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定势对中考数学解题的影响与方法分析

2022-04-29林郑娜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维定势解题初中数学

摘要:思维方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有很大影响,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思维定势为学生解题带来一定的困扰,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充分发挥思维定势积极方面作用,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思维定势;初中数学;解题;影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11-0053-03

收稿日期:2022-01-15

作者简介:林郑娜(1981.3-),女,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思维定势指的是人们内心对一件事物预先判定的状态,其对后续学习方式和理解方式有一定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消除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辩证思考问题,摆脱思维困惑,并积极利用数学思维定势,提升解题效率,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1 思维定势对中考数学解题积极影响研究

1.1 加强新旧知识的整合与迁移

从不同角度来看,思维定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带来很大的学习困扰,在解答数学问题时会出现很多错误,但是思维定势在教学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问题条件不变情况下,利用思维定势,学生可以快速的分析对象,通过套用公式等方法迅速调用旧知识,从而提升解题效率.思维定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联想,快速感知对象,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环境、理解新知识.从这个层面看,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讲解新知识前,会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巩固旧知识,做好知识的传导和迁移,并将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分析,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萌发.一些教师会将知识点写在黑板一角处,以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快速将新旧知识联想在一起,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使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在开展“二次根式”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式运算合并同类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并掌握分式运算方法,结合分数运算性质以及负整数运算规律,发挥思维定势,加强指数运算的效率,从而快速理解新知识,为后续的知识整合打好基础.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二次不等式和函数以及方程之间的关联性,应用“二次”思维定势来掌握解题技巧.

1.2 应用思维定势提升解题速率

思维定势对初中数学解题速率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解答多个问题,此时,思维定势就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正解.面对多个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定势举一反三,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应用,从个别题目中找到共同点,总结数学解题的规律,从而掌握解题方法,提升解题准确率.

例如:如图1所示,在△ABC中,AD是△ABC的中线,点E是AD中点,CE延长线与AB相交于点F,证明AB=3AF.

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从D点做DG∥AB,以DG将AF和BF的关系展示出来,从而找到解题思路.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总结该类题型的解答方法,并留下深刻的解题印象,形成思维定势,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快速利用解题技巧来解答问题.

如图2所示,△ABC中,点D是BC中点,点E将AD分为1∶2两段,CE的延长线和AB相交于点F,证明AB=5AF.

△ABC中E点位置变化,三角形失去全等条件,虽然如此,学生依旧可以利用思维定势,从D点做DG∥AB,按照图1解题方式来解答图2问题,从思路上来看其解题方法是相同的,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可以解决很多相似问题.

图1图2图3图3中,点E位置发生变化,其将AD划分为n∶m两段,在其他条件均不变情况下,求AB∶AF的值.

通过解答两个数学问题之后,学生逐渐掌握此类问题的解答规律,思维定势也逐进一步加强,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可以利用该定势进行快速解答.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题延伸.如:问题1:在图3中,点D位置发生变化,将BC分为d∶e两段,且其他条件均不发生变化,则求AB∶AF的值;问题2:图1中点D位于CB延长线上,点B将CD分为d∶e两段,且其他条件均不发生变化,则求AB∶AF的值;图1中,点D位于BC延长线上,点B将CD分为d∶e两段,且其他条件均不发生变化,则求AB∶AF的值.通过问题延伸,学生思维方式得到锻炼,在解答相似问题时可以快速找到解题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2 思维定势对中考数学解题的消极影响

2.1 很容易局限学生的认知

中考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在学习当中经常会利用唯一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对于问题的思考只看到了表层,没有从内在和深层次去挖掘,对于一些新题型也只是简单地套用以往学过的公式和解题策略,不仅无法保证解题精准性,还会导致学生长期性地用一种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问题理解不透彻,对数学原理分析不完善,对解决问题的方向掌握不精准.从很多学术报告以及教学实践当中都可以看出,思维定势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会严重地影响到数学问题的解题质量.

2.2 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中考数学解题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要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已知的经验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构建起一套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是固定的,逐渐地就会形成思维定势.中学数学有很大一部分知识点都是抽象的,需要学生利用新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但实际上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习惯用旧的知识以及思维定势去思考和解题,缺乏创新性,固定的思维方式逐渐地成为学生解题的习惯,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会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够全面,很多问题的解题效果不精准.

2.3 消极影响的成因分析

第一,认知及生活经验不足.中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阶段,对于很多事物的认识都不到位,接触社会的经验也不多,所以他们会经常利用自己的思想和习惯去思考问题,而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去获取知识,不仅不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因为情境的变化发生改变,还会产生认知方面的错误,导致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

第二,学生思维特点的影响.中学生的思维还尚有发展的余地,而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善用正向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正向思维回答问题时都可以对答如流,但想引导他们利用反向思维去思考问题却是非常难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问题时很容易受到思维抑制,思维也无法很好地从形象化过渡到具体化,仍然以形象化思维为主导,所以犯错时候比较多.

