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加快贵州现代服务业发展

2022-04-27冯文岗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业贵州服务

冯文岗,狄 颖

(1.2.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旅游与社会发展研究部,贵州 贵阳 550004)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过去十年,贵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后发赶超,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在以高质量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新阶段,着力发展具有高信息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是贵州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具有较为典型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现代技术发展和新服务需求的出现而产生的新兴服务领域,以及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技术更新、服务方式再造或创新的传统服务领域,可以划分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两大类。现有针对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现代服务业内涵、范围的研究。刘志彪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模式、组织形态为基础,主要为生产提供中间投入①[注]①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其内容具体包括生产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等货物,以及运输、邮电、仓储、修理、金融、保险、广告等服务。的知识技术和信息密集型服务的部门[1]。潘海岚认为,现代服务业不仅包含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如网络传媒、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还包含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如通信、物流、会展、金融等服务业[2]。同时,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②[注]②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要求,制定的统计分类文件,并于2018年8月14日印发。该统计分类的范围包括: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③[注]③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是国家统计局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和《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试行)》进行修订的统计分类文件,并于2019年4月1日印发。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同时经过技术升级后的生活性服务业也属于现代服务业。二是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空间布局分析等研究。张海波等认为现代服务业是现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科学客观地从发展基础、经济贡献和增长潜力三个维度评价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3]。李旭辉等使用区域异质性测度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和空间关联性,其发展需要经济、社会、科技等资源的共同推动[4]。三是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重点领域的研究。孔群喜等认为应从政策支撑体系、战略平台建设、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内外部发展环境等方面着手,培育壮大具有国内外竞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5]。陈景华等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其发展动力主要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化率、进出口规模等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6]。四是对高端服务业功能的研究。高端服务业具有外溢效应和知识扩散功能。湛军认为高端服务业最本质的功能是能够向其他行业释放出较强的外溢效应,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7]。Kremer最早用奥地利学派的生产迂回说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实质上充当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传送器,能大大提高最终产出增加值[8]。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因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围较为广泛,结合已有研究和国家统计局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分类范围,本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产生并发展壮大的、技术和信息含量高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范围主要是大数据服务、科技研发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会展服务、文化旅游、康养等。

二、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下,贵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附加值较高,体现着一个区域的综合实力。202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简称新国发2号文件)④[注]④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是国务院于2022年1月26日印发的文件,故简称新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聚焦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和康养等重点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提供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推动贵州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贵州参与高端价值链产业链分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凭借高知识性和高技术性的特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促进了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在更高水平上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微笑曲线两端附加值较高的位置,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将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从而使产业结构保持在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贵州产业一直处于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低端,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要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催化作用,围绕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扩大现代生活性服务业的有效供给,持续提升一二三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培育和增强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贵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增长级的内在要求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培育发展黔中城市群,增强要素集聚能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现代服务业涵盖面较广,具有强大的市场凝聚力和创新活跃力,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城市竞争力等方方面面提供服务和支持,是黔中城市群增强商贸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科技教育文化水平的有力支撑。从国内外大都市的发展经验看,无论是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还是广州、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国内大都市,毫无例外都将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因此建设黔中城市群,增强要素集聚能力,需要围绕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一流现代服务业,以此为牵引提升黔中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推动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档升级,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抓手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融合、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快速提升的发展趋势下,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大数据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科技研发服务、会展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现代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是贵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迫切需要。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贵州坚持以人为本、品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的新型生活性服务消费已成为拉动国内消费的重要增长点。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到2035年,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重中之重。现代服务业发展关系民生福祉,是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最直接抓手。一方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就业蓄水池的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发展程度越高的城市,其服务功能也就越强、越完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完善城乡的就业、服务、文化、创新、娱乐等功能,全面增强城乡人文品质、公共服务品质和生态环境品质,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三、贵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过去十年,贵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门类,现今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已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惠利民生的重要渠道、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阵地,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服务业快速发展,贡献作用日益增强

2021年贵州省服务业增加值9 870.80亿元,增长7.3%⑤[注]⑤ 本文其他未注明来源的数据,均来自《贵州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及课题组测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0.4%,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服务业的税收贡献率约6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约80%,吸纳了近半数社会从业人员。10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贵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贵安新区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安顺黄果树特色优势服务业集聚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等日益显著,成为集聚高端要素、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

