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亲自然课程 感受大自然魔力

2022-04-26杨毅锋福建省厦门市五缘第一幼儿园

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研幼儿园探究

杨毅锋 福建省厦门市五缘第一幼儿园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要经常带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他指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对于儿童的知识、行为和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亲自然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幼儿园实施相关亲自然的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众所周知,课程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有赖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幼儿园应鼓励班级教师基于园本课程进行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立足幼儿的兴趣需要,主动构建科学、高效的亲自然课程,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可是,面对教育实践的挑战,我们发现:教师对课程资源意识及敏感度不足,捕捉价值点生成有效课程的能力有待加强,课程内容浅层化,缺乏对某些价值点做深入的探究,课程实施缺乏必要的引领和适度的支持,幼儿认知、思维、情感等的建构没有得到较好的丰富和发展,不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站在幼儿园的层面上,如何推进“亲自然”课程的实施,构建适宜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对此,笔者基于幼儿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阐述。

创设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亲自然课程实施的根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世界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对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幼儿园应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开发并利用园内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真实、可感、多样、丰富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积极体验、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自然环境资源成为亲自然课程开展的根基。

幼儿园内可以为幼儿打造一个绿意盎然、自然淳朴的大环境,建设花坛、果园、百草园等,种上可供幼儿观赏、认识、探究的四季花卉和树木,让种植种类多样化、植物形态多样化、种植环境多样化。幼儿在这里可以观察各类植物的细微变化,探究果实的成长过程,追踪探究小蚂蚁的秘密,快乐写生捕捉美丽瞬间,合作养护树木获得护树经验等。创设陶泥吧、木工坊、沙水区等功能区,让幼儿快乐戏水、尽情玩泥沙,使之成为幼儿探索自然的互动平台。此外,师幼可共建小菜园、班级自然角,让幼儿亲历种植、养殖经历,在与动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增进对植物及其生长过程的了解,增进对植物生长条件的了解,增进幼儿对动植物的情感,从而在探索、交往、表达等活动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亲自然课程实施的保障

亲自然的教育是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获取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保障充足的时间、机会,让班级教师带领幼儿与自然环境互动。教师只有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和幼儿一起观察,才能发现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才能与幼儿分享发现的乐趣,真正体会到亲近自然的乐趣,理解亲近自然的意义,认同亲自然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从而把这种亲自然的情感传递给幼儿,积极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开展贴近幼儿兴趣与需要的亲自然课程。

设置弹性作息时间,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弹性作息能够保障教师自主决定时间,自主安排课程;能够让教师慢下来,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陪伴幼儿,与幼儿一起玩沙子、捏泥巴、种植物、看昆虫等,观察幼儿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偶发的好奇心、问题意识,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每天,教师可以利用户外活动、餐后散步等时间带幼儿与自然环境互动,灵活安排松散时间,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交流;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弹性安排时间,带幼儿与自然环境互动,捕捉幼儿在果园、菜地和班级的自然角中有哪些兴趣点或困惑点,具体分析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解读,有哪些探究的价值点和教育意义?可以从哪些领域进行活动设计?适宜生成什么领域的教学活动来丰富和深化幼儿的体验,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以此生成活动来支持幼儿的探究、发现。

抓住春游、秋游契机,拓展教师课程开发的思路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明确提出: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义。幼儿园可以利用春秋游活动的契机,改变纯粹的吃吃玩玩的形式,选择植被丰富的景点或植物研究所、种植基地等开展户外教学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体验有趣的学习。例如,组织开展走进植物园的秋游活动,秋游前,先要求教师通过实地踩点、上网查阅资料,定下组织幼儿户外教学活动的地点,再围绕“户外教学活动(秋游)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开展研讨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丰富多样的户外教学活动,如小班的树叶拼贴画、树叶串串乐;中班的寻找秋天的色彩、与石头的亲密接触、拓印树干;大班的写生活动、秋天的采集活动、测量大树……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神奇,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出游快乐的同时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回园后,教师进行活动后的整理、分析与归纳后,继续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展课程,支持幼儿的探究需要。

注重课程实施的引领——亲自然课程推进的关键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在亲自然课程的实践中,她们和幼儿一样,也会产生诸多的问题与困惑,比如幼儿在与大自然互动中的发现与问题越来越多,每个问题都要解决吗?什么样的契机能引发幼儿形成探究的焦点?如何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幼儿园应注重课程实施的引领,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课程推进与深化的基点,帮助教师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扎实推进亲自然课程的实施。

