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与实施路径探索

2022-04-26朱晓东曾庆山陈书立陈亚峰罗勇

高教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朱晓东 曾庆山 陈书立 陈亚峰 罗勇

摘  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也是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亟需探讨的课题。文章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指导要求,概括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三个层次的具体要求,归纳总结工科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结合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探讨在各个教学环节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与方法,以期为工科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提高思政教学水平,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0-0163-05

Abstract: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our higher education to constru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ith morality education.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s also an urgent topic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uidanc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three levels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discussed. Taking "Automatic Control of Station Signa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rete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ach teaching link. The above contents are dedica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courses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ng stud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 and in all direction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Automatic Control of Station Signal

在当今大学生个性开放、社会多元價值交织的背景下,如何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人才,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各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体系,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理工科是以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研究工程技术为主,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科技人员为目的。如何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思政资源,将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教学的精神塑造、道德修养进行有机融合,形成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教育过程,也是广大工科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3-4]。

一、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路径

要正确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就必须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思想。只有理清了基本内涵,才能够帮助学校、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可以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从而破除对于课程思政的种种误解。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内涵就是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所有教师、课程的育人功能,将价值塑造融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体系与教育理念。可以认为,思政教育的内涵是教育过程中的“魂”,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高原则。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在专业课中插入思想政治内容,更不应该是“两张皮”似的生硬说教,而是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全方位重构。

(二)课程思政内涵对教育过程的三个要求

透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可以从中挖掘出对教育过程不同层次的要求。

(1)第一层要求是教师师德师风的提高。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教育学生的过程,更是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道德修养、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正如习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只有教师自己能够“明道、信道”,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四个统一”,真正做到三全育人[5]。教师的师德师风本身就是课程思政中最大的思政元素。作为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如果自身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关爱学生的情怀,又怎能去给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呢?又如何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呢?教育者尚且如此,又怎能期望被教育者达到更高要求?

(2)第二层要求是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理工科教学多是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在此过程中如何融入价值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领会贯通思政教育内涵第一层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教学内容、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恰当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积极而又耐心地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时,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认真对待学生与教学的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思政教育典范,也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保持良好的学习风气。

(3)第三层要求是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以课程思政的内涵为导向,重构课程教学模式[6]。这不仅仅指课堂授课环节,也包含课外环节、实验实践、作业论文以及教师的教学研讨、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整个教学环节。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努力达到课程思政内涵的第二个层要求: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重点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对各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提出了针对性指导建议,如“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2]。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正确理解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就能够理清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其中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核心,“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课程思政第二层要求是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指导原则,而第三层要求则是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空间架构。要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式,就需要深入挖掘适合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并通过适时地反馈来改进课程思政教学。因此,其实施路径可设计如下五个过程: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确定课程的思政目标、筛选思政教学的有效载体、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重视思政教育的评价反馈。本文以車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为例,基于这一实施路径的五个过程重新构造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

二、融合课程思政的课程改革探索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是轨道交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必修课,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系统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车站作业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故障-安全”意识,掌握进路控制技术和联锁技术。结合课程的专业特点,按照思政课程的内涵要求与路径建设方案,对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进行了教学方式的重构。

(一)挖掘课程思政要素

思政要素的挖掘必须结合课程特点,使之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这样才能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以从辩证思维、职业素养、奋斗精神、爱国情怀、道德规范和人文素养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主要涉及进路控制的逻辑关系与联锁关系,从设备控制、进路控制和安全技术各方面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控制关系,可以挖掘其中的辩证思维要素;课程所涉及的铁路行业、现代列车控制系统(CTCS自主列控系统)已成为我国智能制造、大国重器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历史、腾飞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工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赶超的奋斗过程,能够激励人们的家国情怀;同时,铁路交通行业又是一个对安全运行要求极端严苛的行业,特别是信号控制、列车控制更是涉及到行车安全的中枢环节,回顾、反思以往的交通事故案例,能够直观、生动地展示严谨、专业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各个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之际,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轨形象设计则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美学特征。专业课程对思政要素的挖掘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于牵强附会,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深入思考。对于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概括了“辩证思维”“创新奋斗精神”“职业素养”与“人文特色”四个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二)确定课程思政目标

通过对思政要素的挖掘,在课程教学大纲原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思政目标,实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引导。课程目标分解见表1。

思政目标的四个内容,分别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奋斗精神、工匠精神与人文素养。

(三)筛选课程思政载体

无论是思政要素还是思政目标,都需要有恰当的载体,如图片、故事、视频、讲座、新闻报道等,通过这些不同的载体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将思政要素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达到思政教学的目标。在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中,结合联锁控制要求制作了教学动画,形象地展示了电路设计中的逻辑思维以及信号控制中的逻辑控制过程;利用央视纪录片、剪辑的短视频、丰富的专业领域图片等载体,让学生为国家的发展感到自豪,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与对事业的奋斗精神;通过以往铁路行业中的重大交通事故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图片、动画等揭示铁路交通事故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与损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交通事故所带来的灾难后果,并从信号控制的专业视角来剖析事故原因,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通过学生实地观察家乡城市的地铁标识设计、形象设计,来感受家乡的文化特色,欣赏轨道交通行业中的美学特征。

