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空间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2-04-27张娜

文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张娜

内容摘要:审美能力是学生能力构成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空间审美能力是审美能力构成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多好处,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空间审美还未引起教师的注意,对学生空间审美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自觉,但空间审美由于自身丰厚的意蕴,可以更深入地解读课文,给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空间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 空间意义 空间意识

空间形象是指文学文本中的景象、景物与环境描写,审美是指感性形象背后的意义是什么。空间审美就是这个空间形象对空间背后的意义的感觉与把握,只有提高对空间的感觉、感知与思考能力,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空间背后的意义。

空间审美能力是指对文学文本空间形象的感知、感觉、理解、认识、反思和批判的能力。空间审美能力对学生能力的构成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通过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对空间的感知感觉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审美能力。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审美能力的原因

1.空间审美还未引起语文教师注意

当前,空间审美尚未进入语文教学领域,很多语文教师还未曾意识到从空间审美的角度解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其实,中国人一直很重视空间审美,特别是古诗词中,蕴含了很多空间审美,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但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没有教师提到空间审美,这也说明空间审美还未引起语文教师注意。大部分语文教师相对缺乏空间审美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根本没有体现空间审美,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非常不利。

2.空间意象重视不够,对文本空间理解片面化

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分析课文时只注重分析人物形象与事项,根本不重视文本中的空间意象,把空间片面地理解为人物活动的环境与背景,但事实上,文学中的空间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与环境,它还有着自身的审美功能,它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空间的物质性与精神性上,物质性包含着人类物质文化的内涵,同时它还是一个新的精神空间,我们能够从空间中看出某种时代特定的精神状态,从而理解整个时代的风貌,特别是时代的信念。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描写了巴黎城里的建筑,这是物质空间的描写,显示出巴黎文化的厚重感,而不仅仅只把它作为卡西莫多等人故事发生的场所,通过对这些物质空间的描写,还能让读者了解巴黎城的建筑、文化的辉煌,对文化的传承十分有益。这里的空间描写是用文学的方式记录、反映建筑样式,使它们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体现了空间的独立特征。

3.教师对空间审美能力训练不足,学生空间审美能力缺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语文教材中文质优美的课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绝佳材料,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这一绝佳材料培养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因此,对文章的解读就尤为重要,如果教师从空间审美角度解读课文,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空间审美能力。但现实是语文教师自身缺乏空间审美的自觉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基本没有体现空间审美意识,自然忽视了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训练,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缺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审美能力的策略

空间审美能力是学生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自觉的空间审美意识,重视学生空间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文章从空间审美角度进行解读,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下面我就以鲁迅先生的《祝福》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文学文本培养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

1.树立空间意识,培养学生感知、感觉能力——以“书房”为例

《祝福》中,鲁迅先生对鲁四老爷的书房着墨颇多,这里的书房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但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以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探讨封建礼教吃人的制度为主,很少注意书房这个独立的空间。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知感觉能力,学生就会慢慢的形成空间意识,进而提高自身的空间审美能力。

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书房”有一定的感知、感觉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怎样的空间,它的构成是什么?进而深入体会空间背后的意义。有些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书房中脱落的对联,进而问那脱落的半幅对联是什么?众所周知,书房是读书治学兼接待客人的地方,在书房中,主人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品味放上喜欢的书籍、对联、书画等,以显示自己的高雅情趣。因此,书房的布置集中體现了主人的才学与品味,也是我们了解主人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鲁四老爷书房的摆设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书房的布置表明了鲁四老爷的身份。书房的构成主要是墙上所挂的大“寿”字和半幅对联,长桌上放着脱落的另一边对联,窗下案头摆着的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一部《四书衬》。这些都与理学有关,表明了鲁四老爷讲理学的老监生身份——是理学的信奉者。但众所周知,《近思录集注》、《四书衬》只是理学的入门书,书房中有这两本书也就暴露出他学识不高。此外,这些必备书并不是整齐地摆放在书桌上,而是杂乱无章地堆在案头,也不知道翻没翻过。真正的读书人是很爱惜书的,一般不会把书乱摆乱放,更不会任由脱落的对联挂在书房里。从这里可以推测他摆这些书可能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塑造自己读书人的形象。我们从书房中看出了鲁四老爷的本质——一个不学无术、虚伪懒散的卫道士。

书房的布置还透露了鲁四老爷的整个灵魂。书房中所挂的对联出自朱熹的《四书集注》,上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脱落的下联是“品节祥明德性坚定。”是理学家宣扬的自我修养的标准。但纵观全文,鲁四老爷并没有做到对联上所宣扬的精神,倒是打着维护“封建礼法”的旗号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绝路,就连祥林嫂死了还怪她死的不是时候。人命关天的大事在他眼里竟成了影响“祝福”的晦气。把鲁四老爷那种自私冷漠、冷酷无情刻画地淋漓尽致。

通过对书房这个空间的描述,不仅刻画了鲁四老爷的形象,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文化、时代背景。书房的摆设体现出鲁四老爷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思想,是鲁镇封建礼教文化的代表人物,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鲁镇人民,自然容不下没有“从一而终”的祥林嫂。这里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共同构成了鲁镇这一社会空间,祥林嫂身处这样的社会空间里其悲剧命运几乎是注定的。

2.重视空间意义,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以“堂屋”为例

文学文本中的空间有着它独特的意义,每一个空间都自成体系,不只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与环境,它有自身的审美功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空间背后的意义。

