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蒙医白脉理论探析帕金森病*
2022-04-26特木其乐图门乌力吉
小 梅,特木其乐,初 拉,图门乌力吉**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呼和浩特 010030;2.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呼和浩特 01002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它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第二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平均大约为160/10 万人口[2]。在50 岁之前的人群中发病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持续升高[3]。患病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和可能的环境变化或社会风险因素,预期未来将有更大幅度增长[4]。本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但是却无法治愈[5]。目前的治疗仍以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抗胆碱能制剂等药物治疗作为首选[6],但鉴于这些药物长期应用存在疗效减退、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和睡眠障碍、感觉障碍等非运动并发症,使得西药在治疗PD 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8]。近年来,随着PD 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脑深部电刺激术、免疫疗法、干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非传统药物疗法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PD 患者的临床症状[9-10],还有运动疗法对PD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有待考察[11]。但以上种种治疗措施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或者阻止PD 的发展。因此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PD 策略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知道,PD治疗原则应采取多学科治疗模式下的全面综合治疗,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工作能力[12]。传统医学逐渐开始在预防和治疗PD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14]。蒙医认为PD 属白脉病范畴,又称彻彻热乎病[15]。蒙医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在治疗PD方面有独特认识。本文从蒙医白脉理论探析,就蒙医对PD的治疗思路作一简要综述,为蒙医药治疗PD 提供理论支持。
1 蒙医对“白脉”的认识
蒙医学认为白脉是人体两大脉络系统之一,脑、脊髓、白脉可统称为白脉系统[16]。它从脑部发出,泛指西医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及周围神经。蒙医对白脉的循行、功能、与脏腑器官间的联系均有详细论述。
1.1 白脉的循行分布
白脉,又称为水脉,从脑部发出,像树根一样沿脊髓向下延申,继而发出分支共有19 条,13 条隐脉内连脏腑,6 条显脉外连四肢[17]。《蓝玻璃》中进一步论述了13 条隐脉内连脏腑的细则:连接心、小肠的赫依脉4条;连接肺、大肠、肝、胆的希拉脉4条;连接脾、胃、肾、膀胱的巴达干脉4 条;与精府相连的混合脉有1 条[18]。《四部医典-密诀本》中则论述了6 条显脉外连四肢的细则:曲脉、珍宝脉各2 条分布于上肢,管脉2 条分布于下肢[19]。
1.2 白脉的功能以及与其他器官脏腑间的联系
白脉内有赫依的循行才有了人体各种感觉活动[20]。脑由无数支白脉所组成,故可称为白脉之海,是白脉的本源,也是司命赫依能足巴达干所寓之处,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21]。《四部医典-总则本》中:管辖各脏腑器官功能的白脉聚集在脑,约有500 条细脉。因此白脉之海脑的功能异常则导致病邪,出现癫狂、谵语等症。脊髓及其周围白脉都属于白脉系统[22]。《四部医典-密诀本》中:显脉外连四肢,从而引起肌肉、骨骼、关节屈伸不利、僵直挛缩。因此,白脉受病邪侵扰,也会引起一系列运动系统病症,如麻木、僵直、屈曲、羸瘦等。
白脉像一个网状系统般分布于人体上下、内外及周身,与各组织器官脏腑联系密切。白脉与脏腑:13条隐脉除了有调节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外还调节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功能,形成五脏-六腑-大脑的通路。白脉与运动器官:白脉中6 条显脉走行于四肢,即肌肉、肌腱、关节等处,除支配四肢的运动功能、触觉以外,还与脏腑、器官有联系[23]。赫依协日乌素供养疏通且巴达干所寓之处-脑白脉控制得当的前提下才能完成人体各种复杂精细的运动。任一环节的缺失都会造成相应的病症,因此白脉对完成人体生命活动意义重大。
2 蒙医对“白脉病”的认识
