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2022-04-26谭壮
[提 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篇,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引领下,发轫于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在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实践中孕育而生,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伟大建党精神是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理论整体,“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精髓,“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核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底色。伟大建党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浴血荣光,塑造了百年大党的精神形象,为培养时代新人涵养了文化资源、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道德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了精神伟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了精神根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科学内涵;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谭壮,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山东济南 250100)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理路和实践逻辑研究”(2021YB008)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概念。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这一重大理论创新,生动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蕴藏着百年大党依旧风华正茂之精神密码。新的征程上,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对明确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和展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一切意识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和社会实践的产物。伟大建党精神生成于特定的时空场域与实践境遇,并非先验神创的体系与抽象逻辑的演绎。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引领下,发轫于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在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实践中孕育而生,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文化逻辑的高度统一。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引领
“没有理论根基的精神是难以立足的,科学的精神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和前提。”[2]马克思、恩格斯冲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束缚,探寻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与思维发展的普遍性规律,批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度甚嚣尘上的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潮,阐明了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历史飞跃,探寻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造就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与囿于“头脑中的激情”,马克思主义者更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赋予了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内涵。“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4]马克思主义坚持以矛盾的非平衡性观点看待事物,马克思主义者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义无反顾地站在反抗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斗争的最前沿,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决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萌发了“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使命感,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便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当代赓续。
(二)历史逻辑: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
鸦片战争以来,小农经济的分崩离析,晚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加之西方列强疯狂侵略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消解了中华民族固守的“天朝中心论”,置身于世界历史之外的中华民族被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无底深渊,中国社会逐渐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到严重践踏,沉重的割地赔款负担极度挤压了中华民族独立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艰辛探索的历史使命。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救亡图存的探索,以期扭转国家分崩离析之态势。从太平天国的旧式农民起义、“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变法图强的戊戌变法、规模空前的义和团运动的相继发起,到致力于器物、制度与文化现代化的救国方案的轮番出台,“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6]。中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成为摆在中华民族面前亟待回答的问题。“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7]内外交困之际,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为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工农运动,发起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路径选择。至此,中国人民的精神由被动转为主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勾画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人肩负起了其他各阶级均未完成的历史使命,坚定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战斗勇气。
(三)实践逻辑: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实践
“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
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8]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蔡和森、瞿秋白、陈望道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力求从马克思主义真理中找寻国家发展的出路。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分析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革命的斗争方式与行动策略,主張“明目张胆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9]。基于组织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约定加速了上海、北京两地共产党组织成立的步伐。各地党组织的建立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也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与舆论氛围。早期共产主义者多以创办刊物、翻译出版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战等形式,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廓清了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理解、变相攻击与全盘否定,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清除了错误思潮的侵扰。此外,早期共产党人视工人阶级为变革社会的关键力量,大力兴办夜校、问字所与识字班,选派党员深入工厂、码头、铁路同工人开展交流,力图唤醒他们改造世界的觉悟和意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束了中国革命“一盘散沙”的混乱状态,可歌可泣的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四)文化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0]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内蕴的朴素辩证思想、实践思维、民本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天然的契合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提供了条件。《易经》中的阴阳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精神,这种逻辑思维培养了中国人不拘泥于传统,善于变通、敢于创新的行动方式。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让中国人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的人生观致使中国人在困难面前并非总是逆来顺受、被动挨打,而是迎难而上、主动找寻发展机遇。“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使中国人延续着顺应民心、体察民意的传统,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之心为心,党心民心心心相印。伟大建党的内涵也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对应。“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品格相一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担当与“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情怀相承接,“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拼搏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勇无畏相关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古训内在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与价值升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的新境界。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偉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篇,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立”“向何处去”“怎样行动”与“为谁出发”的根本问题。“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底色。四个层面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理论整体。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12]不仅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与精神支柱,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
