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大思政”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模式
2022-04-29李雨欣姜莹莹
李雨欣 姜莹莹
摘要:为做好中医药“大思政”形势下教育改革,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最根本的教育任务,将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人才方案融入教育模式中,各中医药院校做出了积极的教育改革。针对当前形式下中医药院校在存在的几处共性发展问题,本文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为例,深入探讨了构建“大思政课”的方法以及实践应用。
关键词:大思政;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
一、大思政形式下推动全方面教育转型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总书记曾这样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1]要跟新时代相结合,特别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方面,讲好一堂大思政课至关重要。要全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模式,让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人才落到实处,提升育人模式的针对性。强化育人基础,突出培养重点,建立制度规范,狠抓责任落实,全面提升思政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让思政理论教育与非理论教育同行,增强新时代青年學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同,形成育人合力,着力培养又红又专的青年人才,为大思政形势下教育全方面转型提供实践支撑。
二、各大中医药院校以大思政模式发展的深刻意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卫生界、教育界委员代表时所强调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各大中医药院校积极实施“三全”育人模式,以实践构建大思政格局。使中医药院校思想教育不仅有理论教学,更有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领。积极疏通交流渠道,构建良好的反馈机制。采用时代化宣传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将思想教育融入中医学子成长成才全过程。学校学院各部门有机联动,形成合力,坚持价值引领、榜样培养,共筑“大思政”发展格局。
三、基于当前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合力不足的问题研究
1.思政教育和中医人才培养联系不足。
长期以来,马理论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仅限于书本间、课堂上,且教学理论具有抽象性,教学模式缺乏生动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学科与中医学科专业缺乏一定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学科对中医学科引领不足,中医学科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缺乏有力支撑,难以引发中医药院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学科间有机联动不足成为讲好一堂“大思政”课路上的绊脚石。
2.思想教育渠道与院校主阵地结合不足。
在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旧存在着理论与主体脱节的现象。把理论复杂化、生僻化的现象依旧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某些理论概念难以真切领悟。理论的亲和度不够有力,言行结合不够紧密,实践难以同理论相契合。部分主阵地的有关活动过于形式化,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反响小,活动成效低。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活动教育主题模糊,缺乏思想教育和院校本体的有机联动。
3.有形的理论教育与无形的思想教育结合不足。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课堂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缺失的现象。学生生活缺乏无形的思想滋润,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生活。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理论思想传播,回应学生关切的有力途径以及学生发表观点、分享生活的重要渠道。网络上对有形的理论教育和无形的思想教育结合不足成为新形势下中医药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教师与学生思政理论契合不足。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于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缺乏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指导,对青年教师的理论动向把握缺乏精准度。对青年教师课程设计的有效性、针对性缺乏关注。在全面综合推进青年教师与学生的政治教育上有所不足。
四、中医药院校“大思政”格局的实践构造
新时代要下大决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在中医药院校努力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既不是书本的学问,也不是不变的教条,要能够真正把所学转化为行动,积极服务人民,贡献社会,参与到实践当中,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之路任重道远。
长春中医药大学深入贯彻落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针路线,十余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成长,从2010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文化相结合,培养“双融学子”;2016年实施杏林青马工程培养战略,建立从青年教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全面培养,到2018年成立杏林青马工程基地,2021年升级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届时已培养了五届数百余名校级学员班学员和数千余名院级学员班学员,并斩获多项荣誉,为各大中医药院校提供了一些培养方案与发展模式。以下以长春中医药杏林青马工程、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马学会”为例,深入探讨解决方案。
1.学科联动着力打造大思政发展构架
中医文化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将中医的五行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五行计划培养方针。将水所具有的滋养、柔润的特性与具有深厚理论底蕴的导师团队相对应;将火所具有的炎热、上升的特性与定期实践淬炼学习相对应;将木所具有的生发、条达与学生内部自发的成长成才相对应;将金所具有的变革、创新与特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对应;将土所具有的生化、收成与广泛的文化滋养相对应,拉近了中医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距离,创造了有效的学科联动,增强了培养方案的可行性,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大思政发展框架结构。
2.两个引领统筹构建大思政育人模式
采用导师引领,培养成才的发展方针,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形成导师引领学生,学生学习导师,导师与学生积极交互性交流的良性发展模式,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滋润学生的文化心田,拓展学生的视野眼界,化有形为无形,寓大思政发展模式、“三全”育人于学生无形教育之中,切实增强教育的目的性与有效性;通过高效院校联动,设置院、校两级青马工程培养班级,广泛吸纳学生,扩展学生基础,提高理思政教育的广泛度,提升思政教育的精确度,以校级青马组织为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学院各级青马组织,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模式的全覆盖。
3.四大工程深入融合大思政理论引领
实施网络育人工程,学院内部建立网址、公众平台,定时定期更新相关活动以及相关内容,每日更新思政学习知识,不断扩大青马基地的影响力;及时发布基地动态,增强记录的丰富性与实效性,为大思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支撑;实施课堂理论工程,每两周进行一次理论知识指导,提升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实施合作研讨工程,定期开展青马学员班学员课后研讨活动,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三全育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实施实践淬炼工程,深入二十余个中医药考察基地,深入井冈山、延安、嘉兴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切实体验,切深感受红色教育,寓有形与无形之中,符合大思政发展方向。
4.五面培养全方促进大思政思维导向
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是学生与理论之间的桥梁纽带,青年教师意义非凡,责任重大。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培养与行动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成立青马学会,并定期开展四史增信培训活动,撰写报告心得,定期交由研讨,培养思维意识,增强国家信心;并培养师德师风,树立良好形象,增强榜样引领带头作用;培养理论功底,专业素质、培养社会责任,在基层疫情防控展现党员风采;在大思政形势下,文化更作为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发挥独特作用。培养文化氛围,采取新颖的交流模式——书记校长下午茶进行及时沟通反馈,形成良好沟通循环机制。
五、总结
要做到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打造“三全育人”体系,统筹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需建立并完善“大思政”的体制机制,推进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整体创新发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有效互动,中医药院校更应全力发展“大思政”育人格局,以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中医学子为目标,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后援力量。
长春中医药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树立了系统地、切实可行的思想主线,将举旗、铸魂、求真、育人理念与大思政格局建设、三全育人理念有机融合,着力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真正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增加思想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联系,使理論与实践有效互动,增强思维方面的正确引导以及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思想教育。并且定期对有关青年教师进行思想培育,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工作质量,使教师在思想上更具有理论前沿性,实践前瞻性,能够在授课中更好的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为其他中医药院校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发展模式,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李雨欣(200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长春中医药大学本科在读,中医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