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CRP、PCT、IL-6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4-28陈章宇朱惠芳罗开源
陈章宇,朱惠芳,罗开源
(1.赣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江西赣州 341000)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感染病原体后出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将≤3 d 发病时间定义为早发型败血症(EOS),>3 d 发病时间定义为晚发型败血症(LOS)[2]。与LOS 相比,EOS 更加凶险,病死率高达1.5%~40%[3]。EOS 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可靠的诊断指标,血液、脑脊液检查特异性差,病原学检查耗时长、阳性率低。脐血作为新生儿分娩断脐的副产物,血量充足,获取简便,不额外造成医源性创伤,是一种极为经济的标本,易得到患儿家属支持。此外,EOS 病原菌常通过母体于产前或产时垂直传播给新生儿,脐血炎症生物标志物能更快提示产前感染,同时避免预防性抗生素治疗造成的干扰。脐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被认为来源于胎儿自身,可以反映个体真实的炎症状态[4-6]。本研究通过测定新生儿脐血CRP、PCT、IL-6 水平,比较三者在EOS 与非EOS 患儿中的差异,探讨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EOS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并3 d 内转新生儿科收治的168 例患儿。其中,将31 例EOS 患儿及其产妇作为EOS 组,包括临床诊断22 例和确定诊断9 例(大肠杆菌4 例,表皮葡萄球菌2 例,溶血性葡萄球菌1 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 例,铜绿假单胞菌1 例);将137 例患儿及其产妇作为对照组。诊断标准参照《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1]:①3 d 龄内有疑似下列任何一项,a.异常临床表现,b.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c.胎膜早破≥18 h。如无异常临床表现,血培养阴性,间隔24 h连续2 次血液非特异性检查<2 项阳性,则可排除败血症;②临床诊断有异常表现,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中任何一项,a.血液非特异性检查≥2 项阳性,b.脑脊液检查为化脓性脑膜炎改变,c.血中检出致病菌DNA;③确定诊断为有临床表现,血培养或脑脊液(或其他无菌腔液)培养阳性。本研究经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儿家属书面同意。
1.2 方法
新生儿于出生时收集3 mL 脐静脉血并置于EDTA 管,3 000 r/min 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移至EP 管,随后储存在-80℃冰箱。同时详细记录产妇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18 h)、分娩方式、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信息。待脐血标本全部收集完成后,选取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标本,统一行ELISA 法测定CRP、PCT、IL-6,试剂盒均购于武汉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严格遵循说明书。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MedCalc 18.2.1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或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比较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绘制ROC 曲线。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和胎膜早破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 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
2.3 两组新生儿脐血CRP、PCT、IL-6水平比较
两组新生儿脐血CRP、PCT、IL-6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 组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脐血CRP、PCT、IL-6水平比较 [M(P25,P75)]
2.4 CRP、PCT、IL-6诊断EOS的诊断效能分析
CRP、PCT、IL-6 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AUC>0.7)。PCT、IL-6的敏感性(>80%)及特异性(>90%)较高,CRP 欠佳。与三者单独诊断比较,CRP+PCT+IL-6 联合诊断EOS 的AUC 及特异性略有提高,但敏感性不如PCT、IL-6。见表4和图1。
表4 CRP、PCT、IL-6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EOS的诊断效能
图1 脐血CRP、PCT、IL-6单独及联合诊断EOS的ROC曲线
3 讨论
