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嵌入农业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
2022-04-26刘敏
刘 敏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128)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1],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最重要内容”。2020年2月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2],指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大幅提升,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高校专利还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等系列问题,并要求不断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强化高价值专利。2021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3]。2021年6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发布《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设实施办法》修订版,以促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我国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鼓励和支持高校积极加入到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中,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三农”问题。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运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指导,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4]。农业创新活动是我国知识产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乡村振兴征途上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图书馆如何结合知识产权保护和农业创新活动需要,在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中嵌入农业创新活动并有效实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调研发现,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研究文献成果较多,包括从技术创新视角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供给模式[5]、技术链需求高效专利信息联动供给模式[6]、专利侵权信息追踪服务路径[7]以及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实践现状及经验总结[8-10]。当前,围绕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要求,我国高校图书馆呈现出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践、以信息素养教育为突破口寻求服务内涵多样化、服务内容以专利为主的特点[11]。然而,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单一,基本是以专利服务为主,极少涉及商标权、地理标志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类别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12],更缺乏从农业活动角度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研究。基于此,笔者拟尝试从高校图书馆角度探索嵌入农业创新活动中涉农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商标和标准5种农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以期为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1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嵌入农业创新活动过程的必要性
农业创新活动有着其特殊性、复杂性,这使得与农业关联的知识产权呈现出特有属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可以为把握农业生产的规律性、辨别农业创新活动的特征、选择适宜农业知识产权类别等提供有效指导。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载体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承载着健全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重要使命。在取得了扶贫攻坚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嵌入农业创新活动过程有着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农业创新活动的特殊性、季节性,使农业创新成果保护产生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
农业创新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开发、加工及推广等过程中产生的与农业知识产权关联的各种活动。农业创新活动具有典型的特殊性和季节性,如在从事植物种植栽培、动物饲养、野生植物采集和水生物捕捞及相关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动物会受到生产发育周期及规律的影响,植物会受到生长地域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及气候季节的影响。这就使得农业创新活动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别的创新活动。
首先,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在相应的地理位置上,有其适宜的空间区域、生态环境和季节要求,否则对于培育区域物种资源、产品物理属性等的创新效果影响较大,如植物新品种受生态环境和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其次,农产品开发活动中研发的农业创新成果具有公共性特点,容易造成成果外溢,如地理标志性产品具有符合地域的要求、属性及特征,保护不当则容易造成成果外溢。同时,农业创新成果的加工及推广受政策、市场和季节等多重因素影响,侵权多发事件经常出现。另外,农业创新活动中,科研人员从事生产研发的试验条件存在可能的人为干扰因素、技术因素影响,与传统地理和自然环境下的农业活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别,也使得农业活动成果存在不确定性。总之,农业创新活动从农业生产活动开始,到农产品加工及市场推广结束,涉及到农业的多个领域,生产周期长、农业活动过程繁琐、环境地理因素复杂、受制于季节变化、创新成本投入大、创新成果滞后等特点,使得农业成果产生了不同类别的知识产权。
1.2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成果较多,但用于涉农领域甚少