“坚持真理”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真理”关键在于运用真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旗帜鲜明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3]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依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在立党兴党强党的征程上,创造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伟业。“坚持真理”重在坚守真理。面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豪迈地预言“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极大鼓足了中国革命的士气。苏东剧变的冲击使社会主义陷入低潮之际,邓小平同志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14],有利回击了“社会主义终结论”等信仰危机的大行其道。可以说,“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5]。“坚持真理”贵在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带领人民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确立了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
“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16]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依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描绘的人类理想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数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目标。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瞿秋白高唱《国际歌》从容赴死,坚信“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这些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实现共产主义的执着与坚毅。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接续奋斗。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愿景,必然经历若干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将具化为与所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奋斗目标与行动纲领,共产党人谋求以渐进的方法、科学的步骤实现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同向同行。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7]“初心”指本心、初衷,意在表明做某件事情的朴素期望。“使命”侧重强调主体的责任,反映了党对“我从哪里来”和“我要做什么”的历史回溯与记忆整合。“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8]党之所以能走在时代前列、经得住风浪考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将初心使命铭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挫折中奋起直追、在逆境中开辟新路、在奋斗中赢得未来,勇于以伟大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彻底终结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时代,开辟了“风景这边独好”、引领世界政党“向东看”的新局。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论述与设想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坐大山”,消除了中国人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被剥削的“总根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条件。“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废除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长期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党带领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冲破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外交敌视与军事包围,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与人造卫星等科技成果,建成了大庆油田、红旗渠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针对“姓资”与“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思想、组织与体制层面清除了一切顽瘴瘤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发展潮流,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多措并举打造普惠性、基础性与兜底性的民生工程,着力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
“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19]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帝国主义侵略、反动势力绞杀与社会动荡不安相互交织的环境下诞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化解世情国情党情的风险挑战,要求中国共产党人锻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敢于同各种敌对势力、错误言论、潜在风险作坚决彻底、毫不妥協的斗争。
“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20]早在建党初期,中共一大被密探干扰而被迫休会,会场还遭到法租界巡捕的包围与搜查。面对危险,一大代表们没有终止会期,而是成功转移至嘉兴南湖游船上,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伟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8年间,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名。”[2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公殉职人员中党员占比高达70%,他们用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为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22]。新时代涌现出了以坚守太行山35年的“新愚公”李保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燃灯校长”张桂梅、誓言“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他们牺牲个人利益、兴趣爱好与业余时间,舍“小我”为“大我”,用“自我舍得”换“人民获得”。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23]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斗争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和特殊利益的斗争,更非崇尚武力、为了斗争而斗争,它开展斗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勇于同压迫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国内外反动势力作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坚持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作斗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主要与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封闭僵化的思想作斗争;新时代,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提高斗争本领,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注重区分不同类型的风险挑战,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在原则性问题上,党通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武装斗争有力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面对特朗普政府单方挑起的贸易战,中国政府以加征关税为手段积极反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部分西方政客高擎疫情防控政治化的大棒,多次污蔑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党中央整合网上网下宣传资源,积极构建外向型的对外宣传体系,以舆论斗争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形象与大国担当。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底色
党的一大纲领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员“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24]党的二大党章专设章节严明党纪,对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政纪律作出了相应的纪律要求。“永不叛党”作为入党誓词的核心内容,彰显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的政治担当和不负人民的公仆情怀,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25]革命是集体的事业,个人只有无条件地忠于党的事业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能。对党忠诚作为党员的政治责任,能有效约束党员行为,在党员心中建立自觉抵制不良作风的道德规范与理性自觉。“对党忠诚”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多个方面。思想上,广大党员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展工作;政治上,自觉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打折扣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上,对党忠诚老实,服从组织决定,遵守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作风上,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的优良作风,忠于使命、忠于担当、忠于职责。共产党员绝不能顺境时忠诚、逆境时变节,更不能在艰苦时经得住考验,安逸时却腐化蜕变。
