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后服务球类特色课程的构建

2022-04-26于松杜鑫桐周太尉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

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球类特色技能

于松 杜鑫桐 周太尉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

研究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孕育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教育根本任务与价值理念。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日益繁重的学习压力,与年龄不符的知识学习逐步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阻碍。在此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我国1.56 亿中小学生从繁重的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中解放出来,也为他们加强课后体育锻炼提供了契机和空间,更是对“如何解决我国学生体能水平与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精准解读。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9 年全国6 至22 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仅为23.8%,“小眼镜、小胖墩”层出不穷,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明显不足。针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和体育锻炼不足问题,北京市教委2021 年9月出台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放学后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提升学校课后体育服务水平。

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体育学科的发展,于20 世纪后期提出了“体教融合”的发展政策,将体育教育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教育十分重要,关乎学生体质的增强,更关乎体育强国的建设。为了促使体育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效,我国在1984 年至2020 年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大量文件,这些文件通过加快体育课程发展步伐,增强青少年体质,不断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价值目标与实施标准。步入百年新征程,2021年教育部印发《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明确规定要求孩子每天锻炼1 小时,为中小学体育学科课后服务发展提供了指南。

现阶段,体育学科的课后服务成了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提升运动能力极其关键。在此背景下,各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学校发展特色与体育教育资源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课后体育课程服务。

近期,我校进行了九年一贯体育特色课程的改革,通过顶层设计,更加注重长链条培养,把课程建设纳入学校以“奠基、广博、卓越”为梯度进阶的“1+N”生长型课程体系。具体是在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之外每学期让学生额外学习一项特色运动技能,形成常规体育基本素质+专项特色技能学习的模式,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为下一阶段打下良好基础,这是九年一贯课程的奠基层面。在奠基课程的基础之上,我校充分调动学生对特色体育运动的广泛参与以及渴望,开展了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等10 项课后体育特色服务课程,并以不限制人数的方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根据日常的特色体育课程,自愿报名参加3:30 以后的服务课程进行专项特色体育技能的深化和训练,提升运动能力,这是广博层面。通过体育特色课程+课后特色体育服务课程模式的培养,学生在校内联赛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其中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并且对更高层次的学习提出了需求。对此,学校积极与东城体校和专业机构合作,助力学生特长发展,其中拔尖人才将推荐至专业团体,助力学生终身体育技能以及运动能力的发展,这是卓越层面。

研究意义

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 2021 年7 月13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暑期学生健康有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 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6 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农村超过了城市。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比例不断上升,“小眼镜”的数量越来越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2018 年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6 岁儿童近视率为13.5%,小学生平均近视率为36%,初中生平均近视率为71.6%,高中生平均近视率达81%。可见,近视已成为危害我国学生健康最为突出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青少年儿童学业繁重,各类辅导班、兴趣班增出不穷,电子产品使用时长有增无减,用眼方式不够科学,用眼时间不断延长,保护双眼,预防近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除此以外,近年来未成年人成为抑郁症的主要群体。《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显示:2020 年,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且抑郁程度伴随儿童成长不断加剧。残酷的数据也证明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从协同教育的角度出发,教师、学校、社会等教育子系统都应当履行职责,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学生心智成长的需要 从2014 年我校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开始,体育教学即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从过去的单一健身性改为熟练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教学方法和锻炼方法,学会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一般技能,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医疗急救措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再者,科学证明体育学科对于学生心智的培养发挥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一是体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时代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于健康的认知不再满足于身体,对心理健康有了更高的关注。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健康标准,且体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共识。学生在学习阶段中面临人际交往、课程学习、家庭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如若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将会使其患上抑郁症成为可能。体育锻炼有着良好的解压效果,能够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与调节情绪的能力,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负面情绪,阳光成长。

