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祁:打造四部 最善“金”史书

2022-04-28杨新儒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2年4期
关键词:元好问浑水

杨新儒

历代史学家对《金史》的评价都很高,认为在《金史》    《宋史》    《辽史》    《元史》这四部史书中,《金史》是编得最好的。清代史学家赵翼称赞道:“《金史》叙事最详略,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廿二史札记》卷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肯定道:“元人之于此书,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仓促成书者不一样,所以本书首尾完备、条例整齐,简约而无疏漏、周赡而不繁芜,在宋、辽、金三史之中,是最为完善的。”能够编修这么好的一部《金史》,一个山西大同浑源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刘祁。

刘祁何许人也?刘祁,字京叔,号神川遁士,金史学家。山西大同市浑源县人。他的太祖刘撝是天会元年甲辰科词赋进士、首科状元,先后任安东节度副使、大理寺少卿、石州刺史、中大夫、翰林学士,门下英才辈出,有“一代词学宗”之称。金元之际,刘氏子孙多由科举进入仕途,一门进士及第者共四世八人,是有名的科举世家,被著名文学家赵秉文誉为“丛桂蟾窟”。他的父亲刘从益,字云卿,是金大安元年的进士,博闻强记,精于经学诗文,官至监察御史。因为刘从益在叶县担任县令期间勤政爱民,修学励俗,奏请减少纳粮一万,死后叶县百姓在端午节摆设灵位、刻制墓碑,供酒哭祭,表达哀思。刘祁自小就是个神童,为学刻苦,随父亲刘从益在任所读书,“相与讲明六经,直探圣贤心学”。后成为太学生,屡试不第,于是“即闭户读书,一放意于古人”,当时李屏山、杨吏部、雷御史等人都交口称赞他为“异才”。元兵入汴京,他亲历战争之残忍,从汴京辗转两千余里,回到故乡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风景秀丽的龙山脚下、浑水之畔,躬耕自给,“数椽茅屋门横水,尽著光阴文字里”。后来,刘祁按照自己“得其时而不进为固,失其时而强进为狂”“致吾君、泽吾民”的人生铭言要求,曾经复出应试,在南京夺魁,曾被选任山西东路考试官,后被蒙古征南行台粘合相邀作幕宾,七年后卒,享年四十八岁。

刘祁“文名满天下”,在文学、史学和理学方面均有很高成就。《传》曰:“君子若凤,治则见,乱则隐。”他归隐家乡浑源后,就把修筑于浑水之畔、故宅之上的书斋取名“归潜”,在游历浑源山水圣境的同时,潜心记录所见所闻。刘祁自序说:“谓昔所闻见,暇日记忆,随得随书。”他的《归潜志》和《北使记》记录了所熟悉的人和事,对了解金末文人及社会情况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其中,《归潜志》,共十四卷,卷一至卷六为金朝著名人物传记,卷七至卷十杂记遗事,卷十三为杂说,是金史研究的宝贵文献,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元朝编金史时多所借鉴。其中,《金史·哀宗本纪》全部都是以他的《归潜志》的记录为依據的。据相关资料说,历次修《金史》,除依据张万户献上的《金实录》外,还有就是金朝末年两位学者的著述,即刘祁的《归潜志》和元好问的《壬辰杂编》。刘祁和元好问二人亲身经历了金末的丧乱之事,书中所论都是耳闻目睹,且二人文采卓异,所以《金史》中有关金末历史的记载,写得十分生动,使人读之历历如见,增加了《金史》的真实性、艺术性和文学性。所以元史馆的臣僚说:“刘京叔归潜志与元欲之壬辰杂编二书,虽微有异同,而金末丧乱之事犹有足徵者焉。”(金史卷——五完颜奴申传)但是,特别可惜的是元好问著的《壬辰杂编》已经失传,所以刘祁的《归潜志》就更为珍贵了。

《归潜志》中有刘祁创作的《归潜歌》:“南山漠漠兮,浑水洋洋。桂椒葱蔚兮,松柏青苍。清泉涌其下兮,白日皦以如霜。兕豹跧伏兮,鸾凤翩其来翔。世溷浊而不照兮,蹇羝骋夫先路。荆榛蓊以蒙达兮,野纵横其豺虎。矧余志之敻迂兮,孑罕罕而畴伍。归欤!归欤!其潜于南山之下。”这首诗作于“归潜堂”,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描述了浑源美丽的山水景物,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浑源山水佳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刘祁生于斯、归于斯、成于斯,“进则以斯道济当时,退则以斯道觉后世”,在中华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为华夏文明传承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确实是吾辈学习、砥砺的典范之一。

猜你喜欢

元好问浑水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上市公司做空危机:影响、原因与应对路径
水下电视系统在船闸的应用
移巢别处觅雕梁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