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体育课程线上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2022-04-26岳文巴宁李杰杨佳

高教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线上教学

岳文 巴宁 李杰 杨佳

摘  要:文章探讨体育课程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情况,以加快体育教学改革步伐、完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容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采用文献法、德尔菲法等构建出4个教学质量保障因子与12个指标变量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体育课程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模型。研究表明,线上教学质量保障因子排序依次为过程保障因子、目标保障因子、效果保障因子和资源保障因子。建议线上教学管理者立足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更新管理观念做好服务支持、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方式;教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善用网络资源并注重活动设计,利用班级社群增强学生“临场感”。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课程;线上教学;教学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0-0079-04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online teaching in PE courses,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eal with all kinds of emergencies calmly. The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Delphi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mod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under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ith 4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factors and 12 index variabl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rder of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factors is process assurance factor, goal assurance factor, effect assurance factor and resource assurance factor. It is suggested that online teaching managers should base on long-term development to make strategic thinking, update management concepts, do a good job in service support, and choose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eachers should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make good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pay attention to activity design, and use class community t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presence.

Keywords: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hysical educationcourses; online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学校走上了线上教学之路。在响应教育部关于“扎实做好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1]”背景下,如何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研究构建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体育课程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模型,以期助力应急线上教学向常态化、系统化线上教学发展。

一、体育课程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指标体系的构建

体育课程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把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要素与各项教学管理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保障与提升教学质量有效整体;作用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监督管控教学质量。根据访谈与文献梳理15个指标,请20位专家确定初级指标,在第二、三轮遴选时利用Likert 5分量表法评价指标重要性。德尔菲专家权威系数为0.841、0.851和0.847;信度测量采用计算克朗巴哈系数检验问卷各项指标间一致性,整体克朗巴哈系数为0.798。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对指标体系做探索性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P=0.000<0.005,表明变量间有相关性,因子分析有效;KMO=0.782>0.7,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综上,样本可做降维因子分析。因子载荷阵见表1,表明保障因子分析各主成分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结合提取原则即特征值>1,共提取4个因子,携带76.097%原始信息。第1个因子特征值为3.880,贡献率为32.335%,包括线上教学组织管理、线上课程建设、线上教学方法和线上师生关系,将因子1命名为过程保障因子;第2个因子特征值为2.116,贡献率为17.637%,包括线上教学质量监控、线上教学质量评估和线上学习效果评估,将因子2命名为效果保障因子;第3个因子特征值为1.736,贡献率为14.467%,包括线上人力资源、线上物力资源和网络资源,将因子3命名为投入资源因子;第4个因子特征值为1.399,贡献率为11.658%,包括线上教学目标、线上课程标准,将因子4命名为目标保障因子。故最终指标集合为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

二、体育课程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模型的构建

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模型结构与模型图,如图1所示。

公式Yij=Uij/计算因子值系数Yij,求得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指标主成分得分系数。

其中,代表调查问卷中二级指标得分。F1、F2、F3、F4计算式如下:

将4个主成分特征值占提取主成分总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依各主成分表达式得出教学质量保障指标表达式如下:

F教学质保=3.880/(3.880+2.116+1.736+1.399)F1+2.116/(3.880+2.116+1.736+1.399)F2+1.736/(3.880+2.116+1.736+1.399)F3+1.399/(3.880+2.116+1.736+1.399)F4=0.425F1+0.232F2+0.190F3+0.153F4。

由表2可知,體育课程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模型的拟合指标皆达到理想值,拟合度较好。将调查问卷数据代入模型,计算专家们对不同主成分及综合评价得分。表3显示,专家最注重目标保障(4.169分),资源保障次之(4.020分),再次是过程保障(3.938分),最后为效果保障(3.863分)。整体而言,线上教学质量保障评价得分为3.893分。专家评分差异表明立场不同——体育教育领域学者最低(3.747分)、体育部教学主任评分最高(4.034分),说明其对质量保障综合认知存在一定分歧;从体育部教学主任(3.929分)与线上体育课教师(3.938分)评分来看,二者意见相对一致。

