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增效:生物单元课堂教学

2022-04-26彭伶俐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

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目标素养情境

彭伶俐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全面落实“双减”的背景下,新时代学生减负要立足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聚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十)中明确提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要达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目标,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轻实践,有效治理不合理的重复机械的训练作业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生物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落实减负的核心任务。

聚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人格的养成和知识概念的建立不是靠一节课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它需要教师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的思考,开展单元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任务解决过程中,以新旧经验的持续性交互作用建立起抽象的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从而作为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实施途径。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既要重视生物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要追求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有效地从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四个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通过任务群建构生物大概念,要围绕一个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真实而完整的学习故事而进行,通过逆向教学为学生创建结构化的学习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感悟和反思,从而实现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学科核心素养的飞跃。

实施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如何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单元教学设计基本实施策略,概括为依据教材内容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确定单元主题内容、设计单元学习目标、开发学生活动任务、设计教学评价方式、明确课时教学过程五个主要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实践研究,一方面,可以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让不同差异的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时进行思想的碰撞、经验的交流,关注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需求的满足,落实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为普通高中生物学教育教学提供案例科学开发的具体参考,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单元学习主题内容的确定 一个单元学习主题不是教材编写中的单元知识内容,而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是由情境、任务、知识等组成有结构的整体。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知识体系和课程标准,特别是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对应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的内在关系,合理构思单元的主题内容;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逻辑,学习是生活经验和已知知识体系的延伸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也影响了对单元主题的认识,因此,确定单元主题也要以学生的认知逻辑为出发点,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满足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例如,笔者研读必修一第6 章“细胞生命历程”的教材和课标要求,建立知识体系、概念体系,考虑学生的认知逻辑,寻找恰当的学习情境,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护肝行动”。这样的主题学习内容设计才能启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从大局出发,不仅关注细节,更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和目标达成。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后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把握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它是学习本单元时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约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情,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学生活动,达成相应的核心素养,有针对性,可评价性强。具体方法可以依据课标的模块学业要求和核心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将目标由上位至下位逐层分解,上位目标拆解的过程结合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概括下位目标,再用合适的句式来科学阐述,比如“主语+行为动词+知识结构”,分析下位子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具有层次的单元教学目标体系,保证整个单元目标的全面和连贯,同时具有发展性、可操作性和达成目标的可评价性。比如笔者在“如何阻击秋季流感”的单元主题中概述单元教学目标时,先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上位目标进行确立,然后每个目标拆解成几个子目标,具体表述如下:①生命观念。结合日常生活情境,理解人体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并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维持机体的稳态。在特定的秋季流感情境中,以结构与功能观为指导,分析流感病毒与免疫系统组成;能够阐明细胞免疫的过程,运用结构与功能观阐释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②科学思维。从分子水平揭示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基于感冒症状的事实,运用演绎推理等方法得出体液免疫的过程。③科学探究。结合日常生活情境,运用免疫学知识分析探讨免疫失调病,针对有争议的社会议题,作出决策;④社会责任。分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对机体稳态的作用,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单元教学目标体系的确定是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整理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过程以及开发教学评价。

整体布局学生单元活动任务 新课标背景下更强调学习者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充实性和意义性,将人与知识的关系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转变为“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更加强调知识对人的意义,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教学特别倡导“学科活动”“深度教学”“问题路径”“任务导向”等教学方式和策略,其中素养只有在学生活动任务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以问题引领开展教学,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达成任务为导向更加强调学习活动任务的实践性、目标性和社会性,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活动任务,才能实现对人才的培养。设计单元活动任务时,首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单元主题的关键问题,设计以真实情境为背景的学生活动,从素养系统、目标系统、问题系统、活动系统、评价系统和课时安排等主要要素进行梳理单元导航图,清晰简洁地展示单元教学脉络。比如笔者在“如何阻击秋季流感”的单元设计中,梳理单元教学导航图,包含学生活动任务,围绕8 个关键问题设计15 个学生活动任务,其中包括:学习文本资料、构建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设计、模型建构等形式多样,有一定开放性的任务,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学科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文化。

活动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说非常重要也很常见,教师普遍认可活动在课程和教学中的育人价值,比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探究而探究”的问题,要控制活动时间的安排,关注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要真正清楚活动的意义和目标,需要强调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活动,强调完成真实的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

单元学习主题效果评价及作业设计 教学评价连接目标和学习过程,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设计。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采用课堂伴随式评价(通过问题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中过程性评价、纸笔作业得分率、智慧学伴单元检测的数据分析,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还采用持续性评价,通过持续性检查概念图、表格比较、语言表达修正情况进行评价。作业设计分长效作业和短效作业,建议可以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以编排情景剧等形式设计单元长效作业。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开展编排情景剧展演活动,展演前递交作品简介及剧本介绍、演员饰演角色及名单,须标明每位人员的技能,作品中鼓励学生添加创意台词,但不得出现科学错误,要求必须联系学科所学知识。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明确阐述知识内容之间的先后逻辑联系,才能编排出完整的情景剧,这是一个不断完善、加工并且艺术化的过程。

二是以画图的形式直观展示概念的关系,落实生命观念。学生可以采用画图或者制作动画视频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从而加深结构与功能观。学生也可以将不同形式的知识网络图进行比较,概括异同点,寻找联系。

三是以高考真题为素材进行改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高考真题往往都是以特定的情境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和迁移应用的能力,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改编再创造,主要评价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是以评价社会热点话题为载体,发展科学思维,渗透社会责任。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新高考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责任担当,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和评价任务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评价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契合国家新时代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比如笔者在不同单元的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承担社会议题,“针对不同患者的血常规化验单,尝试进行初步诊断”“为12.1 艾滋病日写一个宣传海报”“制作关于疫苗科普、组织器官捐赠的宣传板,到社区宣传”“评价器官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的意义”等,这些作业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与生活实例相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就社会热点话题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观点的整理,才能输出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作业设计时,设置一些指向社会责任的问题,有目的地向学生渗透热爱生命、健康生活的观念。

五是明确梳理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大多是在计划整堂课中教师的活动环节,比如教师如何导入课题、如何讲授新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回答正确答案等,更多的是体现教师怎么做,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思考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会了什么。基于此,教师应提出带有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也决定了接下来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主题,教师在其中要充当服务者的角色,比如提供实验数据、文本资料、图像、视频等材料,学生通过主动反思进而学会了相关的学科知识。比如笔者在课上提出一个问题:“流感患者为什么刚开始喉咙痛、淋巴结肿大,一周以后又自愈了呢?”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这一课时的学生学习过程,从现象分析到本质,从器官水平分析到细胞水平,进而深入理解系统观。教师还要考虑多课时之间的连贯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单元的一致性。

“双减”背景下,聚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需要教师思考“教什么”“如何教”这些关于教学本质的问题,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要始终坚持教育价值理想,以单元教学设计为抓手的课堂教学实践变革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从而提质增效,切实落实减负核心任务。

猜你喜欢

目标素养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们的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