拥有数量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纪念馆.吕梁红色纪念馆有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纪念馆等.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吕梁兴县蔡家崖村,由旧馆、新馆组成.它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晋绥边区党政军民革命斗争史的综合性纪念馆.新馆主要展陈图片文字并结合实物,辅助现代化声光电方式,展现了晋绥边区军民英勇的革命斗争史.红军东征纪念馆位于石楼县县城东征大街,是全国唯一展陈红军东征的专题纪念馆,陈列有珍贵的历史图片、文件、实物,使用现代化声光电手段,制作了红军东征渡河战斗四维互动场景、三维动态声光互动沙盘等.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纪念馆位于吕梁市离石区,是山西省第一个军事会议专题纪念馆.

吕梁红色革命遗址有临县中央后委机关旧址、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临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指挥部旧址、北坡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岚城八路军一二零师司令部旧址、交口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晋绥日报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等.吕梁有兴县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贺昌烈士陵园等.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是吕梁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抗击史的历史见证.瞻仰这些纪念馆、旧址和烈士陵园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2 非物资文化资源

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军民英勇抗敌,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梁有着瑰丽的革命文化.1936年2月,毛泽东在红军东征途中写下了《沁园春·雪》.陈毅诗作《过吕梁山》:“峥嵘突兀吕梁雄,我来冰雪未消融.信迟迟春有脚,夕阳满眼是桃红.林壑深幽胜太行,收罗眼底不辞忙.雪海冰山行不得,飞岩绝壁路偏长.”当代著名作家马烽、西戎以晋绥群英大会上表彰的吕梁民兵英雄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近年来出版有《晋绥边区革命史料汇编》《晋绥革命根据地大事记》《晋绥边区人物春秋》《晋绥革命根据地研究》等书籍.

影视作品方面有电影《刘胡兰》《战斗年华》等.由张其昌导演的《战斗年华》,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贺龙率领的一二零师中一批青年组成了战斗篮球队,篮球队队员在球场上的痛苦与欢乐、战场上的斗争与牺牲促使他们不断成长的故事.电视剧有《走向太阳》《毛泽东过山西》等.记录片有《铁血春秋——贺龙元帅生平大型纪录片》等.

吕梁精神是吕梁红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梁精神是黄河文化中孕育而来,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吕梁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浇筑而成.吕梁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在当今,吕梁精神仍然是推进吕梁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吕梁人民在吕梁精神的指引下,努力绘制美丽幸福吕梁的新蓝图.

2 吕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吕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其物质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均是《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的重要素材.《中国现代史》课程中讲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时,穿插吕梁红色文化中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吕梁本土的红色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1 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是提升课堂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对身边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切合生活实际的,对之略有所知却又不完全了解的东西”[3].与《中国现代史》课本中的教材内容相比较,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对地方高校的师生来讲,具有数量多、易搜集、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优势,既是《中国现代史》课教学中更为形象生动、极富文化内涵的教学素材,也是地方高校推动《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最优质、最丰厚的教学资源.诸如地雷大王李有年、少年英雄刘胡兰等红色人物的革命事迹,一个大瓷碗、甄家庄歼灭战等红色故事、著名战例,均是发生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土地上,自然而然就会对其产生一种亲近感,也更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述吕梁红色故事,带领学生开展红色革命遗址和纪念馆实地研学考察等方式,将吕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吕梁红色文化资源直观性、真实性、贴近性的优势开展课堂教学,不失为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途径、新方法.

2.2 落实高校课程思政目标要求,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需要

《中国现代史》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主要讲授了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压迫、追求民族解放的历史.学习《中国现代史》课程,不仅要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历史事实,更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和传播红色革命传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培育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刚毅品质与朴实作风.

