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及钢琴作品《月光》浅析

2022-04-28何思璇

戏剧之家 2022年13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印象派

何思璇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西方音乐史的重要流派有巴洛克风格、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和本文将要提及的印象派。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主义音乐过渡的桥梁之一,后来20 世纪音乐的“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流派都多少受到了印象派音乐的影响。印象派的核心人物是德彪西,他对浪漫主义音乐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大量使用平行进行与色彩和弦。在那个战争的年代,国家动荡和文化的互相碰撞成就了德彪西独特的音乐风格,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在两门艺术中,内心生活的表现比重较大,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这证明了音乐和绘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印象主义时期。德彪西的印象主义也正是受到了当时社会、哲学、艺术背景以及印象派画作和东方音乐文化的影响才诞生的。《月光》是他最出名的代表作之一。《月光》又称《明月之光》,是德彪西早期钢琴套曲《贝加摩组曲》的第三首,灵感来源于诗人魏尔伦的诗集《月光》,使听者每每听到《月光》都会感到心中一片宁静,寂静洒满了黑夜,只有曼妙低吟的歌声,白石深处的喷泉和树上小鸟的梦境。

一、德彪西与印象主义

德彪西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乡在法国南部,那里的阳光出奇的生动,将色彩也渲染得更加强烈,早期接触到的色彩和印象派技巧,都深深影响了年轻的德彪西,以至于他起初立志成为一名画家。在父母的安排下,七岁的德彪西被送往巴黎学琴,1873 年10 月,德彪西被送往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他喜爱实验奇异的和弦与模糊的调性,他当时的老师曾经说“德彪西花很多时间弹奏肖邦、莫扎特。他钟爱一辈子不寻常的阿尔康,反而不去练习他的导师交代的音阶和理论练习。”

25 岁时他漂泊在外,把一些朋友的家当作临时住所,朋友们往往是很有地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马拉美就是这群艺术家中公认的领导者,马拉美所提倡的一项概念是对德彪西特别具有启发性的“象征主义艺术家应该完全排明他内在的心灵,从而成为一个容器来接纳外来的刺激与感受,他要像房间里一面装饰华丽的镜子一样,象征主义者遵奉完全开放的接纳性”。另一项吸引德彪西的伟大理念是各类艺术的整合:音乐、绘画、文学能够以彼此的词汇来思考。迷茫的德彪西在马拉美的文艺派对上逐渐找到自己的灵感与方向,这之后又受到了勃拉姆斯、拉威尔、勋伯格等人的影响,在一次次的自我删改和自我怀疑之后,他的音乐风格越来越鲜明。

印象主义音乐的出现不是偶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不同于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拘泥,是向20世纪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旨在追求客观在瞬间的光色变化中给人带来的主观印象,并通过模糊松散的音乐氛围暗示象征客观事物。

二、《月光》的艺术特征

《月光》不同于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中规中矩,通过使用不寻常的和声以及旋律构造色彩模糊而意境细腻的音画。乐曲虽然篇幅不长,但层次丰富,富有意境,如果细细推敲其中的音乐风格和美学特征就会体会到该曲细腻柔美,层次分明的抒情特点,给人一种沐浴在月光下的平静和淡入淡出的朦胧美感,让人沉迷其中,不知身处现实还是梦境。

(一)意境描写

音乐的情感是蕴含在音乐之中又通过音乐表达出来的,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创作者与听众之间的沟通连接。罗曼·罗兰曾称德彪西是“伟大的梦境画家”。虽然作者没有赋予月光曲独特的意义,也没有表达什么高深的含义,只是将月夜的美好描述出来,但这样的描述本身就很打动人心、富有魅力。德彪西通过一步步推动旋律,使其达到高潮,使听众身临其境。乐曲的和声十分柔和,旋律也极具梦幻感。

(二)和声语汇

《月光》中存在平行进行。平行进行是和声词汇中一种特殊的同向进行,声部之间保持同等的音程距离,形成横向的和弦连接,通常出现在中古调式和五声调式中。传统音乐作品中往往会避免和声平行进行,但是德彪西把它作为扩充音响效果的特殊连接,《月光》中高低声部的和弦以同样的八度进行展开,形成丰富的音响效果,突出音色,加深旋律织体,产生丰富的泛音效果。

在写作织体上,德彪西崇尚复调性,偏爱运用多声部的线条;在钢琴风格上,继承了法国古钢琴学派典雅、清晰、装饰性强的特点;结构上,倾向简约精简,运用大量中古调式。德彪西崇尚古典精神,不刻意复古,从古代音乐中汲取精髓,走出自己的新的路子。

他的曲子由浪漫主义逐渐过渡到印象主义风格,《月光》是德彪西的早期作品,出自《贝加莫组曲》的第三首,创作于1890-1905 年,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帕斯皮耶》四首曲子组成。但是这首曲子大约经历15 年才得以出版。

德彪西对于色彩和声的运用是出神入化的,他对音乐感受的独特理解关键在于对色彩和色彩和弦的应用,由于四五度和弦的强烈表现力,使得整首乐曲充满感染力,又比如月光主题小三度音程的进行,通过小三度环绕下行的方式,全方位地体现了月光的柔美和朦胧之感,引入人们的通感,进而得到感情上的共鸣。