自上而下的设计 一是专家引领。专家引领是指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动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实践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形态。专家引领的实质是理论、经验对实践的指导与对话。因此,专家引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与专业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名师讲座、视频学习、好文分享等方式,促进教师对亲自然教育的价值、认知等理论层面的理解;还可以组织研讨活动,邀请专家进行点拨,与教师互动讨论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与困惑,促进教师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比如,春游前带领教师提前踩点亚热带研究所,邀请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教授为教师们丰富关于亚热带植被的知识与养护经验,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基于植物研究所的户外教学活动;再如邀请户外教学团队带教师走进大自然进行亲自然素养的研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践与研讨相结合的方法来提升教师开展亲自然课程的实践能力。

二是以书为媒。幼儿园可组织教师阅读亲自然的相关书籍,采用自主阅读、组团共读、读书沙龙、读书辩论赛等形式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此丰富教师的内涵,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举例《与幼儿一起发现自然》的读书沙龙活动,可以让教师做好准备:先从书中寻找出现频率高的词,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再想想通读后你最喜欢哪个章节或是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最喜欢,能带给你什么启迪?接着精读某个章节。教师带着思考进行自主阅读后,主持人引领大家一起回顾书中的人和事,充分地与作者的理念和每位阅读者的感悟产生碰撞与融合,一个个学习故事,一条条教育理念,一句句收获感言从教师的口中娓娓道来。这就是精心品读一本书后所收获的书籍的智慧和分享的魅力,能较好地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自下而上的实践 一是重视与教师互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理念落实到实践操作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遇到问题时,教师喜欢问“该怎么做?”“这样做对不对?”,总是寄希望于被动的知识传递、做法指导。管理者不要急于给答案,不要急于否定,而应着重培养教师的“思考力”,授之于“渔”而非授之于“鱼”。与教师互动时,可以采用有目的和随机结合的方法,先捕捉教师的教育行为,再倾听教师的想法,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其思考的过程,把握他们思考和行动发展的方向及深度。针对教师出现的问题,观察分析他为什么这么做,怎么会有这些问题出现,选择适宜的策略给予经验支持。比如可以和教师一起看幼儿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听听孩子说了什么,看看孩子们做了什么,有什么兴趣点或困惑点。再搭建问题的支架和教师互动:你发现了什么?幼儿的兴趣是表面抑或是深层次的?是个体的兴趣还是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有哪些值得探究的价值点和教育意义?你打算接下来怎么做?借助这样具体化的过程,引领教师提升观察解读的能力,落实以幼儿为主体的课程实施理念。

二是聚焦问题开展教研。教研是推进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只有通过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依靠集体的力量一起进行研究,才是探究亲自然课程的良方。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提出教师“合作的文化”,即教师之间开发、互信和支持,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与校本课程发展结合起来时是最理想的文化。幼儿园可以从期初的问卷调查、问题墙、保教质量监控、走进现场发现问题等方式,自下而上汇总源于教师实践中的问题,教研组再进行会诊调研,分析、发现基于教师共同需求的学习、共性问题的研究,找准“真问题”,通过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学习、头脑风暴、一课多研、案例培训、视频教研、学习分享会、实地观摩、现场诊断等不同的方式展开研讨,并注重园、段、班三级研训的相辅相成,以实效性的教研引发教师共同反思与分享,提升教师亲自然课程实践的能力。

以自然角的专题研讨为例。首先,幼儿园通过走进自然角问诊的方式,让班级教师逐一介绍自然角的创设,引发大家共同思考评析不足的地方,为班级自然角创设的调整与提升提供思路,引领教师创设以幼儿为本的自然角。其次,幼儿园开展基于自然角生成性活动的观摩研讨课例,引领教师关注自然角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从活动价值点把握、内容选择、活动设计、活动实施等方面梳理亲自然教育活动生成与设计的方法、策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最后,幼儿园开展基于亲自然的课程案例分享,通过对课程案例进行剖析和优化研讨,引发大家共同思考、取长补短,吸取精粹,促进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交流研讨、质疑释疑中提升推进亲自然课程实施的能力。通过系列化、递进性的专题研讨,循序渐进地引领教师逐渐厘清自然角的规划、管理、支持探究、课程开展等方面的方法与策略,帮助教师从对案例、课例等的层层抽丝剥茧中,厘清模糊认知,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从而以点带面帮助教师积累亲自然课程的开展经验,让教研活动变得有意义、有深度,提升教师专业之“实”。

综上所述,亲自然课程的建设焦点在幼儿,关键在教师。幼儿园要采用有效、可行的方法,支持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分析、反思,进一步更新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让教师亲自然的情感更加充沛,亲自然的理论更多积淀,亲自然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更加丰厚,才能提升教师亲自然课程的建设能力,使亲自然课程更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更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更有效的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幼儿园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爱“上”幼儿园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