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
2022-04-26杨应慧黄志荣
杨应慧 黄志荣
[提 要]高校汇聚庞大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有着十分独特而又鲜明的推力作用。做好其具体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发挥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基于赣东北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其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情况,聚焦其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创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
[作者简介]杨应慧,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工作;黄志荣,景德镇陶瓷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与传统文化。(江西景德镇 333403)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以赣东北高校为例”(20DJZD0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分子是生产力的开拓者、文化的创造者、知识的传播者,必须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1]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2]并明确党外知识分子是全党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毋庸置疑,研究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工作,要求我们把高校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聚集的党外知识分子的具体工作,发挥好这个群体的新优势。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新时代的界定与特征
(一)基本界定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指出,“党外知识分子是指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学术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其他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3] 一般而言,学界大都认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指“在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以创造、积累、传播文化专业知识为专门职业的且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脑力劳动者”。[4] 赣东北地区主辖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鹰潭市,目前有12所本、专科高校。该地区高校教职工中目前约有各层次人才7500余人,其中党外人才约2200余人,占比29.3%。这些党外人才均属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范畴。
(二)主要特征
笔者对赣东北地区12所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进行问卷调研,聚焦的调研对象包含高校的一线教学人员、一线科研人员、一般行政人员以及各级管理干部等,共发出问卷553份,收回有效问卷510份,有效回收率92.2%。表1、表2反映了调研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问卷结论进行分析,反映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围绕实现党中央确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江西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等主要方向上积极作为,励精图治,表现出显著的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特征。第一,群体人员结构特点突出。他们普遍年轻化、专业化、学历高、干劲足。他们大多毕业于知名高校,不少具有海外留学、访学、深造经历,学科专业理论研究水平较高,对新生事物探索抱持思想活跃、精益求精的态度。第二,群体人员独立思想意识强,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在面向全球的学术专业视野下,他们置身于中西方专业文化交流之中,积极智慧交锋人文、思想价值观念,开阔敏锐地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和自由精神。第三,群体人员大都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有着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心。他们普遍性地围绕所在高校的中心工作,既教书育人,又在不同的工作中为所在高校和高校所在地方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优势。第四,群体人员思想政治建设主流成效突出。调查发现,九成多的调查对象对党中央作出的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抱有极大信心,普遍认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定能够实现。这充分说明高校绝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主义制度强大优越性的高度自信。
二、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现状
笔者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开展具体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成就上也是十分丰硕的,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独特的支撑力。当然,由于其本身经历、阅历上的缺陷,或者是受体制机制因素的约束,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两者都需要进一步地梳理和分析,以更好地发挥到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群体性优势和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般来说,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切实落实党外知识分子的各项统战工作政策;二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中央、省委有关统战工作的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大力提升对做好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性的普遍认识;三是助力学校中心工作,倾力于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贡献力量;四是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干部培养任用,支持其参加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组织其做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高校要持续拓展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内容,采取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围绕提升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认同,大力形成人尽其才的浓厚工作氛围。
(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认真分析当前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仍旧大有作为。他们虽经事业、岗位、职业等要求上的打磨,在日常的工作进程中有积极担当的一面,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是精神文化和思想观念动态化问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大多有着精神文化的追求,在思想观念方面有着动态的表征,需要进一步地进行引导。其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性问题。这个群体大多时间集中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以及一些日常的事物,融合自身岗位实际深入认知人生目标、人生价值主动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再次是高校内部统战工作体制机制问题。部分高校统戰部门机构设置不够合理、权责划分不够科学,在顶层设计上为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设立纵横向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方面仍需完善。
(三)影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因素
国际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干扰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当然,高校及其党外知识分子也有自身的因素,高校自身的融媒体平台宣传党外知识分子成就、贡献、显性工作等方面偏弱,造成这个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存在偏差,“党外知识分子中部分人没有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新特征和新实际,不能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和从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中把握统战理论研究的客观规律”。[5]
