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限产政策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04-29张倩蒋钰桢
张倩 蒋钰桢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碳排放问题日益显著,亟待解决。环保限产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绿色经济发展为导向,用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为约束工具的“命令-控制性”环境治理政策。它实质上是为了做到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两相适应,以此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以钢铁产业为切入点研究环保限产政策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环保限产政策;绿色经济;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一、环保限产政策概述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碳排放问题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我国作为第一大工业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进低碳经济,坚持绿色发展,有助于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支撑,也体现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大国贡献。为此,我国提出了“碳中和”愿景及“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碳达峰”目标定调工业减排,压缩产量,于是,环保限产政策应运而生。
环保限产即对于碳排放量高,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产业采取的限制产量的措施,以此达到减少碳排放、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目的。目前,环保限产政策的实施形式已由最初的“一刀切”转变为差异化、错峰等方式落实,但环保措施趋严的大方向并未改变。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厅长徐向春看来,“环保限产政策对上游企业管控力度较大,因此上游企业压力较大,而下游企业压力相对较小。上游企业如钢铁企业,属于高排高放,就会限产。对于供求关系来说,也是供大于求,因此北方生产的钢铁会运往南方来维持供求关系平衡。”
二、环保限产政策下钢铁产业现状
由于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且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在制造业中位列第一,故本文以钢铁产业为切入口,探讨环保限产政策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影响。我国铁矿大量进口,而产出的钢铁除满足于国内需求之外还大量出口,导致我国承担了大量污染成本,因此,压降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总量成为了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环保限产政策后,钢铁行业供给端明显收缩,价格大幅上涨。受《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等目标及计划安排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相关去产能措施不断推进。截至2022年年初,由工信部所发题为《“十四五”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的纲领性文件中指出——“十三五”时期中,我国对于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业做出了显著贡献,压缩过剩产能超1.5亿吨,取缔“地條钢”产能超1.4亿吨。同时,随着去产能措施进一步到位,市场供给不断收缩,钢材价格整体呈大幅上涨。
此外,在钢铁的生产方式方面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以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为例:
2021年末的一轮寒潮过后,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为执行环保限产政策,老区大部分设备已停产,且这些设备可能永远也不会再重启,因为老区即将搬迁到涉县。即便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河钢邯钢厂区内的大面积绿植依然充满生机,道路整洁通达,少量设备井井有条地运转着。河钢邯钢生产的各个流程都实现了清洁生产。
1.从“炉前甩铁”到现代化生产
河钢邯钢兴建于1958年,最初的生产流程主要靠人力,当时只能产铁,生产工艺是朴素而原始的“炉前甩铁”。直到1965年两座3吨空气侧吹转炉投产,河钢邯钢才结束有铁无钢的历史,当年一号铸铁机的使用也结束了河钢邯钢“炉前甩铁”的历史。此后,河钢邯钢先后进行了扩建改造,现代化改造,兴建新区,淘汰落后产能四项举措。目前,河钢邯钢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板、家电板、管线钢、重轨等下游材料。
2.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
随着环保限产政策的广泛实施,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钢铁作为高能耗产业对环保的要求更高。在这方面,河钢邯钢斥巨资修建了跨度146米、面积近14万平方米的全封闭机械化原料场--“钢铁粮仓”,告别了露天储存原料的时代。原料场里运料、堆料都是机械化操作,做到了“用矿不见矿”。原料厂里有48座万吨储煤罐,煤从罐的底端进入传送装置,达成了“用煤不见煤”。另外邯钢总长度达13公里的管带机输送系统,全封闭运行,盘绕在厂区内,实现了“运料不见料”。基本上所有车间都是机械化操作,工人则在作业区以外操控电脑,安全且高效。
3.余热利用,节能减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钢邯钢脱硫脱硝控制中心的门楣上印着这几个大字。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河钢邯钢推出的两项减排技术在河北全省得到推广。一是烧结烟气选择性循环净化与余热利用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利用循环高温烟气显热促使固体燃耗下降。使用该技术后,河钢邯钢年减排烟气量达34亿立方米,年减少一氧化碳排放达6375吨,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二是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利用技术,该技术是根据炼焦生产过程热平衡原理,实现了余热利用。
不仅是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如此,我国各地的钢铁产业在环保限产相关政策的影响下或多或少都做出了类似的改变。
三、限产政策下钢铁产业的绿色发展
不难看出,在环保限产政策的约束下,我国钢铁产业大都做出改变以响应我国绿色发展的号召。这些改变大大推动了钢铁产业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从环境、经济这两个角度出发,环保限产政策对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环境方面
环保限产政策下,各大钢铁企业为达到政策要求,对内部机械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优化了厂房生产环境,提高了钢铁质量,清除了“地条钢”,缩减了碳排放;同时钢铁的供给数量显著减少,改善了产能过剩问题。这些都为我国实现“碳中和”愿景及”碳达峰“目标贡献了一份力。
2.经济发展方面