2019年3月,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诞生以来,我国先后产生了80家国家级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促进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践。除此之外,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公司、信息情报技术研究机构、国家及地方知识产权局、高校科研院所等均积极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及信息服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案例和成果经验[13-15]。近些年,面向“三农”领域知识产权服务案例及成果较少,从实践领域探索农业创新活动偶见报道。仅有李娜[16]借鉴日本静冈县茶产业农业开放式创新活动经验,提出中国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时应加强农业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和品牌建设。张忠榕[17]将专利、植物品种权、地理标志权3种农业知识产权引入到农业创新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构建了规模、质量、绩效和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框架。
1.3 涉农知识产权具有多样性,嵌入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应多样化
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8]规定:“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权利: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知识产权是创新活动及智力劳动创造成果的重要载体,不同创新活动产出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三农”活动过程中,涉农知识产权主要反映农业创新活动,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市场推广阶段,除商标、商业机密以外,还有农业领域特有的涉农专利、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权等,体现出农业知识产权的创造性或识别性特点。从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加工及市场推广活动来看,农业创新活动存在着复杂性和多样性,农业知识产权涉及内容多、保护各有侧重。高校图书馆开展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不能仅限于专利,需要扩大到植物新品种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等其他类别知识产权。
2 嵌入农业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农业创新活动的各个阶段,科研人员对海量农业信息获取、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后,找到后续农业创新工作的突破口,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取得创新性农业知识产权成果。然而,现实中由于高校科研人员通常都身兼多职,既要完成所在岗位教学任务、科学研究,还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难以保证拥有充裕时间实现从海量农业信息中抽取与农业创新活动关联的情报知识。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嵌入农业创新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满足科研人员多种信息服务需求。
2.1 农业创新活动中常见的知识产权类别及主体
在进行农业创新活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分析之前,有必要明确涉农知识产权类别及主体。笔者认为,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推广活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包括涉农专利权、商标权、标准、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权5种。文后3.2阐述5类农业知识产权概念及内容。涉农专利、商标、标准、植物新品种权及地理标志权5类知识产权离不开农业创新活动,更离不开从事农业创新活动的科研人员。从事涉农学科及专业研究的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是活跃在农业创新活动领域的主体,他们从事农业创新活动时,不同阶段对知识产权信息需求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2.2 农业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信息需求分析
农业科研人员在从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加工及推广活动各阶段中,可及时创新分析、甄别及寻找所需知识产权创新活动不同阶段的信息类别,精准实施农业创新活动决策。
2.2.1 农业知识产权思想萌芽阶段
农业科研人员基于所熟知农业领域前期研究基础及成果、学术前沿和研究背景的认知及理解,捕捉并及时获取农业创新活动的研究灵感,萌生相应研究想法和思路。如印加果原生长于南美洲安迪斯山脉地区的热带雨林,属于多年生木质藤本油料植物,其生长习性对光照、温度、降雨量及土壤均有要求。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国地理特征认为在广西、海南等地区适合开展该作物种植。海南三亚市红花村对印加果进行育苗和栽培后发现,该植物品种适应海南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在本地推广种植[19]。农业科研人员萌生新研究想法或思路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时,需进行较广泛的国内外文献检索、分析和归纳总结以获得相关文献,可以委托图书馆开展定题服务、科技查新等工作,以避免重复研究并在新研究想法或思路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2.2.2 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及立项阶段
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及立项是保障农业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需要精准把握农业科技项目申报类别、申请书撰写要求等,主要涉及项目研究意义、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步骤、创新性、拟解决关键问题及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等,以保证立项申请能够得到同行评审专家的支持和肯定。该阶段,有关农业科技项目申报所需海量信息的检索、下载、总结与分析是农业科研人员对信息服务的基本需求。
在我国,茶由于产地、时间、制作工艺及发酵等不同分为不同种类,种类不同,茶的成分、结构及口感不同。以黑茶为例,茶学研究者通过对茶研究内容相关的海量文献实施检索、获取、分析及总结,提取黑茶主题的有用信息,为黑茶项目申报提供信息资源支撑。贵州省普通高等教育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微生物对贵州黑茶品质形成的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茯砖茶发酵优势菌多样性及微生态体系控制技术研究”、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产业化项目“黑茶发酵工艺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茯砖茶降糖功能成分及其产品开发研究”等课题及项目,为黑茶的科技创新研究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专利、地理标志权、商标及标准等农业知识产权成果获批提供了可能。高校图书馆嵌入科研团队为其提供国内外黑茶信息资源的获取、下载、分析、总结以及寻找黑茶领域研究空白,有助于农业科研工作者提高科研效率。
2.2.3 农业知识产权创新研究实施阶段
农业知识产权创新研究实施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启动会、试验研究及实践工作开展、研究数据及参数获取、创新发现及分析、知识产权申报和获批等流程。
(1)项目启动期。为进一步细化具体研究方案及步骤,项目启动会召开时需邀请国内外相关农业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或专家亲临现场论证指导。一般以召开项目启动咨询会或项目开题汇报会形式开展。
(2)试验研究及实践工作的开展、研究数据及参数获取期。农业科技工作者在项目研究内容的组织、模拟参数的选取、试验方案设计的优化、实践结果及数据的对比等过程中,仍需要大量获取国内外文献,对比前期研究基础及前人研究成果,以便动态更新研究方案,为农业创新发现提供可能。
