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生职业倦怠、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研究
2022-04-26于静赵鑫李军如牛家慧李娜
于静 赵鑫 李军如 牛家慧 李娜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压力而长期出现的以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为特征的一种精神状态[1]。情感耗竭的人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由于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而导致情绪资源枯竭;人格解体是指刻意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距离,对工作敷衍了事,采用冷漠、无视的态度去工作;个人成就感低是个体对自身的消极评价,怀疑自己的个人贡献及能力[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其它行业相比,医生的工作强度高,工作量大,有较高的重复性,职业倦怠发生率更高[3],这一定程度上危害着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更容易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情绪障碍[4]。口腔医生因职业特点对其技术要求更高,经常要面对医患纠纷所造成的职业压力,而且长期的工作也会带来颈椎病、肩周炎、胃炎等常见的职业病[5],这些都是诱发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也会影响医生的睡眠质量,这导致口腔医生的身心健康问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然而,国内外关于口腔医生心理卫生状况的研究较少,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并不明确,睡眠质量的优劣是否在口腔医生的职业倦怠与情绪健康的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鲜有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口腔医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探讨口腔医生职业倦怠、睡眠质量及抑郁之间的关系,并在探讨职业倦怠整体对睡眠质量,抑郁的关系之后,进一步分析职业倦怠各个维度与这两者的关系,以期能够进一步明晰职业倦怠的负性影响,为以后建立干预机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河北省9所三甲医院的口腔医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问卷153份,保留有效问卷144份,有效率为94.12%。在全部调查对象中,男39人,女105人。入组条件:受试者已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既往无精神疾病史,年龄18~60岁。
1.2 方法
1.2.1 MBI-GS工作倦怠问卷:由李超平等[2]翻译并修订的职业倦怠问卷中文版,总计15个内容,包括3个维度: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采用7级评分,各维度单独计总分,其中低成就感维度采用反向计分方式。该问卷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8、0.83、0.82[2]。为区分不同程度的倦怠情况,本研究参照李永新等[6]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在工作倦怠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上的分值分别排序后采用三分位法,并取上1/3处的数值作为职业倦怠各维度的临界值。在本研究中,3个维度的阳性诊断临界值为:≥ 11分为情感耗竭,≥ 6分为人格解体,≥ 13分为低成就感,任一维度高于临界值为轻度倦怠,任意两个维度高于临界值为中度倦怠,三个维度均高于临界值为重度倦怠。
1.2.2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7](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由李建明编制,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睡眠问题越严重。最低分为10分,基本无睡眠问题;最高分为50分,睡眠问题最严重。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64;内容效度为0.56,内部一致性良好。
1.2.3 抑郁自评量表[8](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由Zung编制,包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评价标准为抑郁严重度指数 = 条目累计分/80,总分 ≤ 0.5为无抑郁;0.5 ~ 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 0.69为中至重度;≥ 0.7为重度抑郁。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为0.85,内部一致性良好。
2 结果
2.1 职业倦怠、抑郁及睡眠问题检出率情况 依据研究方法中所述的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统计得出114名口腔医生中,职业倦怠率高达51.39%,其中轻度职业倦怠29.86%,中度职业倦怠15.97%,重度职业倦怠5.56%。此外,在所有被试中,有轻度抑郁的医生占比45.14%,中重度抑郁状态的医生比例为13.19%,患有重度抑郁的医生为2.78%。重要地是,几乎所有的口腔医生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有轻度睡眠问题的医生占比27.08%,中度睡眠问题的医生占比达56.94%,中重度睡眠问题的医生占比14.58%,有重度睡眠问题的医生占比1.39%。见表1。
表1 职业倦怠、抑郁及睡眠问题检出率情况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口腔医生的职业倦怠、抑郁及睡眠评分比较 职业倦怠不同维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工作时间、加班以及患有健康状况会对口腔医生的情感耗竭产生显著影响(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偶尔加班并不会增加口腔医生的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但经常加班会增加口腔医生的情绪耗竭得分(P<0.01)。与此相反,加班会降低口腔科医生成就感低落维度的得分,事后检验结果发现与不加班的口腔医生相比,加班(包括经常加班和偶尔加班)会增加个人的职业成就感(P<0.01),此外,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口腔医生的人格解体(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不同职称对口腔医生的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影响。此外,不同的婚姻状况会影响口腔医生的睡眠质量(P<0.05);与躯体健康的口腔医生相比,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的口腔医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差,包括抑郁和睡眠指数均有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加班情况及不同职称对口腔医生的抑郁、及睡眠情况影响并不显著。见表2、3。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受试者的职业倦怠评分情况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受试者的抑郁及睡眠评分情况 分,