EOS 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尽管近年来新生儿医学取得了巨大进展,但EOS 的病死率仍然很高,主要原因是早期缺乏可靠的诊断指标,为此,学者们将目光转向新生儿特有的标本——脐血。有研究认为,脐血中的急性期反应物或细胞因子有望成为新的诊断EOS 的工具[7],其中CRP、PCT、IL-6 是重要的感染相关指标。本研究发现EOS 患儿脐血CRP、PCT、IL-6 水平较非EOS患儿显著升高。
CRP 是肝细胞在感染或缺氧时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位于JAK/STAT3 通路下游,由促炎细胞因子IL-6 介导合成[8],其浓度在炎症反应起始12~24 h内升高,并在整个炎症过程中保持高水平[9]。MITHAL 等[10]纳入72 例早产儿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结果显示脐血CRP 诊断EOS(血培养阳性)的AUC为0.961,截断值0.25 mg/L。另一项包含120 例足月儿的研究结果显示,脐血CRP 诊断EOS(血培养阳性)的AUC 为0.862[11],可见脐血CRP 对血培养阳性的EOS,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杨长仪等[12]研究中的EOS 组包括临床诊断和确诊患儿,结果显示,脐血CRP 诊断EOS的AUC 为0.785,截断值1.88 mg/L,本研究的AUC为0.753,截断值1.91 mg/L,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与前两项研究相比,后两项研究的AUC 较低,可见将血培养阴性的患儿纳入EOS 组后,脐血CRP对EOS 的诊断效能有所下降。
PCT 是一种作用于钙稳态的降钙素前体多肽,由甲状腺滤泡旁C 细胞和肺、肠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13],于感染后4~5 h 升高,反应速度比CRP 更快[14],在感染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新生儿血清PCT 在生后3 d 内有生理性升高现象,为避免这一干扰,有学者考虑将脐血PCT 用于判断产前感染[15]。有研究发现[16-17],在纳入足月儿和早产儿的队列中,脐血PCT 诊断EOS 的AUC 为1.000,敏感性高达100%,特异性高达99.1%,截断值为0.88 μg/L。本研究同样纳入足月儿和早产儿,AUC为0.876,敏感性87.10%,特异性91.24%,截断值0.69 ng/mL。FREROT 等[18]研究脐血PCT 对极早产儿EOS 的诊断价值后发现,AUC 为0.750,敏感性69%,特异性70%,截断值0.70 μg/L。卢卫娜等[11]研究发现,脐血PCT 诊断胎膜早破>12 h 新生儿EOS 的AUC 为0.840, 敏感性74.01%, 特异性74.98%。后两项研究的AUC 与前三项研究有一定差距,可能与纳入对象均为高危儿有关,或者与产妇是否接受预防性抗菌治疗有关。此外,卢卫娜等[11]比较脐血PCT 和CRP 的诊断效能后发现,CRP 优于PCT,其AUC 为0.862,敏感性82.10%,特异性84.03%,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反,提示在高危队列中,CRP 的诊断价值或许比PCT 更加可靠。
IL-6 由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滋养层细胞生成,当机体严重感染时,应激状态下产生的儿茶酚胺使血浆中IL-6浓度显著升高,并在6 h内达到高峰,48 h 后开始下降,是一种反应迅速的炎性介质[7,19]。杨长仪等[12]研究发现,脐血IL-6 诊断EOS 的AUC 为0.864,高于CRP 的0.785,其敏感性76.5%,特异性90.6%,截断值81.1 pg/mL,与CERNADA 等[19]研究结果相似(0.88 VS 0.70),本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点(0.869 VS 0.753)。此外COBO 等[20]研究纳入176 例胎膜早破的早产儿,发现脐血IL-6 诊断EOS 的AUC 为0.908,敏感性83%,特异性82%,截断值38 pg/mL,可见IL-6 在不同研究队列中均有良好的EOS 诊断价值。
通过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来提高诊断效能是常用的研究方法。卢卫娜等[11]联合脐血PCT 和CRP诊断EOS,发现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测,同样,杨长仪等[12]研究发现,脐血IL-6 联合CRP 能提高诊断效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脐血CRP、PCT、IL-6 联合诊断EOS 的AUC 为0.925,明显优于CRP,但与PCT、IL-6 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在临床实际中,考虑到经济因素,不盲目推荐联合诊断。此外,在本研究队列中,EOS 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和胎膜早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间接说明这两项感染高危因素可能增加EOS 发生的风险,对有此2 项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而言,脐血感染相关指标的准确性或许更高,协助临床诊断的意义更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脐血CRP、PCT、IL-6 对EOS 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当研究队列的整体特性趋于单一或多元化时,CRP、PCT 的诊断效能有一定的波动,CRP 在高危患儿中的敏感性有较大提升,PCT 在低危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更高,而IL-6 的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危险因素不明的患儿,暂不推荐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