小说开头就以“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灰白色的沉重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就是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氣里已经撒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庄重、严肃的祭祀空间,这个空间是由祭祀仪式、祭器、祭品以及人组成的。

祭祀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达数千年的积淀,已经成为镌刻在国人心中独特的文化符号。人们一般在年底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以求来年得到祖先保佑,获得更多福气。而家庭中的祭祀仪式基本都是在堂屋举行的,这时的堂屋俨然成了神圣的祭祀空间,与世俗空间形成了对立,在这个神圣的祭祀空间里,只有男人才有资格祭拜。我们不能只把祭祀看成一种封建迷信,还要看到它背后的空间意义——蕴含着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与信仰。在祭祀仪式中,堂屋俨然成为一个信仰世界,身处其中,一种神圣感与崇高感油然而生,自然表现出对祖先与神灵的敬畏。

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深度解读人在空间里的命运。祥林嫂初到鲁镇,因勤快能干,不计较工钱和食物,鲁四老爷允许她准备福礼,她觉得在这里得到了认可,尽管终日操劳,却很满足这样的生活,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次到鲁镇时,祥林嫂已经成了被迫改嫁、夫死子亡的寡妇,这严重违反了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礼法,鲁四老爷自然不会容许这样“伤风败俗”的女人再沾手福礼,所以四婶的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在鲁四老爷眼里,现在的祥林嫂是一个不尊礼法、伤风败俗的寡妇,是不贞洁的女人,让她来摆祭品,是对神灵、祖先的亵渎。所以剥夺了她“祝福”的基本权利。失去了“祝福”权利的祥林嫂,意味着被剥夺了文化身份,不被世俗所承认,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异类。她在这个空间已经没了立足之处,等待她的,只有死亡。

教师如果从这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可以更进一步深度解读文学作品,挖掘出文章背后深刻的内涵,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使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

3.开展实践,训练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以“河边”为例

在教学《祝福》一文时,教师可以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河边”作为一个社会公共空间,仅仅只是祥林嫂淘米的地方嘛?它还有什么内涵,起着什么作用呢?要求学生从空间审美角度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最终能理解:

《祝福》中的河边,是一个中介,也是故事的连缀点,而祥林嫂的故事正是围绕这个点散布开来的。所以,这里的河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河边,它里面有着深刻的空间意义,它的意义指向祥林嫂的生命与这个空间密切相关。

祥林嫂春天没了丈夫,冬初来到鲁镇,她是逃出来的,这是祥林嫂对命运的第一次反抗。祥林嫂出生在山里,由于其地理环境以及生存条件的恶劣使得那里形成了以乡风民俗为主导的文化空间,而鲁镇却是一个以封建礼教为主导的文化空间;祥林嫂从山里逃到城镇,也意味着她对这种乡俗民风的抗拒,选择自主加入到以封建礼教为主的文化空间中去,正是这两重文化空间的相互倾轧使祥林嫂陷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导致了她最后的悲惨结局。

未到鲁镇之前的祥林嫂过得是家庭生活,勇敢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祥林嫂来到鲁镇依靠体力谋生,凭着自己的勤劳得到了雇主和鲁镇人的认可,让她觉得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所以,尽管辛苦劳累,却反而很满足。但好景不长,祥林嫂原本生活的文化空间势力并未放过他,精明的婆婆伙同堂伯趁着祥林嫂在河边淘米时劫走了她,不仅拿走了她的全部工钱,还用八十千的彩礼将她卖进里山。这直接导致祥林嫂陷入被迫改嫁、夫死子亡,被大伯赶出家门走投无路的悲惨境地。祥林嫂从河边来到鲁镇,又在河边被抓走,河边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与她的生命息息相关,最初的她,满怀希望而来,却狼狈地被劫走;后来的她,饱经沧桑,怀着最后一点微弱希望而来却被剥夺了所有,成为一个被空间驱逐的、多余的人。作为空间主体的人在空间中的命运却如此悲惨,这背后蕴藏的东西,令人深思。

空间审美能力是学生审美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要想使学生掌握这种能力就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课文训练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让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在训练中逐步提高。而语文教师自身也要重视空间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渗透空间审美的意识,使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空间审美有独特的价值,把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碰撞出许多新的火花,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大有益处。但目前空间审美在语文教学领域中还处于一片空白,如何把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并提高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周晓琳.刘玉平.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谢纳.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谢纳.空间美学:生存论视阈下空间的审美意蕴[J].社会科学辑刊,2009(04):151-154.2010.

[4]谢纳.空间美学兴起的当代文化意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1-22(005).

[5]蔡志诚.空间转向与权力的地理[J].学术评论,2012(06):10-13.

[6]周飞.论三重文化空间中祥林嫂的意义——对《祝福》的文本还原[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05):130-134.

[7]叶木桂,杨有庆.权力空间的“牺牲人”——《祝福》祥林嫂的“空间”解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03):122-124.

[8]陈德翱.鲁迅小说《祝福》空间叙事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10):55-57.

[9]潘红义.半卷半挂,半隐半露——谈《祝福》中鲁四老爷书房中的对联[J].中学语文,2015(36):59-60.

[10]常晓雯.论《祝福》中祭祀文化与人物间的关系[J].参花(上),2020(08):35-36.

[11]韩亚蓓.《祝福》与中国祭祀文化[J].青年文学家,2020(09):16-17.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