白脉病是对脑、脊髓和周围白脉(神经)疾病的统称[24],又称乎恙病[25]。白脉之海脑是巴达干所寓之处,白脉又是赫依协日乌素的循行部位,因此其病症与巴达干粘液堵塞、赫依希日乌素循行不畅有关。本病总分为热型和寒型,又将其细分为新型、陈旧型2 类;根据体素分为赫依、希拉、巴达干、混合型4类;根据所寓部位分为头乎恙、躯干乎恙、肢体乎恙3 类[26]。白脉病主要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情绪不安、肌肉酸痛、口眼歪斜、语言障碍、肢体麻木、肿胀、抽搐、颈项强直、半身不遂、瘫痪、有时也会出现精神错乱、癫狂等症,以疏通白脉、改善赫依琪素运行为总则,主方剂有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13 味等[27]。
3 蒙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3.1 蒙医著作中关于PD的记载
蒙医古籍中仅记载了白脉病或乎恙病,而现代著作中白脉病一章涉及了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中:老年痴呆症是因赫依琪素和巴达干相搏,心脉气血运行不足导致的以进行性智力衰退为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28]。《蒙医老年病学》中:老年痴呆症是赫依琪素和巴达干相搏引起三根七素平衡紊乱,赫依琪素运行不畅,引起白脉之海脑部的病变,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思维活动变化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PD等[29]。《阿古拉蒙医学术思想精选》中则明确提出PD 是彻彻热乎病的概念,足以体现其重要性。它是由三根失衡,赫依增多白脉受损进而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不适感、抽搐、颤抖、麻木、四肢肌力减退及活动受限、肌肉抽动或刺痛且部位不定、失眠、心悸、神志模糊为特征的白脉赫依病。
3.2 蒙医对PD的实验研究
近些年特木其乐等人开展了彻彻热乎病(帕金森病)蒙医标准化研究,在指南中明确定义了蒙医对PD的诊断与治疗。敖其尔等人通过开展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提出PD 的蒙医治疗应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蒙医整体治疗,将会有更好的疗效[30]。常福厚等人的研究中认为帕金森病属于蒙医白脉病,其发病由白脉损伤,三根失衡、脉窍不利、气血运行失畅而白脉之海大脑病变所致。嘎日迪-13、古日古木-13、珍宝丸、扎冲-13 味丸、萨乌日勒等蒙药对老年性痴呆与认知障碍相关疾病(帕金森病)具有很好的疗效[31]。
3.3 蒙医对PD的临床分型和治则治法
蒙医临床将PD 分为赫依偏盛、巴达干协日乌素、琪素希拉等三型。赫依偏盛型以镇赫依、行通气血为原则,主要选用顺气安神丸、八味檀香散、槟榔十三味丸等用骨头汤送服;外治可选在赫依穴、顶会穴等穴位上针刺疗法、推拿疗法、艾灸等。巴达干协日乌素型宜以祛巴达干、燥协日乌素、活血通脉为原则,给予主方药基础上配合选用查干汤、四味石榴等。外治可选取第六、七椎关节穴和黑白际穴施艾灸或火针,药浴等。琪素希拉型以改善赫依琪素运行,平息赫依、希拉紊乱,疏通白脉为原则,给予胃消化三热药物通拉嘎-5 味丸、消食十味丸等。外治疗法中选用与灸法结合的火针、温针等。临床上常以采取保护胃火,结合对症施治的原则,大便秘结者选择用阿木日-6味散或格喜古纳-3 汤等,外治取腓肠脉或肘外脉少量放血。
3.4 蒙医对PD方证互应的探析
蒙医临床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辩证论治,蒙医三根、脏腑、白脉理论及体质学说是研究方剂配伍和指导临证组方配穴的有效途径。也注重择时疗法,根据病症的活动规律,主症、并症灵活兼顾,不同时间给予相应药物,以期获得最理想的疗效。如赫依症多在凌晨活动,宜在早晨给药。希拉症在中午,巴达干症则晚服为佳。因此PD 主方嘎日迪-13晚服,额尔敦乌日勒则午服。
3.4.1 蒙医三根相对平衡理论
三根理论是蒙医药学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三根即指赫依、希拉、巴达干,三者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基础。蒙医学认为,人的生理活动中三根必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其中某一个发生偏盛或偏衰,则三根相对稳定状态失去平衡而导致发病。三根依靠人的饮食、起居、时节等因素保持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一旦三根过于滋养或损耗,则变为三邪(三弊),表现为赫依病态、希拉病态或巴达干病态。正常三根所依赖部位和赖以存在的位置,是病态三根窜行之途。关于正常三根所依赖部位、病态三根窜行之途见表1。
表1 正常三根所依赖部位及病态三根窜行之途
人体的生命活动受三根的主宰,三根在体内的相对平衡是人体一切正常生理活动的动力和能源,正常三根偏盛或偏衰失去相对平衡时人就产生疾病。因此对PD的治疗也应以调节三根的相对平衡为主。
3.4.2 蒙医脏腑理论
蒙医学认为,脏腑的生理活动,以七素为物质基础,以赫依为动力,在希拉、巴达干的协同作用下完成其功能。人体腧穴与脏腑解剖位置、三根所依赖脏腑及器官、病态三根窜行之途及白脉系统密切相关。五脏六腑中,赫依型白脉支配心脏和小肠,两者归属五元中的空元素,故小肠属于心脏的附属腑;希拉型白脉支配肺和大肠,两者归属五元中的气元素,故大肠属于肺的附属腑;希拉型白脉支配肝和胆,两者归属五元中的火元素,故胆属于肝的附属腑;巴达干型白脉支配脾和胃,两者归属五元中的土元素,故胃属于脾的附属器官;巴达干型白脉支配肾和膀胱,两者归属五元中的水元素,故膀胱属于肾的附属器官。
脏腑与三根、白脉紧密相连。三根受损,可影响脏腑白脉正常功能。背部13 条隐脉从脊椎向外循行与各脏腑相连,构成脏腑自穴。临床上可通过刺激赫依穴、心穴、肾穴等脏腑自穴治疗PD,这也是蒙医临床配穴指导的理论之一。因PD 病变部位在脑,宜选顶会穴、眉间穴等;或按活动受限部位选腕上穴、拇示指间穴、膝上内侧穴、胫下穴等不同穴位。也可采用蒙医外治疗法中的温泉疗法和药浴疗法。偏寒则选取灸疗或火针;偏热则施放血疗法等;赫依偏盛则施温灸疗法等。灸疗时多在脐窝穴施隔姜灸疗法,以脐窝周围潮红为度;膝上内侧穴,胫下穴以螺旋式回旋灸法施灸。
