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2-04-26窦新宇王建龙王玉娜
窦新宇,王建龙,王玉娜
(1.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方向[1],并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2]。这样规定就是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出发,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凝聚更大共识,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上探索更好方式,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各个方面汇聚更大合力,为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之队”,多方面共同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和良好社会风尚[3]。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教育相关主题有一系列重要的论述,这是认识和推进“课程思政”的直接思想引领,其中教育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人才[4];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5];新时代高等教育要分别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体系、培养体系和育人机制(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三全育人”机制)[6]。
1 成果导向(OBE)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体系
OBE的本质是通过目标成果的逆向设计来实现课程与教学优化,形成反馈调节达到期望成果的目标。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系统通过外部反馈及时修正核心部分目标使系统处于动态调整状态,以达到最优化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效果。外部反馈部分包括毕业生评价、社会评价、专业认证和就业创业成果。专业课程体系核心包括五部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总结反馈。在内部反馈部分中,培养目标不仅要考虑内部和外部的反馈,更要加入国家需求、家庭需求和学校需求等指标为“三全育人”机制建立奠定基础。课程思政体系核心部分也包括五部分: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对照毕业要求,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分课程、按要求植入课程思政元素;选取有利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总结课程思政的成果,及时调整思政案例做到与时俱进。专业课程体系各环节与课程思政体系各环节相互对应:首先,通过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出该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融入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根据上一环节内容进一步确定学生毕业所达到的要求,与该环节所对应的课程思政目标相互融合支撑;随后,根据毕业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和相应思政元素;然后,通过与上一环节相呼应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最后,通过总结环节向培养目标环节进行反馈,用以及时调整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统一的成果导向目标。
图1 OBE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体系
2 课程思政评价
在中国知网进行关键词检索时键入“课程思政”和“评价”两个搜索词(数据截止2021年11月2日),全网总有158篇期刊论文,其中2019年2篇、2020年3篇、2021年153篇。由上述数据可知,有关课程思政评价的研究论文还很少,但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也是以后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2.1 课程思政评价对象
课程思政成果的评价对象应该包括:学生、教师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3个方面。其中学生是课程思政成果的实施对象,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执行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课程思政政策的顶层设计者。三者中以教师为核心,其既是课程思政政策的执行者,又是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者,更是学生发展的领跑者。
学生对课程思政成果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同学间互评的方式进行。由于每位同学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其对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的感受和理解各不相同。学生自我评价以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学生间互评通过成立以宿舍为单位的评价小组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成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师生互评和教师间互评的方式进行。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把课程思政的要点准确、恰当地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也更加了解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专业课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着手,立足学生发展的高度,实施课程思政成果的评价。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课程思政的评价可以从保障、引导、实施、成效的角度进行全过程的评价。
学生、教师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个评价对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相互支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教师根据政策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把课程思政成果反馈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环反馈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使其始终朝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方向优化前行。
2.2 课程思政评价指标
结合已有研究方法,本文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学校设计和基层实施评价相结合,主体评价和客体评价相结合的四结合立体化评价新机制。具体评价内容如表1所示,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46个,这些指标针对不同课程可以适当调整,几乎涵盖了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中有关课程思政方面的全部内容。
表1 评价指标
2.3 评价过程
根据表1所设计的各类指标,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教学材料、随堂听课、师生访谈、毕业生随访和调研等形式展开。组织领导这个指标可以通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打分,通过各种大学专业排名、竞赛组织奖获得情况和毕业生回访进行考核。专业建设这个指标可以通过学科排名、一流专业建设、教师职称结构、教师获奖、学生竞赛获奖和师生服务社会情况评价。课程教学可以通过专家和同行的随堂听课和教学资料检查进行评价。师资建设这个指标可以通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各种获奖情况、各种教材建设等进行评价。学生发展这个指标可以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成长更为合理。综合上述5个一级指标的评价特点,可以总结出评价过程必须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反馈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同向同行。虽然评价过程还没有统一标准,本文以电气控制及PLC原理课程为例建立如表2所示教师课程思政评价量化标准。
课程思政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指标具有定性和定量的特点。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定性评价的特点,教师在课程思政案例的选取和学生对该案例的理解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会对某些案例提出反对意见,这就使得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通过表2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已经比较全面地涵盖前文所提的研究方法,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5个二级评价指标,每个二级评价指标划为四个评价分数,依次为优秀4分、良好3分、合格2分、不合格0分,符合指标项数越多量化得分越高。这样既保证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也保证了评价的动态性和长期性,同时也做到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目标。
表2 教师课程思政评价量化标准
3 总结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OBE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高校开展的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理念不谋而合。本文探索建立具有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体系,以“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为实现途径,通过构建课程思政评价46个指标,几乎涵盖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部内容,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学校设计和基层实施评价相结合、主体评价和客体评价相结合的四结合立体化评价新机制。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一种新思路和体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