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VP术后早期残留腰背痛的风险因素分析

2022-04-27张成祺裴济民赵永辉王鑫

颈腰痛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筋膜椎体骨密度

张成祺,裴济民,赵永辉,王鑫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河南新乡 453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脊柱损伤,可导致严重背痛和活动受限。PVP手术是治疗OVCF的经典微创手术,可迅速镇痛、使患者早期恢复活动能力并提高生活质[1-3]。但研究表明,小部分患者术后可残余较明显的腰背痛(unsatisfactory back pain relief,UBPR),发生率在4.6%~31.86%之间[4-5],降低了患者对PVP的手术体验,同时对其生活质量也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纳入2016年3个月~2020年5月行PVP手术治疗的312例OVCF患者,观察其术后1个月内的UBPR发生情况,并对可能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2例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密度T值≤-2.5 SD;②术前存在严重腰背痛,VAS评分>6分,在X线上可见相应部位椎体骨折,MRI检查伴骨髓水肿;③椎体后壁完整,无椎管内压迫;④有术后随访记录,可供观察UBPR发生与否。排除标准:①PVP术后明确有骨水泥渗入椎管;②有肋骨或其他椎体新发骨折;③术后出现感染;④陈旧性骨折,或因恶性肿瘤所致病理性骨折。312例中,胸椎骨折139例,腰椎173例;男77例,女235例;年龄61~89岁,平均(69.3±7.5)岁。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同一手术组开展PVP手术,通过单侧横突-椎弓根或双侧椎弓根入路,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穿刺针深入至椎体内1/3处为宜。抽出内芯,将调制好的骨水泥缓慢灌注进入骨折椎体内部。术中注意多次行X线进行监视,若见骨水泥已灌注理想或有渗漏迹象,则立即停止。待骨水泥逐渐凝结后,退出穿刺针。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长期的正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包括钙剂(1000 mg/d)和维生素D(2000 IU/d)。

1.3 随访观察

分别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术后1个月内VAS评分>4分定义为UBPR。在此期间内,进行X线和MRI检查,以排除是否发生继发性OVCF。此外,观察术中骨水泥分布情况,以骨水泥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和两侧椎弓根内侧皮质,从椎体前皮质至后1/3处均有分布,作为分布理想的标准。

1.4 数据采集

收集以下资料:①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②手术资料:手术入路,骨折椎体数量,各椎体骨水泥灌注量;③影像学资料:骨水泥分布情况,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情况(体格检查有局部压痛,MRI检查见筋膜水肿,且两者相吻合),术前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④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312例OVCF患者全部顺利施行PVP手术,术后1个月内发生UBPR 21例,发生率6.7%。将此21例纳入UBPR组,其余291例纳入非UBPR组。与术前相比,虽然两组术后各时期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UBPR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改善效果均显著差于非UBPR组(P<0.05),见表1。

表1 UBPR组和非UBPR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

2.2 单因素分析

UBPR组和非UBPR组的骨密度T值、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分布、骨折椎体数目、骨水泥填充量等因素,经单因素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PVP术后1个月内发生UBPR的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具备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表3提示:骨密度值(OR=3.562)、腰背筋膜损伤(OR=3.812)、骨水泥分布(OR=3.084)、骨折椎体数目(OR=3.452)均是PVP术后1个月内发生UBPR的风险因素;而骨水泥填充量(OR=0.062)则是其保护因素。

表3 PVP术后1个月内发生UBP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PVP是一项成熟的骨水泥椎体强化技术,在椎体转移瘤、OVCF等脊柱疾病中均已取得较好疗效,但术中骨水泥渗漏和术后残留痛情况有待解决。既往已发表文献中,椎体成形术后的UBPR发生率为4.6%~31.86%之间[4-5],临床解决方案以口服药物、功能锻炼、小针刀或针灸等为主,均可取得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关于UBPR发生的机制及风险因素分析,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VAS评分>4分(中度疼痛)作为UBPR的判定标准,术后1个月内发生了21例(6.7%),与文献报道相对一致。

本文表2-3可见,骨密度T值、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分布、骨折椎体数目、骨水泥填充量等因素均与PVP术后的UBPR有关,且前4项均为其独立风险因素,骨水泥填充量则是一项保护因素。(1)骨密度方面,若患者术前T值偏低,则表示其椎体骨脆性增加,发生多节段OVCF的可能性较高,而OVCF的节段数增加则可对脊柱矢状面平衡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患者在脊柱矢状面失衡后,需面临骨盆后倾和增加胸椎后凸角来进行补尝,从而对PVP疗效产生不利影响[6]。骨折椎体数目对UBPR的影响,也与此同理。此外,若骨密度较低,则椎体塌陷通常较严重,对骨水泥的均衡分布可产生阻碍,进一步影响了手术疗效。王芳芳和金军伟等[7-8]的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2)腰背筋膜损伤在OVCF患者中较为常见,Yan等[9]报道的发病率高达42.1%,本研究中则为27.56%(86/312)。PVP手术本身对腰背筋膜等软组织损伤并无缓解作用,这可能是术后残留UBPR的原因之一。对于此类患者,王华磊等[10]采用小针刀软组织松解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不失为可借鉴的解决方案。(3)骨水泥填充量与分布方面,笔者认为是影响PVP镇痛效果的重要因素。王芳芳等[7]研究证实,骨水泥在PVP术中的弥散等级越高,则术后VAS评分越低,且ODI指数改善越好。这可能是由于,均匀分布的骨水泥可更好地填补骨折裂隙,使骨折端微动得到更好的固化效果。Fu等[11]对骨水泥填充量与PVP术后疼痛缓解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存在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Gaughen等[12]也认为,足够的骨水泥填充有助于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

本研究仅探讨了PVP术后残留痛的相关因素,并未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因此,上述相关因素是否同样适用于其生活质量及功能改善,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猜你喜欢

筋膜椎体骨密度
颅底筋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