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协议》范式下民办高职机电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2022-04-26孙健,张豪
孙 健,张 豪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1)
0 引言
近几年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生源不足,陷入严峻的教育生态困境,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但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民办高职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应积极相应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起为产业发展服务的重要历史职责。为此,民办高职院校应积极对标“双高计划”建设,强化专业群内涵建设和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徐国庆认为,“双高计划”建设应关注“应用技术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标准与教材开发、企业教学实施环节”[1]。吴升刚等人认为: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专业是课程的组合。专业群建设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以群为口径,重构课程体系。[2]怎么来开展和实施?民办高职院校应借助自身转型速度快的体制优势,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标准来拔高专业群建设深度,打造与企业共建共享、岗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
1 《悉尼协议》的要义
《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是国际工程教育主要流行的三种认证体系。其中《悉尼协议》(基于成果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学制为3年的专科工程技术教育,与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更为匹配。《悉尼协议》范式的三点核心要义: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革,直接明了地为我院机电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方向。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成果为导向”让学生所学知识或技能更加贴切企业岗位需求,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上强化专业群内涵建设;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使人才培养形成闭环,让专业群建设与时俱进。
图1 《悉尼协议》认证范式下的人才培养过程流程图
2 机电专业群现状分析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的扬州市,从2016年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开始《悉尼协议》范式下专业群建设探索,以三点核心要义为“纲”,以七点认证标准为“目”,纲目并举开展了专业群建设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专业群内学生呈现“出口畅、进口旺”的趋势,机电专业群也成为校级首批重点建设专业群之一,专业群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4个专业均属于装备制造大类,对接机械装备产业链中的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覆盖了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主要领域。本文主要介绍机电专业群参照“培养目标、学生发展、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支持条件和持续改进”的七点标准中,重点开展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制定2021级机电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时,专业群调研报告显示:在需求机电技术人才的岗位中,专项技术类占到了80%,技术客服、销售类占到了10%,综合管理类占到了10%,企业从培养模式到课程设置都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更强调人才的职业素养、技能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专业群2017级毕业生对口就业率54.3%,整体就业率为95.3%。对口就业毕业生目标岗位需求见表1。
表1 对口就业毕业生目标岗位分析表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课程委员会明确了企业对机电专业群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方向,确定了机电产品设计员、机械加工技术员、机电产品维保技术员为机电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
3 《悉尼协议》范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实践
冯新广等人认为: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不是割裂的、矛盾的,而是统一到了职场,企业用人要符合职场的人才标准,学生就业要具有职场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职场集中体现了企业用人要求,也是学生的发展归属和根本利益所在。[3]培养目标是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的灯塔,也应当顺应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它解决了专业群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考虑是否能真正实施落实。
3.1 培养目标
机电技术专业群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掌握职业技能与职业规范,具有制造业领域的机电设备使用、加工、电气设备制造以及工业机器人等相关职业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态度,能在制造业及其相关机电行业与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2 课程体系设计
哈 登(R.M.Harden) 认 为:《 悉 尼 协 议 》 课程体系设计要明确学生学习成果(Student LearingOutcomes),且课程的决策应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基础。[4]面向专业群中4个专业的典型岗位群,通过社会需求分析,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各自岗位群对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的要求及学习成果,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再总结出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明确课程内容,并在实施过程中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学生学习成果要求。课程体系设计者应当梳理课程内容共性与差异性,以共性为基础构建专业群技术基础课平台,基于差异性构建专业课模块。根据机电专业群需求调研,对应职业岗位及人才规格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机电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及人才规格分析
课题组通过对本专业群中专业所涉及到的扬州先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的岗位群进行调研,确立以制造产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装备制造业技术知识为主,兼顾新兴产业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并确定该专业群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群和专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具体课程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机电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
3.3 课程地图
为了保障学生学习成果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可视化的课程地图起到了完善课程体系质量的作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Leon Benade博士认为:课程地图就是要努力促进和保障学校与教师以系统的、有组织的方式按照已经制定的那些标准进行教学。[5]课程地图对促进机电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着直观的指导意义。
图3 机电专业群课程地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图4 机电专业群课程地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图5 机电专业群课程地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图6 机电专业群课程地图——数控技术专业
3.4 教师队伍
林徐润认为:从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采取系列举措,进行全方位改革,进一步解决职业教育中“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6]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最困难的,其次是课程改革和管理体制。教师的思想决定了教学的方法,而思想的改造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专业群内涵建设中,更应当注重提高教师队伍在思想上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唯有全体教师职业教育理念上高度统一,才能使教学团队认真思考专业群培养的毕业生所需要的能力。
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应当注重教师团队的职教理念提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职业教育问题化现象,加强高职教育理论、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指标学习,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培养教师教研能力。专业群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成立课程专家组,指导、引领、培养专任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培养教师技术创新、技术服务能力。此外,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组建产业教授队伍,形成产教双向交流,推动“三教”改革,建成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团队,落实“增值赋能、提质培优”职教要求。
4 结束语
民办高职院校要生存,应充分利用灵活的办学体制优势,及时调整专业群课程设置,对接社会需求,着力从企业急需的岗位要求中,重构集职业素养、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校企融通特色、糅合“岗、课、赛、证”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借鉴“悉尼协议”核心要义,动态完善机电专业群课程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机电专业群建设完善与深度发展得以顺利进行,通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增强民办高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