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AR结合护生参与管床制在儿科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29鲍菁
鲍 菁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获取儿科患儿家长的信赖,拉近护患关系,切实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生作为护士的后备力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其健康教育能力十分必要。ISBAR是一种标准化沟通模式,最初应用于美国海军通讯,现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医疗行业,并逐渐引入临床护理教学,主要包括介绍(identification,I)、现状(situation,S)、背景(background,B)、评估(assessment,A)、建议(recommendation,R)四个部分,能够准确、及时、集中地传递护理信息[1]。护生参与管床制教学源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入开展而创建的管床责任制,是指让护生管床到人并固定班次与床位,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所分管病人的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2]。本研究在儿科健康教育教学中引入ISBAR结合护生参与管床制,取得较好成效。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的70名儿科护生为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名。两组护生均为女性,实验组年龄19~22岁,平均(20.13±0.58)岁,专科11名,本科24名;对照组年龄19~22岁,平均(20.64±0.41)岁,专科9名,本科26名。两组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在入院时或查房治疗时完成患儿简单的基础护理及家长健康教育,带教老师采取放手不放眼的形式,尽快让护生熟悉各项操作。实验组应用ISBAR结合护生参与管床制教学。首先,带教老师按照护生量度进行床位分配,每名护生管理2~3例病情轻的患儿,2名护生进行班次交替,如遇个别护生要求或特殊病种则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带教老师选取儿科常见疾病,制作运用ISBAR进行健康教育的PPT。其中,介绍(Ⅰ)为自我介绍和患儿基本资料介绍,现状(S)为患儿诊断、现存问题和病情变化,背景(B)为患儿既往病史、用药等背景资料,评估(A)为患儿重要检查及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建议(R)为患儿后续护理建议和回访的健康教育计划。最后,带教老师每周组织1次小讲课,详细讲解ISBAR在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指导护生运用ISBAR对所管患儿进行宣教,共同分析实践运用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三)评价方法。
评价健康教育能力和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评价使用仝慧娟等编制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3],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49,内容效度0.90,共4个维度38个条目,各条目1~5分,总分38~190分,评分越高表示健康教育能力越强。沟通能力评价使用杨芳宇等编制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4],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内容效度0.84,共6个维度28个条目,各条目0~3分,总分28~84分,评分越高表示沟通能力越强。
(四)统计学方法。
二、结 果
(一)护生健康教育能力。
实验组健康教育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教育能力比较(分,
(二)护生沟通能力。
实验组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沟通能力比较(分,
三、讨 论
报道显示,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有效健康教育的前提[5]。儿科护生受到院校相关课程开设及参与临床健康教育较少等影响,多数不够了解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与实施技巧,并且在临床运用过程中也缺乏沟通技巧,导致健康教育能力较差。本研究在儿科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了ISBAR结合护生参与管床制,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沟通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儿科健康教育教学应用ISBAR结合护生参与管床制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分析原因,应用ISBAR进行儿科健康教育教学,不仅可使教学内容更简单及调理清晰,帮助护生与儿科患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整体把握患儿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而且能够教会护生如何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健康教育知识与技术,有助于儿科护生形成自主的沟通行为,提高健康教育素养。同时结合护生参与管床制教学,可加深护生对儿科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理解与认识,有助于促进护生在儿科健康教育实践中进行主动学习,逐渐掌握儿科健康教育的必备技能,进而显著增强健康教育能力。
综上所述,ISBAR结合护生参与管床制在儿科健康教育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成效,可显著增强儿科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沟通能力,对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及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