(二)大数据、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逐渐向高端价值链延伸

一是数字经济和大数据相关服务业不断创新发展。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占比达34%,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442.4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全省纳入工信部监测统计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60%,增速继续排名全国第一。形成了满帮、朗玛、好活、华为云等多个年收入近百亿元的企业,满帮、医渡云成功上市,满帮成为“数字货运第一股”,估值超200亿美元;白山云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朗玛信息连续4年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航天云网等5个项目进入2021年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全民妇幼健康大数据管理平台”“贵州省数据共享平台及融合创新服务体系”进入2021年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名录。二是科技研发服务业基础不断增强。同年,贵州区域创新能力提升2位次,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2位次,研发投入强度连续5年提升,增长至0.91%。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 334.02亿元、同比增长16.8%;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89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638家;获批建设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各市(州)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有5个市(州)研发经费投入超10亿元,黔南、遵义、安顺研发投入强度增幅达20%以上。贵州科技研发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持续增强、业态多元化发展,建成了贵州科学城、国家质检中心等一大批重大工程,科技创新逐步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三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贵州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1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6.4%以上。搭建了贵州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键对键,已完成注册企业1332家、入驻金融机构228家、上架金融产品148个。上市企业不断增加,成为西南5省市中第二个拥有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省份,申请IPO⑥[注]⑥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简称IPO。企业数量达近年来新高。同时,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金融主题论坛上,积极在国内发出金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声音。四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21年,贵州现代物流业增加值为107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5%以下,物流企业信息化率突破85%,货物运输总量达到8.8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300亿吨公里。截至2021年,全省建成运营物流园区31个,完成营业收入138.48亿元。持续推动贵阳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遵义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贵阳农产品物流园、遵义黔北物流新城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水、陆、空三大交通物流枢纽,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成功入选国家示范物流园区。五是会展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完善。2021年,全省会展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分别达到66亿元和585亿元。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国家级国际性会展活动。北京大方谊彩展览展示公司、贵州创想互动文化发展公司等一批优强会展企业落户贵州。9个市(州)本级及部分重点区县纷纷加强会展业发展,开设会展活动一站式报批服务窗口,会展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三)大旅游、大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内涵进一步丰富,逐渐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

一是旅游产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贵州旅游接待总人数为6.44亿人次,同比增长8.03%,游客人均花费超过1000元,旅游总收入达到6 642.16亿元,同比增长15.91%,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突破1000亿元。截至2021年,贵州旅游市场主体达12万家,新增上规入统企业197家。建成“贵州旅游·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极大方便了游客出行。贵州被外媒评为全球最值得到访的旅行地和中国最有前途的旅游目的地,被联合国世文会评为全球十大首选旅行地。美国《国家地理》将贵州列入“2020年最佳旅行清单”。[9]二是康养产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康养产业作为贵州大健康产业中重要的服务业门类,载体建设日益完善。截至2021年,全省养老企业达到4035家,已建成和在建健康养老小镇、养老产业集聚区47个。建成了贵州景阳森林康养中心、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12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021年基地共接待81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0多亿元。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智慧化、科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5G+急诊救治”“5G+中医诊疗”“5G+远程诊断”“5G+健康管理”“5G+医院管理”等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三是现代商贸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商贸主体的持续增加,贵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2021年,贵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网上零售额增长22.6%;全省进出口总额654.16亿元,同比增长19.7%。加快开展“数字贵州·乐享消费”专项活动和“黔菜美食季”等促进消费活动,加快发展“云仓+服务中心+站点+基地+农户”一体化运营模式,建成运营了1个省级中心仓、8个市(州)枢纽仓、30个县级节点仓,形成了“乡村镇集货、云仓集单、信息互通、统仓共配”的电商供应链体系。

(四)服务业发展空间集聚现象明显,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贵州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贵阳、遵义和毕节,2021年三地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78%、17.48%和10.80%,合计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7.06%,表明贵州服务业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初步形成了以贵阳、遵义和毕节为中心的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空间集聚现象愈加明显,成为缓解生态环境约束、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图1 2021年贵州省各市(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四、贵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贵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与发达地区、周边省市相比,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产业规模较小,面临发展制约。

(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仍然较小

贵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4%,不仅远低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等发达省市,也低于广西、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周边省区市(见图2)。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规模小,如贵州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与四川“4+6”现代服务业体系范围基本吻合,但产业增加值规模相差较大,2021年贵州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增加值约为7500亿元,四川省已超18 000亿元。同时,贵州现代服务业中对生产制造业拉动力较强门类的规模偏小。如贵州大数据服务业增加值为442.46亿元、科技研发服务业尚不足290亿元,而浙江省大数据服务业已达12 168亿元,科技研发服务业达1839亿元。

图2 2021年贵州与部分省区市服务业增加值比较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在一定的产业生产力水平下,对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重组,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一般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衡量产业高级化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影响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质量与规模,直接决定着产业结构化的水平。2021年,贵州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仅为1.59,北京、上海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分别为5.75、3.08,周边省区广西、云南和四川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也高于贵州,分别为1.76、1.65和1.61(详见图3)。贵州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

