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管见
——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

2022-04-26李品升

图书馆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驻村辽宁省攻坚

李品升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7]

1 引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扶贫先扶智,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无疑是乡村振兴题中要义,并贯穿于实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2]。2018年辽宁省响应国家号召选派大批干部开展脱贫攻坚行动,辽宁省图书馆借此机会选派干部积极参与其中,不仅为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看清了制约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看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现结合辽宁省图书馆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就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略抒管见。

2 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发展总体态势与问题分析

笔者自2018年开始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三年多的驻村工作实践,亲历了脱贫攻坚的整个过程。通过三年驻村工作实践,笔者切身体会到,目前制约乡村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在于人。村民的文化水平严重制约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振兴必须文化先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据笔者调研发现,因受我国城乡文化二元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多现实的问题,比如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短板明显、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村民对文化资源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村民基本文化权益未能得到平等对待,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乡村振兴将成为一句空话。笔者结合上述问题就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文化层面的因素加以梳理,制作思维导图(见图1),并分析如下。

图1 目前乡村振兴中文化层面所遇问题的思维导图

2.1 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短板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资金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乡村整体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乡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就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来说,因受我国传统图书馆布局模式的制约,乡村群众很难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便捷平等的阅读服务。虽然近年来我国为普及阅读,大力倡导城乡一体化建设理念,在农家书屋建设、总分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镇居民相比,无论是图书资料供给产品的丰富性还是图书馆阅读服务的专业性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短板,亟待改善与加强。

2.2 乡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

笔者在驻村期间有幸参加了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在普查过程中以所在陶李村为例,共有户籍人口674人,其中初中文化及以下人口数为473人,约占人口比例70%;高中(中专)文化133人,约占人口比例19.7%;高中以上人口为68人,约占人口比例10.3%。

据图2数据可知,乡村户籍人口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的人口比例较大,而高学历者多半在外工作,这就造成了乡村常住人口文化程度不高,而文化程度低就造成村民遇到问题时选择路径少、思维广度受限、思维灵活度差,这对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都是极为不利的因素。

图2 东汤镇陶李村受教育人口数

2.3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特色不足

文化是根,旅游是叶,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文旅融合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围绕当地乡土文化主题,展现特色;二是围绕游客需求,体现娱乐性[3]。笔者驻村所在地凤城市东汤镇是著名的温泉小镇,风景优美,温泉资源丰富,但是东汤镇文化主题不突出,与省内其他温泉小镇的区别不大,文化产业发展未能体现出独有的特色。

2.4 乡村群众缺少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保障

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体公民提供普遍均等、公益免费公共文化服务,这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在这方面,在我国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中都有相关的条文做了相应规定,但从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的实际来看,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文化资源的供给,无论是服务内容设计还是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都与相关法规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城市居民相比,享受普遍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近期内仍是一种奢望,保障乡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权益[4]仍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

3 辽宁省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乡村振兴事业的主体是人,事关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也是人。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凝聚力,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智慧,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关键[5]。辽宁省图书馆在选派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的实践中,立足实际,科学调研,综合考量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举措,实现了“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为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1 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大有可为

脱贫攻坚的社会实践证明,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大有可为的。从2018年5月起,辽宁省图书馆相应省委组织部的号召,积极选派5名驻村干部来到凤城市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实践中,5位驻村干部以党建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党建+”模式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注重从改变乡村群众主体意识的角度出发采取措施,切实从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要素着手制定服务方略,在较短时间内让所在村的村风村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不仅极大提振了乡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康的信心,还经过3年的实践让所在村的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让所在村摘掉了空壳村帽子,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一定要抓住文化服务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点,以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文化服务为切入点,从改变乡村文化风貌、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度,以文化的春风化雨助力乡村振兴。

3.2 弥补文化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实践均等化服务理念

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已在学界、业界探讨了多年,但公共图书馆服务一直难以覆盖到幅员广阔的乡村,乡村群众难以享受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是不争的事实。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必须看到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短板,积极倡导和实践均等化服务的理念,让乡村群众有机会平等共享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在2018年至2021年间,辽宁省图书馆为弥补选派干部所驻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短板进行了积极实践,在驻村建设数字文化驿站,多次派汽车流动图书馆进村服务,为驻村配送实用科技资料1500余册,科普杂志1000余册,自编农业科普资料5000余份,党建材料1000余份,并深入驻村开展讲座、展览等科普活动,大力普及数字资源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群众利用手机注册办理电子阅读证,保证持证农民可以在线观看3600多种、4万多册畅销期刊,3万多本电子书以及近两万集的听书资源。

为了解决文化设备使用率低的问题,辽宁省图书馆为选派干部所驻村发放电子阅读卡,指导农民利用手机查找所相关的知识,引导广大乡村群众下载数字文化驿站资源,利用手机随时阅读。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完善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弥补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短板,为农村群众阅读、求知、娱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缩小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从公共文化服务层面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巩固文化基地建设,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

新时代农业讲习所是培养知识型农民、改变农村种养殖观念、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针对乡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现实,辽宁省图书馆驻村干部以农村大讲堂、新时代农村讲习所为基地,积极开展宣教、科普活动。通过先“讲”再“习”、边“讲”边“习”、以“讲”促“习”等“讲习”活动,有效提高了乡村群众的知识技能和自我发展意识。广大群众思想头脑得到武装、内生动力得到激发、致富本领得到增强、文明素养得到提高,为最终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能力保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创造了条件[6]。辽宁省图书馆驻村干部以农村大讲堂、新时代农村讲习所为平台,充分利用辽宁省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举办了一系列的富有当地特色、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农业科普培训,专家到田间地头为农民送上最实用的讲座,当地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与此同时,辽宁省图书馆第二党支部与陶李村党支部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以农村大讲堂与新时代农村讲习所为纽带,送资源、送信息,将高质量、高水品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种在百姓的心田。

3.4 注重特色服务,提升文化内涵

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模式。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以独特的产业定位为核心,选择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实现“产、城、人、文”有机融合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7]。辽宁省图书馆选派干部所驻村东汤镇温泉资源十分丰富,温泉特色小镇建设是其发展目标。为提升特色温泉小镇的文化内涵,辽宁省图书馆驻村干部多次策划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宣传展示温泉小镇的特色,并协助东汤镇策划举办温泉节,通过直播、抖音等宣传方式进行营销,不仅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文化内涵。

4 结语

乡村振兴,文化先兴。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必将大有作为。只有乡村群众的思想意识转变了,文化素质提升了,才能激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才能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辽宁省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相对于丰富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悟到,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振兴征程上大有文章可做。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是保障乡村社会长兴不衰的关键所在。公共图书馆应推出更多的文化惠民服务,使乡村群众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丰富、均等的文化服务,让更多的乡村群众都能成为国家政策的明白人、致富的能干人、精神的快乐人,携手共建美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伟业。

猜你喜欢

驻村辽宁省攻坚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准确理解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