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脚下散灯碗儿
2022-04-28范小平
范小平
恒山脚下散灯碗儿的习俗你知道吗?
恒山脚下的众多村庄都流行着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散灯碗儿的习俗。有人说这一习俗是从元宵节闹花灯、放烟火的习俗演变来的,但更多的人却说是从敬八仙、祭八仙的祭祀中演变来的。
恒山属道教圣地,恒山玄武峰会仙府中供奉着上中下三八二十四尊“八洞神仙”,而传说中的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和崇拜。当地人便將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祭祀“八仙”的节日,后逐步推而广之,成为了大众化的一种祭祀、祈福的民俗形式,并以它特有的纯朴自然,不经意间流传到了更广阔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祀八仙”的内容和形式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增加了“祭星”“接星”“礼斗”“祭顺星”等内容。天下苍生以平安吉祥为幸福,而星斗最喜欢燃灯。人们便以星斗闪闪发光的特性,晚上等到浩瀚的天空星斗出齐后,便点燃“灯碗儿”,摆好供品开始祭星、拜星。
正月初八祭星点“灯碗儿”又叫“散灯碗儿”。这一习俗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发地在固定的时间,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内容不尽完全相同的祭奠活动。恒山脚下的“散灯碗儿”活动是独具特色的,整个“散灯”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是除夕夜的接祖祭神,营造出“灯火辉煌”的节日气氛,除夕夜接回祖宗,悬起“云”后(亦称神轴),就把糊好的五色灯碗儿点燃后摆放在“天地爷、灶神爷、大仙爷、土地爷、马王(牛王)爷、云案”等各个神位前,有些人在厕所墙头上也要放上一盏,灯碗儿有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橙色的等不同颜色,这些灯碗儿在微风中忽闪忽闪地放射岀梦幻般的光彩,彰显着主家的兴旺发达,预兆着来年的光明前景;第二段是正月初八,在八仙节的祭星中,在人神沟通,天人合一的时空中,“灯碗儿”起着极为重要的媒介作用;第三段就进入了最后的高潮,从正月十四一直点到十六,不仅点的时间长,而且要每天增加一个灯碗儿,其寓意是增福增寿,添人进口,一年更胜一年。
“灯碗儿”在除夕夜开始先裱糊一批,正月初八再添置一些,到正月十三再检查完善。一般情况是家里有几口人就做几个灯碗儿,另外再加三个。灯碗儿的制作也很简单,先用1.5公分厚、直径约12公分的圆木托做一个底坐,用五颜六色的薄彩纸糊成圆桶状,上边剪成锯齿牙,高约10公分。再用荞麦面或豌豆面捏成直径约1寸的元宝形小灯碗儿,和面时要先用胡油把荞麦面或豌豆面搅和成絮状,再适量加水揉光,增加面的柔韧性和筋道力,用新棉花做灯芯,用胡油做燃料,就制成了。后来,浑源大磁窑、刘官庄等村用粘土在磁窑烧制了一批小灯碗儿,深棕色,油光明亮,特别好看,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随着岁月的流淌,正月散灯碗儿渐渐地被赋予不同的寓意。有些村庄在糊灯碗儿的时候不仅要多糊三盏,为十四、十五、十六加灯用,还要再多糊若干把它送到村中大庙里,全村集中起来办一次灯展,烘托全村过年的喜庆气氛。另外,在元宵节散灯碗儿的时候,还有一个“偷灯碗儿”的习俗,一些患有不孕症的小夫妻在散出灯碗儿的人家院里悄悄地去偷灯碗儿,偷上红灯碗儿生男,绿灯碗儿生女。主家丢了灯碗儿既不生气,也不叫骂,心里暗自祝福。倘若真灵验了,偷灯碗儿的人第二年糊上新灯碗儿再悄悄地送回去,另在灯座底下压几元喜钱,以表谢意。散灯碗儿这一习俗是中国农耕文化遗传的写照,年味十足,具有鲜明的恒山文化特色,内容丰富、形式纯朴、寓意深刻,在乡村建设中极具凝聚力、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