(1)供给收缩改善竞争环境,合规钢企感受较为明显。调查显示,虽然 2017 年下半年以来受基建、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影响,钢铁行业终端需求依然疲弱,但在供给端明显收缩的推动下,钢企的市场竞争环境明显改善,大量不合规钢企关闭停产,使得订单需求向合规钢企集中,这部分企业对订单改善的感受明显增强。
(2)钢材价格保持上涨。随着市场供给的收缩,2017 年以来钢材价格整体呈现大幅上涨 ,没有钢企表示产品价格“持平”或“下降”。进入采暖季以后,随着全国高炉开工率显著下滑,钢材供应进一步收缩,钢价进一步上涨。问卷调查显示,有78.57% 的企业表示“自 11 月中旬采暖季限产以来钢材产品销售价格继续上涨”,平均累计上涨幅度约为 12.50%。
(3)钢企盈利进一步改善。被调查钢企普遍反映,受钢材价格高位运行以及产销两旺推动, 年总体盈利状况在上一年年触底反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业景气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7 年 11 月末,实现盈利的钢企占比为 90.91%,比 2016 年末提高 15.91 个百分点。
(4)钢企投资意愿有所增强。受盈利改善的提振,部分钢企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小幅提升。14 家重点钢企中,13 家有在建项目或投资计划,其中反映投资项目主要用于“技改环保”“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的占比分别为 92.30%、38.46% 和 23.08% ; 7.69% 的企业反映投资用于“扩大产能”。
由此可见,环保限产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环保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大大推动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绿色发展,亦推动了我国整体绿色经济的发展。
四、限产政策下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诚然,环保限产政策的实施,大大推动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绿色发展。但万事万物皆有其两面性,该政策的实施亦给部分钢铁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自2015年年初,号称“最严保护法”的新《环境保护法》出台后,对于与环境休戚相关的重工业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钢铁行业,环保限产政策使得该行业企业不仅需要关注产品升级以及技术装备,还必须考量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并满足限产的各项条例来面对一些新增的检查,但由于天气气候的变幻无常,新环保限产政策随时都可能再次出台等种种原因大大增加了钢铁产业链的上下游供需的不确定性。当然,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远远不仅限于此,受利益驱动,地方官企联动,假借绿色循环经济名义,行多产之实等行为使得钢铁企业去产能积极性下降,亦使清正的营商环境又有恶劣化的征兆;另外,由于钢铁企业的国有化程度较低,而有众多小型私企,加之国外矿山巨头利用价格优势对我国市场的垄断,限产政策的实施无疑会加剧与上下游形成恶性竞争……
五、解决新挑战的措施
面对不断出台的环保限产政策,我国钢企需要做的是迎接一系列的挑战并把握住随之而来的机遇,努力发展更绿色、更合规、更国际化的行业环境。国家也要保证以下几点:
1.技术创新为支撑
科学技术创新驱动着绿色经济的发展,其能为企业提供高效清洁的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一方面要对创新积极引导,技术创新不应注重数量而应注重创新质量,若只注重数量,那么技术创新只会浪费资源,但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应建立协同创新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积极将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纳入创新主体中,大力科技创新人才,鼓励高校开展相关的课程或专业。
2.政策制度为保障
政策制度是绿色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关系到人类长续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权益。技术政策保护创新者的相关權益及知识,并可通过一定的财政政策来激发创新主体的进一步扩大和积极性。市场政策主要为新型产业的扶持及推动技术成功商业化,要完善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绿色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金融支撑体系,强化绿色经济发展的绩效考核。同时绿色经济政策的支持引导,应改变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重的发展模式,加强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扶持。采用适度且因地制宜的环境规制手段,加强对污染行为的监管及处罚,提高企业污染成本,促进企业环境信息透明机制的建立,为公众参与监督提供保障。
3.产业转型为推力
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也是发展我国绿色经济的有效手段,如水泥、钢铁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应作为转型的重点对象,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础,通过对生态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加强金融方面支持来促进产业转型以及绿色能源建设,即推进传统工业绿色工程的建设。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低耗高效绿色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形成高技术型、高知识型、绿色清洁能源为主体产业的结构,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总的来说,环保限产政策与绿色经济的发展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虽然时代在变迁,经济发展的环境也随之变化,但是,以环保限产政策为背景发展绿色经济却永远不会过时。本文据此考量,探讨了环保限产政策对我国钢铁产业绿色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弥补研究漏洞,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未来.河钢邯钢65%用电靠回收余热,清洁生产下废气远低于超低排放标准.华夏时报,2022.
[2]邵剑华.新形势下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A].冶金经济与管理,2019.
[3]曹小艳,沈杰.对当前钢铁企业经营状况及其对下游企业经营影响的调研分析——基于宏观数据、工业景气调查和实地调研[A].经济问题探索,2018.
[4]刘琦,高升.区域钢铁与用钢产业协同发展探讨[A].行业分析,2019.
[5]许娟,陈英葵.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可持续发展,2021,11(3).
[6]李瀚旗,沈晨,新广怡,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商论,2018.
作者简介:
张倩(2003-),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金融学方向。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大学2021年度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CB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