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情况及预后分析

2022-04-29王迎迎

当代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肌酐乙型肝炎肝功能

王迎迎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感染科,上海 201600)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引发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肝功能出现衰竭的重要因素,而大部分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均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且大部分患者均存在肝硬化的基础[1]。随着患者病情进展,极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及黄疸等肝衰竭的前期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水平[2]。目前,临床尚无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特效药物,借助手术肝脏移植虽然能取得较好效果,但大部分患者仍面临肝脏供体缺失及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因此,明确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情况发生的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实施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3-4]。本研究旨在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及预后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处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期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凝血指标及黄疸情况分为A 组(低凝血型,n=31)、B组(中间型,n=59)及C组(高黄疸型,n=34)。A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45~67岁,平均(51.4±5.8)岁。B 组男40 例,女19 例;年龄43~64岁,平均(51.0±5.9)岁。C 组男23 例,女11 例;年龄47~69 岁,平均(51.6±5.5)岁。具体分组标准为:低凝血型:51.3(3×ULN)μmol/L<总胆红素水平<171.1(10×ULN)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中间型:51.3(3×ULN)μmol/L<总胆红素水平<171.1(10×ULN)μmol/L,40%≤凝血酶原活动度<60%;高黄疸型:总胆红素水平≥171.1(10×ULN)μmol/L,40%<凝血酶原活动度<60%。3 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理基础,且既往病情均处于稳定状态;均伴有纳差、乏力及黄疸等急性恶化表现;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及梗阻性、溶血性黄疸者;中途退出研究者;重要功能器官严重障碍者。

1.2 方法 抽取3 组空腹静脉血4 ml,经离心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清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血清钠、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指标;同时,检测3 组乙肝病毒载量(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上述检测均由检验科内同一组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步骤进行,并准确记录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检测结果;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情况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3 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检测指标比较 B组ALB及血清钠均高于A组、C组,而血肌酐及HBV DNA均低于A组、C组(P<0.05),C 组血肌酐高于A 组(P<0.05),A 组与C 组ALB、血清钠及HBV DN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组AFP、ALT、AST、TBiL 均高于A 组与B组,且A组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3组检测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ree groups of test indicators(±s)

表1 3组检测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ree groups of test indicators(±s)

注:ALB,血清清蛋白;HBV DNA,乙肝病毒载量;AFP,血清甲胎蛋白;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

组别A组B组C组t值P值续表组别A组B组C组t值P值例数31 59 34例数31 59 34 ALB(g/L)31.6±2.5 34.8±3.4 32.4±3.2 12.630<0.05 AFP(mg/L)16.1±2.3 13.0±1.2 88.8±10.0 12.630<0.05血肌酐(μmol/L)79.0±5.3 73.8±4.9 86.8±5.0 11.634<0.05 ALT(U/L)54.0±5.4 45.1±4.7 128.6±7.2 13.627<0.05血清钠(mmol/L)134.1±4.9 136.3±4.3 134.4±4.8 11.001<0.05 AST(U/L)80.0±4.9 71.3±5.2 169.9±11.2 11.031<0.05 HBV DNA(log10 IU/ml)3.5±1.0 1.8±0.6 3.7±0.8 10.135<0.05 TBiL(μmol/L)105.7±10.5 73.8±4.0 285.9±10.3 12.398<0.05

2.2 3 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因素分析 A 组AST、血清钠、AFP 均为急性肝衰竭情况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 组ALT、AST、TBiL、HBV DNA 为急性肝衰竭情况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3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因素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in three groups

2.3 3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mong the three groups[n(%)]

3 讨论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伴随病情进展极易出现急性恶化,甚至引发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5]。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主要指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存在肝功能严重损伤情况,在较短时间内患者极易出现以黄疸、腹水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为表现的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情况,增加治疗难度的同时影响患者预后。

有研究[6]表明,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钠、血肌酐及清蛋白等指标均为导致急性恶化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情况出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ALB 及血清钠均高于A 组、C 组,而血肌酐及HBV DNA 均低于A 组、C 组(P<0.05),C 组血肌酐高于A 组(P<0.05),C 组与A 组ALB、血清钠及HBV DN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 组AFP、ALT、AST、TBiL 均高于A 组与B组,且A 组高于B 组(P<0.05)。A 组AST、血清钠、AFP 均为急性肝衰竭情况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 组ALT、AST、TBiL、HBV DNA 为急性肝衰竭情况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说明ALB、血肌酐及血清钠水平与HBV DNA 为引发急性恶化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情况出现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种类型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若一旦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则会显著提高近期病死率[7]。另外,在3 种类型患者中血清钠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其机体内的内脏血管扩张以门静脉压升高等情况,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酶-醛固酮系统及抗利尿激素系统激活,从而极易导致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及腹水情况出现[8]。同时,低钠血症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均密切相关。因此,针对伴有显著低钠血症患者,应采取加压素V2 受体拮抗剂及清蛋白等药物治疗[9]。此外,对于低凝血型与高黄疸型患者,还应密切关注门静脉高压情况,并及时有效评估曲张程度,预防出血,以改善患者预后[10]。慢加急性肝衰竭属于临床症候群的一组,伴随病情进展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情况,如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等,上述并发症均存在密切联系且相互影响,甚至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不利于患者预后[11]。有研究[12]显示,并发症的种类及数量均与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 组与C 组(P<0.05),说明低凝血型与高黄疸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高,其预后状况相对较差。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治疗期间,应明确临床分型,从而依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预防出血、改善凝血及改善胆汁淤积等针对性治疗,另外,还应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13-14]。治疗期间还应有效评估患者的死亡风险,以积极纠正、预防及治疗低钠血症,改善患者预后状况[15]。但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选取病例数较少,可能存在结果偏倚,后期可增加样本量、开展前瞻性研究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低凝血型与高黄疸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恶化患者更易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预后,应依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状况,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肌酐乙型肝炎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