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人才的数字创新能力:内涵维度与培养模式

2022-04-26毛崇峰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商科创新能力数字

杨 伟,周 青,毛崇峰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 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商业环境步入VUCA(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时代,商业实践对商科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新商科应运而生,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反思和改革创新,使得商科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之后,新商科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蓬勃兴起。在实践领域,相关部门和高校从项目建设、教材建设、培养体系和跨校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例如,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厂等示范项目的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大力推进新型教材建设;广东财经大学探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新商科建设体系;宁波财经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南京审计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联合成立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长三角联盟。在理论研究领域,现有研究关注了新商科的总体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培养效果等问题。例如,张庆亮和杨莲娜对新商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分析[1],朱璋龙和苑梅分析了新商科专业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和实施重点[2];陈强探讨了“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徐永其等讨论了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的跨界培养模式[4],孟毅等提出了“四位一体化”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5];张春萍分析了新商科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6],徐振浩等实证研究了新商科背景下双创教育对MBA创业意愿的影响[7]。

纵观新商科的实践和现有研究,数字经济无疑是新商科产生的重要背景[5][8]。但新商科建设究竟如何服务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均不够具体和深入。基于此,本文以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创新为切入点,认为提升数字创新能力是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并分析了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的内涵维度和培养模式。

二、数字创新能力对新商科人才的重要意义

新商科这一概念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商业实践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和模式的全方面变革。当前,数字创新已成为商业实践转型的根本驱动力,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字创新能力则成为新商科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数字经济时代商业实践的变化

如果说传统商科教育是为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实践培养人才,新商科则需要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实践。因此,准确理解新商科,首先要充分认识数字经济时代商业实践的变化。目前来看,变化突出体现在要素投入、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三个方面。

首先,数据成为关键性生产要素。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了数据作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的地位。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创造商业价值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可与其他产品或要素相结合创造新的价值,如传统产品的智能化;二是通过改进决策来提高其他要素的配置效率,如数据驱动决策;三是直接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如大数据交易。针对上述价值创造方式,数据要素和要素数据化成为当前商业实践的热点与难点。

其次,企业生产运营方式日益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的征程,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未来工厂、数据中台、数字孪生等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方式。相应的,企业的组织模式日益平台化和分布式,以人为核心对象的管理活动也因为人机协同、数字同事等新事物的出现而面临重构。

第三,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开始全面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的应用重塑了企业与合作伙伴以及顾客之间的关系。基于互联网平台构筑商业生态系统、与各类跨界主体形成多样化合作关系,成为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的重要方向。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大行其道,O2O、精准营销、智能客服等模式和手段使得以用户为中心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点。

(二)数字创新是商业实践变化的根本驱动力

数字经济时代商业实践变化的根本驱动力是数字创新。在经济管理领域,创新特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开发新产品、使用新的生产工艺、开拓新市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创建新的产业组织,这些“新组合”的根本目标是价值创造。数字创新可界定为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新的产品、工艺、服务、管理模式等[9]。从内涵特征来看,数字技术具有可供性(用户可自主选择使用特定功能)、融合性和衍生性的特征,数字创新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创新过程复杂模糊,创新成果不断演化迭代等特征。从外延来看,数字创新主要涉及如下两个领域[10]:一是数字技术本身的创新,也可称为数字技术创新,主要是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及其商业化应用;二是数字技术赋能的创新,主要是数字技术与其他行业专用技术相结合产生的创新,如智能制造等。与数字经济的主要领域相对应,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产业化的根本动力,数字技术赋能的创新是产业数字化的根本途径。

就数字创新与商业实践变化的关系来看,一方面,数字技术本身的创新是商业实践发生变化的技术基础。各类前沿数字技术构成了新商业实践的通用技术基础。而这些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化应用都是数字技术创新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是,对大量不直接从事数字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型都是通过既有生产工艺、产品和服务与数字技术产生“新组合”而实现的,体现了数字技术赋能的创新。相应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字创新作为适应商业环境变化和重塑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Google、苹果、微软、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成果是持续开展数字创新的结果,而西门子、海尔等传统制造企业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创新以实现转型,字节跳动、大疆等崭露头角的独角兽企业更是从诞生之日起就走上了数字创新融合发展的道路。

(三)提升数字创新能力是新商科建设的重点内容

有效实施数字创新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各类组织的重要职能。对各层级的管理者来说,数字创新对传统的创新管理模式构成了挑战,需要管理者反思创新过程、创新主体组织和创新产出等问题[9],构建新的管理框架[11-12]。更大范围来看,数字创新重构了企业的组织逻辑[13],催生了首席数字官[14]等新职位,需要构建新的企业战略和核心能力[15-16]。简言之,数字创新的蓬勃兴起对新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崭新的和更加紧迫的需求,但目前大学的商科学院还很少有针对性的课程或训练,对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的认知也不够深入,难以满足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强国建设的需求。