第三,教师的原因.学生思维定势的产生与教师的因素是很大的,比如教师对教材的审视缺乏实际性,对教材中很多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教学中容易出现课堂设计偏差以及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同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地将阶段性的经验扩大,并将其看成一般性的规律,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进入到误区当中.而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总结的单一性,也会导致很多教师习惯为学生总结出万能公式,对何时应用进行规定,这样学生的思维被固定了,解题质量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3 培养学生思维定势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固定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对问题判断出现偏差,形成错误导向,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快速解答.如何有效应用思维定势的优势,减少其思维弊端,是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学生在形成思维定势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思维定势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感知环节,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学习方案有所了解,掌握数学法则和公式,在面对不同问题时,应以科学合理的逻辑对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因思维定势操之过急,导致问题解答出现错误.除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复练习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形成条件反射弧,在面对问题时考虑多个因素,掌握学生心理动态,避免超前判断带来的错误思维导向,利用思维定势对知识进行正向的迁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正向的思维定势.

3.1 在形成思维定势的同时排除干扰因素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日常实例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直观内容,引导学生加强对新旧知识概念的理解,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快速了解知识特点和概念本质,对数学知识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理解上,而是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在讲解知识概念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知识延伸,设置相关问题,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全面理解概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盲点,以及在新旧知识结合时所遇到的相关干扰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正视这些问题,而不是逃避,片面认为思维定势是完全不好的习惯,应认识到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在解题时,需要充分利用思维优势,排除干扰,从而提升解题准确度.另外,还应加强思维拓展和知识深入探索.针对中考,学生在面临巨大考试压力的同时,应突破重围,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快速、准确的解题办法.思维定势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法则和定理,并通过自我探索及推导,提升解题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思维程序,树立自我探索观念,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学生通過自主研究思维方式得到拓展,解决问题时既可以快速找到解题方法,又可以突破思维误区,应用定理法则来确定解题思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数学素养,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3.2 培养学生灵活、发散性数学思维

灵活的思维方式是学生解答问题的重要保障,单一化思维方式虽然可以利用定势解答一些问题,但是在面对多样化问题时,固定的模式牢牢抓住了学生思维,无法做到思维拓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避免“刻板思维”,设置多样化问题,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不要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应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并通过一题多解训练进行问题转变,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定势优势,灵活解答问题,节省解题时间.

3.3 注重问题横向拓展训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中考重点内容,教师应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横向拓展,避免对套路、抠题型等问题的出现.如果学生长时间解答同类型问题,则会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在面对问题拓展时,则会抓不到解题重点.因此,数学教师应注重问题训练的多样性,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个问题延伸,一题多变,围绕一个基础内容进行条件和结论变换,通过图形改变或条件改变等方式进行问题拓展,使学生可以摆脱思维定势,逐层分析,形成多样化思维视角.

3.4 对数学概念进行揭示,培养学生的逆向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新的概念、定理和公式过程中,不能再单一性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即使背诵下来也无法吸收到自己的头脑当中去,理解不透彻,只是机械性地记忆,对提升学习效果毫无成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对知识进行单方面的记忆和理解,反复多次地背诵会刺激大脑,并让大脑在思考方面产生定势,也就是思维的惯性,这必然也就会发生知觉上的误差,从而出现思维定势的情况.因此,想要摆脱思维定势,脱离思维定势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不良影响,就需要对数学概念、定理的形成过程进行全方面地拆解,并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当中来,既能够背诵下这些概念和定理,也能够从中看透其本质,从而规避思维定势所产生的负迁移影响,多关注学生逆向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将消极的定势思维转变为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在有效的考试时间内快速地解决问题,逐渐地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逐渐地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样不仅可以高效地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果,还可以为学生数学中考成绩的提升做好铺垫.

以某年中考题为例:已知给出以下程序,如果开始输入的值数为x,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56,请问可以满足条件的x不同值最多有多少?

图4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学生要明白这是一道程序计算和数值转换的问题.学生解题时通常会从正面入手,一步一步地求出结果.但这道问题却直接给出了结果,所以应该逆向性地解决问题,也就是利用倒推方法,从结论去结算条件.所以针对这类问题,教师要从数学概念入手,引导学生逐渐地突破思维定势,从而培养逆向性思维,从结论去推条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问题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并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仅简单,学生吸收的也会很快.

综上所述,中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需要面对的一次挑战,数学作为重要学科之一,其题型多种多样,但通过分析可以找到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形成思维定势,并充分利用思维模式优势,提升解题效率.与此同时,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还应懂得突破固定思维,进行自主探究,扩散思维.学生通过多样化问题训练,可以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分配解题时间,从而提升学习成绩,培养数学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杭建平.浅谈初中生数学解题中思维定势的成因及改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6):21.

[2] 林娜.逆向思维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67):80.

[3] 李晓园.浅谈初中数学解题思维及解题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3):17-18.

[4] 袁一鸣,赵继源,周晓颖.初中数学思维定势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104-106.[责任编辑:李璟]

猜你喜欢

思维定势解题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
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巧用比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