图3 2021年贵州与部分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比较

(三)各市(州)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平衡

贵州各市(州)之间的服务业发展差异较为明显。2021年,贵阳、黔东南、铜仁和安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0.20%、57.35%、52.12%和51.82%,均高于50%;遵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31%,排最后一位(详见图4)。此外,各市(州)之间的服务业规模差距较大,贵阳、遵义和毕节的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黔东南、铜仁和安顺三个市(州)的服务业占比虽然高,但产业规模偏小,其中安顺市服务业增加值为559.07亿元,仅为贵阳市的19.71%。从现代服务业集聚来看,大数据服务业、科技研发服务业和现代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主要集聚于贵阳市(包括贵安新区),其余市(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

图4 2021年贵州各市(州)服务业发展情况

(四)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匮乏

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贵州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层次总体偏低,领军人才、高素质复合人才缺乏,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如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为4.6万人,其中高中(含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才占比约为5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为5.5万人,其中高中(含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才占比约为40%,相关产业低学历人员占比较大。现代服务业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低学历人才占比大,表明支撑产业发展高端人才不足。

(五)发展体制机制不通畅

2021年出台的《贵州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为主要抓手,推动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等领域的特色优势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元化发展,但是针对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和优势产业的细分化顶层设计尚未完善,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合力不够。同时新兴服务业行业风险大,缺乏完善的扶持措施和激励机制,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

五、加快贵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加快贵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应以改革开放创新为主要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精深专业化发展、向高端价值链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提质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努力为贵州“闯新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一)着力壮大发展三大优势现代服务业

一是大力发展大数据服务业。贵州应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服务业。借力“东数西算”工程⑦[注]⑦ “东数西算”工程,是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2021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区域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开展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服务,推动我省数据资源优势转化为大数据产业优势,打造面向全国的大数据服务新高地。持续加快全省大数据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及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等集聚区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引领性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关键技术和标志性的大数据产品。加强面向交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推进矿产、新材料等产业提升智能化水平。同时依托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数据流通交易中心,打造我国西部大数据服务聚集区和大数据应用引领区。二是大力发展大旅游产业。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发展定位,以产业提质增效为主线,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开展优质品牌带动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打响“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大力提升黄果树、荔波樟江、赤水丹霞、百里杜鹃等高品质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依托少数民族风情、自然与文化遗产、三线建设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务旅游和研学旅游等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文艺演出形式,做大一批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健全“一码游贵州”服务功能,研发文旅数字化产品,打造在线文旅超市,推出基于大数据服务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产品。三是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围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康养在贵州”,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大健康服务产业体系。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大健康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管理服务,构建以健康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健康咨询、职业病健康管理等为主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产业体系,拓展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打造以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医疗保健为主体的康养产业,构建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积极推动医疗云、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共享医院等医疗健康服务新业态的发展壮大,打造“智慧健康”产业体系。

(二)着力培育发展五大成长性新兴服务业

一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部署为导向,重点提升大数据、大健康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和设计服务能力。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政策环境,持续推动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交易、离岸创新孵化、高新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贵州科学城、花溪大学城等技术汇聚区和技术输出区联动发展,探索在东部沿海省份建立贵州离岸孵化创新基地。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深入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构筑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密切贵阳、遵义等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与主通道的联系,持续壮大“水铁公航”多式联运发展,聚力货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打造“物流+贸易+产业”创新运营模式。围绕西部陆海通道省内过境城市统筹布局建设制造业、农产品、快递、医药、大宗商品等专业物流基地。建设贵阳国际化智慧物流枢纽中心,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智慧物流中枢。三是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持续开展“引金入黔”“险资入黔”⑧[注]⑧ 引金入黔,是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来贵州设立总部、分支机构以及后台服务机构;险资入黔,是鼓励国内外保险资管机构、保险资金投资对接贵州产业融资需求,支持贵州产业发展。等金融工程,吸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来黔设立分支机构、区域总部和后台数据中心,强化与金融机构的接洽合作。积极推动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期货公司等机构进驻,引进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长周期资金。进一步推动小额信贷款公司、融资担保(租赁)公司、商业保险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四是大力发展会展业。立足贵州、服务中国、面向世界,坚持低碳、环保、绿色、节约的办展办会理念,建设国际性夏季会展中心和会展大省。强化会展产业链展前、展中、展后三大环节的专业服务能力,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构建多层级、多样化的会展品牌体系,打造一批“国家级平台、世界级品牌”会展,吸引一批国际性知名展览项目和国际性知名会议(论坛)长期进驻。五是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聚焦扩大内需、转变消费方式的需求,加深城乡区域、线上线下的消费融合度,推动城市商业提质升级,加强农商互联,优化提升电子商务发展层级,支持商贸新业态发展壮大。提高城市商业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小城镇商业综合体,树立城市商业地标。支持智慧商圈搭建,鼓励体验消费、定制消费、时尚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发展。深入推进特色农产品“黔货出山”“出村进城”,培育一批本土新零售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度较高的现代商贸业集聚示范区(基地)。

