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自信”视域下我国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2-04-29段志光冀来喜闫敬来张斌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四个自信中医药

王 军,段志光,刘 星,苑 静,冀来喜,闫敬来,李 俊,张斌仁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中医药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有效实践路径,是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医药自信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加快人才成长的关键所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2],也是中医药院校的职能、教师的责任和大学生的本分[3]。

山西中医药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落实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实践中,与中医药学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有机融合,以全国性大规模调查为基础,明确了中医药自信内涵,构建了“四阶梯、五模块、五途径”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金字塔模式,实现了中医药自信教育贯穿大学全过程、覆盖课程全类别、贯通教学全环节。实践证明,创新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成效明显。

一、改革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落实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实践中,与中医药学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有机融合,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等基础上,系统梳理中医药自信影响因素和教育关键要素,构建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模式,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具有坚定中医药自信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二、调查研究

在文献研究、领题调研、专家咨询、行为事件访谈、预调查基础上,设计中医药自信影响因素(社会版、高三版)、岗位胜任力、教育关键因素调查问卷,开展全国问卷调查,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明确基本概念,探寻存在问题,提出学理依据。

(一)研究实施。

文献研究:一是在自信教育方面,教育训练是提升自信水平的重要手段;教育路径包括培养对某事物的认知评价能力、强化成功经验和发挥榜样作用[4]。二是在中医药自信教育方面,国内学者多从其内涵解读、重大意义、现实状况、提升路径等方面做出理论阐释,但缺乏系统梳理、整体设计和应用实践[5]。

1.领题调研。发现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中医西化、医药分化、人文弱化、文化虚化”等问题的根源是中医药自信不足,并将中医药自信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2.行为事件访谈。面向40位专家学者、教师、医师和在校生及校友代表展开,提炼出影响中医药自信的积极因素,作为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

3.专家咨询。指导制订中医药自信影响因素(社会版、高三版)、岗位胜任力、教育关键因素等四类调查问卷并开展预调查、全国调查。

4.预调查。面向全国开展,收回问卷3683份,结果显示四类问卷信度、效度较好;并据预调查结果修订完善调查问卷、计算全国调查样本含量。

5.全国调查。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收回问卷24810份,明确中医药自信影响因素和教育关键要素。

(二)存在的问题。

1.坚定“四个自信”如何与中医药学科教育融合。高校“四个自信”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突出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特点不足,与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融合不够,导致不同程度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

2.中医药自信教育如何与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融合。近年来,中医药高校中医药自信教育多以散发的理论研究为主,未见贯穿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统研究与实践。

3.中医药自信岗位胜任力现状与期望存在差距。全国调查发现,中医药自信岗位胜任力认知程度高于现状评价[6],二者之间存在差距,提示中医药自信教育有待加强。

4.高三学生对中医药认识基础薄弱。全国调查发现,高三学生对中医药兴趣不足,对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国际认同等认识不足,提示对准新生、新生开展中医药自信教育很有必要。

5.社会大众中医药认同度相对较低。全国调查发现,社会大众对中医药价值和生命力的认同度低于中医医师、高校教师、在校大学生[7],提示中医药自信教育应将社会大众纳入教育对象,强化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效果。

(三)理论研究。

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因子分析等定性定量方法,结合学校40年办学经验,明确如下几个方面。

1.中医药自信内涵。中医药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导和内核是中医药文化价值取向和中医思维,持续动力源泉是中医药的创新和转化。

2.中医药自信教育要素。包括基于辉煌成就的历史自信、基于系统完整的理论自信、基于实践验证的技术自信、基于客观公认的疗效自信、基于“四个自信”背景下的发展自信。

3.中医药自信教育价值。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

4.中医药自信教育体系。包括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体系、毕业后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本研究聚焦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体系。

三、模式构建

(一)培养目标。

培养有社会担当,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定中医药自信和胜任中医药职业能力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二)理论依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重要精神,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借鉴岗位胜任力理论、职业认同形成理论,采用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根据国家政策文件精神,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模式。

(三)基本原则。

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模式构建坚持“固本培基、质疑解惑、全程贯穿、渐次加强”的基本原则,“固本培基”是传承精华的重要基础,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质疑解惑”是守正创新的关键环节,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全程贯穿”强调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渐次加强”强调中医药自信教育要按照认识、认知、认同、认定规律,梯次加强,逐步深化。

(四)教育模式。

“四阶梯、五模块、五途径”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金字塔模式即建立启蒙教育、集中教育、同向同行教育、中医经典强化教育、胜任力导向实践教育等“五个模块”,通过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体验法、反思法等“五种途径”,最终达成职业认识、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认定的“四阶梯”教育目标,见图1。

图1 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金字塔模式

1.“启蒙教育模块”开启中医药自信“学前教育”,引导职业认识。在录取至入学前阶段,面向所有准新生发放《中医药与健康》启蒙读本和中医文化类入门书籍,以讲授法为主,解决了准新生对中医药学认识启蒙问题,形成职业认识。