2.3 职业倦怠各维度与睡眠、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口腔医生的睡眠指数分别与抑郁得分、人格解体、情感耗竭以及职业倦怠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抑郁指数也分别与低成就感、人格解体、情感耗竭及职业倦怠总分呈正相关。见表4。
表4 职业倦怠各维度与睡眠、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4 利用中介模型探讨职业倦怠、睡眠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2.4.1 以职业倦怠总分为自变量,睡眠指数为中介变量,抑郁指数为因变量,建立简单的中介模型。中介效应的95%CI为[0.082,0.225],不包括0,可知中介效应显著。见图1,表5。
图1 中介模型标准化路径
表5 中介效应检验
2.4.2 进一步以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分别为自变量,睡眠指数为中介变量,抑郁指数为因变量,建立简单的中介模型。通过模型调整最终得到模型和路径系数。见图2,表6。
图2 中介模型标准化路径
2.4.3 在本模型中,情感耗竭对抑郁指数的预测作用是完全通过睡眠指数的中介效应来介导的,中介效应占100%。人格解体对抑郁指数的直接效应以及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由此可知中介效应存在,这表明人格解体不仅能够直接预测口腔医生的抑郁状态,还能够通过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来预测其抑郁情况,其中介效应(0.081)占总效应的26.12%,可以认为职业倦怠和抑郁指数的关系中睡眠质量能够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低成就感能够直接预测抑郁状态,但睡眠指数在其中并不发挥中介作用。见表7。
表7 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医生的幸福感是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质量指标,但是医生的职业倦怠会给社会带来经济和公共健康的极大损失,了解医生的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早地进行干预或预防将有助于医生的身心健康。医务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高紧张度的工作环境当中,极易出现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与前期的研究一致,我们的结果表明口腔医生的职业倦怠率高达51.39%,人口学分析结果表明已婚、每天工作时间长以及患有躯体疾病会加重口腔医生的情感耗竭,由于这些医生群体既要长时间的工作,还要面对婚姻、孩子教育等较重的家庭负担,造成职业压力过重,缺乏工作动力,更容易导致情绪资源耗竭。躯体健康出现问题还会加重口腔医生的人格解体,这可能是源于身体问题会影响工作效率及工作态度,表现出不愿与其他同事社交,对工作不够积极。另外,经常加班会导致医生情感耗竭,但会增加医生的成就感,这可能是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加班会大量消耗个人的时间精力以及情绪资源,医生经常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另一方面加班虽然会增加医生的工作量,但工资收入也会随之增加,还会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这些会激发医生的个人成就感。
疲劳、情绪障碍和睡眠问题是职业倦怠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9]。职业倦怠是长期面对工作压力的结果,职业倦怠得分高的被试在工作中的控制力和社会支持较差,情绪困扰更多,被认为是诱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之一[10]。既往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和职业紧张度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11,12],由于职业性因素所导致的抑郁症患者占比高达8%[13],有研究报道称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可以通过情绪消耗、缺乏运动以及睡眠时间减少、身体生理指标变化等途径促进职员抑郁症的发生几率[14]。在本研究中,中重度抑郁状态的口腔医生占比15.97%,职业倦怠总分与抑郁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都对抑郁有预测作用,是导致抑郁情绪出现的危险因素,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口腔医生的抑郁发病率较高可能主要是由于职业倦怠所导致的。
此外,职业倦怠不仅会造成医护等职业人员的情绪健康问题,影响睡眠质量,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15]。既往研究表明,失眠可能是倦怠的危险因素[9],而职业倦怠同样会影响睡眠质量,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16]。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以及医患关系趋于紧张的职业特点,睡眠障碍在医生中很普遍。在本研究中,口腔医生的睡眠质量均表现较差,存在中重度睡眠问题的医生占比高达15.97%,并且睡眠质量得分与职业倦怠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职业倦怠会进一步降低睡眠质量,进而诱发医生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已婚情况和躯体健康这两个因素对口腔医生的睡眠指数有显著影响,工作压高负荷和家庭负担较重的多重压力可能会降低医生的睡眠质量,而且长期工作诱发的一些慢性躯体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胃病以及颈腰肩等慢性疼痛疾病都会影响医生的睡眠质量[17],婚姻与躯体健康这两个因素也会影响职业倦怠情况,因此,针对已婚和具有慢性躯体疾病的医生群体的职业倦怠以及睡眠问题要尤为关注,这些因素可能会降低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认为职业倦怠在医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其中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的比率高达50%,是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18],与此论点相一致,我们发现职业倦怠能够降低睡眠质量,可能主要是由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这两个维度发挥重要作用,低成就感与睡眠质量差没有显著相关性,对睡眠质量没有预测作用。此外,睡眠问题还在人格解体与抑郁的关系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即口腔医生的人格解体对抑郁有直接影响,也有部分是通过睡眠问题这个中介变量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工作缺乏动力、情绪资源枯竭以及对工作敷衍、采取冷漠态度的人可能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更容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重要地是,我们发现睡眠问题在情感耗竭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这说明情感耗竭对抑郁的影响过程中,睡眠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睡眠质量会改善情感耗竭对抑郁的作用关系。
职业倦怠是诱发口腔医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睡眠问题在职业倦怠和抑郁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减少医护人员的情感耗竭与人格解体,增加工作成就感以及改善睡眠来缓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降低抑郁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