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教学中语篇设计的一点思考

2022-04-28邹琳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本再构故事教学思维导图

邹琳琳

【摘 要】本课例是第八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是故事教学,形式是微课。本单元采用单元整体设计,第三课时的整体设计与前面课时中的情景衔接,也为后面的课时教学做了铺垫。本课时利用文本再构,进行语篇设计,拓展语篇。故事以倒序的形式被呈现。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索故事各情节发生的原因,并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复述。

【关键词】故事教学 单元整体设计 文本再构 思维导图 语篇设计

一、学情分析

1. 经过三年多的英语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具备较丰富的语言储备,能够并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信息。

2. 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具备了较丰富的多彩生活,包括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体验,能进行较深层的思考和分析。

3. 四年级学生已有了小短篇写作的基础,但对完整语段的书写还不够准确、熟练。

二、教材分析

Unit 8 Days of the week 是牛津版英语四年级下册内容。

1.本单元是Module 3 My colourful life的第二个单元。学生对“多彩生活”这个主题比较熟悉,已有关于科目、运动、音乐等家庭生活及学校生活的丰富体验和语言储备,能够用“I do... ”和 “He/She does...”来表述自己或他人做的事。

2. 在之前几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中,并没有出现关于星期话题的系统学习,但在口语表达中会经常出现,有部分学生也学习过与星期相关的表达。

3.本主题的上一个单元是关于一天中不同时间做的事情,本单元的内容则从一天的安排变成了一周内的各项活动安排。学生在上一单元学习到的部分关于日常活动的动词短语表达应该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4. 本主题的下一个单元是关于月份,所以扎实掌握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顺利学习下一个单元的基础。

5. 本单元的文本是以介绍自己和他人周末的活动安排为核心内容,要求学生做到文本介绍的条理性及一周内各种活动安排的合理性。学生使用第三人称单数表达及有条理地表达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和依据

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曾说:“没有对单元的整体思考,就没有教学效益的提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采用的就是单元整体设计,教学内容一共分成四个课时。在单元整体的设计中,以Clare 这个澳大利亚学生作为交流生来到深圳了解小学生Betty一周的活动为主要情景。Clare通过打篮球、野餐等活动认识了新朋友Peter 和Tom,并在交流中了解了他们不同的周内活动安排。通过口头介绍、微信聊天、角色扮演、问答等活动,在情境的推动中引导学生完成本单元核心词汇、句型的学习,并能够完整地介绍自己一周内的活动安排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本单元教学设计所想要体现的是在工作日(上学日)的生活主要是忙碌而充实的,而周末则是休闲、放松且快乐的。

本单元四个课时的分话题如下表所示:

四、单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

这是本教学单元设计的第三课时Happy life at the weekend,以下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有关周末活动的核心词汇和句型。

2.能读懂篇章,理解Tom的周末故事,注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变化。

3.能提取细节,并根据思维导图理解故事、描述故事。

4.引导学生发现Tom不太健康、不太合理的周末活动安排。

教学重点:

1.读懂Tom的周末故事,并会朗读,注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变化。

2.能用篇章介绍自己的周末活动安排。

教学难点:

1.用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介绍他人的周末活动安排。

2.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存在的因果关系。

五、单课时设计思路

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课文的故事阅读部分。这个故事并不像童话故事那样有生动有趣的情节或者铺垫,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在星期六这天,Tom因为早晨起晚了,却又误以为这天要上学,由此而发生的一件事。为了与其他三个课时相衔接,于是笔者有了以下的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展现的是Betty和Peter这两个学生在一周中,尤其是工作日的忙碌与充实的学习和课余生活。第三课时的故事刚好体现的是周末的生活,恰好又有了故事中Tom起床晚了的情节,于是便联想到现代人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通过文本再构,教师把故事中的主人公Tom设计成一个“课余生活安排得不太合理”的学生,与前两个课时中学习和课余生活都安排得当的Betty和Peter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课时以Betty想邀请Tom去野餐作为主要情景,中间穿插课本的故事內容讲解,最后是学生一起野餐,在野餐的聊天过程中学生谈及各自的周末活动安排以及对周内生活安排的观点和想法。本课时的设计结尾处,也为第四课时关于“如何合理规划一周生活”的教学做了铺垫,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六、关于本课时的故事教学

课文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不难,但是要通过故事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在故事教学的设计中还是需要花一些心思的。

教师在呈现本故事的情节时,并不是按照原本的情节的时间顺序呈现,而是从故事第三张图片“Tom匆忙从家里跑出”这个情节开始引入,进行倒叙。教师呈现图片和动画,并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他匆忙地往外跑?”“他要去哪里?”接着通过“时光倒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主人公Tom匆忙往外跑的原因。时光继续倒流,回到事情发生的前一天继续,寻找Tom起晚了的原因。学生通过不断地猜测与思考,脑海中故事的整体其实已经基本成型。最后教师再把整个故事情节按照正常发生的时间顺序完全呈现给学生。

七、故事教学中的思维导图

故事情节用倒叙的方式陈述,就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故事情节的呈现结束后,教师以一张因果关系的思维导图来对故事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思考故事情节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学生可以清晰地发现故事中主人公Tom做了糗事的原因,正是由于他有不好的生活习惯,正好为接下来呈现Tom的时间安排表做了铺垫。同时学生也能从思维导图中看出,这个故事虽然情节不复杂,但是内容却是环环相扣的,每件事情发生都有其因果关系。该思维导图既可以引导学生复述整个故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感,又能给学生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去读故事、做阅读提供思路。

八、语篇拓展,文本再构

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曾说过,语言学习需要有语篇的带动,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有所发展。衔接前一课时结尾部分的内容,本课时所设置的大情境是Betty邀请同学Tom去野餐。本课时除了课文原有的故事教学内容之外,结合单元整体教学所设置的情境,通过整体的文本再构,使得整个课时又是一个完整的情境故事,前后设定的情境都有一一呈现。新添加的文本内容与课本原有的故事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体地向学生展示了“不太健康或不太合理的课余生活安排”以及“健康、快乐的周末生活”。通过故事内容情境的延伸与拓展,既丰富了故事教学的内容,使得整个故事更完整地呈现,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又为后面一个课时内容的教学做了铺垫。

图2是本课时教学中的总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整个故事,利用关键的短语,带领学生回顾故事的开始、经过、结果。

九、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15分钟以内的在线教学微课,作为设计者,笔者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设计得饱满。由于受到时长的限制,在教学设计中也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以下是本课时设计中的亮点与不足。

(一)设计亮点

首先,单元整体情境设计,文本再构,达到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合理安排生活与学习的作息时间的重要性。情境的整体设计与上一课时紧密衔接,也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其次,在设计时,也结合了微信、朋友圈等学生比较喜欢的元素,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在故事的讲述中,使用了“倒叙”的形式,通过看图猜测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故事情节,思考和分析故事中各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另外,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因果關系,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方法。最后,利用学生提供的真实生活照制作了“Happy life at the weekends(快乐的周末生活)”视频,内容真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深刻感受到教学内容与真实生活的结合与关联。

(二)不足之处

首先,本节课作为一节微课,受到时长的限制,所以很多学生操练的环节没能加入,比如,故事填空、复述故事等。其次,部分教学环节的衔接上不够自然,需要改进该环节的设计。

猜你喜欢

文本再构故事教学思维导图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本再构”思考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模仿故事角色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浅谈小学英语文本再构
文本再构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思考
英语语篇教学中文本再构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