2.“集中教育模块”提升中医药文化健康素养,促进职业认知。坚持每年面向所有专业新生开展为期1月的中医药自信集中教育,设置课程模块、讲座模块、影视模块、实践模块,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巩固专业学习基础,提升中医药文化健康素养,解决了新生中医药认识基础薄弱的问题,促进职业认知。

3.“同向同行教育模块”实现中医药自信教育全课程覆盖,助力职业认同。以中医药自信为主题,以教学设计为抓手,以讨论法、示范法、反思法为路径,构建中医药自信主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学设计库,140门课程入库并实践,评选出校级首批示范课程10门,校级优秀教学设计30门;获2021年、2020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交流暨第六届教学协作会议“精彩一课”一等奖1项;解决了中医药自信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不够的问题,推进职业认同。

4.“中医经典强化教育模块”形成经典传承教育强化方式,深化职业认同。一是构建经典课程体系。构建贯穿入门阶段、系统学习阶段和融会贯通阶段“三个阶段”和核心类课程与拓展类课程“两类课程”的经典课程体系。二是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单纯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晨间诵读+知识竞赛”多路径教学,改革单纯理论教学为“经典教学案例化+临床课程回归化”理实结合方式讲授。三是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改革一次性结课考试为“循环考核+等级考证”多元化评价。解决了中医思维弱化的问题,不断深化职业认同。

5.“胜任力导向实践模块”实现中医药自信教育全路径贯穿,达成职业认定。一是建立“五层次三结合”岗位胜任力模块。即充分发挥校本实践、基地实践、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社会服务的基础教育、协同教育、榜样示范、自我教育、体验教育作用,以体验法、示范法、反思法为主,促进理论与实践、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相结合,实现中医药自信教育全路径贯穿,促进学生职业认定。二是实施“两段式、两层级”临床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改革。改第9~10学期一段式连续实习模式为第8、第10学期两段式实习模式;改以综合性医院实习为主渠道的单层级实习模式为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两层级实习模式,提升学生基层医疗服务技能。三是推动基础课教师上临床,临床课教师讲基础。推进学院与医院合一、医院与学院合一,最大限度优化教学效果,最终达成职业认定。

(五)评价体系。

全程开展形成性评价,借鉴置信专业活动评价方法,创建形成性评价和成效性评价相结合的中医药自信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育实效。

四、主要成效

(一)实现“四个自信”与中医药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四个自信”与“中医药自信”的耦合性,将中医药自信教育与通识课程、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有机融合,系统设计、全面覆盖,创新了“四个自信”的有效落实路径。

(二)推进中医药自信教育与培养方案全过程的有机融合。

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模式依托五个模块教育教学完成。除同向同行教育模块学分纳入原课程考核学分外,共设置12学分,分别纳入必修、选修课程学分、见习实习环节等学分及社团活动、社会服务等隐性课程学分。

(三)创建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金字塔模式。

构建了“四阶梯、五模块、五途径”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金字塔模式,在试点基础上全校实施,实现了中医药自信教育贯穿大学全过程、覆盖课程全类别、贯通教学全环节,体现出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的系统化、全程性。

(四)形成中医药自信教育理论基础。

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基础上,明确了中医药自信内涵,提出了中医药自信教育“五大”要素、“四大”价值和“三大”体系,为中医药自信教育实践提供学理依据。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2项,设立校级中医药自信教育专项课题近70项,投入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写出版创新教材6部。

(五)达成学生对中医药职业的认识、认知、认同、认定。

启蒙教育助力学生初步了解中医药文化及其价值优势,引导职业认识。集中教育引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2019级、2020级学生教育后总体水平分别提高35.7%[8]、51.6%,促进职业认知。同向同行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中医药自信主题,中医经典强化教育促进学生经典诵读感悟能力提升,深化职业认同。胜任力导向实践教育培养中医思维,提高岗位胜任力,形成职业认同;通过实践体验、榜样示范、反思感悟,逐步达成职业认定。问卷调查显示83.34%、89.41%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更加认同,愿意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出力;88.51%、89.87%的学生愿意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中医药知识、推荐中医药疗法。

(六)促进大众的中医药认同。

学校积极推行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打造“中医药自信社会教育平台”,开设线上《国医讲堂》90场,在太原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讲座52场;主编出版《中医药与健康》(小学版、初中版)教材,在2个县推行中医药传统文化进小学活动;直接受众万余人,浏览量17.3万次,中医药文化社会认同逐步提高。

(七)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中医药自信教育模式先后获国内有关知名专家学者高度认可,一致好评。学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医药法执法检查组提出的“坚定中医药自信”等建议被采纳,并写入检查报告。学校发起、组织成立了全国中医药自信教育协作会,与17所院校签署《中医药自信教育协作协议书》。《医学教育管理》《基础医学教育》等杂志专栏发文;《山西日报》以《构建中医药强省的文化力量》为题在要闻版整版、《中国中医药报》以《打造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样本》为题专版报道;先后在中新网、光明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新闻网等近50家媒介报道。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9所高校的专家认为成果是重大突破,属原创性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四个自信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