(3)创新发现及分析期。分析农业活动获得试验数据、研究参数情况,获取农业成果的显著创新。农业知识产权创新活动实施阶段的创新发现及分析期极有可能是一个反复渐进进程。当农业科技工作者对比及分析相关实验结果和数据,如因季节、地理、环境、市场及科技手段的差异造成创新结果出现规模、质量及效果不理想或与研究初衷相悖时,有可能出现研究反复,即研究又回到起点。如实验室人工创新培养某种食用肠道益生菌活种时,因操作不当造成未成功培养益生菌种,需要重新试验、重新获取数据。
(4)知识产权申报和获批期。当取得农业创新成果及认知的显著创新时,农业科技工作者极有可能将创新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等高度凝练成科技论文,并发表在国内外高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上。在此过程中,农业科技工作者需合理选择学术成果所属学科重点领域的优质期刊,以及向期刊社推荐相关领域审稿的权威专家参与同行评审或匿名审稿,减少论文发表的时间周期。同时,科研人员也需重视农业成果其他知识产权的表现形式,如拟申报的涉农专利保护内容是否与其他授权专利存在重复,拟申报的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商标及标准是否具有明显的创造性和新颖性等。科技论文让国内外同仁共享农业研究成果的同时,农业知识产权的申报和获批,将使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农业成果获得国内外法律保护。
以项目支撑方式,积极开展农业知识产权创新活动研究后,农业科技工作者发现黑茶的标准化程度不够,为规范黑茶术语及界定、产品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科研人员创新制定了《GB∕T 32719.1-2016黑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32719.2-2016黑茶 第2部分:花卷茶》《GB∕T 32719.3-2016黑茶 第3部分:湘尖茶》《GB∕T 32719.4-2016黑茶 第4部分:六堡茶》和《GB∕T 32719.5-2018黑茶 第5部分:茯茶》等国家现行标准以及易拉罐(金花黑茶)、黑茶加工成型机、具有保健功能的栀子黑茶饮料及制备方法、黑茶茶褐素对照品及应用等涉农专利。2020年9月14日,中欧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安化黑茶成为首批纳入我国28个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2.2.4 农业知识产权成果评价及鉴定阶段
农业科技工作者获取研究成果以后,为确认与他人研究方法及内容的不同,需要查阅现有知识产权成果并对比分析,探寻自身农业成果及规律的新颖性。高校图书馆除为科研工作者在农业知识产权创新活动及研究实施阶段凝练的学术论文进行投稿指南、知识产权分析外,科技查新站、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部门还可以围绕知识产权成果进行评价和鉴定。
在农业知识产权成果评价及鉴定时,科研人员系统归纳及总结农业创新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量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时,其分析及统计工作有可能耗费科研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可协助农业科技工作者完成信息检索、数据统计,包括论文影响力及被引频次、专利转移转化、植物新品种应用推广等工作,以减轻科技工作者文献管理及技术成果凝练的负担。
2.2.5 农业知识产权科技奖励申报阶段
国家及地方政府每年基本都会开展科技奖励申报。农业知识产权成果既可以申报国家及地区的科技奖励,如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各省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也可以申报行业类科技奖,如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励。申报各类科技奖励必须是已经完成的农业创新活动,不仅仅围绕着论文,还包括涉农专利、植物新品种权、标准、地理标志等。同时,农业知识产权成果的应用及推广、社会影响力等情况以及项目新颖性等都需要科技查新提供相应证明。
因此,鉴于农业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季节性、涉农知识产权的多样性以及涉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成果较少,高校图书馆适时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嵌入农业创新活动过程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依托海量文献信息保存及提取等专业优势,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高效、优质、精准的嵌入式农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满足科研工作者在农业创新活动过程中基础数据获取、科研思路完善、高质量申请书撰写、农业成果产出及推广、项目验收及评价等方面的信息服务需求。农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应贯穿于农业创新活动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并为其提供创新性检索、信息获取与归纳、新颖性审查与分析评议、技术成果转移与推广、成效统计与更新等农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3 农业创新活动过程中嵌入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框架设计
3.1 设计思路及整体框架
基于上文对农业知识产权思想萌芽、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及立项、农业知识产权创新研究以及农业知识产权成果评价及鉴定、奖励申报等的各阶段信息需求的分析,从需求出发,设计了高校图书馆嵌入农业创新活动的信息服务框架。由于农业创新活动的特点,易受政策、季节、地理环境、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嵌入农业创新活动过程中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应有别于其他领域。同时,我国关于农业创新活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流程缺少统一标准及规范,而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分析、数据的归纳与总结等内容。因此,高校图书馆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部门应及时、准确、科学及主动嵌入农业创新活动全过程,积极为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加工及推广活动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满足农业科技工作者从思想萌芽到项目申报,再到成果评价及科技奖励申报等各个阶段的信息资源需求,并为其提供精准农业创新类别识别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笔者在涉农高校图书馆长期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基础上,构建了嵌入农业创新活动过程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框架各个流程,即“农业活动阶段——农业创新活动分析——农业创新类别——对策建议”,如图1所示,该框架能明确农业创新活动过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各个流程。
图1 农业创新活动过程中嵌入式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框架
3.2 主要流程及服务内容解析