“对党忠诚”必然要求“不负人民”,二者是内在关联、无法割裂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26]不论是陈乔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的慷慨陈词,还是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为民情怀,共产党员胸怀“国之大者”,用行动乃至生命为“不负人民”标注了最生动的注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永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赤子之心,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心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与情感认同也为成了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奥秘所在。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个民族若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精神上必须站得住、站得久、战得稳。伟大建党精神为培养时代新人涵养了文化资源、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道德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了精神伟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了精神根基。伟大建党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浴血荣光,塑造了百年大党的精神形象,“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27]。
(一)伟大建党精神为培养时代新人涵养了文化资源
关心爱护青年,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形成的优良传统。青年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品德修为直接关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28]在一百年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们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用青春热血、青春力量和青春风采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些“最早醒来却最先离开”的革命先烈是推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走向觉醒的先行者。以伟大建党精神培养时代新人,关键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以红色文化教育人,用红色精神鼓舞人,传承好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正青春的制胜法宝。青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构建的“拔节孕穗期”,既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又受到“佛系”“躺平”“利己主义”思潮潜移默化的冲击。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过程的科学展开,实现了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传承民族精神与主流价值文化和营造正面舆论导向的高度契合。伟大建党精神是涵养青年励志气、增骨气、强底气的重要文化资源,有益于帮助青年群体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中国共产党赓续优良传统,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伟大建党精神塑造了青年的道德情操、精神风貌与德性修养,引导青年“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29]。伟大建党精神为广大青年的建功立业提供了精神指引,为他们战胜艰难险阻与风险挑战提供了意志支撑与能力保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还有更多“深水区”要蹚,众多“无人区”待人征服,无数“卡脖子”难题需要攻关。伟大建党精神厚植了新时代青年“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家国情怀。青年群体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典型事迹与先锋人物中汲取到“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与争做新时代长征路上不懈奋斗者、自强不息者与伟大探索者的力量,杜绝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站稳人民立场,炼就过硬本领。
(二)伟大建党精神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道德支撑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3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决同“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等弱化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七个有之”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决。必须承认的是,党内信仰迷茫、脱离群众、组织涣散等问题仍然存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保持党组织肌体健康提供了思想保证。党规党纪作为“上位规范”,有助于党员干部自觉对标高线引领,“纪在法前”的监督约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党员踏上违规违纪的不归路。党内许多违规违纪分子走上歧路,多数始于品行不端、德行败坏与思想防线松懈。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态势下,对于那些从未树立起理想信念、不愿遵守党规党纪的“双面人”“假面人”而言,再严密的党内法规与再严格的制度约束都无法抑制他们内心的私利与欲望。相较于有形的成文规矩,依规治党和以德立身的紧密结合加之遵规守纪与崇德向善的相辅相成,更能挖掘迷失入党初心、背离入党誓言、愧对人民养育之恩、背叛党组织培养等表象背后的思想意识根源、政治生态根源与社会环境根源。伟大建党精神作为跨越时空的理论体系,虽然不具备党规党纪的强制约束力,但可以督促党员坚守底线道德,与党的纪律规范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强大的整合能力与规范作用,保证党组织的持久战斗力与旺盛生命力。驰而不息地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对党员干部提出可量化、可监督、可追责、可操作的党性道德规范,将党纪党规建设和党的初心使命教育统一起来,把严守党的纪律秘密与党的理想信念培育贯穿起来。
(三)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了精神伟力
任何一件伟大事业的背后,必然有支撑并维系其发展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际,建党先驱便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全党上下艰苦奋斗,全国人民胼手胝足,不仅改善了国内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局面,还出兵朝鲜、保家卫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发展争取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与行动路线,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的“东方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下,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保持高度认同,革命战争年代摧枯拉朽的力量、革命建设时期矢志不渝的干劲、改革开放时期高歌猛进的斗志、新时代新征程坚不可摧的信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来源。应当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加速演进,非传统安全问题愈演愈烈、逆经济全球化现象大行其道、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身处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的重要关口,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华民族以怎样的理想信念、价值选择和实践路向迎接发展机遇、化解风险挑战提供了现实性认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了精神伟力。
(四)伟大建党精神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筑牢了精神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也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格局。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31]。70多年前,党中央做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定,此举在考量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朝鲜人民民族解放事业进程的同时,更着眼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举助力了人类减贫事业,消除了全球70%的贫困人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病毒检测、药物研发、疫苗投产、临床经验等方面积极开展全球抗疫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社会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持续为国际社会前途命运贡献自己的思考与智慧。几代塞罕坝人用近60年的持之以恒书写了将“黄沙掩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變为百万亩绿色林海的奇迹,塞罕坝精神在贯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观的同时,也使“美丽中国”的理念照耀了全球生态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作为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精神成果,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各国尤其是渴望发展又追求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破解现代化悖论提供了新范例、开辟了新路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应重点聚焦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化传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让国际社会中关注中国发展的有识之士更加理解中国的呼吁与主张,更好地将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成果。
[参考文献]
[1][7][11][13][18][2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张志丹.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诠释[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2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17][28][29][3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4][1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01).
[2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1]曲青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N].人民日报,2021-07-08(09).
[22]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5]孟月明.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N].人民日报,2021-09-23(09).
[27]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J].求是,2021,(17).
[30]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