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荒美术的现实主义观念

2022-04-27吕曼宋丽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北大荒美术

吕曼 宋丽荣

摘 要: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由于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真实状态,容易被人民大众接受理解,而一直占据中国美术创作的主流。北大荒美术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一直坚持以现实主义观念为主线,立足于黑土地,以北大荒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生活为描绘对象,以乡土乡情为主题,创作出一幅幅反映北大荒时代面貌和精神的现实主义画作。同时,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并赋予作品强烈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表现出对当下生活的感受与批判。

关键词:北大荒;美术;现实主义观念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现实主义视域下北大荒美术图像叙事研究”(21YSB13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现实主义的概念

现实主义(Realism)作为一种创作手法流行于19世纪的欧洲,在19世纪的文学及艺术创作中被大量运用,是一种思潮,也是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王国维曾将现实主义阐释为写境。何其芳认为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的实际存在的样子反映生活,不仅要求细节的真实,还要求本质的真实。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总的来说,在艺术上,现实主义就是深深扎根于当下并根植于现实生活,致力于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客观地描绘日常生活和普通人,并通过艺术提炼、加工等典型化的艺术手法塑造富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

二、北大荒美术的形成原因

首先,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脱离不了一定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特定的时代背景是形成北大荒美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北大荒原是黑龙江北部的广大荒芜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积极号召下拉开了这片荒原的开发序幕。数万名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这里。

其次,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这里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湿地与森林资源丰富,又是冰雪的故乡,造就了艺术家们对北大荒这种独特风光的创作热情。

再次,在这数十万转业军人中,有许多人来垦区之前就从事文艺工作或就读于艺术院校,有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如:晁楣在来垦区之前就从事版画创作,并参加过1954年第一届全国版画展和1957年第一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张作良在来垦区之前是《解放军画报》的美术编辑;张路曾就读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徐楞曾任志愿军报社美术编辑;李亿平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部队任美术员和美术创作员;郝伯义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学员;杨凯生曾就读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学习国画;还有在江苏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学习国画和书法的尹瘦石等。目睹了荒地变粮仓这一激动人心的转变,使得画家们更加有激情进行艺术创作,并能更加自觉主动地把艺术创作同北大荒的生产任务结合起来。

最后,任何美术事业的长足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1958年,铁道兵农垦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郑亢行去北京,到农垦部请示有关组建文艺队伍的事宜时就得到局长和处长指示,可以组织起这些部队转业下去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发挥他们的特长,组建文工团,办报刊、出画报等,用文艺宣传来反映垦区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鼓舞职工斗志。北大荒画报社正是在这一指示下成立的,并于1959年7月出版创刊号。并且还在1960年12月举办了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1961年8月举办了牡丹江垦区版画展。

三、北大荒美术现实主义观念的呈现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艺术救国思潮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具有人文关怀性质并能客观表现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念开始萌芽。陈独秀、康有为、徐悲鸿等先辈在报纸及演讲中都提到了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重要性,他们为现实主义美术在中国的出现做了准备前提。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革命的艺术观,并总结了中国当时的优秀文艺创作成果,提出文艺创作要以民族的、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要为工农兵服务,从而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方向。20世纪50年代,我国又学习了苏联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使得我国美术创作在1942年至1980年代初深受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影响。

北大荒建设时期的美术工作者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艺术观和现实主义理论为指导,带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建设北大荒的斗志精神,经过三代人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创作出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并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美术作品。其中,北大荒版画最有代表性。

在中国版画的发展历程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931年鲁迅所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就深受德国艺术大师珂勒惠支的影响,主张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艺术创作以揭露和鞭挞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唤醒民众。抗战时期,木刻版画更是成为全民抗战宣传的首选艺术创作形式,富有新闻时效性和鼓动性的版画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业待兴,艺术创作环境又十分艰难,而木刻版画制作材料简易、复制性强以及“虽亟匆忙,顷刻能办”的特点刚好适应了这物质条件匮乏的时代特点。北大荒版画正是这一时代的新秀,并在创作道路上与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一脉相承。