(三)着力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

一是培育发展龙头企业。聚焦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会展服务、现代商贸等重点领域,培育发展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前景好、带动效应显著的龙头企业。引导生产要素向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对接引进省外投资,鼓励省内现代服务业企业整合资源,扩大企业服务半径,实现综合发展。二是大力培育总部企业。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和服务业上市企业在贵州省设立公司总部、区域总部、分支机构或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数据中心等。大力扶持综合实力强的本土服务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在大数据、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形成一批关联带动力强、发展层次高、品牌影响力大的本土总部企业。三是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加强对中小微服务企业梯度培育和扶持引导,形成一批拥有精细化核心业务、规范化服务水平、专业化创新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为贵州省大型企业项目以及相关产业链提供配套服务。

(四)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区

按照“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服务共享、辐射带动”的思路,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发展,将集聚区打造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先行区以及区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一是围绕工业园区以及“区中区”“园中园”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两业深度融合,打造两业融合集聚区。二是聚焦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推动物流园区(中心、基地)建设壮大,凭借重要交通枢纽、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等优势条件,打造现代物流集聚区,支持申报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三是围绕大宗特色产品批发市场、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和商贸城(综合体)等市场实体,推动其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功能的培育完善,打造现代商贸集聚区。四是依托城市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基础,大力建设商务楼宇、会议中心和展示中心等硬件设施,积极举办展销会、博览会及大型会议等活动,打造会展服务集聚区。五是通过文化创意、旅游消费、时尚设计、文娱传媒等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打造可以激发创意灵感和消费潜力、集聚文旅文创的文旅服务集聚区。六是聚焦医养结合,推动康体养老服务提质发展,建设一批具备养老养生、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功能的健康养老集聚区。

(五)着力推动融合创新发展

一是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山地绿色生态有机”品牌,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山地高效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能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推动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田园养生、会展农业等新业态的发展壮大,提高“农业+”乡村经济业态数量,建设“特色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二是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聚焦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环保新材料等重点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将两业融合发展作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以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为重点打造一批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释放“贵州制造+贵州服务”组合效应,打造服务型制造业示范工程,支持制造业价值链将“产品驱动”创新融合为“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全省服务型制造加速发展。三是促进服务业内部相互融合发展。持续优化服务业内部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内部行业系统集成,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扩大服务增值空间。依托消费和产业的升级发展,推动“研发+”“物流+”“金融+”“旅游+”“康养+”等跨领域融合发展。

(六)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投资自由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⑨[注]⑨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是指《外商投资法》中规定的“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其中,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企业设立、取得、扩大等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负面清单是指国家规定在特定领域对外商投资实施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国家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国民待遇。制度,推动落实“非禁即入”。以精简、统一和效能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园区改革,在条件完善的园区设置行政审批局,推行“一枚公章管审批”的审批方式。探索“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登记”等注册登记便利模式,助推楼宇经济发展。二是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针对国际贸易开设包括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部门的“单一窗口”,精简企业对外贸易业务办理手续,实现“一点登录、一次性递交、一个标准、一口反馈”服务。探索全面整合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税务、外管、工商、商务所有涉及贸易的部门采用同一个业务系统,实现一网受理、信息共享、执法互认等口岸通关执法管理。积极与广东、四川、重庆、广西等自贸区建立检验检疫一体化通关机制,实现贵州企业外贸出口在异地出口可直通放行。三是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提升政务大厅服务功能,尝试将部门内部行政审批事项简化为由一个处(科)室负责、行政审批处(科)室由本级政务服务大厅负责。加快制定实施《关于推进全省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创造企业“宁静经营”环境。四是深化改革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以示范项目为牵引,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集聚发展合力。在政府的指导、服务和管理下,提高现代服务业相关社会组织的基础建设、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企业活动、会展赛事、业务培训及对外交流等服务协调工作,成为推动贵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大力培育产业技术联盟、协同创新联盟、新型商业协会等,支持产业组织内共享信息、统一标准、合作发展。构建跨领域、跨行业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平台,建立以企业主导、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创新机制,提升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指导和促进能力。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和社会化利用,建立多元化的行业数据交流机制。

猜你喜欢

服务业贵州服务
贵州,有多美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