实践需求为新商科改革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目标。西方学者已经开始倡导将数字创新作为商科课程体系的关键性基础概念,强调商科学生需要对日益依赖数字创新的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领导和转型[17]。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认为,我国的新商科建设也应当以提升数字创新能力作为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关键内容。

三、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维度

广义上的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的创造力或创造性等高级化的心理机能,包括创新型的思维过程、成果、人格特征和环境等要素[18]。商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强调其通过资源要素的“新组合”来实现价值创造的能力,这也是商科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

数字创新能力则可以理解为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根据国际图联的定义,数字素养是指在高效、有效、合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技术,以满足个人、社会和专业领域的信息需求[19]。相应的,本文将新商科人才的数字创新能力界定为合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和价值创造的能力,并将其解构为知识基础、管理思维和精神特征三个维度,如图1。

图1 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复合多元的知识基础

新商科人才的数字创新能力首先需要以复合多元的跨学科知识为基础。知识不等同于能力,但为能力形成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以知识学习带动能力培养也成为大学教育的基本模式。数字创新自身具有很强的汇聚性[9],从而需要新商科人才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基础。其中,除了必需的商科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科学知识、计算机科学知识和社会法律知识。

一方面,数字创新强调数字技术的运用,数据和计算机科学的相关基础原理和前沿发展方向对数字创新决策与实践至关重要。新商科人才虽然不需要成为数据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仍然需要具备基础知识,了解发展前沿。另一方面,数字创新往往具有较强的突破性,会引发经济社会领域的新现象,产生一些新的社会和法律问题,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尤为必要。例如,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垄断等问题,需要从社会伦理和法律角度予以治理,这对新商科人才提出了新的知识要求。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数字经济时代也是一个知识爆炸和快速更迭的时代,不仅需要新商科人才能够通过跨界学习、快速学习和自我学习形成上述知识基础,还需要加强辩证法、科技哲学和思维科学的学习,为提升学习能力提供“元知识”。

(二)数据驱动的创新思维

一般而言,数据驱动中的数据是指大数据,是具有海量、异质、价值稀疏等特性的数据。数据驱动则是利用大数据及其分析技术提升个人与组织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使用等基本步骤。数据驱动是数字创新的关键特征,也对新商科人才的创新思维提出了新要求。

数据驱动的创新思维,需要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和理解大数据在商业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形成符合数字化时代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尤其是基于数据挖掘、计算和建模的方法认识并解决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基于大数据的批判思维。新商科人才不能盲从于过去的经验、权威和惯例,需要通过对数据的洞察与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和前沿科技,进而进行创新决策。同时以更加灵活、动态的视角看待创新,随时做好应对数字创新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准备,并具备见微知著的能力。二是基于大数据的设计思维。对创新而言,设计思维的核心是针对需求开发解决方案,形成最小可行产品,然后不断迭代。新商科人才需要进一步基于大数据更加精准地识别需求痛点,并在迭代过程中关注市场数据的反馈信息,实现数据驱动的产品迭代。三是基于大数据的系统思维。系统思维的关键是具有全局意识,能够发现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这与大数据的核心理念是相通的。因此,大数据思想和系统思维可以相辅相成。第四是基于大数据的跨域思维。跨域思维也即类比思维,是将不同领域的事物通过隐喻、启发、联想等方式关联起来,被视作创新的重要来源[20]5。形成跨域思维的核心是建立底层逻辑或“模型”,从而实现跨领域的连接,大数据具有的规律发现功能对形成跨域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数字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适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人格特征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理论诞生以来,企业家精神始终被视作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近年来我国蓬勃兴起的“双创”教育,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对新商科人才的数字创新能力而言,数字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是其中的关键维度。

具体而言,作为创新管理者的人格特征,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家精神需要强调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正如Stevenson和Harmeling所定义的,企业家精神是指在目前所能控制的资源之外寻求机遇[21]。这意味着创新者需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开拓的勇气和承担风险的决心,这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二是家国情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数字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还要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将创新活动融入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数字时代创新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来自外部的压力前所未有,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与家国情怀的融合至关重要。数字时代的企业家精神,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底色,充分继承和扬弃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遵循。三是人文关怀。如前所述,数字创新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开辟式创新、负责任创新、有意义的创新等强调社会责任维度的创新概念不断涌现,其根本出发点是实现科技向善,用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规避数字创新带来的负面效应。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也因此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元素。