(三)节奏速度

相较于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月光》的节奏更加前卫,使用9/8拍,节奏型大多为16分音符和8分音符,二连音、三连音和六连音与其他节奏型相结合,通过运用延音线,使得曲子并不显得突兀和凌乱,反而给人了流动的感觉。

在速度处理上整个乐曲变化多端的情节与思想主题实现了完美结合,正如第一段中有表情的行板与之后弹性化的节奏呈现自由速度,第二乐段中运用了更活跃的节奏,表现主题,而后返回主题的第三部分,速度逐渐变慢,在舒缓的节奏中结束整首乐曲,这些音乐节奏与德彪西想表达的情景趋于一致,展现了不同时期或者不同情景下听者对于月光的主观感受,从而增强音乐的张力,与其他钢琴元素一起突出其感情的表达效果。

三、《月光》的演奏特征

德彪西1890 年创作的《贝加莫组曲》采用了巴洛克组曲形式,其中不仅出现了全新的和声语言,而且再也见不到浪漫主义的旋律情绪,更多使用了借古喻今的手法,他用清新的巴洛克古钢琴断奏,表现色彩迷幻的和声以及片段,也昭示了新古典主义的冷静理性的音乐精神。

第一部分是1-26 小节,此处是该曲的主题音乐片段,降D 大调9/8 拍子,富有表现力的行板,双手旋律交错布局,不同音区的大三和弦由弱拍进入,力度为pp,紧接着后面的七个小节模仿第一小节的音程演奏,配合旋律的级进式下行。演奏时要保持长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避免忽快忽慢导致节奏不均匀,营造出夜晚宁静明亮的氛围,奠定朦胧静谧的基调。在15-26 小节中,左手旋律的逐渐推动使曲子更具魅力,给人一种安心平静却又汹涌澎湃之感,使听者感受到月的美好,同时触摸夜中微凉的风好似一幅画卷慢慢展开。(见谱例1)

第二部分是27-36 小节,降D 大调,每个小节的高声部构成了片段的主旋律加上左手的分解琶音以及踏板的应用,在演奏时要注意右手4.5 指的力量,增强高声部音乐质量,同时也要控制好中声区大拇指的力度,要细细地分辨各个声部的层次,再加上踏板,使声部变得更加流动。在情绪上也逐渐推动,力度要始终保持在pp,给人一种呼吸顺畅的流动之感。27-36 小节是一个逐渐加快的段落,乐曲的每一拍时值要丰富饱满,比如,左手的以十六分音符为一组的琶音。由于右手松弛的主旋律使乐段在听觉上有一种纵向的拉伸,看似紧凑却不会给人紧张压抑之感。皓月当空,月亮就在咫尺之间,独特的和声旋律使乐段变得更加浪漫神秘。(见谱例2)

第三部分37-42 小节调性转变为E 大调,运用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交替来进行音乐上的明暗衬托光影。这种乐段整体旋律向右,左手分解和弦伴奏的形式十分符合魏尔伦“弹着钢琴,跳着舞”的意境。通过动态的“舞”来衬托静态的“月”在流动中达到平衡。仅用六个小节便将音乐推到最高潮,在这段旋律中,我们要注意分解和弦的练习,突出旋律音的同时也要保持流畅的音响效果,以期得到更加突出明朗的音色。这个段落描绘了月景的变化,忽明忽暗无法捉摸,缥缈模糊之感。(见谱例3)

谱例1:

第四部分43-65 小节,调性回到降D 大调,旋律上也出现了新的织体,我们要将左手伴奏织体从琶音转变为五度音程,中声部和高声部形成对唱,低音变得坚实平稳,犹如月亮高挂星空,光洒满整片大地,夜晚逐渐回归宁静,力度进而减弱,为后文的再现做准备。但是这里与第一部分不同的是,声音色彩更加鲜明,在第一段平静的基础上增添了层次感。(见谱例4)

第五部分尾声是66-72 小节与第二部分结构相似,但意境完全不同,呈现首尾呼应的形式,力度pp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弹奏者要柔美轻柔地触键,且要突出低音的进行,一方面加深主旋律的印象,另一方面强化其情感效果,展现个性化音乐特征,尾声部分由十六分音符构成,在这里速度越来越慢,并且在主和弦上缓缓结束,让听者浮想翩翩,颇有余音绕梁之感,全曲在月色的笼罩中缓缓消逝,无论是听觉还是情感都得到了极大的享受。(见谱例5)

谱例2:

谱例3:

谱例4:

谱例5:

四、结论

德彪西在音乐历史上的伟大贡献是无法形容的,将音乐、文学、美术统统融合在一个个细腻的音符中,他的音乐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使学者对印象主义有了更深的体会,《月光》虽篇幅不长却层次分明,典雅富有诗意,虽是早期创作,却已经有了成熟的印象派音乐特点。每一段旋律与织体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德彪西为印象派音乐增添更明亮的色彩,使一切思想情感和内涵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光和色的印象之中。《月光》的问世,为印象主义增添了更加亮丽的色彩,将印象主义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印象派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印象派画家」金农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印象派大师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