二是体育对智力的促进。首先,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叫作内啡肽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改善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运动可以提升心肺功能,继而为大脑输送更多的氧气与营养物质。再次,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在兴奋与抑制的迅速转化下,脑神经的稳定性与灵敏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最后,体育锻炼是有效的解压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让人体神经得到休息与放松,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学生体育技能提升的需要 前期,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校现已开展了每周一节的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类的体育特色课程,逐步加强学生对于三大球类课程的了解。新学期,我们还在课后体育课程中开展相应的球类后续课程,以满足学生自由选课的需求,并且打破了常规训练队12~15 人的人数限制,将高、中、低段三个课后服务课程的班容量都提升至40 人左右,供全校学生选择。另外,通过6 年的集团化办学,我校在体育工作上全面发展,目前被评为“全国十二年一贯制校园篮球特色校”“全国校园排球特色校”“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这些成绩的获得源于我校“九年一贯”的初小一体化办学,源于九年一贯体育工作的改革,体现出二者办学理念、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衔接性、连贯性的优势。由于我校小学生毕业之后会全部直升我校中学,初中部依然设置三大球的训练队,学生可以继续深造学习。对此,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本次“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课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对校内教育的信心。

研究成果

课程内容针对性强——面的教学到点的突破 以往的体育课教学安排内容太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运动项目,但都属于“蜻蜓点水”,学生甚至难以熟练掌握任何一项,学生的部分运动技能甚至还滞留在自我摸索阶段。进入课题研究后,课题研究聚焦三大球,使课程和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内容层面围绕一个项目进行教学安排,让学生扎扎实实学好一个运动项目,能够熟练掌握该项目的运动技术并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成为其终身受益的锻炼方式。再者,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坚持一个运动项目的学习中,收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的体育课后服务模式,既通过体育教育乘借“双减”之风,开展了具有特色性、针对性的课后服务体系。也是在“双减”背景之下,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实履行,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锻炼中落到实处。

学习导向更加明确——提升运动能力 三大球类运动有着强烈的对抗性、多变性和整体性,不仅可以让学生充满活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力量、速度、灵活性、协调性。我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立了足、篮、排“大、中、小”各三支队伍,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运动天赋,但还都处于萌芽阶段,课程需要启发式和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对于球类课程的兴趣。中年级学生具有运动发展潜质但还不够稳定,所以他们需要一些更有激情的运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高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竞争欲且模仿能力较强,教师通过各种小比赛激发学生对于三大球类运动的渴望,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由此可见,我校推出的三大球类运动充分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顺应了学生兴趣的需要,在结合年龄特征与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策略,让小中高年级学生在球类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球类技巧的学习,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纠正学习成果,实现对球类技能的精细化学习,学有所获。再者,在校内通过举办各类比赛检验小中高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且通过竞争赛制利于强化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赋予学生学习体育源源不断的动机。

学习评价的趣味性——单项“小达人”与“三大球”联赛相得益彰 学校每学期举办的体育联赛会设置“垫球比准”“足球射门”“灌篮高手”等比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运动技能的最好舞台;学校为了激发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还设置了每月一次的“小达人”挑战赛,“小达人”们为了让自己一直在“榜”,要不断地精修自己的单项技能,操场上时有运动的身影;各班级积极组建球队,组织学生参加“三大球”年级联赛,实现校内“班班有球队、人人有项目”;通过班级联赛组建年龄结构合理、利于梯队建设的校运动队,再通过校际比赛,选出各学段男、女组冠军队参加区级“三大球”联赛。

科研促教研,思考促转化——“成才与成长”兼容并蓄 我们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九年一贯制“一体化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能力”教学模式,坚持“五育”并举,着力构建学段衔接、贯通培养的中小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最终,通过课后服务对足、篮、排三大球体育特色课程的延续性研究,促进了我校特色课程与课后服务的紧密衔接,实现了预期目标。同时,通过对两个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和转换,不仅传授给了学生关于足、篮、排三大球可持续的教学内容,还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促进了授课教师的自我成长。

猜你喜欢

球类特色技能
高级技能
科学运动会:球类篇
球类课放松实例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秣马厉兵强技能
完美的特色党建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