(四)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构建要考虑到几个因素: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课程思政载体的综合利用、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贯彻课程思政的内涵,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环节[7]。按照教学环节的类型、时段等,可以将一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划分为课下、课上、实践、作业、答疑和考核等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中都需要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内涵,构成闭环式教学。

根据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特点,重新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合理分配思政教学内容。

1. 课下环节。预习内容、拓展学习内容(包括思政内容、相关慕课内容)均安排在课下环节。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课程网站上的《中国高铁》《百年京张升级路》《中国城轨》等纪录片、教师剪辑的有关铁路发展历史、轨道交通成就短视频以及所推荐的相关书籍,作为课程的拓展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拓展学习,对每一项学习内容布置了关注点与思考题。如在学期初始,通过课下学习要求学生以“轨道交通与我”为题写一份心得、感悟与自己的规划。人文素质的思政教育也在开学初始就进行布置,教师精心制作郑州地铁文化特色课件视频,使学生能够了解城轨形象设计中所蕴含的地方文化特色,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或查阅资料,总结归纳自己家乡或自己所喜爱城市的轨道交通里的文化特色,在学期末以小作业形式进行考评。每次上课前,教师也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前布置需要学习的思考内容和预习内容,在课上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讨论学习。

2. 课上环节。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的学习内容逻辑性强,更强调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为此,在课前提前布置学习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课前学习反馈以及作业情况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PPT动画来形象地展示控制逻辑,提高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课程思政中的辩证思维内容,则融合在控制电路的分析、控制逻辑的设计等教学讲解过程中;而课程思政中对铁路事故的分析则采用专题报告的方式,首先提前让学生课下观看相关视频、新闻报道、图片动画、事故调查报告等,使学生对事件有初步的了解,然后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做专题报告,分析事故的前因后果,通过课堂问答、讨论,辨析事故原因,使学生能够理解严谨踏实的职业素质与严格一丝不苟的工作规范对于轨道安全的重要性,并通过课后分享心得体会来进行总结。

3. 实践环节。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了课程实验、拓展实验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其中课程实验为课程学分考核内容,通过实验练习与考核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教育部实验空间上的虚拟仿真实验则作为开阔专业视野的补充学习内容,拓展实验则是利用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联锁仿真实验平台,让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进行联锁过程的设计,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4. 作业环节。通过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本课程对作业的评价标准更宽松些,主要以完成度与认真程度来评价,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作业,而不会因想拿好分数而去抄袭。然后通过课上习题课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对在哪里。

5. 答疑环节。及时有效的答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的课程答疑充分利用微信、QQ、学习通等交流工具,使得学生能够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能够及时给予解答。对于共性的问题,则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改进与完善,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学生按照要求进度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合理安排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价值塑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三方面都有所收获。

(五)合适的教学评价反馈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课程成绩由平时学习成绩(出勤、提问、讨论、测试、作业、拓展学习等)、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共同构成,通过平时学习的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课程的扩展性学习则作为加分项,以鼓励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探索。

对于思政教学的评价采用更开放的形式。这是因为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多方面协同的教育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更要避免思政教育的简单生硬、牵强附会,否则必将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抵触心理。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好坏不能简单用相关思政内容的考试分数来进行评判,相反,需要看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其中、有所感悟。在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仅设置纪律性约束,要求学生认真、积极地参与并完成思政学习任务,以完成度和认真程度来进行评价,让学生能以轻松、自主的方式完成思政内容的学习,教师也能够更好地接收到学生的真实反馈。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反馈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评价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参与度、完成度和认真程度来衡量。

(2)在学期中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馈,并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整改进。

(3)在学期末要求学生匿名提交一份对本课程教学方式以及思政教学的建议书,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来表达自己对课程教学的真实评价,由此来判断思政教学的效果与得失,以期在不断修正、完善中提高思政教学的水平。

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体系可总结见表2。

三、结束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教师充分理解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能动性,各显神通,达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目的。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提出了课程思政内涵对教学的三个层次要求,并给出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在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中进行了实践探索,从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来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氛围更好、与教师沟通更顺畅、专业知识面得到了扩展,也提高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实践,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的信心,努力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原则,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2016-12-0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

6.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9):56-60.

[4]李宗帅.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7):80-82.

[5]韩宪洲.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J].北京教育(高教),2020(5):48-50.

[6]秦真俠,邵水金,郭春霞,等.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掘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9):12-15.

[7]刘涛,官芮,唐洪涛.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9):90-93.

基金项目:中国电子劳动学会2020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发展课题“工程教育认证及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Ciel202002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专项“基于学科竞赛的‘双一流’大学工科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2019SZEYB18);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自动化专业改革与建设”(2017SJGLX192);郑州大学2020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车站信号自动控制》教学改革”(2020ZZUKCSZ028)

作者简介:朱晓东(1970-),男,汉族,湖南常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方面的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