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KP手术结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胸腰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评价

2022-04-27苟林张波李永宁贾敏

颈腰痛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骨量椎体骨质

苟林,张波,李永宁,贾敏

(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图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TNF-α、IL-6、BMD、PINP及BGP水平比较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有效方法,其凭借微创、安全性高及快速镇痛等优势受到医患双方广泛欢迎[1]。唑来膦酸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通过增加椎体骨量以减少OVCF发生的风险[2]。因此,评估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OVCF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为此作了相关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①经X线、CT及MRI检查证实为胸腰段新鲜的单椎体压缩性骨折。②经骨密度测定为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贫血、白血病或免疫系统疾病;②肿瘤等引起的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③有唑来膦酸过敏史。

将112例绝经后OVCF患者分为观察组(PKP结合唑来膦酸注射,60例)和对照组(单纯PKP,5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0.71±3.20)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2.98±1.92)kg/m2,T1116例、T1225例、L11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1.60±3.30)岁,BMI(23.54±1.84)kg/m2,T1113例、T1218例、L1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局部浸润麻醉。于伤椎椎弓根外上缘穿刺进针,穿刺过程中确保穿刺针朝向伤椎中部,直至穿刺针安全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中柱前缘。拔出穿刺针芯,更换工作套管,将钻头手动旋转至椎体前中1/3。将球囊经工作套管放置椎体内,C臂透视下缓慢扩张球囊直至椎体恢复满意高度,退出球囊。调和骨水泥,待拉丝后将骨水泥注入枪置入工作套管,推注骨水泥。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4 h,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口服碳酸钙D3、骨化三醇。观察组在一般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加行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液学相关指标,包括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I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及BGP。比较VAS疼痛评分、ODI指数、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液学相关指标比较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TNF-α、IL-6、BMD、PIN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01)。组间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TNF-α、IL-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6个月BMD及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I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图1。

图2 术前与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ODI指数、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

2.2 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功能及影像学指标比较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椎椎体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图2。

3 讨论

3.1 炎性指标与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TNF-α及IL-6含量明显下降,但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注射唑来膦酸对TNF-α及IL-6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究其可能的原因有:①术后6个月骨折区域基本处于稳态,炎性反应自然消退,TNF-α及IL-6含量随之降低;② PKP手术可有效恢复脊柱形态,同时骨水泥固化过程中除了填塞骨折腔隙外,可生成大量热量,起到痛感封闭及炎性抑制的作用[3]。

3.2 骨代谢指标与PKP联合唑来膦酸相关性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6个月,骨量均明显下降,但唑来膦酸可明显提高术后骨量。唑来膦酸是目前成骨效应较好的抗骨松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动,诱导破骨细胞调亡,还可通过与骨的结合阻断破骨细胞对矿化骨和软骨的吸收[4]。PINP及BGP是反映成骨活跃的重要指标,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明显增强,主要原因为骨折后机体始终处于高代谢状态,PKP术后患者持续功能锻炼亦刺激机体将成骨与破骨平衡维持于较高水平,成骨反应活跃的情况下,PINP与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GP)作为骨代谢的重要原料与中间产物必然明显增加。

3.3 疼痛及椎体形态与PKP联合唑来膦酸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骨折术后6个月的疼痛明显缓解,脊柱功能明显改善,唑来膦酸使用者效果更为显著。究其原因主要为椎体强度增加,外力作用下骨质微动减少,受骨膜牵拉引起的疼痛得以避免。在OVCF人群中,疼痛与功能受限高度相关[5]。PKP手术可有效恢复脊柱形态,减少因脊柱形态异常造成应力集中进而导致椎体退变加速或二次骨折的可能。唑来膦酸可通过提高骨量来增加伤椎骨强度,弱化因骨质疏松引起的伤椎高度丢失及伴随而来的Cobb角改变。

综上所述, PKP结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OVCF可有效缓解疼痛、抑制炎性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骨量椎体骨质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吃钙片就能预防骨质疏松吗?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骨量测定,走在骨质疏松前
吃洋葱防骨质流失
10例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