四、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与路径

基于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的上述内涵与维度,新商科建设高校需要从课程融合、专业融通和主体融汇三个方面构建培养模式。

(一)课程融合

提升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首先要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通过建立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来满足知识基础复合多元的要求。

首先是创新管理与其他商科课程的融合。目前国内商学院专业课程设置仍以管理职能领域为基本框架,对创新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不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创新管理并非一个单一的管理职能,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领域,涉及战略、组织与人力、市场营销、投融资、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的整合。针对这一特征,不仅需要强化创新管理基础课程的建设,还可以在现有课程中设置创新管理相关内容的专题模块,从而形成基础课程与专题模块相结合的柔性课程体系。

其次是大数据、计算机等课程与商科课程的融合。一方面要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专题讲座、慕课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加强商科学生的数字素养。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交叉融合型课程的建设,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融合至传统商科课程中。例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启动了“新文科·数字经济教学教材建设”工作,旨在打造一批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教材,为课程建设提供基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也组织编写出版了“数字化管理创新”系列教材,在交叉融合型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三是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新商科人才创新管理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力度,认真梳理分析适用于数字创新能力提升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专业课程。尤其是发挥商科教育中案例教学的优势,大力开展能够体现数字创新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教学案例的编写和使用。

(二)专业融通

长期以来,商科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是理论和实践难以有机结合。管理知识是高度情境化的,脱离了一定的行业背景和应用场景后就会虚化。而商科学生恰恰缺乏行业知识和社会认知,制约了学习效果。这一问题在数字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也尤为明显,需要从专业融通的角度加以解决。

一方面,对商科学院而言,要积极推动商科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融通。经济管理活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行为更是存在于各行各业的普遍行为,商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成为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商科学院要有更加开放的视野,意识到新商科的培养对象不仅仅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还包括各类在职教育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商科教育需要“走出去”,积极结合工程认证、二专业、微专业等方式,向理工科专业渗透,推动具备一定技术基础和专业背景的学生提升其数字创新能力。例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提出了“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的理念,旨在建设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工程科学、实验科学、数据科学、人文科学等为互补的人才培养体系。

另一方面,对学校而言,要强化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积极打造平台型教学组织。目前各高校都在大力推进交叉学科的建设,但重点仍以科学研究为主,对人才培养的关注度还不够。数字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学科交叉特性,是强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功能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不少高校都设置精英学院或荣誉学院,如北京大学培元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等。这些精英学院是典型的平台型教学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其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功能,为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三)主体融汇

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一个多元主体融汇的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态系统属于教育生态学的范畴,主张运用生态学原理,从个体、种群、环境等生态组分相互作用入手实现特定的教育功能[22]9。本文主要从生态系统构成主体及其相互作用角度分析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生态系统。

从构成主体看,面向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包含关键主体、辅助主体和外部主体三类。专业教师和学生无疑是该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主体。其中,如前所述,学生不仅仅是指全日制经管专业的大学生,还包括非经管专业以及在职攻读学位的学生,他们是数字创新能力培养的对象,也直接决定了培养效果。教师则是数字创新能力培养的直接责任人。辅导员、思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是该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辅助主体。他们为数字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思政指导、心理支持和管理服务,为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校友则是关键的外部主体。校友数字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同时是学校与社会实践相联结的纽带,必要时也会引入大量的外部资源。

围绕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培养,上述主体之间需要形成一个高效协同、良性互动的局面,重点可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师生之间需要从传统的单向度的“教学”转向“共创”,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启发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打造满足学习目标的新课程。其次,通过设立实体或虚拟课程组的方式,将辅导员、思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纳入教学组织体系,通过讲座或实践项目使其深度嵌入数字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第三,通过聘请校友担任实践导师和讲师、去校友企业参观调研、校友企业“出题”师生“解题”等方式,实现校友资源与人才培养过程的融合。

五、结 论

数字创新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发商业实践变革的核心动力。具备较好的数字创新能力因而成为新商科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概况而言,新商科人才的数字创新能力是合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和价值创造的能力,包括复合多元的为知识基础、数据驱动的创新管理思维和数字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三个关键维度,需要通过课程融合、专业融通、主体融汇的方式进行培养。对高校和商学院而言,还需要进一步结合自身的行业背景和学科特色,探索适宜的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在实践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开始关注新商科人才的数字创新能力,并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展望未来,立足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新商科建设的“初心”,强化数字创新能力培养无疑是新商科建设的核心任务。相关理论和实践必将不断涌现,也需要更多的商科教育工作者的投入与关注。

猜你喜欢

商科创新能力数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答数字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数字看G20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