三、推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6][7]贯彻落实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要求,要在统一战线工作机制、路径、方法、实践等方面进行创新,大力推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使新时代统战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
(一)创新统战工作机制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着力点放在哪里、走向何处,攸关大统战格局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关系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前途。高校要努力把握统战工作新规律、认识统战工作新特点,围绕大团结大联合、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作出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校内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起适应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要求的科学机制。要成立相应的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组,引导校内二级单位转变统战工作思路,形成“沟通全校范围内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总体情况、研究部署全局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总揽性问题”[8]的顶层工作常态。要规范完善好统战工作联系、走访等制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需求的同时,强化其政治思想上的引领,从其自身的长期发展以及最高需求角度出发,积极创造相关条件,着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把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合理规划和使用党外知识分子,为其提供广阔的事业舞台,形成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人才选拔和任用中的长效机制,达到凝聚党外知识分子人心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目的。同时,要通过持续创新相关载体和渠道,优化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信息库,结合各类国家战略、国家使命的目标任务,极大地拓宽他们各自的工作领域和内容,同时又细致地服务好他们的工作开展。
(二)创新统战工作路径
大力凝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紧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主题,创新统战工作路径,让广大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俯身耕耘事业的进程中不断积累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高校经验。在平台创新开展上凝聚共识。探索建立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的“爱国奋斗、建功教育”主题工作室、创新实践基地和服务实践基地。积极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和归国留学人员投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高校职能。在校地合作共赢上凝聚合力。高校应与所在地政府加强沟通联络,共同建立起发挥统战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校自身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党外人才聚力地方企业、赋能地方产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活动,既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智力、智库”作用,又推动形成校城融合发展、互惠共赢的双优格局。在搭建平台载体上凝聚资源。高校据己办学特色,对外应当主动申办、承办全国性、国际性会议,搭建好党外知识分子发光发热的特色平台,“一花怒放引得百花盛”,释放党外知识分子的海外经历、丰富阅历优势,形成凝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进入高校共襄事业宏图的“百花园”,筑牢利好于高校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对内定期组织“党外高知讲坛”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搭建党外知识分子信息共享、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在推进成果转化上凝聚智慧。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大多集中于科技创新工作,蕴藏一大批前沿科技成果,高校一方面要将党外知识分子组成若干科研团队,一方面要加强与政府、园区、企业需求共享对接,把他们形成的前沿科技成果、重大关键技术向政府、企业推广转化,强化党外知识分子集聚的智力优势。在加强队伍建设上凝聚力量。高校应当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倾力支持他们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支持党外知识分子按照兴趣和特长建立若干建言献策小组,围绕高校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发挥好他们的优势和专长。
(三)创新统战工作方法
高校统战部门要与时俱进,发挥自身的协同合作职能与优势,在拓宽党外知识分子间互通渠道、信息共享的同时,架构起与其他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的互通渠道,着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把党外知识分子的事情当“特事”办。要拓展统战工作创新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有留学经历的党外知识分子在国外学习期间的资源优势,为这个群体创造条件或相应平台,使他们拥有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合适施展机会,强化交流期间的工作指导,进而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把党外知识分子的事情当“大事”干。注重研究统战工作的各级政策,吃透上级精神,统战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有效衔接并传达政策和精神。要常规性地大力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既避免高校统战社团、统战组织的“空壳”运行现象,又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主人翁精神。同时,高校要继续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拓建党外知识分子学习、实践、就业基地,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以夯实高校人才储备。把党外知识分子的事情当“要事”抓。“士以弘毅能任事”。高校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优势,就要持之以恒地提升他们的责任担当,引领党外知识分子始终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要注重实践方法创新,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取得实效为旨要,高校统战工作人员在工作理念上要主动作为、在方式方法上懂得分类施策、在发挥作用上突出知识分子的“知识”特色,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品牌。要全方位推动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积极为高校发展议政建言,实现从“单兵作战”向“集体攻坚”模式转变,聚力高校“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进而打造党外知识分子为主的“新型智库”,赋能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党政干部统一战线知识读本[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EB/OL].http://www.zytzb.gov.cn/xxgctztl/351033.jhtml.
[4]张立新,张立军.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
[5]李长达,师吉金.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5).
[6]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EB/OL].http://news.youth.cn/sz/202107/t2021 0701_13062919.htm.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21,(7).
[8]伊銘,杨宇宬,朱旭阳.创新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研究[J].时代人物,2020,(18).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