首先,农作物种植及采摘、动物养殖及捕捞的农业生产活动和为获得供人们食用的动植物及微生物农产品加工和推广活动,能够直接促成农业知识产权思想萌芽。在此阶段,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应主动与农业科技人员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其具体农业创新活动领域的研究思想、研究思路以及现实困惑。同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业人员依托丰富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信息检索及获取、数据分析及存储、专利查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协助农业科技人员确定农业创新活动研究想法在创新进程中的位置,明确研究想法的创新性及可行性,把握未来目标。同时,协助农业科研人员在与同行竞争对手、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成果相比时,了解其创新程度如何,以明确未来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增强农业科技工作者研究信心,促成农业创新早日落成。
其次,农业创新活动分析阶段包括创新发现分析、因素层面分析,涉及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及立项、农业知识产权创新活动研究实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协助农业科研人员及时把握知识产权申请项目的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背景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同时,农业活动受季节、地理、环境、市场及科技等因素影响,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协助农业科技人员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加工及推广活动在数量、质量、效果及主体中的不同,发现新颖性。如依托特色馆藏、文献传递及馆际互借、信息检索及分析等专业优势,及时、准确地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精准分析农业活动过程中的国家政策、市场行情及行业势态,为农业创新实施提供支撑。
另外,农业知识产权存在复杂性及季节性,结合农业活动过程、农业创新活动分析情况与知识产权对应关系,筛选了包括植物新品种创新、地理标志创新、专利创新、商标创新及标准创新在内反映农业创新活动的农业知识产权,作为高校图书馆嵌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1)植物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生产、销售和推广被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按照国家有关种子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审定[20]。相关审批机关需要对受理的品种权在规定时间内容完成初步审查,审查合格后审批机关予以公告,申请人按照规定流程接受品种申请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实质审查,审批通过的植物新品种享有法律保护的植物新品种权。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植物新品种的研发和创新较为常见。(2)专利权。是指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21],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农业创新活动中,涉农专利主要指产生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渔业等产业过程中并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关联的专利。如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研发的农业机械发明或实用新型设计专利;又或者体现在现代农业中的农业科技与成果,如肥料及饲料新配方、农药及兽药组合物、食品饮料及调味品加工技术、新微生物菌种及产品、动植物育种的非生物学方法等,这些都是涉农专利的主要代表形式。(3)地理标志权。顾名思义它是用于明确特定地理来源上商品的标志权,它具有可主要归因于产地的品质、声誉或特征的作用。地理标志权能够识别产品源自特定产地,其质量取决于地理产地,产品与原产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22]。国家知识产权局主页“地理标志官方公告”中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理标志信息,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第440号公告审核通过了包括赵县雪花梨(赵州雪花梨)、平遥牛肉、山西老陈醋、大连海参、盘锦大米、崇明老白酒、南汇水蜜桃、金华火腿、临海蜜桔等在内的20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涉及37家企业[23]。(4)商标。是将某商品或服务标明为具体个人或企业所生产或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显著标志[2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明确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从概念上来看,商标与地理标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某商品既可以拥有地理标志权,其商标又属于注册商标,享有商标权;也可能某商品仅为地理标志产品,但没有申请注册商标;或者某商品申请了注册商品但不属于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加工及推广阶段,制定及策划商标符号,申请注册商标可以获得对农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5)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T 3935.1—83》将标准定义为“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对于国家和地区来说,标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有利于行业活动的规范、统一,保证农业科学研究、农产品实践生产等活动的有序与持久。如《DB41∕T 917-2014机插秧水稻大田栽培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保证了机器插秧水稻大田栽培的规范。
最后,实施农业创新活动的科学决策时,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做好项目申报、立项及结题的同时,可以实时总结农业项目实践及成果,面向社会积极宣传,提高科技奖励申报前成果的市场推广,提高社会效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业人员配合农业科技人员在成果推广、科技奖励申报等过程中,有效运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馆藏数据库及专利导航等,检索和分析农业知识产权收录及引用、专利成果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培养及社会经济效益贡献等情况,协助农业科技工作者系统、全面总结农业知识产权成果,促进农业科技工作者获得高级别的科技奖励、扩大社会推广受众面。综上,结合前文分析及图1,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嵌入农业创新活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涉及主要内容见表1。
表1 嵌入农业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主要内容
4 结语
不论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传统农业活动,还是农产品加工及推广的现代农业活动,创新可以提升农业科研人员的技术含量,也能保证科研的新颖性,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农业创新活动过程中,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在最大限度地了解农业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嵌入农业创新活动过程的个性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值得推广的,也是当前涉农类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践未来值得发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