3.4.3 蒙医白脉理论
人体五脏六腑及各个组织器官、皮肤、体表之间通过白脉、黑脉构成联系。白脉通过三根之一赫依调节脏腑及感官的生理功能。PD 在蒙医学的疾病体系中属白脉病,是由于老年人体力活动强度、时间、频度过量,心、意、语活动过度,情绪激动等外因或先天正精不足而导致三根失衡,赫依太过与巴达干、希拉相搏,侵袭白脉系统,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伴有知觉、思维、情感、智能等异常的症状。因此PD 的临床治疗应以舒筋缓僵,疏通脉窍,通白脉,促气血运行为总治则,主药有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13 味、萨乌日勒等。
3.4.4 蒙医体质理论
人的体质由先天的三根所决定。三根最初来源于父母的精卵之中,并依靠饮食起居等因素最终达到平衡。先天和后天因素导致的个体差异便是体质特性。蒙医将人的体质分为7 种,其具体分型及表现形式见表2。
表2 蒙医体质分型及表现形式
蒙医辩证施治PD 既指根据不同分型和体质,辅以不同配方,并善用药引,以协助主方发挥最佳药效。如赫依症常以红糖、黄油为药引,或以绵洋骨汤送服。PD患者多数为老年人群,蒙医认为此系赫依占优。在赫依作用下,容易使病情发作和蔓延,耗竭先天性体素。且此系脏腑器官功能衰退、气血运行不良,因此,老年病复杂多变,难以治疗。因此,对于PD 患者宜助胃火、镇赫依、滋生体素为原则,采取助消化热能、促清浊生华的五味清浊丸;镇赫依的三十五味沉香散(骨汤煎服);调和机体的伊和汤,以达到增强老年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4 蒙医对PD的治疗优势&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4.1 蒙医对PD的治疗优势
蒙医在平衡三根的理念指导下,治疗PD 时以疏通白脉为总治则,仿照脏腑的生理特点和脏腑间相生相克关系,并结合患者体质进行组方配穴,辨证论治。这比现代医学的复方左旋多巴单药联合DR 激动剂、MAO-B 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有更多空间进行多方位地联合组方配穴。蒙医临床中接诊患者多数已明确诊断为PD,且有服用抗PD药物史,并且无法承担长期服药的经济压力等特点。因此蒙医的治疗优势体现在对PD 患者后期干预,尤其对伴不同程度的失眠、便秘、疼痛、麻木等非运动症状的患者。如出现便秘时,宜通下清赫依为原则,口服三味大黄汤、六味安消散等;失眠时高尤十三味丸、苏格木勒三味汤、三十五味沉香散等;也可进行心身医学和蒙药药浴等绿色疗法,平时宜多饮开水,食蔬菜水果,进行适宜运动。目前现代医学针对PD 还没有特效药,多数以西药单药或联合治疗为主,但是随着病情发展,疗效减退,出现多种不良反应[32]。因此蒙医对PD 患者的治疗也可以针对PD 患者产生的药物反应,所以蒙医治疗PD 的治疗干预是一种可探索的疗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4.2 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蒙医对PD 的治疗虽经过多年临床检验,但仍不成熟,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目前蒙医对本病病名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在2020年出版的《阿古拉蒙医学术思想研究》一书中才把PD 称为彻彻热乎病。随后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陆续开展了PD 的蒙医诊疗指南制订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鲜有蒙医对PD 的研究报道,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基础实验研究和组方配伍量效关系、药代动力学等研究。蒙医作为治疗PD 的干预手段,是否能够更好改善症状、缓解并发症,能否作为PD非运动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未来也需要进一步大量的临床研究。
5 蒙西医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趋势和主要发展方向
蒙西医结合是发展传统医学的重要途经,实行蒙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重视蒙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倡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合作,鼓励蒙医工作者朝着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是发展蒙西医结合的重要途经和手段。
目前我团队通过结合蒙西医,以完成萨病、头痛(偏头痛)、眩晕、膝关节协日乌素病等单病种蒙医临床诊疗指南制订和评价研究工作。彻彻热乎病也是蒙医脑病学科的优势病种,我们前期经过大量工作基础,制定、修订并颁布PD 蒙医临床诊疗指南,开展蒙西医治疗PD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填补了此病的蒙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空白,推动蒙医脑血管病标准化研究,为提高PD 患者生活质量、降低PD 患者致残率、减轻医疗费用、减轻老龄化社会的负担做贡献。为更好的实现蒙医对PD 的规范研究,我们有必要梳理蒙医对PD 的认识,以便今后开展更多更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得出更加客观、科学、重复性强的结论,为蒙医对PD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诊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