北大荒版画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了三代人。第一代由十多万转业军人中的文艺工作者组成,以晁楣、张作良、张祯麒、杜鸿年、张路等人为代表。第二代由大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所组成,以郝伯义、周胜华、张朝阳、张喜良等人为代表。第三代则由转业军人的儿女——“小北大荒人”所构成,以于承佑、蒙希平、张泽新、张洪驯、陈龙等人为代表。这三代人的作品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并随时代环境的变迁不断有所创新,使得北大荒版画中所呈现的现实主义观念由创作形式、主题表达、审美倾向的单一性,转变为形式多样、主题丰富、审美多元以及更加注重對外界社会生活环境与内在精神意蕴表达的多样化面貌。

第一代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记录了北大荒开发变化的历程。他们深受“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感召,以政治影响艺术,以艺术推动生产,强调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内容题材的表现方面以北大荒的风土人情、北大荒开拓者的生产劳动为主。在创作形式上受苏联油画影响,将浓郁的色彩融入套色木刻版画中以增加画面效果的真实感。作品构图宏大,意境深远,充满真情实感。正如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洪义所言,早期的北大荒版画正是现实主义的模板。例如《晒麦场上》《冰上捕鱼》《装车》等作品就是对北大荒劳动场景的直接再现,但又不同于机械的照相式记录,全都融入画家的主观情绪后再间接而真切地传达出当时劳动者的活动景象及音容笑貌。另外,像《第一道脚印》《解冻》《黎明》等作品则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或情节性场面、动作来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唤起观者的记忆和联想。张祯麒的作品《黎明》描绘了黎明时分,正在修理拖车的北大荒战士眺望远方这一经典场面。三角形构图并运用平口刀、粗短线条以及黑、黄、蓝三色表现,不仅使画面非常整体、大气,同时又渲染了氣氛,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此外,画家张路的版画作品常将艺术形象单纯化、规律化,让装饰与写实有机融合,使描绘对象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作品《山庄》《见缝插针》等。

第二代版画创作群体都是来自城市的知识青年,他们在作品内容上主要以知青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北大荒丰收场景的表现,以表达喜悦和赞美之情。色彩的运用较之一代画家更加丰富,造型更加写实准确。在创作手法上,可以被称为“浪漫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利用现实再现的手法将描绘对象从英雄楷模转变为平凡普通人,从而揭示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命运,注重表现自身在生活中的感受,如作品《丰收曲》《蓝图》《新书下连》《又是一个丰收年》等。

在画家郝伯义的带领下,第三代版画创作群体由以往的油印木刻版画向水印木刻版画发生了转变,逐渐形成了以水印为主,油印、黑白、丝网、油滤纸拓印等多种形式共存发展的新局面,并深受江苏版画乃至日本版画、西方绘画的影响,在传统的写实主义观念下融入了夸张、抽象、变形、超现实等更加现代的表现形式,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东方风情。较之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版画作品,其画面效果变得更加生动精致,形式感也增强了许多。如郝伯义的水印木刻作品《乡情》一改以前豪迈、奔放的构图,而变得稳定饱满,画面安排错落有致,带有一种别致的温情和韵味,传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张洪驯的作品《山中有雨》运用了抽象构图方式;陈龙在其作品《红色生命·和谐》中利用了象征手法进行表现,展现出强烈的生命力。