三、疫情防控下体育课程线上教学质量保障的建议

(一)线上教学管理者

1. 立足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

目前,有的学校将此次危机作为检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本校课程资源建设水平的机会;有的学校努力探寻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以做好常态化发展准备;还有的学校正在申报或研究“互联网+体育教育、体育教学”方面课题,遂有了一次绝佳的实证机会。总之,管理者应借此“非常态”的应急线上体育教学机会,思考互联网时代下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找准学校体育发展定位、做好顶层设计。

2. 更新管理观念做好服务支持

管理者应及时更新管理观念,在政策与资源、培训与指导等方面做好支持与保障,健全体制机制以充分激发师生内在动力,进而驱动师生完成自组织与自管理。譬如给予一线教师更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机会,同时帮助教师认识在线体育教学规律,迅速掌握在线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方法,尤其是对年岁大的教师要进行重点帮扶,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配备课程助理等;基础防疫物资的储备应当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基础建设,使学校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保障学校教育更安全。

3. 因地制宜选择在线教学方式

当前可供选择的线上体育教学方式是多样的,应该结合本校当前基础、学生特征和不同教学方式特点等理性选择,不必一拥而上选择时下流行的直播教学形式。管理者需倡导一线体育教师挖掘现存教育资源,并指导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材料;不必硬性要求教师录播、直播教学,特殊时期不应给教师过多压力。

(二)线上教学教师

1.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体育课属于实操类课程,由教师的运动技术面授、学生的大量实践以及相应的场地器材辅助构成,相较于其他理论课而言,线上教学的适宜性偏弱。鉴于此,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设计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驱动式任务,更多放权给学生去实践与思考,对其自我健康管理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意见等;培养其自主学习健身理论知识、自主锻炼的技巧和习惯,如运动生理和解剖学的学习、营养餐的搭配、健身计划的制定等,鼓励他们不断认识自己的身体、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 善用网络资源,注重活动设计

疫情形势突然,一线体育教师应保持信息敏感度与开放心态,甄别学校、国家推荐的教学平台,选取与自己所授运动项目相匹配的教学资源,以此把精力重点放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在减轻教学资料制作压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驱动式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调动远程学习的积极性。如采用网络直播教学的教师,建议提前熟悉直播平台并做好测试,做好如卡顿、掉线等情况准备;可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切成小片段或单元,设置关于教学重点的提问与测试等环节;授课过程中保持与学生的语言互动,适当暂停询问理解情况;体育部教学主管可为每位老师安排一名课程助教,协助处理课堂直播技术上的问题、整理学生关于课程内容的问题及强调课堂纪律等。

3. 利用班级社群增强学生“临场感”

社会临场感是指利用媒体沟通过程中,一个人被视为“真实的人”的程度及与他人联系的感知度[2]。故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个“高社会临场感”的线上学习空间,尽量消除线上与线下教学界限、达到线上线下教学空间的融合。遂以班级社群作为学习共同体密切交流的纽带是颇为必要的——活跃的社群可以为学习者营造出一些“在场感”。例如,让学生在微信群定时发来锻炼的视频和心得作为健身打卡;在社群中与学生互动时应多鼓励、多注入正能量,尤其在对学生动作纠错时尽量避免用否定的词语,因为线上教学本就有距离感,再一味否定更会使隔阂感、疏离感强烈;利用各种方式展示体育教师的阳光、元气满满形象,从而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体育带给人无限活力、自我健康管理与终身体育势在必行。

四、结束语

国内学校应在查找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线上教学短板的基础上,立足长远发展进行全局系统性思考,借此“非常态”的应急线上体育教学机遇深入摸索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趋势,使线上体育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成为常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做好常态化积累:对于教师与管理层而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学生而言,使自觉自律的终身体育观念深入人心以及拥有“融合感”,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的功能与效用——增强学生的抵抗力、调节其心情,更好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情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扎实做好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EB/OL].(2020-04-03)[2020-04-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004/t20200403_437979.html.

[2]腾艳杨.社会临场感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64-70.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体育与卫生”专项课题“新时代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研究”(19TY0131019ZB)

作者简介:岳文(1987-),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线上教学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