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浊解毒汤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影响
2022-04-27饶胜芳南昌大学医院核医学科南昌330006
★ 饶胜芳(南昌大学医院核医学科 南昌 33000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属内分泌系统高发疾病,以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系统失调等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着甲亢病情发展,患者将出现心悸、多汗、食量增大、性格改变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引发心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均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对于甲亢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对改善病情尤为重要。西医在甲亢治疗中多通过药物对症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但患者治疗时间较长,且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易对服药依从性造成影响,远期效果不佳[2-3]。近年来,中医学在甲亢治疗中得到较好的发展,认为甲亢的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气结痰凝、情志内伤、郁久成火,痰浊瘀毒型是该病病机所在,故在临床治疗中应以祛瘀解毒、化痰降浊、益气养阴为原则[4]。鉴于此,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88 例痰浊瘀毒型甲亢患者,采用降浊解毒汤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旨在探究其应用效果,并客观评价中医治疗甲亢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 年2 月—2020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88 例痰浊瘀毒型甲亢患者,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9 例,女性25例;年龄20~69 岁,平均(45.16±3.23)岁;病程1~5 年,平均(2.28±0.39)年;体质量指数(BMI)22.07~28.94 kg/m2,平均(25.31±0.66)kg/m2。对照组患者中男20 例,女24 例;年龄20~70 岁,平均(44.92±3.96)岁;病程1~6 年,平均(2.35±0.49)年;BMI 为22.10~29.02 kg/m2,平均(25.48±0.6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甲亢的诊断标准[5]:患者出现恐慌、记忆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心动过速、甲状腺肿大、眼突、四肢乏力、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甲状腺部位触诊可感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血液检查可见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降等。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痰浊瘀毒型相关诊断标准[6],表现如下:颈前肿大、心悸不宁、烦躁易怒、多食消瘦、少寐多梦、手指震颤,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涩。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研究前三个月未服用任何抗甲状腺素药品;(3)病历资料齐全;(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伴有严重肝、肾、心、肺疾病;(2)甲状腺肿大已压迫周围器官;(3)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5)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6)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甲巯咪唑片[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5041],每次2~3 片,每日1 次。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联合降浊解毒汤治疗,组方如下:石菖蒲6 g,砂仁8 g,土贝母10 g,白芍、郁金、姜半夏、夏枯草各12 g,枳实、白花蛇舌草各15 g,柴胡18 g,炙甘草8 g。用水煎煮取汁400 mL 服用,每日2 次,每日1 剂。两组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6 疗效观察
1.6.1 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 个疗程后颈前肿大、心悸不宁、烦躁易怒、多食消瘦、少寐多梦、手指震颤等症状进行评估,依据症状严重程度采用0、2、4、6 分评分法,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6.2 临床疗效甲状腺肿大、多食消瘦等症状及体征均得到有效缓解,甲状腺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恢复正常为显效;甲状腺肿大、多食消瘦等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各指标水平好转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1.6.3 甲状腺功能采集治疗前及治疗3 个疗程后5 mL 静脉血,以3 800 r/min 的转速,离心处理10 min,获取上层血清,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3)、四碘甲状原氨酸(T4)、FT3、FT4、TSH 水平。
1.6.4 不良反应观察两组白细胞降低、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44) 例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颈前肿大、心悸不宁、烦躁易怒、多食消瘦、少寐多梦、手指震颤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前肿大、心悸不宁、烦躁易怒、多食消瘦、少寐多梦、手指震颤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n=44)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n=44)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颈前肿大 心悸不宁 烦躁易怒 多食消瘦 少寐多梦 手指震颤观察组 治疗前 4.28±0.57 4.30±0.61 4.26±0.54 4.27±0.52 4.25±0.56 4.19±0.67治疗后 1.02±0.37*# 0.98±0.11*# 0.99±0.16*# 1.10±0.27*# 1.08±0.30*# 1.02±0.27*#对照组 治疗前 4.30±0.54 4.29±0.63 4.29±0.56 4.28±0.50 4.26±0.50 4.16±0.69治疗后 1.94±0.41# 2.41±0.34# 2.50±0.23# 1.96±0.28# 1.98±0.31# 2.01±0.31#
2.3 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T3、T4、FT3、FT4、TS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3、T4、FT3、FT4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TSH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比较(±s,n=44)
表3 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比较(±s,n=4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T3/(ng·mL-1) T4/(ng·mL-1) FT3/(pg·mL-1) FT4/(ng·dL-1) TSH/(mIU·L-1)观察组治疗前 4.95±0.71 216.90±32.41 13.25±2.13 7.65±1.43 0.08±0.01治疗后 1.24±0.35*# 108.44±22.19*# 3.29±0.48*# 1.02±0.20*# 2.73±0.28*#对照组治疗前 4.94±0.68 210.89±32.45 13.22±2.87 7.64±1.45 0.07±0.02治疗后 1.69±0.43# 140.48±30.24# 4.82±0.77# 2.43±0.34# 1.65±0.27#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白细胞降低2 例,皮疹及恶心呕吐各1 例,发生率为9.09%(4/44);对照组出现白细胞降4 例,皮疹3 例,恶心呕吐5 例,发生率为27.27%(12/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依据甲亢症状表现将其归结为“瘿病”范畴,认为甲亢的发生多与饮食习惯不佳、情志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导致痰凝结聚、血瘀痰滞、肝气郁滞而发病。甲亢属本虚标实之证,随着病情发展,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痰、瘀、湿、热互结为标实,在初期治疗中以祛瘀解毒、化痰降浊为基本原则,后期则以益气养阴为主[7-8]。
本研究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TSH 水平均较高,中医证候积分、T3、T4、FT3、FT4 水平及不良反应均较低,表明中医治疗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甲状腺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分析原因在于,甲巯咪唑的药理作用在于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甲状腺碘化物氧化与酪氨酸化,从而降低体内FT3 及FT4 水平,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使血清中TSH 水平增高。但患者需长时间大量用药,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远期效果不佳[9]。另本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情志失调密切有关,采用的自拟降浊解毒汤首要考虑肝脾同调。《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有云:“司疏泄者,肝也”,在用药上用疏肝清肝之药,使气机通畅,从根本上杜绝痰浊的生成。另脾为生痰之源,治痰在于治脾。组方中石菖蒲活血止痛、开窍化痰;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土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拔毒;白芍解热降温、解痉抗炎;郁金活血理气、凉血破瘀;姜半夏降逆止呕、温中化痰;夏枯草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功效;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白花蛇舌草起到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柴胡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热之效;炙甘草调和诸药[10-11],全方补虚泻实,起到清肝降火、疏肝解郁、消痰散结之效。由此可见,采用降浊解毒汤联合甲巯咪唑在甲亢患者治疗中可弥补治疗中的不足,且可标本兼顾、协同增效,更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控制病情进展,以达最佳效果[12]。
综上所述,降浊解毒汤联合甲巯咪唑在甲亢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各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功能,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