除版画外,现实主义观念同样在国画、油画、连环画、宣传画等作品有所体现。

国画作品有沈诗钰的《运木》、尹瘦石的《劳模会上》《暴风雪》、赵国经的《牧羊战士》《送饭》、倪学让的《妈妈也来安家》、潘衡生的《土沃苗壮》《又是丰收》、杨学成的《栋梁》《龙口夺粮》,侯国良的《他们在边疆成长》等。这些作品一改国画表现山川风景、蔬果动物之类题材的传统,而转向对兵团、农场现实生活情景以及知青形象的刻画,带有明显的写实性和时代特征。作品《龙口夺粮》就是画家对真实生活的表现,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在画的题记上就标注了“记1971年夏季的抗灾夺粮斗争”。画面描绘了狂风暴雨中数不尽的青年人与没膝深的洪水作斗争,抢捞正被水冲走的成捆小麦的场景。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并带有强烈的动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对画面紧张而又惊心动魄氛围的渲染十分生动,完美地再现了当年下乡知青在边疆战天斗地的英勇风貌。

进行油画创作的画家有张钦若、徐介城、潘衡生,他们的作品除描绘垦区生活外,还表现松花江等。如徐介城的作品《晨曦》《江畔》都是表现的松花江边的景象。此外,还有赵晓沫的《沃土》、朱立群和赵雁朝的《爱苗》、李斌的《入党》、王美芳的《亲如一家人》、张朝阳的《遍地英雄》、孔凡瑞的《新的一代》、沈加蔚的《初尝完达雪》《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黄晓青的《大荒的根》、杨守全的《归》等。这些油画作品都是客观真实地描绘垦区生活,着重刻画人物,尤其是知青人物形象,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沈加蔚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是对真实场景的再现。画家在创作时进行过多次写生并对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注意观察与记录。《初尝完达雪》描绘的是画家和老兵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深山搭档伐木作业时吃雪解渴的生活场景。通过男孩和老兵吃雪这一带有情节性的典型画面的塑造,让观者产生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同时揭示了垦区生活的艰辛。

具有叙事性特点、多被用来记录模范事迹和英雄集体的连环画以及贴近现实生活而又带有鼓动性的宣传画与漫画所体现的现实主义观念更加鲜明。如作品《老红军》《艰苦奋斗的人》《一个党员的价值》《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屯垦戌边》《自力更生绘新图》等。

四、结语

北大荒美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这一时期正是集中力量搞建设阶段,面对艰苦严寒的北大荒建设,垦区人民需要有思想、有内涵、有情感的文艺作品来给予精神鼓舞。对社会起到极大政治宣传作用和人道主义作用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正好满足了这一时代要求,由此被推崇。无论是繁荣至今的北大荒版画,还是描绘黑山白水、垦区生活的中国画,或是带有北大荒知青时代印记的油画,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时代特征为尺度进行创作,使得它所关注和反映的内容都是社会性题材,带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感,能担当起文化建设、精神引领和价值担当的三重重任。然而北大荒美术的发展也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更替,北大荒美术的创作群体也在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其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也在发生转变。这些“新现实主义”开始转向对普通人的描绘,关心个体命运和个体价值,从带有强烈政治意义的倾向中脱离出来而强调对人本身、对当下社会的关注,强调主体对现实的超越。总的来说,无论是特定时代的北大荒美术还是现在新时代的北大荒美术,现实主义观念一直是其创作方式的主要指导,其所表现的都是各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和时代画像。

参考文献:

[1]韩春英,王丹.艺术概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2]张学.关于现实主义绘画当代性的思考[J].美术界,2021(1):94-95.

[3]赵国春,郭亚楠.北大荒文艺史略[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9.

[4]陈池瑜.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新传统及其影响[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2):4-8.

[5]严丰.北大荒版画风格演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6]邓福星.美术纵横[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7]王洪义.北大荒版画研究简述[J].美术,2008(9):101-107.

作者简介:

吕曼,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花鸟画。

宋丽荣(通讯作者),硕士,佳木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花鸟画。

猜你喜欢

北大荒美术
多彩的秋天
美术篇
不朽的北大荒精神
不懈开拓谱壮歌
辉煌的70年(三)
垦荒人的信仰: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封底:国外太空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