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古城的“网红街”

2022-04-28佚名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网华服古街

佚名

春节期间的大同四牌楼因为车辆碰撞事故以及事后的快速维修到位,在全网刷了一波高关注度,实实在在过了把网红的瘾。要不是疫情所限,估计外地朋友来打卡的会络绎不绝。蹭就对了,古城也能跟着这大把的流量露露脸,混一大波脸熟。可惜时不在我,抓不住这一次对大同古城进行网络宣传的大好机会。

如今风波已平,热度灭了,流量也悄然退去,现实啊,你就是个大猪蹄子,红脸时候喊人家“小甜甜”,白脸了就叫人家“牛夫人”,得亏没拉黑,凡事留一线。我还就不信了,难道古城真没有网红的命,流量的运?这坐拥全国文旅资源翘楚的魏都故城就不能在全国人民心里狠狠刷上一波存在感了?

也许是四牌楼太小了,流量基础不足,如果是有一条街的话……

现在的国风国潮正是进行时,刚刚过去的年夜饭晚会上有两个节目一播出就引爆全网:一个是拟人版的《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以山水化人,袅袅婷婷; 一个是演绎《富春山居图》的忆江南,借文人雅韵,渔家对唱,把华夏文明的视觉美和语言美呈现得淋漓尽致,直戳国人基因里最深切的感受,让国人打心眼喜欢。再往早了看,中原卫视的节目频繁出圈引起全网瞩目,正是抓住了国风国潮的趋势,借助中原文化底蕴,逆风飞扬而起。

目前在下寺坡街出现的古装游商是一个好信号,说明有高人已经在思考中探索尝试。借助下寺坡街的仿古街景,在市场运营中植入国风国潮特色,这种玩法儿可以放大古城的韵味,给游客路人新鲜的体验。网红的潜质已经显现,没准大同古城的网红第一街就是这里了。

说起下寺坡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仿古街,今儿给人家正正名,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古街。在明朝宣德年间,历经战乱的华严寺恢复了建制,经过数代主持努力,到了明朝中期,华严寺重现辉煌,分为了上下两寺,街名里的“下寺”二字因此得名。如果从当时算起,街名确立至今得有五百多年了,各位,五百年猴哥终于等到他师父来了,你就说这是不是古街哇。

我觉得光有商贩还不够,得有对应的互动,否则就只有看戏的新鲜感,而没有入戏的沉浸感。现在文旅景区的玩法儿,都是游客身在戏中景中,或者由群众演员给带进戏里景里,比如啊,身边闪出几对秀才小姐的小情侣们跟商贩购买商品,付钱居然用的还是铜钱,你说,这古风古韵是不是全方位到位?游客一定会大吃一惊,我了个去,来到了大同古城,我是真的穿越了?这感觉,给不给力,新不新鲜,震不震撼?路人把各種手机小视频再一齐整上,各平台走起,没准又能网红一下,这种扩散宣传那可是瞬间点到点,一灿一大片,我反而不敢想象了。

去年的大同华服国风季不声不响,抑或有着疫情的原因,低调做事,毕竟第一届试试水,看看跟古城搁不搁套。今年如果再整的话不如放到夏天,请各位华服达人从室内走向户外,从T台上走下来,从舞台上走下来,走到民间去,走到街巷中,让华服的衣袂飘飘与古城风景相呼应,彰显华夏民族的衣冠上国气度和礼仪之邦风采,让国风国潮与大同古城一起绽放。

其实当年的平城作为北魏都城,就曾是四方来贺的中央城市,商贾云集,商贸繁盛;只不过北宋时,张择端描摹出东京汴梁的市景,传世以《清明上河图》为证,让人们见识到当年的繁华。如果平城有幸,也曾有高人描绘过当时的盛景,我相信,这种画卷一定存在于某个隐秘的角落,我等待它现世,等待它把平城的模样昭示于天下。

古街成为网红的可能,说到底是与文化自信有关。国风国潮流行的缘由,是因为中国要发出自己的文化声音。这都是中国与生俱来的东西,而中国,永远有那抹最亮丽的中国红。

那就期待,属于大同古城的“网红街”出现吧。

猜你喜欢

全网华服古街
假日绽放
住手吧,拆家机器
Fancy Garden
明清古街
B站领衔“中国华服日”,为传统文化打call
明清古街寻回昔日记忆
时空旅人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收官 全网总播放量近300亿
古街老店
“沪港通”开始全网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