在《中国现代史》课程教授中,紧密结合吕梁红色文化,以更加人性化的视角,寻求历史真相,恢复历史原貌,演绎传奇故事,歌颂真心英雄.这既是弘扬主旋律,又会得到大学生强烈的共鸣,还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突破课本的原有结构,吸纳吕梁红色文化气韵,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紧密联系实际创造良好条件.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吕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的路径

将吕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国现代史》课程是高校历史学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学习该课程不仅可以掌握历史学基本史实,还可以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吕梁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相关知识,例如红色人物故事、红色革命遗址等,对于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直观的震撼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教学法,使吕梁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3.1 挖掘吕梁红色故事,探索情感教学法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吕梁军民团结一心,克服种种艰难困苦,英勇抗击日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吕梁军民积极支援前线,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革命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缴纳公粮、将自己的儿女送上前线支援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吕梁军民一方面抗击日军的一次次大扫荡,另一方面坚持生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吕梁民兵则是平时从事生产,战时进行战斗.当民兵无暇进行农业生产时,其他人民帮助其进行农业生产.正是吕梁军民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才使日军不断地遭到残酷的袭击,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师在《中国现代史》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吕梁红色故事穿插到课堂中,并进行分析,以丰富课堂,使学生了解吕梁红色历史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抗战日报》(1946年改名《晋绥日报》)出版与发行的事迹就可穿插到教学中.1940年,晋绥根据地决定筹办《抗战日报》.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创办报纸的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创办《抗战日报》.年仅23岁的报社工作人员、共产党员高锡嘏在一次采购铅字时被日军杀害.年仅28岁的总编辑赵石宾积劳成疾于1942年病逝.在极端匮乏的物质条件下,晋绥根据地新闻工作者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融入到革命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吕梁红色革命史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红色故事,将其在《中国现代史》课堂上进行讲授,可以使课堂更具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营造充满创造性思维的历史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文本话语范式,以教师为中心.这种“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开拓性和创造性均受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将授课班级按人数分组,每一组任命一名组长.每一小组围绕一个吕梁红色文化的某一论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在组长的组织安排下,从收集相关素材、讨论、相互交流,到PPT的制作,再到最后派一名或者多名学生上台展示,小组人员均积极参与.在《中国现代史》每节课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小组上台进行展示.每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就其展示情况进行初评,即小组互评.最后教师做相应的讲解和总点评.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一方面,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现代史》课堂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尽可能多地掌握吕梁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不断学习,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3.3 依托吕梁红色纪念馆,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抗日战争期间,晋绥吕梁地区是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是党中央联系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被誉为“钢铁走廊”.解放战争期间,吕梁人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吕梁地区有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较为著名的红色纪念馆有红军东征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等.这些红色纪念馆的展板上展陈着照片与文字,陈列着革命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深厚的革命文化.有的纪念馆还利用现代光影技术将参观者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论衡·超奇第三十九》云:“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通过实践教学法,可以将吕梁红色纪念馆中的历史文化资源转换为《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时应注意:①教师应结合《中国现代史》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红色纪念馆,做好各方面的调研,并作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②在参观红色纪念馆之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红色纪念馆的背景;③在参观过程中,尽量邀请纪念馆的讲解人员进行讲解;④参观后每位学生结合个人感受撰写研学报告.

吕梁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们用不懈的奋斗以及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铸就的.吕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正是吕梁的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将吕梁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素材,而且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研讨时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亦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在课前进行小组讲课时,取材往往局限于论题的相关知识点,信息量有限.说明学生备课期间,不能广泛收集素材,不能利用专著、论文、相关的网络资源等进行高质量的备课.第二,各小组提炼论题的能力亟需加强.学生提炼的论题有的太宽泛,有的太抽象.由此可见学生平时的知识面狭窄,并没有阅读大量的历史学专著和期刊论文.

中国史教研室针对该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首先细化小组合作探究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小组展示质量明显提高,从教学素材到PPT的制作等都有较大的进步.其次,针对学生提炼论题质量不高的情况,采取教师指定论题和学生自主定题相结合的方法.各小组在确定论题后教师把关,若有的小组无法确定论题则教师指定论题.再次,针对学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作.教师向学生列出所推荐的历史学专著书目,并定期组织读书会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吕梁纪念馆革命
萧军纪念馆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